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案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三章“平水韵”,具体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以及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方法,理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辨析方法,运用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练习。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诗词为例,讲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声韵辨析和诗词创作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第三章平水韵2. 内容:声母、韵母、声调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诗词创作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声韵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请举例说明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答案:示例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平水韵押韵规律:同一韵部的字在诗词中押韵,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光”和“霜”押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韵辨析和平水韵押韵规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音韵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天河小学 XXX第一课一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3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4页我会填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

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1、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节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先通过划分句子节奏来明晰词句,通过有节奏朗读,加强记忆。

第二课二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章:解析《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3. 第三章: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技巧,培养学生对对仗艺术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声韵规律和对仗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4. 第四步: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步: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诗句创作和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声律启蒙》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律启蒙》原著及其注释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声律启蒙》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声律启蒙》的相关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一章“东”。

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练习,以及诗词中的声韵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声母、韵母、声调进行诗词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声韵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与运用。

教学重点:诗词中声韵美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律启蒙》。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诗词中的声韵美。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运用,让学生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单的诗词,注意声韵的运用。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声律启蒙》第一章“东”2. 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2)诗词中的声韵美(3)创作练习:以“东”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运用声母、韵母、声调创作一首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波漾,绿柳垂丝鸟语忙。

花香满径游人醉,夜月轻纱梦返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诗词创作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声韵在诗词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1)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1)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第三章“声母与韵母的结合”,详细内容包括:1.声母与韵母的结合原理;2.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3.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及运用。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基本原理,提高发音准确性;2.培养学生对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的认识,提高音韵感知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2.教学重点: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声母与韵母结合现象,激发学习兴趣;2.新知讲解:(1)介绍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原理;(2)讲解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3)分析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3.例题讲解:以诗词为例,讲解声母与韵母结合的应用;4.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声母与韵母结合的练习;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

六、板书设计1.声母与韵母结合原理;2.声母、韵母分类及发音特点;3.声母与韵母结合规律;4.诗词创作示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母与韵母结合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诗词创作的能力;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母与韵母结合现象,提高音韵感知能力,为今后的诗词创作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1.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2.声母、韵母的分类及发音特点;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二、重点和难点解析1.声母与韵母结合规律(1)声母与韵母结合规律的理解:声母与韵母的结合并非随意搭配,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教师应详细讲解声母与韵母结合的规律,如声母的发音部位与韵母的发音特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声母、韵母结合后的音节发音规律。

声律启蒙教案 四支

声律启蒙教案      四支

声律启蒙四支上饶县郑坊中心小学毛丽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初步认识对子歌的对仗及韵脚。

3、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古人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对子歌的对仗及韵脚。

2、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古人的审美观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走进韵文师声情并茂地讲《阮籍青白眼》。

听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这个有个性的阮籍?二、自主学文,感知韵文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韵文。

温馨提示:①遇到生字多读读②韵脚读得响亮③把韵文读通2、小组里读韵文。

3、个别展示读韵文,并及时正音。

4、男女读对子,一方读上联,一方读下联。

三、合作探究,了解韵文1、字词释义落絮:飘落的柳絮行:行动止:停止戈:兵器甲:盔甲2、说说你喜欢的诗句,有感情朗读。

自然景观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几阵秋风能应侯,一梨春雨甚知时。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人文景观四目颉,一足夔。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3、学习韵脚出示句子,填空。

茶对酒,赋对()。

燕子对莺()。

行对(),速对()。

舞剑对围()。

戈对甲,鼓对()。

紫色对黄()。

通过填空练习,你发现什么?四、小组赛读,背诵韵文。

1、小组拍手,按节奏朗读。

2、试试背韵文。

五、拓展延伸,喜爱韵文1、收集韵文里出现的历史故事。

2、把韵文读给家人听。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第三章“平水韵”,详细内容包括对平水韵的介绍、读音、韵脚分类及特点,并结合具体诗词案例,让学生感受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水韵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辨别和运用平水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3.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水韵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在实际诗词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平水韵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水韵。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平水韵的基本概念、读音及韵脚分类。

(2)分析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以具体诗词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平水韵在诗词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平水韵2. 内容:(1)平水韵基本概念、读音、韵脚分类(2)平水韵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3)诗词赏析:一首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4)学生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为主题,创作一首含有平水韵的诗词。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水云间,绿柳垂丝绕画船。

红梅傲雪争春早,白鹭轻飞入远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含有平水韵的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授儿童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佳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音韵、对仗、词汇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第二章:声母与韵母2.1 声母讲解声母的概念,介绍声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2.2 韵母讲解韵母的概念,介绍韵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2.3 声韵组合讲解声韵组合的概念,介绍声韵组合的规则,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韵组合的发音要领。

第三章:声调与节奏3.1 声调讲解声调的概念,介绍四声的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要领。

3.2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介绍古诗文的节奏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第四章:对仗与对偶4.1 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介绍对仗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仗的运用方法。

4.2 对偶讲解对偶的概念,介绍对偶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偶的运用方法。

第五章:词汇与典故5.1 词汇讲解词汇的含义,介绍词汇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5.2 典故讲解典故的概念,介绍典故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第六章:诗词鉴赏6.1 诗词结构讲解诗词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构成。

