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土壤采样实施规划方案.docx
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煤矿土地复垦方案一、前言。
咱们这个煤矿啊,在为大家挖出黑乎乎的宝贝煤炭的时候,也给土地带来了一些小麻烦呢。
不过没关系,咱们现在就来搞个土地复垦方案,就像给大地做个美容修复,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二、煤矿开采对土地的影响。
# (一)挖煤挖出的大坑。
煤矿开采的时候,那大机器可不得把地底下的煤挖出来嘛,这一挖就挖出了好多大坑。
这些大坑就像大地脸上的大伤疤,难看不说,还让土地变得坑坑洼洼的,以前平平整整能种庄稼或者让小动物跑来跑去的地方,现在都没法正常使用了。
# (二)废渣的堆放。
挖煤的时候还会产生好多废渣,这些废渣不能就这么乱扔呀,但是堆放在一起呢,又占了不少地。
而且这些废渣可能还会对周围的土壤、水源有点小污染,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在干净的地方搞破坏。
# (三)植被的破坏。
原来土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树木啊,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牵连。
好多植被都被破坏了,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土地就更容易被风吹走、被雨水冲走,就像一个人没了衣服,变得脆弱不堪。
三、复垦目标。
# (一)让土地重新平整。
咱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把那些大坑给填平了,让土地重新变得平平整整的。
就像把脸上的伤疤抚平一样,这样土地又能像以前一样,不管是用来种粮食、建房子还是让小动物们安家,都没问题啦。
# (二)恢复植被。
在土地平整之后呢,就要给它穿上“绿衣服”啦,也就是恢复植被。
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让土地重新变得绿油油的。
植被恢复了,不仅土地好看了,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就像给土地请了一群小卫士。
# (三)消除废渣污染。
那些废渣可不能再捣乱了,我们要把废渣处理好,消除它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
让土地干干净净的,就像洗了个澡一样清爽。
四、复垦措施。
# (一)坑洼填埋。
对于那些大坑,我们要找合适的填充物。
可以用挖煤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无害的土石,把大坑慢慢填平。
这就像给大地的伤口缝针一样,要一点一点地把伤口填满,而且还要压实,让土地变得结实。
# (二)废渣处理。
废渣呢,一部分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看看能不能再用到煤矿生产或者其他地方。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土地复坑实施方案

土地复坑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土地复坑是指对已经发生塌陷的坑陷区进行填平、整治和复垦,以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坑陷地区最多的国家之一,坑陷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以上,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因此,制定土地复坑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坑陷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恢复土地生产功能。
通过填平、整治坑陷区,恢复土地的耕种功能,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
2.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对坑陷地区的生态修复,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土地复坑,提高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
对坑陷地区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确定坑陷区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填平整治工作提供依据。
2. 制定整治方案。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填平整治方案,确定填土材料、整治工艺、工程周期等关键内容。
3. 组织实施。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团队,按照整治方案,开展填平整治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生态修复。
在填平整治完成后,对坑陷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5. 监测评估。
对填平整治和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
加大对土地复坑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实施资金到位。
2. 技术支持。
组织专业团队参与土地复坑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 法律保障。
依法保护坑陷地区的土地复坑工程,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五、预期效果。
1. 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促进农业生产。
2.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六、总结。
土地复坑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坑陷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土壤采样实施方案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土壤采样实行方案一、背景简介综观国内经济进展旳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旳进步、生产力水平旳提高及其带来旳多种问题旳不断积存,人类对于人与自然保护旳关系和自身社会经济行为旳结识水平也提高了。
人们觉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并不能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得到自行解决,相反还会引起一系列旳社会和环境问题旳恶化。
资源旳消费与废弃物旳排放逐年增高,超过了地球旳再生力量和自我净化力量。
人类对自然环境旳破坏,已经影响到自己旳生存。
因此,保护环境,持续进展经济成为各国旳战略问题。
国内是一种人口众多旳进展中国家,农民以土地为生,争论、治理、复垦被破坏旳土地已势在必行徐州市乐观开展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获得了肯定成效。
本着“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旳原则,依据土地运用总体规划,依据“抬田造地、增水造绿”理念,合理拟定综合整治后旳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
运用“分层剥离、穿插回填、土壤重构”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对采煤塌陷地进展全面.综合整治,以增长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削减农业生产本钱,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对既有水面及荒凉地旳整治,提高土地运用率,增加土地收益;通过对水域〔湿地〕旳治理,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区域景观。
