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案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喜欢了解中国古文化。
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
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二、了解《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三、品读对韵1、读准字音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名朗读2、品读对韵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⑶男女声对读3、朗朗诵读(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2)上下联字数相同(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展示四、入文赏析1、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给这些图画配合适的对子2、师生赏析五、韵文典故1、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现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2、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师生补充。
声律启蒙教案(二冬)

二冬同韵字:春对夏,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笔记————————恰恰:雍雍:迢递:嵯峨:同韵字:明对暗,淡对浓。
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
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7。
————————笔记————————上智:中庸:灼烁:蒙茸:同韵字: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笔记————————更:适志:疏慵:一、填空云对雨,。
晚照对。
,宿鸟对鸣虫。
三尺,六钧。
岭北对。
清暑殿,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途次早行之客;,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对同。
白叟对。
对海雾,对渔翁。
巷陋,途穷。
冀北对。
池中濯足,门外打头。
讲经同泰寺,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绿绮;霜华满鬓,羞看青铜。
贫对,塞对。
野叟对。
鬓皤对,齿皓对。
天,日。
佩剑对。
半溪绿,千树红。
穿杨柳雨,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男儿气壮,胸中吐。
二、给对子分类。
1.环境气象景物处所2.主体(1)人物(2)动物(3)植物3.物件(无生命)4.动作5.形容词三、找出你最喜欢的对子。
一字对(3对):二字对(3对):三字对(3对):长对子(2对):四、用最生动的语言写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人物,说说为什么他/她让你印象深刻。
五、用你最喜欢的对子编一个小故事。
(完整word版)《声律启蒙——一东二冬三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群文阅读——“一东·二冬·三江·四支”节选》教学设计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罗莉教材分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一东”,指的就是ong韵的一类字,以其韵母是ong的东字来做代表;又因为它排列在所有韵部的第一位,故称之为“一东”。
“一东”和“二冬”这两个韵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读不出差别,但这不能代表它们的古音相同。
“三江”,指的就是押ang、iang、或uang韵的一类字,因其居于第三位,故称“三江”。
“四支”类推。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识字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汉语言的对仗美。
通过学前及一年级学习过程中与古诗的接触,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基础积累,感受到了古诗文的节奏韵律,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积累了不少诗句。
教学内容:《群文阅读——“一东·二冬·三江”节选》教学目标:1、运用群文阅读自由快速阅读、同桌共读、个性化诵读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节选诗句。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节选诗句。
教学难点: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节选诗句。
教学模式:群文齐读:读准音——读通顺——读出韵律——读懂意思——读出意境——花样诵读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件播放《声律启蒙》之二冬音乐),静坐欣赏)【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欣赏童音独唱《声律启蒙》之二冬音乐,让孩子静心,为新授做好准备。
声律启蒙大字注音版(二冬)教学文案

声律启蒙大字注音版(二冬)二èr 冬dōng ①春chūn 对duì 夏x i à,秋qiū 对duì 冬dōng ,暮mù 鼓g ǔ 对duì 晨chén 钟zhōng 。
观guān 山shān 对duì 玩wán 水shuǐ,绿lǜ 竹zhú 对duì 苍cāng 松sōng 。
冯féng 妇fù 虎hǔ,叶yè 公gōng 龙lóng ,舞wǔ 蝶dié 对duì 鸣míng 蛩qióng 。
衔xián 泥ní 双shuāng 紫zǐ 燕yàn ,课kè 蜜mì 几jǐ 黄huáng 蜂fēng 。
春chūn 日rì 园yuán 中zhōng 莺yīng 恰qià 恰qià,秋qiū 天tiān 塞sài 外wài 雁yàn 雍yōng 雍yōng 。
秦qín 岭lǐng 云yún 横héng ,迢tiáo 递dì 八bā 千qiān 远yuǎn 路lù;巫wū 山shān 雨yǔ 洗xǐ,嵯cuó 峨é 十shí 二èr 危wēi 峰fēng 。
二èr 冬dōng ②明míng 对duì 暗àn ,淡dàn 对duì 浓nóng ,上shàng 智zhì 对duì 中zhōng 庸yōng 。
镜jìng 奁lián 对duì 衣yī 笥sì,野yě 杵chǔ 对duì 村cūn 舂chōng 。
声律启蒙.二冬 教案

