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题目精选 -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进攻阶段E.战略决战阶段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A. 1905年
B. 1911年
C. 1919年
D. 1949年
2. 五四运动的发生地点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青岛
3. 下列哪位领袖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孙中山
B. 袁世凯
C. 刘永福
D. 李鸿章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成立的时间是()。

A. 1921年
B. 1923年
C. 1927年
D. 1937年
5.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 1931年
B. 1937年
C. 1941年
D. 1945年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描述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解释一下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主要诉求。

3. 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主要领导人。

4. 分析一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原因及影响。

5. 概述一下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

三、论述题
1. 请就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大事件展开论述。

2. 试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
影响。

3. 试阐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4. 谈谈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请评价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审题,认真思考,
做好每道题目的解答。

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是()。

a.1842年鸦片战争b.1898年戊戌变法c.1911年辛亥革命d.1949年新中国成立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新阶段?a.庚子拳乱b.五四运动c.南京条约签订d.三民主义宣言发表3.清朝末年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百日维新4.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a.孙中山b.袁世凯c.李鸿章d.袁崇焕5.新文化运动的理论旗手是()a.陈独秀b.胡适c.蔡元培d.鲁迅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a.1911年b.1917年c.1921年d.1927年7.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次组织形式是()a.无产阶级党b.国民党c.大公无私会d.工人运动同志会8.1927年南昌起义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b.中共革命的转折点c.中共建军的起点d.土地革命的开始9.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徐州会战d.平型关大捷10.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达成的协议是()a.《辽河宪法》b.《重庆谈判纪要》c.《开罗宣言》d.《莫斯科停战协定》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请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请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论述题(共计30分)请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四、参考答案1. a2. c3. d4. b5. a6. c7. d8. b9. a10. b五、参考文献暂无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试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集及答案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集及答案

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集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D. 中国共产党建党答案:A2. 中国开辟对外贸易的第一个通商口岸是?A. 广州B. 上海C. 大连D. 青岛答案:A3. 红船精神的主要内涵是?A. 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反对资本主义D. 反对压迫和剥削答案:D4.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A. 法国凡尔赛宫复仇行动B.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C. 中共一大召开D. 上海学生抗议日本答案:D5.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哪个地点正式成立?A. 北京B. 上海C. 武汉D. 广州答案:B二、判断题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正确2.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答案:正确3.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答案:错误4.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北伐”战争,统一了中国。

答案:错误5.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曾积极参与国共合作,致力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答: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清朝的腐败统治、对外民族压迫以及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主义统治结束,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答:五四运动起因于1919年,是中国学生对《凡尔赛条约》的抗议和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呼吁拒绝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追求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主觉醒,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三大改造。

答: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工业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是指解放农民、没收地主土地并分配给农民的改革,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甲午战争B. 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2. 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清朝末年B. 明朝末年C. 民国初年D. 抗日战争时期3.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宋朝4. 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主要成果?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D.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5.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5年6. 下列哪一位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元勋?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孙中山7.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A. 红卫兵B. 国民党C. 共青团D. 少先队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重要政策?A. 建立经济特区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加强中央集权D. 对外开放9.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哪个地区的问题?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西藏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凡尔赛条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1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推广白话文D. 弘扬传统文化13. 下列哪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甲午海战14. 下列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外交政策?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不结盟运动D. 闭关锁国15. 下列哪些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A.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D. 发展重工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1. 1840年至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时期,请问这一时期有哪些重要事件和变革?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包括:-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史开始。

中国在战争中战败,签署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不平等条约时期。

-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并与清朝进行长期的战争。

- 戊戌变法(189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推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和外国干涉的原因,改革失败。

-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 中共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继续推动革命事业。

其中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了哪些重要的政治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了以下重要的政治问题:- 政权更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建立的中华民国政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内各地出现了许多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 民主建设: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是建立民主政治制度,但中国缺乏民主传统和经验,这成为了建设民主的困难。

- 区域分裂:在政权更迭和军阀混战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和分裂势力,如南京国民政府、广州军政府等,导致政治权力分散。

