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团结
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

A.朋友遍天下 C.科教兴国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民族 区域
确定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形成一种大 杂居、小聚 居、交错杂 居的民族分 布特点。
综上所述,归纳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1.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联系 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历史特点;
2.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 错杂居的现实情况。
因此,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阅读课本P61“材料研读”和最后一段的内容,思考: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阅读课本P62第一段的内容,思考: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各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简介
本单元共两大内容: 一是民族团结,主要介绍我国实行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以及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政策和成就; 二是祖国统一,主要是关于我国历史遗留的 港澳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国两制”。
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 的因素有哪些?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品味民族风情1.红河州彝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曾荣获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
2.红河州的全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3.五大民族自治区及其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内蒙古——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藏族。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民族56个,少数民族55个。
二、探究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让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县(120个)、自治州(30个)、自治区(5个)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大杂居:各民族分布在各省、区、市,混合居住。
小聚居:从各省、区、市来看,少数民族居住在一乡一县,因此叫小聚居。
三、共谋民族发展(对策: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教育支援、基础设施建设等。
)1、加强少数民族基础设施建设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范围: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图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
1.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小杂居、小聚居D.大杂居、大聚居答案:A2.乌兰夫是创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大功臣。
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在( )。
A.筹建新中国时B.制定宪法时C.修改宪法时D.中共八大上答案:A3.(2012·广西贵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所依据的基本国策是( )。
A.民族共同繁荣B.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答案:C4.(2012·河南)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民族大团结最佳5个故事

民族大团结最佳5个故事《民族大团结最佳 5 个故事》说起民族大团结呀,我可知道好多呢!让我给你们讲其中五个特别棒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老家的一个小镇上。
有一年春节,镇上来了一群维吾尔族朋友,他们是来表演节目的。
其中有个维吾尔族小伙子特别帅气,跳舞跳得那叫一个棒!在表演结束后,他和我们这边的一个汉族小伙子成了好朋友。
汉族小伙子教他写汉字,他教汉族小伙子跳维吾尔族舞,两个人整天嘻嘻哈哈地在一起,别提多开心了。
第二个故事呢,是我们小区的一位回族阿姨。
她特别会做清真美食,每次做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们送一些。
有一次我生病在家没胃口,她知道了就做了一碗香喷喷的牛肉拉面给我送过来,那味道,让我一下子就有了食欲。
我感觉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还有一次,我出去旅游,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遇到了一群苗族同胞。
他们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
我看到他们的房子都是用竹子建的,特别有特色。
他们给我穿上苗族的传统服饰,还教我唱苗族的歌。
在那里的那一天,我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和快乐。
第四个故事是在学校里。
我们班有个蒙古族的同学,他长得高高壮壮的,体育特别好。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他参加了好几项比赛,都拿了第一名,我们全班都为他欢呼。
而且他还特别豪爽,经常请大家吃东西。
最后一个故事,是我在一次民族文化展览上看到的。
有一位藏族艺术家现场展示唐卡的绘制,那工艺简直太精湛了。
很多人都围在那里观看,大家都对藏族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这些故事只是民族大团结的一个小缩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
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这些故事里的人一样,我们的民族大团结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这就是我心中关于民族大团结的最佳 5 个故事,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彩而温暖的世界。
《民族大团结》PPT优秀课件

轻松尝试应用
5.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是在(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后 C.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之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轻松尝试应用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 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问题1】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探究(1)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 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 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 政治认同。 (4)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既维护了国家统一, 又可以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 利于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轻松尝试应用
1.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
பைடு நூலகம்
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表明( D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各民族在
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
快乐预习感知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 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 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保障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中华民族大团结内容

中华民族大团结内容
中华民族大团结是指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群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多个民族的总称,包括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大团结主要内容包括:
1. 爱国主义:强调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
2. 民族平等:倡导平等对待各民族,消除民族间的歧视和偏见,保障各族群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3. 文化传承:重视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共享。
4. 经济合作: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经济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5. 宗教宽容: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鼓励各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和谐共处。
6. 教育机会均等:确保各民族群众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7. 社会公正: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制度,保障各民族群众的权益和福祉。
通过中华民族大团结,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宽容、支持、合作将得到加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二)举措及成效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 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 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地区发挥 自身优势,民族经济取得很大成就,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注: 在自治区域内,一定由当地民族做政府 领导,党的书记由上级机关委派) (二)原因 1.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边远地区、贫 穷落后,尊重其历史和习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的决定。 3.1954年载入宪法。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 治法》颁布实施。
(三)5个民族自治区
1958.10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5.10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
1947.5内蒙古自治区
1965.9西藏自治区
1958.3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意义: 1.保障了少数民族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 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 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一)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发展很不平 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史料实证: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云南的 佤族、景颇族处于原始社会;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有1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 藏族地区约400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 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 义道路。
八年级民族大团结知识点

