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4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4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4古天童的传说天童禅寺放生池东,顺路东行,山上到处是翠竹古树,步行5分钟,转弯就见一间平屋,铁门紧锁,上写“冷香塔院”。

透过铁门栏杆,看到一黑碑,画一僧,那就是名僧德相的埋骨之地。

经过中峰塔苑,有片竹林,一条石径斜斜往上,透过竹林,依稀可见一座寺庙,寺东有间瓦房,俗称“化身窑”。

小屋西侧有片塔林,塔林之下就是历代高僧的遗骨所在。

现在的塔林就是当年义兴禅师修行所建三间茅屋所在地。

西晋永康年间,义兴禅师遍访名山至东谷,看到人迹稀少,爱其山幽而结茅为庐,进行苦修。

传说,当义兴禅师苦行修持之际,每日有一童子送柴担水,而山外的天童寺也逐渐成形。

精舍建成之日,童子对义兴禅师说,自己乃太白金星化身,因为玉帝感动于义兴的苦行修持,特派他来随伺左右。

义兴禅师圆寂后,弟子就把其舍利埋在了他的结庐所在地。

自此以后,天童禅寺的历代高僧追随义兴,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归宿。

塔林有三层,埋葬着天童寺的历代方丈。

牛的传说在几千年以前,我们人类生活没有规律,有时候吃得很饱,有时好久不吃,没有规律。

有一天,玉皇大帝对牛郎说:“你传旨下去,叫他们三天吃一餐,遇到农忙时节饿了再加一餐点心。

”又对天牛说,“人类平时太空闲了,你下去撒一些草籽,记住走三步撒一粒。

”就这样,牛郎和天牛都下凡来。

结果,牛郎把三天吃一餐变成了一天吃三餐,农忙时节再加点心。

而天牛呢,把走三步撒一粒变成了走一步撒三粒。

从此,人类不但为了吃饭问题忙得焦头烂额,而且还要没完没了地锄草。

人间怨声载道,都大骂玉皇大帝。

这事情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才晓得是牛郎和天牛传错了话。

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罚牛郎带着天牛一起下凡帮人们干农活。

但是天牛生性凶猛暴躁,人们驯服不了它。

玉皇大帝就把天牛的眼睛和鹅的眼睛相互掉换了。

从此,牛眼看人就变得很大,它就很怕人,所以放牛的活连小孩也会。

而鹅呢,因为看到的人会变得很小,因此,它就老是伸着脖子要来欺负人。

少白塔石馒头的传说东吴有一座少白岭,少白岭上有一座少白塔,原来名为镇蟒塔,这里还有一个传说:从前,那个岭叫小白岭,上面住着一条大蟒蛇,路过这里的老百姓都要被它吃掉,岭上到处都是白骨,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053-宁波北仑民间故事

053-宁波北仑民间故事

053-宁波北仑民间故事薛家桥的传说过汤家桥一直走,前面又有一座桥,名为薛家桥。

从前,薛家桥是通向石湫、新路岙、柴楼和宁波等地的必经之道,蛮热闹的,关于这薛家桥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镇上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不但嗜酒如命,还赌博成性,常常落得衣食无着,亲戚朋友看不起他,老婆也要和他分道扬镳。

有一天傍晚,他独自来到薛家桥,准备投河自杀。

正在此时,忽然来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对他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你年纪犹轻,精力充沛,正可干一番事业,岂可一死而误妻儿。

你好吃懒做,嗜酒爱赌,造成恶果,怎能怨人尤天?我现给你银子一锭,你可作为资本,从今以后,痛改前非,辛勤劳动,发愤立业吧!”说罢,走到桥上石栏边,用手轻轻拍了一下,取出一块耀眼的银子交与穷汉,这才离去。

那个穷汉捧着白花花的银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心中暗暗打算:先到街上去斩一刀肉,称两条鱼,买几斤酒,到家里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

然后上街扯几块好布,给自己和老婆孩子打扮一下,然后……他还嫌银子太少,要是再多几块就好了,一块买吃买穿,一块还赌债,再有几块做赌本,赢它几百、几千两,那就可以阔阔气气地过上一辈子,再也不被人小看了。

