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艺术中心概念设计
科技艺术中心概念设计共107页文档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科技感工作室设计理念

科技感工作室设计理念科技感工作室的设计理念是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打造极具创意与未来感的空间。
我们追求先进的科技应用,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在设计中融入科技元素,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功能性,实现人与科技的无缝连接。
首先,我们注重使用最新的科技装备和设施,如智能家居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办公设备等,将科技应用于各个方面,提升工作室的效率和便利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照明、温度控制和安全监控,提供场所的舒适和安全;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人体参数的实时监测,提供人体健康数据,促进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注重数字化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通过数字化设计软件,我们可以模拟各种设计方案,快速展现设计效果,提供更直观、灵活的设计沟通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客户在设计前体验空间效果,提供更真实、身临其境的感受,加强客户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认同。
另外,我们强调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打造一个更智能、便捷的工作环境。
例如,智能办公设备可以实现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功能,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员工的工作习惯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工作环境和服务。
此外,我们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设计观念。
通过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我们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LED灯具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选择环保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最后,我们注重创意和艺术的融合。
科技感工作室的设计不仅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调形式美和艺术性。
我们注重空间的创意和个性化,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品、装饰物和展览等手段,营造丰富多样的空间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
总之,科技感工作室的设计理念是融合科技与艺术,追求先进的科技应用,注重数字化设计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智能、便捷的工作环境,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同时注重创意和艺术的融合。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_d9a9b336_7aa8_40a0_a0e7_751d4

设计作品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概念设计:Paul Andreu+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建筑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置地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04年6月-2006年10月
竣工时间:2007年10月
建设地点:苏州工业园区
用地面积:13.42hm2
总建筑面积:15.92万m2
建筑设计:崔中芳、方超、田园、陆晓萍、
涂宗豫、金凌凌
摄影:姚力(除标注外)
总平面
西立面(摄影:崔新华)
金属幕墙细部
东立面(摄影:崔新华)WORKS OF DESIGN
一层拼接平面地下室拼接平面建筑主入口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内庭院景观
珍珠岩立面
次入口湖边效果。
中国科技馆新馆设计理念

中国科技馆新馆设计理念
首先,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设计
师将科学展示与艺术表现相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使观
众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的美感。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提升了展示效果,也使观众更加愿意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
兴趣和理解力。
其次,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在建筑设计和
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将环保、节能、低碳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采用
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同时,在
展示内容的设计中,也注重宣传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观众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强调互动体验。
设计师通过多媒体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装置等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趣味性十足的
互动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实践、体验、参与等方式来获得知识,深入了解
科学原理。
设计师还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设置了针对不同年龄
层次的展示区域和互动项目,使每个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互动体验,
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总之,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包括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可持
续性发展和互动体验。
这些设计理念旨在给观众提供一个既有科学知识又
