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学设计课题课题
班级教案分享: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

班级教案分享:二年级语文声律启蒙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我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音乐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而二年级的语文声律启蒙正是一门以感受语音美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课程。
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感受到美,学习到语言的艺术,是我们每位老师都需要注意的问题。
今天,我将分享一份教案,希望对广大教师同胞有所启发。
I.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声音美、什么是韵律美。
2.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与表达能力,让他们自觉地去发现,去欣赏语言中的美。
3. 通过翻译、填词、句式变换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美感的诗歌作品。
II.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声音美?通过播放戴望舒的《声律启蒙》朗诵,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声音美。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美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的声音,指导学生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尖细等特征。
2. 什么是韵律美?播放《声律启蒙》,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重复的音节和韵母,学习韵词的基本构成。
通过配对游戏、填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韵律美的感受和运用能力。
3. 诗句翻译选择苏轼的《江城子》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中的语言表达,并进行翻译。
通过讨论、了解注释,让学生了解作者意图,从而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填词游戏以《庐山谣》为例,设计填词活动,让学生填入合适的词语,从而体会押韵、对仗和意境的联系。
同时,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 句式变换选择经典句子,如《鹅鹅鹅》等,让学生尝试将其变换成不同句式,如倒装句、反问句等,锻炼学生的语感,并促进对于语言的感性思考。
6. 诗歌创作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形式,如五绝、七绝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在表现上尽量符合语言美学的要求。
III. 教学方法1. 情感教育法让学生通过理解和表达语言美来体味它的美。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声律启蒙》。
-学生能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学生能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教学难点 - 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和节奏。
- 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2. 讲解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3. 分析法 -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 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4. 比较法 -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 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5. 归纳法 - 通过归纳,让学生总结《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1)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第三章“声母与韵母的结合”,详细内容包括:1.声母与韵母的结合原理;2.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3.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及运用。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基本原理,提高发音准确性;2.培养学生对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的认识,提高音韵感知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2.教学重点: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声母与韵母结合现象,激发学习兴趣;2.新知讲解:(1)介绍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原理;(2)讲解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3)分析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3.例题讲解:以诗词为例,讲解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应用;4.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声母与韵母结合的练习;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
六、板书设计1.声母与韵母结合原理;2.声母、韵母分类及发音特点;3.声母与韵母结合规律;4.诗词创作示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母与韵母结合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诗词创作的能力;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母与韵母结合现象,提高音韵感知能力,为今后的诗词创作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1.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2.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二、重点和难点解析1.声母与韵母结合规律(1)声母与韵母结合规律的理解:声母与韵母的结合并非随意搭配,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教师应详细讲解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如声母的发音部位与韵母的发音特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声母、韵母结合后的音节发音规律。
声律启蒙电子教案

声律启蒙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声律启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感知能力;5.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声律启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声律启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情境法;2.课堂辅助讲解法;3.组织学生研讨法;4.课外拓展、写作等方法。
五、课程安排:第一课:导入与概述(20分钟)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声律启蒙》的认识;第二课:分析《声律起蒙》的主要内容(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讨论课文,归纳出主要内容;2.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出《声律启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三课: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40分钟)1.学生跟读《声律启蒙》的诗句,感受其中的韵律;2.分析《声律启蒙》中的韵律规律。
第四课:掌握《声律启蒙》中的修辞手法(50分钟)1.老师出示《声律启蒙》中的诗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2.学生自主学习修辞手法,挑战创作一首符合修辞要求的诗歌。
第五课:课外扩展(30分钟)1.学生自由选取一首现代诗歌进行赏析;2.比较《声律启蒙》和现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异同。
六、作业布置:1.选取一首现代诗歌进行赏析,写一篇诗歌赏析作文;2.创作一首诗歌,要求使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七、教学课件与教辅资料:1.《声律启蒙》课件;2.《声律启蒙》辅助阅读材料;3.选编的现代诗歌赏析及写作教程。
八、课堂评价:1.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的活跃程度;2.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分析能力;3.学生对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4.学生赏析现代诗歌和创作诗歌的水平。
九、教学后记:《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本电子教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声律启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其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通过赏析现代诗歌和诗歌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表格式)(1)