高兴之余,他突然想起老人的银子好像是在桥边的石栏上用手拍出来的,他想:我何不再去拍出几块?于是走到石栏边上一看,发现石栏上果然缺了一只角,那角与自己手里的银子一样大小。

他信手把银子凑到缺口上拼凑一下,不料银子在缺口上生了根,再也挖不出来了,再一看,那个缺口已完好无缝,银子已经变成了石头,他绝望地号叫一声,颓然倒在桥上。

剃头担上立旗杆的故事剃头担的一头是火炉和面盆,另一头是装着剃头家什的箱子,上面竖着一根大概有三尺高的旗杆,旗杆中央有一只小斗。

剃头担上为啥立旗杆呢?这还得从明朝说起。

明朝朱元璋做皇帝后,把元朝忽必烈派到各地的蒙古族官员罚为堕民。

堕民及其下代只许干剃头、抬轿、阉鸡、做小戏文、吹行等最下贱的行业。

到了清朝,顺治皇帝下了一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圣旨,要男人把前半边头发剃光,后半边头发梳成辫子,否则就杀头。

061-宁波江北民间故事

061-宁波江北民间故事

061-宁波江北民间故事拗孟公的故事从前,在慈溪县(慈城镇)小关帝殿附近,住着一户姓孟的做官人家,因父子间关系长期不和,百姓都称他为拗孟公。

拗孟公平时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妻子钱贞十分贤惠,儿子孟继庭,活泼可爱,又是“三房一丁”,便爱若珍宝。

继庭到了读书年龄,老孟还特地请来一位老先生执教,期望儿子成才。

可是事与愿违,小孟根本不爱读书,终日贪玩,气得老先生辞职返乡。

临行时他对老孟说:“该生不可教也!”被激怒的老孟,第一次手持家法,将儿子狠揍了一顿。

然而这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反而促使继庭破罐子破摔。

随着时光的推移,小孟的个头长高了不少,但对读书仍毫无兴趣。

一天老孟改变了教育方法,用关心的口气对儿子进行启发:“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肯读书,从今天开始,仍为时不晚。

否则,我家即使有金山、银山,也要被你坐吃山空的呀!”小孟听到此话,非常反感,大声答:“没有这样严重吧!我不信,一个人就能花掉你的这份大家当?俗话说:'爹做官,儿享福。

’你何必如此小气?对你儿子也要斤斤计较!”一番说,气得老孟唉声叹气,说家门不幸,竟会生出这个拗子。

小孟成年后,因不学无术,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终日挥霍无度。

那年,遇到一场大瘟疫,尸横遍地,惨不忍睹。

老孟看在眼里,痛在心中,积极组织当地所有中医,进行治疗,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由于人力不够,老孟便想儿子正闲着,不如让他一起参加,一能了解百姓的苦难,二来也能让他学习中医,做个有用的人。

父子相遇,话不投机,儿子就反诘老孟:“参加救灾的确很重要,但我一无医学知识,二无责任在肩,劝你还是另请高明吧!你做你的官,我走我的路,你我井水不犯河水!”说罢大踏步离去。

拗孟公的传说既然儿子如此绝情,老孟把经济权控制在自己手中,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时,小孟想到自己是“三房一丁”,决定以婚事为借口,连续向两个伯父借来不少钱,足够花上好几年。

此后小孟傲气更甚,拗劲更足,视父亲为仇人。

宁波的民间故事

宁波的民间故事

宁波的民间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宁波民间故事的内容:1. 你们知道老外滩那座天主教堂的传说吗?据说啊,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曾发生过一段浪漫又传奇的爱情故事。

有一个穷小伙,爱上了富家女,那富家女的家人可不同意啊,多反对啊!但这小伙就不甘心啊,天天在教堂前祈祷,结果呢,还真发生了奇迹!是不是很神奇啊?这就好比牛郎织女,哪怕困难重重,爱情的力量也能创造奇迹啊!2. 宁波有种说法,天一阁里有神灵守护呢!大家想想,那么多珍贵的书籍能保存下来多不容易啊。

传说以前有个小偷想去偷书,刚进天一阁就听到奇怪的声音,吓得他赶紧跑了。

这可不是瞎编的哦!就像孙悟空守护着花果山一样,天一阁也一定有神灵在默默守护着那些书啊!3. 听说过梁祝文化公园的故事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那真是感人至深啊。