有艺术欣赏的空间,同时也引导观众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
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这样的设计理念旨在使中
国科技馆新馆成为一个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促进科学普及和社会发展。
游览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游览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座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
作为中国的文化创意手段与技术创新的展示之窗以及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该中心的游览体验极具吸引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融合了科技感与现代艺术的元素,外形独特,引人注目。
建筑的外立面以金属材质为主,呈现出未来感十足的现代造型。
整个建筑鳞次栉比,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视觉冲击。
进入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游客首先接触到的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内布置了各种科技展览和现代艺术展品。
科技展览包括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的展示。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高科技产品,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
同时,现代艺术展品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雕塑、绘画、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和科技元素的融合,使得整个展览更加独特、生动。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虚拟现实体验区。
游客可以穿上VR设备,沉浸于虚拟的艺术世界中,与艺术品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呈现了在传统美术馆中无法体验到的乐趣。
比如,游客可以在虚拟现实中亲身感受到名画中的风景,或者与虚拟实体艺术品进行互动,使得观展与参与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虚拟现实体验,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还设有专门的科普展区。
这里集中展示了各种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的展品,如动力学、光学、声学等。
游客可以通过详细的科普解说了解科学原理和理论,加深对科学的认识。
在艺术方面,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音乐会、演出等文化活动,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这里不仅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还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此外,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还设有图书馆、电影院、创客空间等多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无论是读书、观影还是进行创作,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所。
在参观完南京求是科学与艺术中心后,游客还可以在周边的花园区域漫步,欣赏景色,放松心情。
光影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光影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光影艺术中心是一个追求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场所,设计理念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创新性:设计着重打造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场所,通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与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创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先进的投影技术与动态灯光,打造出多维度的画面与空间效果,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2. 可变性:艺术中心设计考虑到不同艺术形式与展示需求的多样性,注重空间的可变性。
例如,通过可移动的展示墙、灯光舞台和可调节的座位布局来实现多种不同的展示形态,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演出、展览和艺术活动。
3. 互动性: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建筑设计融入了交互式艺术元素。
例如,在中心的大厅和展厅中设置触摸屏幕和智能感应设备,观众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中,通过触摸和手势来改变画面或互动影响艺术品的呈现。
4. 开放性:光影艺术中心强调开放与包容,旨在成为一个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
建筑设计采用开放的空间布局,与户外环境的交流无缝衔接,例如通过开放式露台、庭院等,创造出与自然融合的艺术氛围。
此外,场馆中还设有多功能的活动区域,包括咖啡厅和多间会议室,以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5. 可持续性: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例如,在建筑外墙设置透明太阳能板以收集
太阳能供电,利用天然光线减少能耗等。
此外,大量绿化设计和雨水收集系统也可以有效地回收和利用水资源。
总而言之,光影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以创新、可变、互动、开放和可持续为基础,以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平台。
科技馆建筑方案

科技馆建筑方案科技馆建筑方案是根据科技馆的功能需要、环境要求、建筑风格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因素,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的建筑方案。
下面将以一个1000字的篇幅介绍一种科技馆建筑方案。
科技馆作为一个专门展示科技成果和推广科学知识的场所,其建筑方案应注重创新、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选择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融入科技元素和生态概念,力求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科技馆。
