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1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合集下载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1.放线菌样本的收集:可以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土壤、植物、水体等样本,也可以从实验室中保存的菌种库中选取菌种作为筛选对象。

2.放线菌的分离:将收集到的样本通过稀释涂布、均匀涂布等方法进行分离。

将分离出的放线菌菌落定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利用差异营养需求、抗生素抑制等原理,筛选出纯培养基。

3.放线菌培养:将分离出的纯净菌株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可以用于代谢产物的筛选,固体培养主要用于菌株保存和鉴定。

4.代谢产物的筛选:通过对放线菌培养液或菌体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生物测定法、波谱分析法等。

其中,生物测定法是通过对目标活性的生物测定,如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等,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5.进一步筛选与优化:在获得具有初步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后,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筛选与优化。

可以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温度、pH值等)、发酵工艺等方式提高活性代谢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6.结构鉴定:对优选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通常使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分析。

结构鉴定有助于揭示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7.生产量扩大与优化:当获得了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放线菌菌株和代谢产物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以提高产量。

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发酵工艺、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以提高产量和纯度。

综上所述,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包括放线菌样本的收集、放线菌的分离、放线菌培养、代谢产物的筛选、进一步筛选与优化、结构鉴定和生产量扩大与优化。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放线菌菌株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并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放线菌的选择分离培养

放线菌的选择分离培养

3,培养
平板倒置于 28℃培养箱中培养7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菌落特征.

1 ,取样
三 ,操作步骤
2, 制备土壤稀释液
3, 倾注平板
4,培养
四,实验操作内容
每组所需材料:
土样,装有无菌水和少量玻璃珠的三角瓶1瓶,9ml无菌水两支, 1或2ml移 液管2支,2副培养皿,60ml高氏1号培养基1瓶.
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土样0.5g,土样热处理后,加入装有无菌水和少量玻璃珠的三角瓶中, 室温下手摇振荡10分钟,静止5分钟,用移液管取上清液1ml(10-2)加入到9ml 无菌水稀释到10-3,同样操作稀释到10-4.注意回收玻璃珠.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10-2原液和10-4稀释液各0.5ml于标志稀释倍数的平板上 ( 10-2原液1个平行, 10-4稀释液1个平行).
二,平板分离法
A 平板划线分离法 B 倾注平板法 C 稀释涂布平板法
1)放线菌分离常用基础培养基 2)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设计
如:高氏一号琼脂;精氨酸-甘油琼脂;葡萄糖-天冬酰胺琼脂.
a,为抑制细菌及霉菌的生长,可加入链霉素(抑制细菌)和制霉素等. b,加入重铬酸钾可同时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对放线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放线菌的选择分离培养
一,放线菌的选择分离培养
1 ,目的要求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微生物的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 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分离到嗜碱性的和 嗜酸性的菌种.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而链霉菌以外的其他放线 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 的产生菌.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 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的方法减少细菌和真 菌的数量;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减少链霉菌数量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 多种类的放线菌.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放线菌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腐生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放线菌突出特性产生抗菌素,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以土壤最多,常存在肥土农田土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

1.拮抗放线菌的筛选方法:1.1平板划线法:待测菌株与检测病原菌通用培养基制成平板,在平板中央划线接种待测菌株,28-30℃ 3-5d,将病原菌垂直方向划线于待测菌生长线的两侧,不能与待测菌相连,在37℃ 24h取出观察。

如果待测菌株对病原菌有抑制活性,病原菌靠近待测菌的一端生长会受到待测菌抑制产生抑菌带。

可根据抑菌带的长短来判断待测菌活性强弱。

选择抑制活性强的复筛。

1.2抑菌圈法或十字交叉法:常用的初筛方法将待测菌接种于平板,长出成熟菌落后,用打孔器将供试病原菌苔打成直径5-6mm小菌块,并将其移入到病原菌平板培养基中,将待测菌与病原菌呈十字交叉排列,即病原菌在中央,待测菌置于病原菌的四周,培养3-4d。

若有抑菌活性在待测菌周围形成一个没有生长病原菌抑菌圈。

若菌块厚度大小一致的,抑菌圈的大小可直观反应待测菌抑菌活性的强弱。

1.3纸片法或生长速率法:主要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即将相同灭菌后的圆形滤纸片放于待测发酵液中,取出并黏贴在接种有病原菌的平板培养基,培养后观察有无抑菌圈或抑菌圈的大小。