他们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最后变成蝴蝶也要在一起。

好比是那扑火的飞蛾,明知危险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你们说,这样的爱情是不是很伟大?4. 以前啊,宁波的海边有个神奇的传说。

说有个渔民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船都要翻了,他绝望极了。

可就在这时,海面上突然出现一道光,指引他找到了安全的地方。

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啊!5. 有个关于招宝山的民间故事可有意思了。

据说山上有个宝藏,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找到。

有个贪心的人想去挖,找了半天啥也没找到,还摔了一跤。

这是不是告诉我们不能贪心啊,就像那句话说的,贪心不足蛇吞象!6. 你们晓得宁波汤圆的故事不?以前有个卖汤圆的老人,日子过得很苦。

但他做的汤圆那叫一个好吃啊!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给一个穷孩子一碗汤圆,结果那孩子后来出息了,回来报答老人。

这不就是善有善报嘛,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自然!7. 讲个有趣的,宁波鼓楼以前有个更夫,晚上打更的时候总是看到一个奇怪的影子。

他开始很害怕,但后来发现那影子其实是在保护鼓楼呢。

这多有意思啊,感觉就像有个神秘的卫士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的城市,难道不是吗?8. 宁波有个关于阿育王寺的故事呢。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6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6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6岐山祠堂等传说二则岐山祠堂据说明朝年间,岐山余姓已经人丁兴旺,那时岐山人祖宗还住在旧宅,因为人口增加,逐渐发展到小八房。

他们在小八房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朝南,面向岐山,准备建造一个当时规模比较大的祠堂,据说当时在宁波府西门外是独一无二的。

建造前族里专门请了风水先生,选了上梁的吉日,风水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有戴铁帽的人经过此地才可以上梁。

戴铁帽的人哪里去找,这可难倒了泥工、木匠,特别是那些族长和百姓,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大家只好苦苦等待,等呀等,有一天,雷声隆隆,天降倾盆大雨,在梁上等待的上梁师父,大声叫:“戴铁帽的人来了,可以上梁了”。