课题: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备注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第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备注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授儿童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佳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音韵、对仗、词汇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第二章:声母与韵母2.1 声母讲解声母的概念,介绍声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2.2 韵母讲解韵母的概念,介绍韵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2.3 声韵组合讲解声韵组合的概念,介绍声韵组合的规则,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韵组合的发音要领。
第三章:声调与节奏3.1 声调讲解声调的概念,介绍四声的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要领。
3.2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介绍古诗文的节奏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第四章:对仗与对偶4.1 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介绍对仗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仗的运用方法。
4.2 对偶讲解对偶的概念,介绍对偶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偶的运用方法。
第五章:词汇与典故5.1 词汇讲解词汇的含义,介绍词汇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5.2 典故讲解典故的概念,介绍典故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第六章:诗词鉴赏6.1 诗词结构讲解诗词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构成。
6.2 诗词风格讲解诗词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
6.3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意象、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第七章:古诗文朗读7.1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声音、语调、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朗读的方法。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律启蒙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3.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律启蒙的概念和历史背景a. 声律启蒙的定义和含义b. 声律启蒙的发源和发展历程2. 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和要点a. 初学启蒙课文的选取和组织b.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技巧c. 声律启蒙的操作步骤和方法d. 声律启蒙的学习效果和评价标准3.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a.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音韵辨析能力b.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c. 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d. 开展语音语调训练和表演活动三、教学过程1. 声律启蒙的概念和历史背景a.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声律启蒙的定义和含义。
b. 给学生介绍声律启蒙的发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兴趣。
2. 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和要点a. 教师选取一篇经典的声律启蒙课文,给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b. 讲解声律启蒙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析和理解。
c. 帮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的学习效果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a. 进行一系列的语感培养活动,如听音识声、字音辨析等,培养学生对声律的敏感度。
b.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包括对诗歌、韵文等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 开展表达和演讲训练,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d. 定期组织语音语调训练和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语音表达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声律启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开展作品展示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兴趣,设计有趣而具体的教学活动。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声律启蒙的知识。
声律启蒙大学教案

课程目标:1. 理解《声律启蒙》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学习和掌握《声律启蒙》中的声律特点和对仗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4.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声律启蒙》的声律特点。
2. 对仗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对《声律启蒙》中复杂对仗的理解。
2. 将声律特点和对仗技巧应用于创作中。
教学准备:1. 《声律启蒙》文本。
2. PPT课件。
3. 相关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声律启蒙》的初步印象。
二、学习声律特点1. 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声律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2.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声律之美。
3. 分组讨论,总结声律在《声律启蒙》中的运用。
三、对仗技巧学习1. 教师讲解对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学生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例子,体会其对仗之美。
3. 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对仗句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对《声律启蒙》的进一步理解。
二、声律与对仗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将声律和对仗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2.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短小诗歌或对联。
3. 各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声律启蒙》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律启蒙》声律特点和对仗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
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
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
在理解方面,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声律启蒙
第一课一东
教学容:
声律启蒙第一课《一东》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朗读韵文。
2、初步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朗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指导过程
(一)初读原文:
1、教师示读原文;
2、教师领读原文;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二)品读对韵:
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
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2、生汇报:
预设:
(1)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
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
(生自由读)
C、指名读
(3)还有对子吗?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4)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
看
(四)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五)学生自由朗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第二课一东
教学容:
声律启蒙第二课《一东》第二节。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朗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朗读背诵韵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第二节。
出示一东的第二节韵文。
二、初步练读
1、教师示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反复诵读
1.自由读
2.同桌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小组轮读
5.配乐读
四、讲述故事
《嫦娥奔月》
五、配乐全班齐声朗读。
第三课一东
教学容:
声律启蒙第二课《一东》第三节。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朗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朗读背诵韵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第三节。
出示一东的第三节韵文。
二、初步练读
1、教师示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反复诵读
1.自由读
2.同桌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小组轮读
5.配乐读
四、配乐全班齐声朗读。
第四课二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朗读声律启蒙·二冬篇。
2、熟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熟练朗读韵文,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声律启蒙第四课《二冬》,课件出示韵文原文。
二、初读原文:
1.教师示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
3.学生同桌之间自由练习朗读。
三、反复练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全班齐读;
3、男女生比赛朗读;
4、小组比赛朗读。
四、韵文典故
师讲故事《叶公好龙》
五、全班配乐诵唱
第五课二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朗读声律启蒙·二冬篇。
2、熟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熟练朗读韵文,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声律启蒙二冬的第一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冬的第二节。
2.课件出示韵文原文。
二、初读原文:
1.教师示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
3.学生同桌之间自由练习朗读。
三、反复练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全班齐读;
3、男女生比赛朗读;
4、小组比赛朗读。
四、韵文典故
师讲故事《《妇打虎》
五、全班配乐诵唱。
第六课二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朗读声律启蒙·二冬篇。
2、熟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熟练朗读韵文,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声律启蒙二冬的第二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冬的第三节。
2.课件出示韵文原文。
二、初读原文:
1.教师示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
3.学生同桌之间自由练习朗读。
三、反复练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全班齐读;
3、男女生比赛朗读;
4、小组比赛朗读。
四、韵文典故:
师讲故事本节韵文典故。
五、全班配乐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