2.放线菌分离与筛选.2.1培养基;2.1.1改良高1号:可溶性淀粉20g/L KH2PO40.5g/L NaC10.5g/L MgSO40.2-0.5g/L KNO3 1g/L FeSO40.01g/L 重铬酸钾(3%)3.3mL/L PH7.2-7.4(分离保存用)每100ml培养基加入1ml0.1℅的FeSO4溶液。

2.1.2淀粉培养基和秸秆腐解物培养基2.1.3拮抗试验培养基:高1号牛蛋 PDA改良培养基加3g牛肉膏2.2抑菌剂的选择:有效降低细菌真菌的数量,细菌扩散真菌蔓延速度迅速。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环境中的细菌,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能力。

为了研究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从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初步评估。

二、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从不同地点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和原生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稀释,以获得适合分离放线菌的浓度。

3. 分离放线菌:将样品分别涂布在含有富集放线菌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孵育。

4. 鉴定放线菌:观察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5. 鉴定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

使用生化试剂和生理特性测试进一步鉴定放线菌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经过培养和鉴定,我们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

根据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的观察,我们初步将这些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链霉菌属和新链霉菌属等。

进一步的鉴定工作表明,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其中一些菌株显示出产生抗生素的能力,这对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具有潜在意义。

另外,一些菌株还表现出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这可能与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关。

通过对放线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然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这些放线菌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四、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和评估。

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包括抗生素产生和重金属耐受性等。

这些发现为放线菌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和药物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然而,本实验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力。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放线菌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lab-1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lab-1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实验一 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一 教学要求
放线菌有多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 蛋白质、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很多产物在农业、 医疗、食品及国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习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放线菌
二 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但主要是链霉菌,链 霉菌以外的其他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 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但 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 方法很难得到。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 添加重铬酸钾的方法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用干热 和苯酚处理减少链霉菌数量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 多种类的放线菌。
分离 操作步骤 (1)取体积为300ml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加入0.1%的重铬 酸钾15mL,使之终浓度为50ppm,摇匀,倒平板,待用。 (2)取土样5g,摊平于大号培养皿上,在恒温干燥箱中 120℃干热处理1h。 (3)土样热处理后,加入装有45mL无菌水和少量玻璃珠 的三角瓶中,加入0.5mL的笨酚,室温下振荡30分钟, 静止5分钟,取上清液用无菌水稀释10倍。同时另取土 样5g,不加热和笨酚处理,余步骤同上,作为对照。 (4)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原液和10倍稀释液各0.1ml标志稀 释倍数的平板上,涂抹均匀,倒置,28℃培养。 (5)培养10~14d,观察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生长情况、 菌落特征。挑取红色,无气生菌丝的小菌落以及其它菌 落形态菌株接种斜面,进一步用于形态观察和鉴定。
三 材料与器材
菜园土或林地土,自然风干,备用。 0.1% 重铬酸钾溶液,1% 苯酚,高氏1号 培养基。 水浴锅等。
四 操作步骤
取样及预处理
1、来源: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可以筛选新的放线菌。 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 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 2、取样及预处理 (1)土样:取5cm以下的土样,放于灭菌过的牛皮纸袋中,一般 不放于不透气的瓶子或塑料袋中。气生孢子能耐干燥,耐湿热能 力高于营养体,室温保存20天,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变化不大, 细菌大部分死亡 (2)水样与水低泥样用采泥器和采水器采集,放与灭菌瓶,不密 封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及杂菌课件