原来,这个人是从石塘方向过来的,买了一只铁锅,一看大雨倾盆,就把铁锅戴在头上当帽戴。

事后风水先生说,这个吉日是最好的,下代子孙兴旺,祠堂长年不沾灰尘。

岐山祠堂终于落成了,乡亲们以当时的风俗隆重庆祝,当时在朝为官的余有丁也亲自送来一块题字为“明廷硕辅”的匾,现在还保留在祠堂里。

岐山余国老宋代时,岐山余家出了个国老,后来民间一直称为余国老,相传至今,家喻户晓。

据说余国老早年是给小皇帝教书的,后来小皇帝登基做了皇帝,余国老教书有功也有了一席之地。

当时同朝的余姚大隐汪家出了个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后来称为汪尚书。

汪尚书把女儿嫁给了余国老的儿子。

一天女儿回娘家,汪尚书问女儿嫁到岐山头可好,女儿说一切都好,就是一样不好,在抗旱年头喝不到水,因为那时姚江是咸水。

汪尚书讲,这很容易,在没水喝的时候,可以从我们汪家放溪水下去,这样以后碰到干旱,岐山头人可以到汪家去放水,汪家人不可阻拦。

后来有句口语流传至今,“岐山人做冤家,马车桥人现成车”。

(说的是水从大隐下来经过民乐村马车桥,他们不用去挖,吃现成水。

汪尚书为官清正,但后来受到奸臣陷害,蒙冤而死,杀了头。

后来皇帝知道事实,才平冤昭雪,送金头一个,在鄞州及余姚一带给汪尚书造十八座坟墓,以避免窃贼盗墓。

宁波民间故事

宁波民间故事

泰山石敢当神医华陀,这日来到下邳城行医,笑煞了老百姓,气死了那些巫婆神汉。

夜里,有个老头来到华陀书房,华陀起身让坐。

那老头也毫不客气,劈头就问:“糯晓得我是啥。

”华陀说:“初次相逢,请教尊姓大名?”老头说:“告诉糯,我不是人。

”华陀笑着说:“老翁何处不舒服,我给你看治。

”老头说:“糯到阴间,跟我作对,这就使我最不舒服,今朝先来向糯打个招呼,看看我颜色。

”说罢,一头倒在桌上的砚池里,又翻身站起,活象一个恶鬼直向华陀扑来。

华陀后退两步,冲上去一脚踢倒恶鬼,活灵飞散,磕头求饶。

华陀说:“我饶人勿饶鬼。

”那恶鬼忙说:“饶命!饶命!我是人,不是鬼。

”这恶鬼是一个老神汉装扮。

原来华陀这块石头是在泰山日观峰晒草药时拣来的,上面刻写“泰山压顶,百鬼宁息”八个字。

泰山石吓退神汉的事一传两传,变成泰山石可治鬼。

后来,人们在石头上刻着“泰山石敢当”用来驱邪压宅。

木鱼和棒槌从前,有一个客商,随身带了三百两银子回家过年,来到一个山林,天色暗下,只得借宿一户山民人家。

俗话说:“钿财勿露白”主人发现客商的银子就起了谋心。

当晚乘客商熟睡,用砍柴刀把客商杀死,埋在后山里。

第二天,全家都搬到山下一座寺院旁去住。

可是没过多久,忽见有一条大蛇向他游来,他觉得苗头不对,忙逃进寺院里,那条大蛇仍旧紧跟紧赶,那人吓破了胆,慌忙躲进方丈室,跪在地上,向方丈和尚诉说了前因后果,求方丈救他一命。

决心痛改前非,皈依为僧。

方丈本着“慈悲为本、普渡众生”的佛旨叫他跳入缸中,仿照和尚圆寂,上面再盖上一只缸,认为这样可以通过,谁知那条索命的大蛇,游到缸边,在两缸合拢的沿口上,紧紧的缠绕了几圈不动了。

过了几天,缸底裂开,长出一株树来,那条大蛇却变了一根藤,缠在树上。

树高一尺,藤长十寸。

最后藤深深地嵌入树中,把树缠死了。

方丈便把树和藤砍了,用树做木鱼,用藤做棒槌,分给每个和尚一份,拜佛诵经,不断敲打木鱼,超度这对冤家对头。

田鸡和蛇田鸡和蛇是两姨丈。

奉化的某一年.有一只田鸡和一条蛇,有一年,宁波“四月半”庙会,蛇要去赶庙会,田鸡想跟蛇一块去。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2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2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2野猪礁救黄兴的传说这已是九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年农历二月的一个晚上,一艘由南向北航行于乱礁洋的火轮(轮船)在野猪礁(该礁岩大潮时没于水中,退潮后露出水面,当时没有灯塔)触礁。

火轮遇难后,曾鸣笛求救。

附近大岭后、东坑、毛湾的一些村民都有所闻。

第二天清早,一些村民到海边去望,发现一艘火轮搁浅在野猪礁上,于是纷纷前去“撩天财”(古时把打捞海难事故中的财物称撩天财,即捞天赐下来的财物之意),当时裘久根的祖父与曾祖父俩也驾了一条木船前去看看。