声律启蒙二冬·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韵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找出韵脚、平仄规律,体会音韵的形式美。
(重点)2、结合译文理解二冬第二节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如戏马台、盘龙寺的由来、霸王别姬,走近历史人物项羽、毕卓和王恭,欣赏中华名山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文意境美。
(难点)3、积累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描写四季景物的古诗,想象诗歌画面,完成诗配画。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生齐诵《声律启蒙》二冬第一节。
二、初读感知。
1、借助书本上的注音,生自由读二冬第二节的内容,注意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识带拼音的生字,师正音并范读文本。
3、播放凯叔朗读范本,生跟读。
4、生齐读二冬第二节。
三、图文结合理解,学习第一部分。
1、根据图片理解并背诵“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2、指名读、分小组、齐读等形式读第一句。
3、结合图片,教师讲解,理解什么是“镜奁”、“衣笥”、“野杵”、“村舂”。
4、一二句连起来读,小组PK,帮助背诵。
5、图文结合,想象“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的画面,过渡:师:孩子们欣赏了春、夏、冬的景色,唯独少了哪一个季节?你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吗?师相机拓展了解秋天的其他称呼“秋天:三秋、金秋、金天、素秋”6、积累感悟。
结合图片,师带领学生读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7、复习第一部分所学的内容,背一背,比一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复习第一部分内容,指名背诵、齐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典故。
1、齐读所学内容。
注意带点的生字读音,这一部分生僻字较多,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先读熟。
2、认真观看视频,了解西楚霸王项羽,观看戏马台,霸王别姬动画片。
3、师讲故事。
带领学生了解毕卓、王恭。
4、背诵加油站。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凯叔范本朗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2、小老师教读所学内容。
3、欣赏秀美山川。
图文结合了解五老峰、三姑石,师讲述传说故事。
二冬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二冬
教学目标:诵读《声律启蒙·二冬》,达到熟读成诵。
感受传统文化的音韵美。
体会冯妇为民着想,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历史故事《冯妇打虎》,配乐《高山流水》
教学模式:故事导入、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冯妇打虎》。
2、你觉得冯妇做的对吗?为什么?
3、我们来背上节课学的内容。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出示《声律启蒙·二冬》原文:
1、师配乐范读、领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出前句,对后句,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在出前句,对后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篇,进行背诵比赛。
三、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1、朗读对韵古诗,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说说。
2、完成我会填,你能全填对吗?
3、你还知道哪些为民着想,勇于奉献的人?
4、课外阅读,后面的故事和音乐常识。
附:从前,晋国有位叫冯妇的人,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
后来被提拔做了士人。
一次,他与一班人经过一个山上,看到许多人正追逐一只老虎。
老虎背靠山崖,面对着人,没有一个人敢上去碰一碰。
忽然有人看见冯妇,大家迎上去请他打虎。
冯妇二话没说,卷起袖子,跳下了车,立即朝老虎扑去。
老百姓看了,一起叫好,而车上的那些士人则嘲笑他不该混杂于百姓之间干这有失身份的事。
声律启蒙一东二冬教案

一、《声律启蒙》1、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着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明清以来,如《训蒙(pián)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2、作者: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1663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gāi)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藏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3、一东、二冬注释:上: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笠翁对韵》二冬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二冬教学设计第一篇:《笠翁对韵》二冬教学设计《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随你说或者略过)。
二、对对子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
说说这样对的理由。
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
老师出示:西湖。
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
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千山——天南——海阔——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
相机出示:葡萄牙。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出示:福如东海——文可安邦——有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也能用来对对子:精卫填海——(生依次对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5、对五字的诗句。
出示句子,学生一齐对: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6、对七字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有心栽花花不开——接天莲叶无穷碧——山重水复疑无路——三、学习《笠翁对韵》从刚才的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而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
1、请学生自己对照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和诵读,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些了解,能够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达到熟练地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教材注释与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与讲解,了解联句的对仗方法,以及知道属于“冬”韵的都有哪些字。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以后的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种读中感悟句子对仗的方法,在反复读中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指名背诵一首古诗。
2.由古诗韵律引入《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
二、音读。
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积极主动地读)
要求:自由读,轻声读,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方法:不会读的字或读音把握不准的字,看注释找拼音或查字典解决。
还可以在小组内请教解决。
2.学生小组(四人一小组)内读。
要求:一人读,三人听,正音。
读通,读顺,扫除读音障碍。
方法:先让后进生读,大家正音。
再让小组内的小老师示范读。
3.全班交流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激情饱满,奋发向上地读)。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断句的方法。
要求:熟读全文
方法:(1)轮流读,你一句我一句地读。
可以是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与小组对读,大组与大组对读,也可以是单人与众人对读等,利用多种形式读。
轮流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学生领读(榜样效应,规范学生经典诵读)。
让音色好,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班内领读。
(3)齐读:学生一齐读,熟读成诵。
三、意读。
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理解课文大意。
要求:读中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
方法:(1)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找出联句中的对应词。
(3)借助教材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联句的对仗方法,知道“冬”韵的字。
1.教师介绍文中的人物故事及发生事件的背景。
2.教师点拨与讲解,你在读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发现什么规律?
四、情诗。
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1.默读《叶公好龙》的典故,并进行叙述。
2.思考:从叶公好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全班交流讨论,明辨是非。
五、美读。
以赏析的眼光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1.合读:同桌合作读。
对读、击掌读等,在两人游戏中读。
2.赛读: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读。
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3.全班配乐诵读。
板书设计
二冬
押韵冬:钟松龙浓庸舂茸恭蓉宗蛩------
对仗工整(上联与下联):如
单字对:春——夏
双字对:暮鼓——晨钟
三字对:冯妇虎——叶公龙
五字对: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七字对: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