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声律启蒙》。

-学生能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学生能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学生能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

2. 教学难点 - 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 运用《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和节奏。

- 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2. 讲解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3. 分析法 -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一些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 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4. 比较法 -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 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5. 归纳法 - 通过归纳,让学生总结《声律启蒙》中的韵律和对仗规律。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章:解析《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3. 第三章: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技巧,培养学生对对仗艺术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声韵规律和对仗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4. 第四步: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步: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诗句创作和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声律启蒙》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律启蒙》原著及其注释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声律启蒙》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声律启蒙》的相关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材,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声母与韵母的认识》以及第二章节《音节拼读》。

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让幼儿初步了解汉语的发音规则,掌握声母、韵母和音节的拼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分辨声母和韵母,了解它们在发音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音节拼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分辨和音节的拼读。

2. 教学重点:掌握声母、韵母的基本发音规律,提高音节拼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声母、韵母卡片,音节拼读卡片,教学PPT。

2. 学具:幼儿用书,《声律启蒙》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儿歌《小星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韵律美。

2. 新课内容展示:a. 讲解声母、韵母的概念,展示相关卡片,让幼儿分辨并朗读。

b. 举例说明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引导幼儿模仿练习。

c. 通过PPT展示音节拼读的方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拼读。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声母、韵母的配对和音节拼读。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在拼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本,让幼儿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母与韵母的认识》及《音节拼读》2. 板书内容:声母、韵母列表,音节拼读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家长协助,让孩子用声母、韵母卡片拼出5个不同的音节。

b. 家长记录孩子拼读的过程,签字确认完成情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如阅读故事、唱儿歌等,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对仗等。

2、帮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声律启蒙篇章,提高其记忆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声律之美,增强其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声律启蒙中的韵律规则和对仗特点。

(2)熟练背诵经典的声律启蒙段落。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声律知识进行创作。

(2)怎样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声律之美,避免死记硬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加深记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声律启蒙中的难点和疑点,促进学生思考。

4、欣赏法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律之美。

5、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古代诗词的吟诵,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韵律之美。

2、知识讲解(1)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概念。

例如,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为例,解释“云”和“雨”、“雪”和“风”在平仄和意义上的对仗关系。

(1)教师示范诵读一段声律启蒙,让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重音。

(2)学生跟读,逐句模仿,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分组诵读,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4、理解与欣赏(1)选取一些经典的对仗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2)播放声律启蒙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声律的和谐之美。

5、背诵指导(1)将长篇的声律启蒙内容分成小段,让学生逐步背诵。

(2)采用比赛、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积极性。

6、创作练习(1)给出一些简单的词语,让学生尝试按照声律规则进行对仗创作。

(2)鼓励学生模仿声律启蒙的句式,创作一小段自己的作品。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声律知识和重点内容。

声律启蒙教案九佳

声律启蒙教案九佳

声律启蒙教案九佳教案标题:声律启蒙教案九佳教学目标:1. 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和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九首诗歌。

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4.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和理解《声律启蒙》中的九首诗歌。

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分析《声律启蒙》中的诗歌意境。

2. 运用正确的韵律和节奏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1. 课文:《声律启蒙》中的九首诗歌。

2. 录音设备。

3. PPT或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白板呈现《声律启蒙》的背景和作者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九首诗歌(25分钟)1. 分别介绍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 逐句解读每首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分组讨论每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特点。

三、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每首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2. 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诗歌的情感。

四、诗歌欣赏和表达(15分钟)1. 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专业演员的诗歌朗读。

2.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表达,可以选择朗读、背诵或创作相关作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创作和表达诗歌。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其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朗读。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诗歌朗读:评估学生的韵律和节奏掌握情况。

3. 诗歌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和作者,学习和理解其中的九首诗歌,并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声律启蒙课程实施方案

声律启蒙课程实施方案

声律启蒙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声律启蒙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声律启蒙课程旨在通过音乐、声乐、舞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提出声律启蒙课程的实施方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

1. 声乐训练,通过声乐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其声乐技能和表达能力;2. 舞蹈训练,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舞台表现力,提高其舞蹈技巧和舞台魅力;3. 乐器演奏,通过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音乐表现力,提高其乐器演奏技能和音乐创造力;4. 音乐欣赏,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音乐教室、舞蹈室、乐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3.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舞蹈表演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艺术修养;4. 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艺术修养。