待赶到现场,发现大轮船船首搁在礁岩上,船尾大部分没入水中。

先期赶到的大岭后的几条船上的村民正在抢捞火轮中的物件,如白布、木床等。

在抢捞中,互相大打出手,根本无心救助火轮上的人。

裘久根的祖父与曾祖父是老实巴交的人,没有加入抢捞的行列,而是把船撑到火轮的尾部救了三人准备回毛湾。

这时潮水已退至半途,船也搁浅在半途中。

所救三人,一个是黄兴,一个是定海知县,另一个是皮鞋匠。

下船后,皮鞋匠挑起皮鞋担自己跋涉上了岸;定海知县咬紧牙关一脚深一脚浅地上了岸;而黄兴不会在泥涂中行走,由患气管炎的祖父背上了岸。

他们把这三人接到家后,吃了中饭,皮鞋匠千恩万谢后挑起皮鞋担为谋生而赶路去了。

定海知县住了一夜,雇用了一乘高轿经西泽去了定海。

离开时再三要求以后到定海县衙去找他,还留下了帖子(名片)。

只有黄兴,当时裘久根的祖父叫他黄大人,住了三个晚上。

裘久根的祖母把祖父好日(结婚)时置的线聘袍子给他穿,还煮蹄给他吃。

他告诉祖父,他的儿子也是十岁,与裘久根的父亲同岁,长大一点,让他带去。

还说他会武功,当时裘家大门外有一堵大半人高的石墙,他一手抱着裘久根的父亲,一手一托顶就越过墙了。

黄兴住了三天后,雇了一乘高轿,经西泽渡去了宁波。

裘久根的祖父背挎沙麻袋,脚穿草脚,送黄兴到宁波府。

到了府门,卫兵把祖父拦在衙门外,不准进。

黄兴发现后说:“这是我恩公,快请快请!”才进府衙。

黄兴请了好多人陪其祖父吃饭,让祖父坐上首,叫妻子和儿子在下门向祖父拜了三拜。

059-宁波海曙民间故事

059-宁波海曙民间故事

059-宁波海曙民间故事关于天封塔的建造,民间有两则传说。

一传说有一年,甬江口的招宝山下,出了一条恶蛟,恶蛟原先是蛰居在西乡大山顶上四窗岩中的一条小蛇。

这四窗岩四面有光,所以这座山也被叫做四明山。

千万年来,四窗岩吸聚山川日月之精华,这条小蛇因受灵气孕育,逐渐变成了精灵,后来它游入鄞江,又随鄞江水游到了甬江口,最后又经江海修炼,变成了一条神通广大的蛟龙。

这条蛟龙经常从招宝山下回游到三江口,兴风作浪,使宁波城水淹浪打,祸及百姓,大家痛恨之极却又无可奈何。

当时有一位住在四明山上的老石匠,听说恶蛟祸民,十分痛恨,决心为民除害。

一天,他忽见四窗岩中光芒四射,于是他爬上山顶,来到四窗岩中,发现岩顶有一块巨大而闪光的宝石,正在吞吐日月之气,迎聚八面来风。

于是他凿下宝石,采四明山上百树之叶,用三江口涨落之潮水,化了七七四十九天,将宝石打磨成一颗硕大溜圆的宝珠,宝珠在阳光照耀下,能射出万丈光芒。

有一天恶蛟又从招宝山下游到三江口兴风作浪,老石匠于是手擎宝珠,屹立三江口,迎战恶蛟。

但见宝珠在阳光下,光芒似剑,直刺恶蛟,恶蛟见状,吓得顺江逃遁,潜入东海。

三江口瞬息风平浪静。

老石匠为确保三江口的平安,不让恶蛟顺江返回,再来作恶,于是动员宁波百姓,在三江口附近建造了一座六角七层的“天封塔”,把宝珠放在塔顶,宝珠日夜放光,白天为行人指路,黑夜为舟船照明。

之后,逃入东海的恶蛟虽然仍常有来三江口作恶的念头,终因惧怕天封塔上的宝珠而不敢再来作祟。

宝塔与宝珠保全了三江口的平安,从此三江口风调雨顺、海宁波平,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二宁波濒临东海,常有狂风暴雨刮过来,一座砖木砌成的古塔为啥能岿然不动,千年不倒?据说是塔上有一颗定风宝珠的缘故。

传说从前江西人能识宝,他们到处搜寻,用计把宝贝据为己有。

一日来到宁波,看到天封塔顶有灵光显现,狂风从塔顶刮过,但塔檐的风铃却一动勿动。

他知道这座塔顶上定有定风珠。

可是宝珠在塔顶上,塔顶又在半空中,看不见勿着,叫他无可奈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宁波民间故事——梁祝传说的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大学生们对宁波民间的故事是否熟悉,我们特做了此份调查问卷。

希望被调查者们能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并且该调查问卷不会涉及私人问题,不用署名。

1.请问您是宁波本地(即拥有宁波户籍)的吗?
A.是
B.否
2.请问您对宁波的民间故事了解多少?
A.不知道
B.还行
C.很了解(5个以上)
3.请问您对民间故事是否感兴趣?
A.不感兴趣
B.一般
C.很感兴趣
4.请问您对民间故事梁祝传说是否熟悉?
A.不知道
B.还行
C.很了解
5.请问您原先知道梁祝传说是始于宁波的吗?
A.是
B.否
6.请问您之前是否听身边的朋友、家人、老师讲过一些宁波的民间传说呢?
A.没有
B.偶尔能听到
C.经常能听到
7.请问您对宁波民间故事有哪些还想深入了解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