6.2 诗词风格讲解诗词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

6.3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意象、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第七章:古诗文朗读7.1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声音、语调、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朗读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经典教案——杏琪《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容;《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

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

《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

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

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

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

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

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在修养。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教学难点: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教学过程: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趣联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1、师讲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生:同学们这幅对联里面有哪些对子呢,请你找找。

三: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1、师:大家听到这个故事都笑了,纪晓岚巧妙地用对联讽刺了石先生。

他这么聪明和他从小就爱读书、爱积累知识是分不开的。

在古时候啊,很多小孩子都会对对子,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小时候读的书——课件出示。

一起读读(生:声律启蒙)。

2、简单介绍这本书后板书这本书是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音,律——音律节奏。

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

这里的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你们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板书:一东四: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师配乐读)(2)找特点师:好听吗?你感觉哪好听?预设:A、写的特别美。

(你觉得哪句最美,读一读)B、最后一个字重。

师相机:你说出了声律启蒙的一个特点。

(板书:韵)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

(生读)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师:同学们一东押的什么韵啊?二冬呢?三江?四支、五为......这就是声律启蒙按韵分篇的特点。

一找到最后一个字就知道它押什么韵了。

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C、字对着或者有节奏。

师相机: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相对)。

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看来鸿对去燕。

来对去,燕和鸿都是(鸟)(3)生自读(正音)师: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指读,一人一句。

(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师: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4)个体读和齐读(节奏)师:刚才我们说了要有韵律,那怎样读出“韵律”呢?(打节奏)师:你想怎样打呢?(生答拍手、跺脚、拍桌子)师:韵律是美的,你拍的时候应该轻一些,美一点。

师:自己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打着节奏读一读。

师:拍手一起来读出韵律。

(生拍手齐读)师评价:你们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读出味道来了,真棒!2、了解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师:这段文字的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预设:(1)、蓑师:指蓑衣,谁穿?什么时候穿?看诗句,你还发现什么了?(时间、地点)师:想象着画面,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2)岭北:地名。

还有那个地名?(江东)(3)两鬓风霜:指哪个位置?风霜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白了?起得太早了,早到什么时候才能冻住两鬓呢?(凌晨3、4点)想象着读一读。

最后两句连起来读师:这两句诗句一快一慢、一动一静别有一番韵味。

再读一读。

(4)三尺剑、六钧弓。

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

传说是原始天尊创造了宇宙,开辟了修炼的先河,万年之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将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遗产留给了后人。

那就是十地、九门、八宝、七技和六兵。

传说中六兵是宇宙的源头,拥有他们,等于拥有了整个宇宙。

过了很长的时间,宇宙中产生了五族:仙族生活在下,吸收的能量,使自身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靠努力得到了十地和九门;魔族生活在黑暗中,吸收黑暗的能量,将身体改造成了各族中最完美的身体,他们得到了八宝和七技;人族、妖族、鬼族生活在大山中,用微弱的力量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守护着六种神兵。

和平总是不会长久,力量强大的仙族和魔族,为了重新瓜分遗产,相互征战了几万年,将整个宇宙搞得天昏地暗。

而且将战争推向人、妖和鬼族的地界。

没用很久,大量的人、妖、鬼流离失所,只剩下一部分力量较强的智者依然带着这六种神兵东躲。

战争将要毁灭整个宇宙的时候,人族出现了一个人皇,名字叫做女娲,人们称她女娲娘娘。

她用她无上的法力将魔族和仙族封印在三界中极为狭小却有无限能量的两界中,让他们之间不能往来;她将力量十分弱小的其他三族留在最大的空间中让他们之间相互和平的往来,繁衍生息;她收走了六种惹祸的兵器,将它们藏在三界中最隐蔽的地方,让它们彼此不能相合;她重新分配了原始天尊的遗产:仙界拥有瑶池、天宫,魔族拥有赤水、修罗世界;妖族拥有昆仑;鬼族拥有酆都;人族拥有终南、峨眉、武夷三座灵山和苦海;她将九门分给五族:仙族灵宵宝殿,魔族暗黑之源,妖族昆仑乱世,鬼族幽冥鬼域,人族一宫、一斋、一门、一派、一堂;她将八宝分给仙族2件,魔族两件、人族两件、鬼族一件、妖族一件;她将七种技能用文字记载,分别留在人界(即人、妖、鬼三族生活的那一界)俗世中。

从此,三界和平,没有征战,各族繁衍生息,各司其职。

女娲娘娘随后隐居到自己开创的世界中,安静的睡了。

九门各自从世俗中挑选需要的人才,将门派发扬光大,努力探求世界的各种秘密。

这种和平秩序维持了几万年,直到有一群人的出现,才使这个和平、安详的宇宙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向着不为人知的方向发展。

(师讲)相对着剑的是弓了。

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

想象着读一读。

(5)师生配合读师生对读。

3 、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

(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2)生描述。

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师:你们读出了一东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

想象着画面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容。

(4)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4、师小结:我们了解了一东的特点,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容相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