八年级民族大团结知识点本文将介绍八年级民族大团结的相关知识点。
1. 民族大团结的定义民族大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状态。
在我国,民族大团结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民族优良传统。
2. 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民族大团结的形成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民族之间互相孤立和仇视,相互之间发生战争和矛盾。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先进分子提出实现中国的民族大团结的呼吁。
建国后,政府积极倡导民族团结,成为国策。
3. 民族大团结的实践意义实现民族大团结对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民族大团结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4. 民族大团结的构成要素实现民族大团结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构成要素包括以下方面:(1)共同的价值观念:各民族应该树立共同的民族意识,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念,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2)交流互鉴: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3)经济互赢:各民族之间应该加强经济交往,互惠互利,共同推动各自的经济发展。
(4)法治保障:国家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公正,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5. 民族大团结的现状当前,尽管我国民族大团结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面临挑战。
一些地方多民族聚居,因地域、历史、文化等原因,加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
同时,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问题也需要重视。
6. 民族大团结的展望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大团结是立国之本,也是发展之源。
未来,要进一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互信,实现更好的民族团结。
只有实现民族大团结,才能使我国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 结语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因素。
希望各民族人民能够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推进共同发展,实现更好的民族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选择题1.在100元人民币背面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
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的C.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D.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3.2019年11月27日面对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废”的争议,习近平秉持优秀政治家对问题本质的清醒判断和精准把握一锤定音:“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A.筹建新中国时B.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时C.土地改革完成后D.改革开放后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这一重要论述和重大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5.20世纪末至今,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涌现出大发展的新气象。
这一现象得益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B.民族地区完成社会改造C.改革开放开始向内陆渗透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①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②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④杜绝了民族分裂行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8. 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你认为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A.和平解放北平B.和平解放西藏C.抗美援朝D.解放南京9.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它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大团结”主体队会
一、队会的目的。
学习中华大家庭后。
1、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生活常识。
3、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统一,共同繁荣富强观念。
4、为自己的祖国有这么多的民族感到自豪。
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等资料)
2、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
3、朗诵诗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4、舞蹈《》
活动程序
一、整队,报告。
二、出旗,敬队礼。
三、唱队歌。
四、中队长讲话。
(介绍活动,提出希望)
五、宣布活动开始,进行活动。
(一)可:一年级时老师给我们中队起名为“小苹果中队”
彦:我们知道它饱含着许多期望
合:老师和父母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可:我们今天长大了。
彦: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小丫头。
合:小苹果已经有了梦想。
全班:我们知道我是中国人。
我们知道自己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的祖国已
经变得强大,那是全体中华儿女努力的结果。
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民族
共同奋斗的收获。
可:我是回族,我深深爱着回族的风俗习惯,我的汉族小朋友一起上学,
一起玩耍,我同样被祖国妈妈深爱着。
彦:请听诗朗诵《爱我中华》
(二)、手语操《国家》
可:成龙的一首《国家》唱响祖国大地
彦:成龙的一曲《国家》唱出多少心声。
可:国就是家。
彦:家就是小的国。
可:汉族、回族、纳西族、土族、羌族、布朗族。
彦:景颇族、毛南族、仡佬族、
合:无论你是哪一种民族,中华儿女是一家,我们都爱我们的国家。
可:请欣赏手语操《国家》
(三)朗诵《民族大家庭》
王: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
保:有一个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
全班: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保: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合: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王:请听朗诵《民族大家庭》。
(四)舞蹈《低碳贝贝》
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文明。
彦:56朵民族之花盛开在中国大地上。
可: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共同的家。
彦: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共同的家。
可:我们每一种民族的孩子都来做贝贝。
彦:来吧!爱护我们共同的大地。
全班:生活好了,环境变了。
天不那么蓝了,大地不那么绿了。
贝贝们努力呀!让我们做低碳贝贝。
(五)合唱《劳动最光荣》
王:劳动创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可:劳动创造了祖国今天的辉煌成就。
王:56个民族共同的劳动让中华腾飞。
可:上天可揽月,下海可捉鳖。
王:我们是孩子,我们从小爱劳动。
可: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
王:让我们唱起来。
(六)中队辅导员讲话
(七)呼号
中队辅导员讲话: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学生回答:时刻准备着。
(八)退旗
(九)中队长:宣布中队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