五、课程评估。

1. 定期考核,定期组织音乐、舞蹈、声乐等方面的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2. 学业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3. 教学反馈,定期组织教师会议,总结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程总结。

声律启蒙课程的实施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其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2024年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声律启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由学者贾存仁编纂。

该书以诗词的形式,通过对仗、韵律、意境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声律启蒙教学,提高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如对仗、韵律、意境等。

2.培养学生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对仗的技巧与应用3.韵律的规律与特点4.意境的营造与表现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及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及感受。

2.声律启蒙基本概念与分类(1)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如对仗、韵律、意境等。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声律启蒙的分类及特点。

3.对仗的技巧与应用(2)学生进行对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韵律的规律与特点(1)教师讲解韵律的规律,如押韵、平仄等。

(2)学生通过诗词鉴赏,感受韵律之美。

5.意境的营造与表现(1)教师讲解意境的营造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学生进行意境创作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分析其声律特点。

(2)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运用所学声律知识。

7.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创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质量,考察其声律知识掌握程度。

3.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4.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六、教学资源1.教材:《声律启蒙》2.辅助材料:古典诗词选集、声律启蒙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源:诗词鉴赏音频、视频七、教学建议1.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2024年声律启蒙教案设计

2024年声律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知识,提高拼音认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声律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及发音方法。

2.声律的基本规律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

3.选取经典诗词,让学生感受声律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及声律的基本规律。

2.难点:声律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步骤1.导入(1)教师以一首儿歌《声律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声律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声律在诗歌中的作用。

2.基础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及发音方法。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巩固基础知识。

3.声律规律讲解(1)教师讲解声律的基本规律,如平仄、押韵等。

(2)教师以经典诗词为例,分析声律在诗歌中的应用。

4.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经典诗词,进行声律分析。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点评、补充。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分析其声律特点。

五、教学辅段1.使用PPT展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及声律规律。

2.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经典诗词的朗诵、演唱等。

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律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声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3.诗词创作: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运用声律知识进行诗词创作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2.网络资源:经典诗词朗诵、演唱视频等3.辅助教材:声律知识讲解资料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一、教材简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

即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在编写方法上,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

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

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红空虹翁通11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

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中涉典用故较多,有严格的平仄规律,在理解与运用需要穿插渗透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字)十一字对,形成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由于对词或对句前后押韵,平仄有序,声韵协调,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目标设置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

如: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应,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内容相衬。

声律严格、上联必须仄声结尾,下联必须平声结尾。

在诵读中给我们呈现出“三美”即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只有弘扬诗文联语的美,才能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据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的教育宗旨,结合《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去感受对词与对句的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是我们《声律启蒙》的教育目标。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读思悟练融合,构建识韵、会意、品境、习法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诗文,在读中发现规律,在读中感受音韵,读中外化美感,读中放飞联想,在读中实现文化的传承。

有了充分的读,才会有写。

这里的写是仿写对联,仿写是一种运用,没有运用就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

目标表述:1、引导学生初读联语,感受联语音韵的流畅,运用找韵脚的方法,看看联语中有哪些韵脚,出现在联语中的什么位置,从而初步体会韵在联中的运用。

运用对比法读不归韵的联,感受韵在联中音韵美。

2、自读译解,再读联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会意。

根据联中的典故,借助小故事,巧妙穿插,引导学生感受联语的内涵。

3、选择其中的一两幅联,借助音乐渲染,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读联联想,教师巧妙点评,引导学生体会对联的意境之美。

4、分析联的特点,归纳方法。

根据联的意境,结合生活,创设应对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引导学生作对。

教师在评析中加之引导,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三、策略构建(一)课堂板块组合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应以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灵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教学策略,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

(二)环节实施策略1、智慧导入主题导入法:(二冬)导入课例:以“音美、形美、境美”为主题,紧扣主题,激趣导入语言之美,美在音韵,美在文采,美在意境。

声律启蒙的每一课都洋溢音韵、文采与意境的美,尤其是联中的韵脚像是一根闪亮的丝线串联起一段朗朗上口的诗韵,今天,我们就从“冬”韵出发,去感受这诗文、联语给我们带来古典而优雅的语言艺术之美。