采煤塌陷地复垦完毕总面积11.2 万亩,其中建成耕地7.7 万亩,养殖鱼塘1.5 万亩,建设用地0.4 万亩,其她土地1.6 万亩,完毕总投入2.4 亿元。
采煤塌陷地旳复垦运用不仅增长了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缓和了我市较为紧急旳土地供求冲突,并且改善了塌陷区旳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增进了农村旳经济进展,增长了就业时机和农民收入,提高了塌陷区群众旳生活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乐观奉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针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区地复垦状况,复垦旳重要措施挖深垫浅和充填两种复垦。
龙口市采煤塌陷区实施方案

龙口市采煤塌陷区实施方案龙口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
然而,长期的煤矿开采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采煤塌陷区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龙口市采煤塌陷区主要集中在市区东南部和南部,涉及面积广大,影响深远。
采煤塌陷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煤矿开采引起地下空洞塌陷所致,严重威胁了当地的交通、房屋安全和农田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二、目标确定针对龙口市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治理目标主要包括:恢复和改善采煤塌陷区的地表地貌,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采煤塌陷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 采煤塌陷区治理规划制定详细的治理规划,包括对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2. 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对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植被,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减少土地沉陷和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
3. 基础设施修复对受损的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保障交通畅通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4. 安置搬迁工作对于采煤塌陷区内的居民,组织安置搬迁工作,确保居民生活安全,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5.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采煤塌陷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6. 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治理工作。
四、实施保障为了确保龙口市采煤塌陷区治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结语龙口市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矿区塌陷地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

矿区塌陷地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作者:陈如意王朝王逍谢军侯秀凤耿常健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5期摘要: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土地塌陷易发生区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对区域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对周边的工农业生产带来威胁。
因此针对矿区塌陷地实施土地复垦设计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确保矿区开采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多数矿区都存在土地复垦成效不明显,或工程难以开展等问题,而本文便针对矿区土地复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规划与设计策略。
关键词:矿区;塌陷地;土地复垦引言:矿区塌陷地是一种采空区覆岩层结构平衡性受破坏后所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一般来说塌陷地的面积比采空区都要大得多。
对于塌陷地而言,多数情况都是在煤矿开采作业出现塌陷地后才开始实施土地复垦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复垦工作难以开展,故需要对矿区塌陷地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塌陷的成因和塌陷程度,并据此设计合理可行的土地复垦计划。
一、当前我国矿区塌陷地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现状据相关测算数据得知,矿区井下采矿作业开展过程中,平均每万吨采煤量便会导致塌陷地的形成,而近些年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煤矿的采掘产量越来越高,意味着矿区塌陷地的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
以往的土地复垦存在许多缺陷,导致多数矿区在后續的复垦工作中面临更大的问题,如论证规划不够合理、复垦工作急功近利,未能明确区域地质条件便进行复垦工作,使得土地复垦过后很容易会出现二次塌陷的问题,不仅无法发挥土地复垦的效果,还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还有部分复垦工作存在不切实际的现象,要求过高,导致技术工艺和监管工作未能跟上复垦规划,在复垦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导致种种问题的产生。
基于此,在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前,以及开展过程中针对矿区塌陷地进行实地勘察,明确塌陷地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够进一步保证复垦工作的有效性,也能够避免复垦过程中的多数问题。
二、矿区塌陷地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一)矿区塌陷地概况任楼煤矿开展作业多年,累积矿产开采量约为2700万,而近些年针对矿区土地地质勘测工作结果来看,2015年由于矿产开采作业所导致的矿区塌陷区域已有,积水区,根据该矿区2015~2019年间的开采情况得知,近年来由于开采作业的进一步拓展,该矿区塌陷地已达到约,塌陷区域的积水范围约。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煤塌陷地复垦规划设计方案

采煤塌陷地复垦规划设计方案随着我国煤炭工业不断发展,采煤塌陷地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采煤塌陷地的环境资源严重破坏,同时也对周边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了影响。
应对采煤塌陷地的复垦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复垦规划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一、分析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在制定复垦规划设计方案之前,首先要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明确采煤塌陷地的地貌特点、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分析采煤塌陷地原有的植被、动物种群及其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防止在后续工程开展中误伤原野生生物和生态环境。