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及杂菌课件
结 果 与 分 析
结 果 与 分 析
Elements Page
参 考 文 献
1. 培养基制备: 分别按A, B, C, D, E, F, G, H 8 种培养基成分称量, 配制好后1 × 105Pa 30min 灭菌, 冷却至50 ℃ ~ 60 ℃ 按不同处理加入抑制剂倒平板备用。 2 .土样中放线菌分离: 稀释平板涂抹法分离, 28 ℃ 培养7d。
培养基种类对放线菌分离计数结果的影响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多种用途的微生物。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 8, 000多种微生物活性物质中, 有近70% 是放线菌产生的 。但是, 放线菌仅占土壤中所有放线菌的10% 左右 。开展大规模放线菌资源调查和建立有效 的放线菌分离方法是发现放线菌新种属和新活性物质产生菌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的 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多达30 余种 , 放线菌资源调查待分离土样数量很大, 培养基种类 过多将加大分离工作量, 故筛选几种出菌率高、能将土壤中绝大多数种类放线菌分离培养出的代表性培养基,可在保证获得绝大部分放线菌资源信息的情况下, 有效减少工作量。
材 料
1 .土壤样品: 采自青海省不同肥力的农田土壤, 1、2、3 号土样分别代表低、中、高有机质土。土样基本性质见表1。
2.培养基 A 高氏1 号琼脂培养基 B 黄豆粉琼脂培养基 C 秸秆腐解物琼脂培养基 D 泥炭浸汁琼脂培养基 E 土壤浸汁琼脂培养基 F 燕麦片琼脂培养基 G 腐殖酸琼脂培养基 H 小麦粉琼脂培养基
研 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放线菌最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有一类叫弗兰克氏菌的放线菌,生长在许多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除了生产抗生素外,放线菌在工业上还有许多其他贡献。例如,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生产蛋白酶、溶菌酶,以及用于生产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等酶制剂。另外,放线菌在石油工业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可发挥一技之长。 虽然少数寄生性的放线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有些放线菌会使食物变质,或者对棉毛织品和纸张造成破坏,对人类有害,但这些比起放线菌的功绩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放线菌的分离

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五: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验学时:5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药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技术。

⏹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二、实验内容筛选放线菌永远是新抗生素研究的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

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可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

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

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

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来获得放线菌。

注:从土壤中分出的放线菌要进一步鉴别是否为抗生菌。

首先应根据筛选目的确定试验模型,然后利用培养基平板进行拮抗性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块法和滤纸片法。

其主要依据是扩散原理,即观察在抗生菌周围是否会出现明显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和透明度则表明了该菌株抗菌活性的强弱。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原理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如图1。

原理二: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原理三:向培养基添加适量的重铬酸钾能抑制其他细菌、真菌的生长,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分组试验进行”的组织运行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材料与器材
菜园土或林地土,自然风干,备用。 0.1% 重铬酸钾溶液,1% 苯酚,高氏1号 培养基。 水浴锅等。
四 操作步骤
取样及预处理
1、来源: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可以筛选新的放线菌。 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 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 2、取样及预处理 (1)土样:取5cm以下的土样,放于灭菌过的牛皮纸袋中,一般 不放于不透气的瓶子或塑料袋中。气生孢子能耐干燥,耐湿热能 力高于营养体,室温保存20天,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变化不大, 细菌大部分死亡 (2)水样与水低泥样用采泥器和采水器采集,放与灭菌瓶,不密 封
分离 操作步骤 (1)取体积为300ml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加入0.1%的重铬 酸钾15mL,使之终浓度为50ppm,摇匀,倒平板,待用。 (2)取土样5g,摊平于大号培养皿上,在恒温干燥箱中 120℃干热处理1h。 (3)土样热处理后,加入装有45mL无菌水和少量玻璃珠 的三角瓶中,加入0.5mL的笨酚,室温下振荡30分钟, 静止5分钟,取上清液用无菌水稀释10倍。同时另取土 样5g,不加热和笨酚处理,余步骤同上,作为对照。 (4)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原液和10倍稀释液各0.1ml标志稀 释倍数的平板上,涂抹均匀,倒置,28℃培养。 (5)培养10~14d,观察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生长情况、 菌落特征。挑取红色,无气生菌丝的小菌落以及其它菌 落形态菌株接种斜面,进一步用于形态观察和鉴定。
实验一 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一 教学要求
放线菌有多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 蛋白质、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很多产物在农业、 医疗、食品及国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学习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放线菌
二 实验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但主要是链霉菌,链 霉菌以外的其他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 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但 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 方法很难得到。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 添加重铬酸钾的方法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用干热 和苯酚处理减少链霉菌数量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 多种类的放线菌。
五 注意事项
(1)注意土样在用之前要风干处理20天以上, 以除去大部分的细菌。 (2)注意在培养基中添加重铬酸钾适量
六 思考题
请设计一种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实验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