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广西桂林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西桂林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西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试题卷由学生保存,答题卡上交监考员。

【试卷综析】此次考试系本年级教师自行命题,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专题复习内容为依据,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题都是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

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是无从下手。

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也不大。

作文是材料作文,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写的深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总之,本次的试卷题型稳定,难易适中,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照应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

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

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

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

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

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

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

2015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以下2015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的焦灼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强国之梦,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1840年至今,我们民族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必然受到西方外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中华文化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某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

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

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桂林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

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

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

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

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

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

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

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

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

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

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

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

广西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卷

广西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does the store close in the evening?A. At 11:00.B. At 11:30.C. At 12:00.2.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A. Water the plants.B. Wash the car.C. Do nothing.3. Where did the woman meet Tom?A. Outside the bank.B. In the bank.C. In the post office.4. What do we know about James?A. He is never late.B. He is often late.C. He is not patient.5. What will the woman do?A. To sit down before going in.B. To go into the store with the man.C. To buy the shoes before going in.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和第7两个小题。

广西桂林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广西桂林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广西桂林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12分)1. (6分) (2020高二上·六安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了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

《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

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

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

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

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不信命是哪吒的命”,也是中国动漫人的命。

中国动漫能否以中国的故事改变世界的文化生产版图?让我们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耳熟能详另辟蹊径谆谆不倦拭目以待B . 耳熟能详另起炉灶孜孜不倦拭目以待C . 耳濡目染另辟蹊径孜孜不倦翘足而待D . 耳濡目染另起炉灶谆谆不倦翘足而待(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B . 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广西桂林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西桂林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西桂林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丘有的时候用“仁”规定“礼”,有的时候用“礼”规定“仁”。

这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是“仁”和“礼”的统一。

“仁”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礼”是属于社会的约束;“仁”是属于自然的礼物,“礼”是属于人为的艺术。

自然的礼物和人为的艺术是对立的。

对立必然相反,相反就是矛盾。

但是相反而又相成,矛盾而又统一。

没有真情实感为内容的“礼”,就是一个空架子,严格地说,就不成其为“礼”。

没有’礼”的节制的真情实感,严格地说,也不成其为“仁”。

所以真正的“礼”,必包含有“仁”;完全的“仁”,也必包含有“礼”。

这就是两个对立面的互相渗透。

所以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就是“礼”和“仁”的统一。

一个完全的人格,就是这个统一的体现。

孔丘有许多赞美完全人格的话,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素材,文是加工。

真性情、真情实感,是属于前者,“礼”是属于后者,二者都不能偏胜。

如果有所偏胜,那就破坏了统一。

具体地说,只有真性情、真情实感,而又能合“礼”地流露出来,这就是文、质的统一。

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丘虽然把“仁”和“礼”并称,但是就一个完全的人格说,“仁”还是比较根本的。

“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在这一段记载里,主要的一句话是“礼后乎”。

“后”于什么呢?就是后于“仁”。

子夏悟到“礼后”,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才可以行“礼”。

“仁”先“礼”后,孔丘对于子夏的这一理解,大加赞赏。

“仁者,人也。

”这句话确实说明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

《中庸》里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几句话,就是“仁者,人也”的注解。

“仁”是“修身”所要达到的最高标准。

广西桂林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10次月考语文试卷

广西桂林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10次月考语文试卷

广西桂林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10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诠释出其制胜瞩.(zhǔ)目人才荟.( kuài )萃B. 杀戮宁静致远莅.( lì )临鸢.( yuān )飞鱼跃C. 沉湎英雄辈出吭.声(kēng)椎.心泣血(zhuī)D. 蛰伏忧柔寡断瞥.见(piē)遗.之千金(wèi)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个省、一个城市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区域联动起来,建立治理环境的联系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才有可能治好整体性环境污染问题。

②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毁坏烧焦的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

③领导干部以实名身份开“微博”,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

A.齐心协力闪烁其辞开诚布公B.齐心协力隐约其辞开诚布公C.和衷共济隐约其辞推心置腹D.和衷共济闪烁其辞推心置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B.德国是西方现代化大国,不仅以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在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拥有许多享誉全球的巨擘。

C.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将首次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出由濮存昕、杨立新等众多大腕共同演绎的话剧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的最大难处,在于既不能以牺牲“子孙饭”的代价来发展,又必须解决和改善当下人们的实际困难。

广西桂林市2015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广西桂林市2015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广西桂林市2015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三模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集中了大量优秀戏曲表演人才的基层文艺院团生存日益困难,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能力急剧下降,地方戏曲由此普遍陷入困境。

一方面是基层戏曲院团看不到市场,找不到观众;另一方面是基层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严重缺失。

这两种相背离的现象并存,令人触目惊心。

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政策上的扶持,还要致力于重建适合地方戏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其中的关键环节是要深刻认识广大基层地区剧场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让城乡戏剧演出转为以更具现代社会特征的剧场演出为主体的形态。

长期以来,广场式演出是乡村民众欣赏戏曲的最主要方式。

上世纪50年代后,戏曲从广场演出为主转向以剧场演出为主,基本形成了职业化剧团与剧场演出相互依托的新格局。

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地区均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急剧变动,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不幸成为牺牲品,大量演出场所被拆毁改建为商业地产,侥幸留下来的也因年久失修而难以经营。

由于缺少合适的设施,中小城市经常性的戏曲剧场演出几乎绝迹,农村地区的戏曲活动也只有依赖广场演出才得以维持。

从戏曲逐渐式微的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层城乡地区剧场演出越来越稀少,这既是戏曲危机的明显表征,同时也是导致戏曲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举办的“文化下乡”等公共文化活动,基本是以广场演出的形态开展的。

这一方面是基层地区剧场缺失导致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广场演出气氛热烈,单次活动的受众人数多,因而也更受政府部门的青睐。

但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广场难以营造安静和单纯的艺术环境,并非理想的演出场所,不利于演员集中精力,也不利于剧团艺术水平的提升,观众也很难获得高质量的精神享受。

历史地看,广场式的粗放演出形态逐渐被剧场演出所取代,既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也符合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

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

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

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

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

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

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

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

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

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

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

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

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

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

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

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

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

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

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1.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B.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艺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D.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

方暑,诸囚惫甚。

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

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

母丧,去。

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

复坐累谪戍安东屯。

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

不许,召为工部尚书。

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

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

”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

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

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

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

皆揣帝意所恶者。

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

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

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

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

不许。

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帝疑其自尽。

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

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讦:攻击。

B.枉道省母枉:曲绕。

C.梁武、元顺溺佛教溺:沉溺。

D.帝意轻之轻:轻佻,轻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3分)①母丧,去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⑤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赐为人和厚。

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

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

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

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译文:(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

赐固善人,才短耳。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卜算子·旅雁朱敦儒①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8.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5分)答:9.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4),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永远的门邵宝健江南古镇。

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

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

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在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

”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

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

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

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

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

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

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

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

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

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

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

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

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

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

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