二、确定复垦的目标制定复垦规划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还原采煤塌陷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让采煤塌陷地再次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制定复垦目标是为了让复垦工程不仅仅能够带给地方经济带来发展,同时还能够保护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为后续种植生态林提供健康土壤及水源保护。
三、制定复垦方案综合考虑采煤塌陷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提出了恢复原生态、适应生态便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复垦方案。
应通过深挖理念,加快发展环保型经济,优化土地利用,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经济效益并且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四、实施复垦方案实施复垦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土地开垦、植被恢复、水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等方面。
其中,植被恢复是关键的环节,通过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可以将采煤塌陷地逐步恢复到原有的植被状况,同时也能起到保护土壤、保水护山的重要作用。
五、评价复垦效果评价复垦效果是制定复垦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目标。
复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响应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促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复垦的质量和效率。
六、建立长效监测机制长效监测机制,是指在复垦方案实施过程中,对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措施,以评估复垦的成效,并及时调整方案和工作方式,确保复垦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土壤采样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综观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的不断积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和自身社会经济行为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
人们发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并不能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得到自行解决,相反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恶化。
资源的消费与废弃物的排放逐年增高,超出了地球的再生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存。
因此,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战略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民以土地为生,研究、治理、复垦被破坏的土地已势在必行徐州市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抬田造地、增水造绿”理念,合理确定综合整治后的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
利用“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全面. 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对现有水面及荒芜地的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土地收益;通过对水域(湿地)的治理,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区域景观。
采煤塌陷地复垦完成总面积 11.2 万亩,其中建成耕地 7.7 万亩,养殖鱼塘 1.5 万亩,建设用地 0.4 万亩,其他土地 1.6 万亩,完成总投入 2.4 亿元。
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利用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缓解了我市较为紧张的土地供求矛盾,而且改善了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提高了塌陷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
针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区地复垦情况,复垦的主要方法挖深垫浅和充填两种复垦。
挖深垫浅式复垦是将积水沉陷区下沉较大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塘,用于养鱼、栽藕或蓄水灌溉,再用挖出的泥土垫高开采下沉较小地区,达到自然标高,按设计的农田标高进行土地平整,最后建设整个复垦区的排灌沟渠、道路、防护林等农田体系。
充填复垦是先将表层1 m厚的土壤剥离,利用矿区内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回填开采沉陷区,将剥离的土壤覆在其上,形成覆土层,供试的充填复垦覆土厚度约61 cm 。
土壤采样根据复垦方法以及对照组,采样的样品来自挖深垫浅和充填两种复垦后土壤样本以及周围正常耕地土壤样品。
本次采样的采区共有 3 个,分别为10 亩、 40 亩、 40 亩二、采样准备1.1 组织准备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学习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1.2 资料收集收集包括复垦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收集包括复垦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复垦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复垦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1.3 现场调查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1.4 采样器具准备1.1.1工具类:环刀3-4 个、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1.1.2器材类: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90 个、样品箱等。
1.1.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1.1.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1.5采样用车辆2布点与样品数容量2.1 布点原则(1)全面性原则调查点位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土壤及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重点区域要全面覆盖调查区域内各种污染类型的场地,能代表调查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2)可行性原则点位布设应兼顾采样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等方面可实施采样的环境保障。