- 国际干涉:辛亥革命后,外国列强仍在中国保持一定的势力和特权,他们的干涉加剧了中国政治问题的复杂性。

3. 红军长征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进行的战略撤退,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期间,由于敌人的追击和围剿,共产党与国民党军队(国共合作时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和抗战,缓解了两党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练习题及答案20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是中国首位致力于近代化改革的君主?a) 朱元璋b) 清世祖c) 康熙d) 崇祯答案:c) 康熙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北京清朝兵变b) 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d) 第一次鸦片战争答案:d) 第一次鸦片战争3.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近代史的著名政治家?a) 孙中山b) 梁启超c) 曾国藩d) 林则徐答案:c) 曾国藩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什么?a) 辛亥革命爆发b) 鸦片贸易继续扩大c) 洋务运动兴起d) 中国领土割让答案:d) 中国领土割让5. 下列哪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先驱?a) 李鸿章b) 毛泽东c) 蔡锷d) 康有为答案:d) 康有为6. 下列哪次运动最早提出要求废除鸦片贸易?a)戊戌变法b)增形图弹劾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答案:c) 甲午战争7. 慈禧太后执政时期,中国经历了哪次著名的改革运动?a) 新文化运动b) 戊戌变法c) 百日维新d) 辛亥革命答案:c) 百日维新8. 以下哪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领袖?a) 鲁迅b) 孙中山c) 陈独秀d) 蔡锷答案:b) 孙中山9. 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哪个国家?a) 中华帝国b) 中华民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d) 清朝答案:b) 中华民国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终结?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长征d) 中日战争答案:d) 中日战争二、判断题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成功击败了英法联军。

答案:错误2. 康有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之一。

答案:错误3. 打倒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正确4.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改革的重要尝试。

答案:正确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因于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不满,由于中国方面对此采取了限制措施,引发了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题目

中国近现代史题目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根本原因:A、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B、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意义:A、戊戌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气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主张。

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在: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C、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在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训: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答:失败的原因:首先,从根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95题)1.“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由此,马克思认为鸦片走私猖獗的关键原因是A .政治体制腐败B .家族体系瓦解C .巨额利润诱惑D .沿海奸民滋生2.晚清大臣陈炽在《上清帝万言书》中说:“哀哉!堂堂中国,受制于小夷,……此后如不发奋为雄,将永在倭奴掌握中耳。

……欲振作,必须自强。

欲自强,必须变法,以筹国用、罗人才为始事,以练民兵、开议院为成功。

”陈炽《上清帝万言书》的出台是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D .《辛丑条约》签订后3.“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奉本国谕旨遵行。

”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4.李鸿章曾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又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为此,李鸿章创办了A .安庆军械所B .北洋水师C .江南制造总局D .办轮船招商局5.有学者指出:“甲午战争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的“第五化”是指A. 工业化B. 科技现代化C. 政治民主化D. 国防现代化6.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访华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④③D .②①④③7.根据画面所显示的情形判断该农民画出现于8.“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1949 1956 1962 1968 1974A B CD大玉米、大麦穗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谍”。

此处梁启超批评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缺点是……………………( )A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B .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C .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D .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9.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

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 .“遗其体而求其用”C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10.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 )A .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 .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 .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11.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中国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最有可能出现这一观点的杂志是 ………………………………………( )A .《青年杂志》 B.《新民丛报》 C .《东方杂志》 D.《每周评论》1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图)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 .上海工业化一瞥B .改革开放在上海C .上海,红色的摇篮D .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1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 .土地的使用权B .土地的用途C .土地的所有权D .土地的规模 14.2011年4月8日上午10时26分,上海迪士尼乐园(如下图)项目正式开工,它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

这反映了……………(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A. 中美分歧已经基本消除B. 经济全球化正加速发展C. 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中心D. 美国文化开始影响中国15.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这些诗句揭露了列强()A.攫取领事裁判权B.强建租界C.强开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1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_____,服若干剂来见转机。

”材料中“_____”的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17.“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

这就是通过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给。

”文中“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和“索要巨额战争赔款”的事件分别是指()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洋务运动/《马关条约》C.太平天国/《天津条约》 D.戊戌变法/《辛丑条约》18.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9.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B.群众的反帝爱国热情高涨C.淞沪会战发生,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学业难继20.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A.剪辫易服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2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

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关系时,以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2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这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主要指A.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推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3.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2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来源:Z,xx,]25.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26.“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27.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

该护照出现的时间不可能早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8.19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布卖至中国B.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布卖至中国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D.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29.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近代历史上,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步伐迟缓就会失去时机,被挤出竞争的轨道而堕入谷底。

以下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件是A.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B.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C.辛亥革命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30.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 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

”梁启超的这一主张反映出其主要政治意图是反对A.社会变革B.变革封建制度C.推翻清朝D.发展资本主义31.下列现象与近代中国新思想“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32.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

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①严禁买卖人口、民族歧视;②奖励和保护工商实业;③革除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④种植鸦片者予以重罚,贩卖鸦片者没收销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3.有人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反映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4.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35.《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创作的漫画作品,与这一作品的主题具有相关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伪满洲国出笼36.“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