趣联提味法:以趣味对联故事以载体,巧转话锋,相机导入课文。

五微,导入课例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以联故事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

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

”经不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

”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

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

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沉思片刻,随口而出: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张都宪一听,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更有一种意境的美。

非常激动,顿时萌生爱才之心,满口答应施盘的要求,还不收施盘的学费,让他做自己孩子的陪读。

后来,施盘参加科考成为明朝正统年间苏州的第一位状元。

可见对联中有意境,有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五微这一课,去感受包含在对联中音韵、意境与智慧。

典故引路法:十灰导入课例十灰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

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1。

周召虎,宋桓魋2,阆苑对蓬莱3。

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4。

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5。

从文中典故入手,引出文中联语,激励学生学习课文。

西汉文帝刘恒的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弟子规》以“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称颂汉文帝的美德。

根据《汉书》记载,有人给汉文帝献上千里马,文帝想通过此事堵住官员向上级献礼的恶习,下诏退回不收。

后人为了纪念他廉洁自律的风范,撰写了一幅上联却马汉文思罢献,这幅上联还有一幅下联说的又是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灰这篇韵文。

先读读全文,把字音读准,看看下联是哪一句找出来。

引出“吞蝗唐太冀移灾”后,指导学生读“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

”然后辐射向第一节韵文。

点明下联的典故内容。

“下联说的是唐太宗的事,见于《贞观政要•务农》。

唐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灾肆虐,唐太宗视察时抓住几只蝗虫说,百姓以农作物为命,你们却去残害,这是危害百姓。

百姓的过错是我造成的,你们只应该吞噬我的心肺,不要危害百姓。

说完便要将蝗虫吞入口中。

手下人都来劝阻,说吃了会生病。

太宗说:“所冀移灾联躬,何疾之避?”(所希望的就是将灾难转移到我的身上,怕什么生病。

)就将蝗虫吞下去了。

此后蝗虫就都飞走,不再危害庄稼了。

冀,希望。

音乐渲染法:以古典筝曲的起伏、音韵、意境为切入点为导入,巧妙转入对《声律启蒙》韵文。

十一真导入课例古曲之美,美在音色,美在气韵。

¬随机播放《渔舟唱晚》,教师相机解说:¬¬轻缓时,如小桥流水,如丝雨飞花,声声入微。

¬悠扬时,如高山飞瀑,如秦腔大韵,回肠荡气。

¬婉转时,如腾翻泉涌,滚波鼓浪;如盘落珠玉,响脆连声。

诵读余韵,则间无间有,颤颤隐隐。

如万绿丛中荡开一抹晚红;如浩渺晴空掠过几丝薄云。

似离似去,而不离不去。

古曲之美,美在音色,美在气韵。

音韵之美不只是单单属于筝曲,《声律启蒙》的韵文同样有着其特有的声律、音韵、意境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以诵读十一真的韵文中开启韵文音、形、意之美。

十一真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1。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2。

韩五鬼,李三人3,北魏对西秦4。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5。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6。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7诗词导入法:如果说古诗是文化孕育的河蚌,穿越千年而灿烂,那么,古诗中对句就是这枚河蚌里的珍珠,跨越千年而璀璨。

不信,我们就先读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

看看对句给我们呈现出怎样「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联切入法:诗文有意,意中有境。

意在文中,境在画中。

不信,我们读读“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随着音乐,带上你的想像,再读这一句,你仿佛看看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想到什么?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联想。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的联想。

老师点评:一句诗文,却引发出我们对春景与秋夜的联想,春阳正暖,芳香入院。

一把藤椅,一杯清茶,满目春风,花正艳,蝶轻舞,春更浓。

秋凉如水,菊花正黄,蟋蟀轻吟,秋蝉浅唱,如歌如诉,秋韵正,意犹酣。

愿将生平付田园,一山诗画注心头。

可见诗文有意有境有性。

2、读联识韵A、逐步提高,层层落实一读重正音二读抓节奏三读知轻重四读晓延连少讲多读,读联识韵遵循一读正字音、二、读出节奏、三读知轻重、四读晓延连等环节层层深入。

节奏与轻重:点上深入,以点带面:读准一句带动一节,读活一节托起二、三两节。

2、点上深入,辐射全篇茶对酒,赋对诗1,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2。

四目颉,一足夔3,鸲鹆对鹭鸶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