首先,科技馆的外观设计应具备科技感和创新感。
建筑主体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呈现出现代科技的冷艳和透明感。
同时,利用LED灯光和投影技术,将科技馆外墙打造成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可以展示科技相关的内容,吸引游客的目光。
其次,科技馆的内部布局要合理,展示和教育功能要兼顾。
大厅作为科技展示的主要场所,应设置多媒体展示区、观展区、互动体验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多媒体展示区可配备沉浸式全息投影、触摸屏等设备,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科技成果。
观展区则可展示各种科技展品和实物模型,供观众近距离观看。
互动体验区则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和科技展示装置,让观众亲身参与,提高参观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此外,科技馆的建筑方案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首先,可利用屋顶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科技馆提供部分电力需求,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其次,科技馆可以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厕所冲水和植物浇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科技馆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并考虑建筑的耐久性和维修便利性,以降低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
最后,为了提高科技馆的可访问性,建筑方案应考虑到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坡道、扶手和电梯等,以方便老年人和身体不便的人士进出科技馆,同时也体现了科技馆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该科技馆建筑方案充分考虑到科技馆的功能需求、环境要求、建筑风格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因素。
通过现代主义风格、科技元素和生态概念的融入,以及合理的内部布局和环保措施,将为游客提供一个令人惊叹的科技体验,同时也符合当代社会对绿色、智能化建筑的追求。
如何做艺术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艺术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艺术中心作为一种文化设施,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示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
因此,设计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功能完善、结构稳定、艺术感强烈的艺术中心建筑,对于完善城市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1. 尊重自然环境本设计方案建筑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环境绿化较好,附近有一片小型公园。
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设计方案将充分考虑周边绿化,采用自然材料,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2. 体现城市精神文明设计方案将在建筑外观和布局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力求达到体现城市精神文明,提升城市形象的效果。
3. 结构稳定、功能完善建筑结构应具有稳定性,功能布局合理,能够容纳各种艺术展览和表演活动。
4. 融入新科技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新科技,应用光影材料,打造具有现代感的建筑。
三、建筑设计1. 整体布局本设计方案选址位于城市中心主干道旁边,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整体布局分为主建筑和附属建筑两部分。
主建筑位于北侧,采用U形布局,中间为中央广场,四周为展览馆、艺术教育馆、表演厅等。
附属建筑分为停车场、休闲区等。
2. 主建筑设计主建筑采用现代风格设计,外墙材料以幕墙为主,内部结构以钢结构为主,顶部采用透明玻璃屋顶,增加光线的透亮度。
建筑外观设计简洁大气,整体给人一种科技感和艺术感,并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增加了建筑的情趣性。
建筑内部分为三层,地上为展览馆、艺术教育馆、多功能厅等;地下为停车场、储藏室等。
展览馆采用开放式设计,多功能厅设置可拆卸舞台,可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和表演。
3. 附属建筑设计停车场位于主建筑北侧,可容纳200辆车,采用地下停车的形式,既方便停车,又不影响建筑外观。
休闲区设置在主建筑南侧,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供人们休闲用。
四、建筑材料选择1. 外墙材料主建筑外墙采用幕墙,底部使用玻璃幕墙,上部采用铝合金幕墙,颜色采用灰色和白色搭配,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感和艺术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室外布置延伸空间与户外广场, 弱化室内外功能关系,使室内外 不同功能空间相互渗透延伸。 在室外布置多处展示平台,配合 LED显示板,使人流在游览景观 的同时能够欣赏X企业文化。
户外咖啡吧 (以临时性空间容纳)
消防水池、变电箱
(服务)备用出入口 机动车出入口 喜树 Happy Tree 香樟 Camphor 户外展示平台
X科技艺术中心
1.3 基地规划条件—交通条件:地铁及公交站人流动线
P8地块作为商业板块,办公板块,住宅板块的人流 交汇端点,基地各面向都有不同的使用人流进入。
西安门地铁站与地下商业街无缝 接驳通过地下商业街地铁人流流 向X科技艺术中心
龙蟠中路北侧公交站人流
公交站点
地铁西安门站 地下商业连接地铁人流 公交站点人流
Chapter 4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一)
Chapter 5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二)
Chapter 6 方案比较
X科技艺术中心
2.18 第二阶段功能空间-环形动线
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用围墙将施 工场地遮蔽,保证样板间功能空 间的完整独立性,同时利用围墙 与厂房间的退距创造艺术廊道, 形成新的外部环形动线。
在室外布置延伸空间与户外广场,弱化室内外功能关系,使室内外不同功能空间相互渗透延伸。 在室外布置多处展示平台,配合LED显示板,使人流在游览景观的同时能够欣赏X企业文化。
户外交流空间 户外咖啡厅
LED地面展示板
样板房展示空间
X科技艺术中心
2.10 外部平面规划 – 利用视觉的通透性,使样板房的空间展示得以延伸至室外
X科技艺术中心 100%概念设计汇报
X科技艺术中心 概念设计 100% 汇报内容
Chapter 1 基地条件