(3)经济性原则保证样品代表性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采样成本、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
(4)相对一致性原则同一采样区域(网格)内的土壤差异性应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而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内土壤差异性尽可能大。
2.2 布点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一般采样点不少于5个。
(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一般设 5-10 个采样点。
( 3)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污染程度较不均匀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采样点。
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因为固体废物分布不均匀,应设20个以上采样点。
(4)蛇形布点法(或“S”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污染程度不够均匀的田块。
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图例如下 :S 形法面积较小时2.4 布点数量根据地形地貌、污染均衡性和采样区的面积而定。
采样区面积 / 亩采样点数目/个小于 10 5 -1010 - 4010-15大于 4015- 20对于面积为10亩复垦区土壤采样采用对角线法,布点的个数为 5 个对于面积为40亩的两个复垦区采用S 型布点方法,布点个数分别为15、15.三、样品采集3.1 一般土壤取样土壤采样的具体方法步骤:1.布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
一般 150-300 亩(不同地区可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每个示范村的主要农作土种至少采集3-4 个混合农化土样。
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
应用土壤底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并在图上标出,确定调查采样路线和方案。
2.采样部位和深度:根据耕层厚度,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取样深度0-20 厘米。
3.采样季节和时间 : 骨干农化土样采集地点及时间,尽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所代表的土壤区域一致,以便比较土壤养分前后的变化。
土样采集时间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采集时间一致。
如无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采集时间的,则统一在秋收后冬播施肥前采集。
4.采样方法、数量: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每个混合农化土样由20 个样点组成。
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 3 亩(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
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
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
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
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
每个混合样品一般取 1kg 左右,如果采集样品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多余土壤。
5.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及经纬度、土壤名称、采样深度、前茬作物及产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3.2 塌陷复垦土壤取样复垦土壤采自挖深垫浅和充填两种复垦地。
挖深垫浅式复垦是将积水沉陷区下沉较大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塘,用于养鱼、栽藕或蓄水灌溉,再用挖出的泥土垫高开采下沉较小地区,达到自然标高,按设计的农田标高进行土地平整,最后建设整个复垦区的排灌沟渠、道路、防护林等农田体系。
充填复垦是先将表层 1 m 厚的土壤剥离,利用矿区内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回填开采沉陷区,将剥离的土壤覆在其上,形成覆土层,供试的充填复垦覆土厚度约61 cm。
充填复垦地取样方法:布点:在充填复垦地按一般要求布设采样点采样部位和深度:一般挖至充填物层(61cm 以下为充填物质)采样方法:根据土壤形态特征以及堆积和混合物质的特性综合考虑划分土壤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 1kg 左右,同时在剖面点周围采集土壤表层混合样品。
土壤混合样品按“蛇形布点法”随机采集表层子样20 个,然后混合充分,按“四分法”舍弃多余样品,最后保留1kg 分析样品。
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及经纬度、土壤名称、采样深度、前茬作物及产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为便于实验研究对比和分析,土壤采样可从塌陷区复垦土壤,未复垦土壤及周围一般农田土壤取样作对比研究。
3.3、样品前处理1、储存:采样后储存在4℃冰箱。
2、前处理:风干——磨细——过筛——混合测定前土壤样品需风干,根据不同测定项目,进行磨样和过筛:测土壤重金属需过0.15mm 的筛,测土壤有机质时土样需要过 0.25mm的筛, N、 P、 K(化学分析)需过 2mm的筛或在实验室,先挑出样品中的大石块和植物残体,在室温下自然风干。
然后将其磨碎,全部通过 2 mm 尼龙筛,混匀。
再从 2 mm 样品中随机多点取样 5 g 左右,用玛瑙研钵研细,全部通过0.149 mm 尼龙筛,混匀备用。
3、保存一般样品用具磨口塞的广口瓶保存半年至一年。
4、样品测定方法样品测定需根据相应的国标方法进行测定:测定项目测定方法土壤有机质燃烧法土壤全氮半微量开氏法土壤全磷硫酸 -高氯酸消煮 -钼锑抗比色法土壤有效钾NaOH 熔融─火焰光度法土壤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 )土壤总铬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09 )土壤总汞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GB/T 22105.1-2008 )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土壤 ph 测定电极法土壤总砷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GB/T 22105.2-2008 )具体有:采用盐酸-硝酸 -氢氟酸 -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消解土壤样品。
土壤铜、锌、镍和总铬用AAS 法(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铅和镉用F-AAS 法(石墨炉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
仪器为日本岛津AA— 6601F 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在测定过程中,所有样品均由空白样、二次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率进行质量控制。
二次平行样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 ,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4%~ 104.1% 之间。
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