Chapter 2 平面布局规划 (A)方案第一阶段(营销推广阶段) (B)方案第二阶段(新建筑施工阶段) (c)方案第三阶段 (永久使用阶段)
Chapter 3 原厂房立面 发展 (A) 方案第一阶段 立面图 (B) 方案第二阶段 立面图
社会停车场 3800平方米 108个停车位 服务P8北侧功能区
社会停车场 3800平方米 108个停车位 服务P8 南侧功能区
X科技艺术中心
1.5 基地规划条件—景观资源
基地周边有许多不同的景观资源包含住宅私 有景观,及P4地块中央公园景观。
保留树木 (航空路景观大道)
1 北侧中央公园 2 金城路景观大道 3 航空路景观大道 4 P10街角广场 5 P5/P9 住宅景观 6 P11 地块 开放空间轴线
Chapter 3 原厂房立面 发展 (A) 方案第一阶段 立面图 (B) 方案第二阶段 立面图
Chapter 4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一)
Chapter 5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二)
Chapter 6 方案比较
X科技艺术中心
2.19 第三阶段功能空间 – 航空探知馆、信息中心、艺术文化博物馆
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用围墙将施 工场地遮蔽,保证样板间功能空 间的完整独立性,同时利用围墙 与厂房间的退距创造艺术廊道, 形成新的外部环形动线。
X科技艺术中心 概念设计 100% 汇报内容
Chapter 1 基地条件
Chapter 2 平面布局规划 (A)方案第一阶段(营销推广阶段) (B)方案第二阶段(新建筑施工阶段) (c)方案第三阶段 (永久使用阶段)
Chapter 3 原厂房立面 发展 (A) 方案第一阶段 立面图 (B) 方案第二阶段 立面图
开放空间
景观大道
A12街角广场
3
A51中央公园
2 4
1
5
5
6
金城路景观大道
开放空间轴线
X科技艺术中心
1.6 基地规划条件——规划天际线分析
A2保留厂房
X科技艺术中心
1.7 基地條件 面积/厂房位置
用地面积:24924.9平方米 容积率: ≤1.0 建筑高度: ≤24米 建筑密度: ≤50% 绿地率: ≥15%
Chapter 3 原厂房立面 发展 (A) 方案第一阶段 立面图 (B) 方案第二阶段 立面图
Chapter 4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一)
Chapter 5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二)
Chapter 6 方案比较
X科技艺术中心
1.1 基地规划条件—核心组团
整体X项目是以核心组团为项目内部的驱动中心。 其中P8地块扮演人文及历史地标的空间及建筑 功能。 能否将P8厂房项目中的人文及历史隐性价值最 大化将是本项目能否成为南京市最具有人文特色 的地产开发的关键指标。
中央公园
金陵之门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X科技艺术中心
2.15 样板房展示分区 - 高端住宅区(大户型结合室外咖啡厅)
高端的户型展示区与户外展示平台结合,结合室外咖啡吧及雕塑品展示区, 向高端客户展示X的服务品质
户外展示平台 (作为样板房空 间的延伸使用)
第一阶段 :厂房面积:7513平方米
项目体验中心 ( 1100+500㎡)
灵活空间 ( 1350㎡)
喜树 Happy Tree 香樟 Camphor
航空探知馆 ( 1100㎡)
样板展示区 ( 4450㎡)
X科技艺术中心
2.6 外部平面规划- 利用保留树种创造原生的内部景观并且于内部设置多个户外电子展示区
Chapter 4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一)
Chapter 5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二)
Chapter 6 方案比较
X科技艺术中心
2.1 将原有项目体验中心的门户意象向外延伸至航空路及龙盘中路
规划概念:本规划概念是在营销初期于金城路及航空路口设置大型立体水景以创造豪华的入口门户意象。 将豪华门户的概念由原先的营销体验中心的门口延伸至航空路口。
零时变电站
样板房展示空间
户外咖啡厅
样板房 户外展示空间
X科技艺术中心
2.8 外部平面规划 - 将临时的室外机房与咖啡厅结合 作为临时建筑体
将零售性的户外咖啡馆与零售变电站形成一个干 净的建筑体量 服务于P8地块。
户外咖啡厅
零时变电站
X科技艺术中心
2.9 外部平面规划 – 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利用功能的混合及空间的延伸整合成一体
户外咖啡吧 (以临时性空间容纳)
水之通廊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竹之庭院
X科技艺术中心
2.16 样板房展示分区 – SOHO 办公区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SOHO 办公区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X科技艺术中心
2.17 样板房展示分区 – 项目体验中心
营销体验中心与灵活空间及酒店样板间形成销售展示的门户空间
销售及样板展示空间
户外咖啡吧 (以临时性空间容纳)
施工场地 企业文化空间人流 样板房空间人流
新增建筑 施工场地
保护围墙
X科技艺术中心 概念设计 100% 汇报内容
Chapter 1 基地条件
Chapter 2 平面布局规划 (A)方案第一阶段(营销推广阶段) (B)方案第二阶段(新建筑施工阶段) (c)方案第三阶段 (永久使用阶段)
Chapter 4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一)
Chapter 5 基地增建设计方案(二)
Chapter 6 方案比较
X科技艺术中心 概念设计 100% 汇报内容
Chapter 1 基地条件
Chapter 2 平面布局规划 (A)方案第一阶段(营销推广阶段) (B)方案第二阶段(新建筑施工阶段) (c)方案第三阶段 (永久使用阶段)
沿金城路营造尊贵艺术廊道,对称立 体水景定位入口意象。
第二层次立体水景定位样板房空间入 口和停车场入口,引导车流。
对称景观墙形成围合感,阻断工地视 线,并定义金城路东面入口意象。
X科技艺术中心
2.4 入口意象营造
沿金城路营造尊贵艺术廊道,对称立体水景定位入口意象。
X科技艺术中心
2.5 第一阶段业态/指标 第一阶段三大空间功能 A. 样板房展示区 B.航空探知馆 C.项目体验中心+灵活空间
信息中心
施工场地 企业文化空间人流 样板房空间人流
龙蟠中路南侧 公交站人流
瑞金路西 侧公交站 人流
基地东侧公 交站人流
瑞金路东侧 公交站人流
X科技艺术中心
1.4 基地规划条件—交通条件:社会停车场
南北两侧P4地块北侧中央公园及P11地块提 供社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共计7600平方 米 提供来访游客停车位空间216个。
地下社会停车场 地下社会停车场 到P8动线
户外展示区 户外活动区
户外展示区(D)
户外广场(作为户 外酒会展演空间)
户外展示区(D)
户外展示平台(作 为样板房空间的延 伸使用) 户外展示区(A)
户外展示区(B)
户外展示区(C)
X科技艺术中心
2.7 外部平面规划 -在室外布置延伸空间与户外广场
在室外布置延伸空间与户外广场,弱化室内外功能关系,使 室内外不同功能空间相互渗透延伸。 在室外布置多处展示平台,配合LED显示板,使人流在游览景 观的同时能够欣赏X企业文化。
用地红线
道路退线
保留厂房
X科技艺术中心 概念设计 100% 汇报内容
Chapter 1 基地条件
Chapter 2 平面布局规划 (A)方案第一阶段(营销推广阶段) (B)方案第二阶段(新建筑施工阶段) (c)方案第三阶段 (永久使用阶段)
Chapter 3 原厂房立面 发展 (A) 方案第一阶段 立面图 (B) 方案第二阶段 立面图
核心组团 组团对应周线
集中商业 综合办公
住宅
甲级办公区 创意办公区
X科技艺术中心
1.2 基地规划条件—项目于X科技城的关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