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岳阳楼记》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第27课《岳阳楼记》课件

岳阳楼题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
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积累生字,了解文学常识
2、熟读、背诵、翻译课文
3、体会作者感情,学习范仲淹“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理想。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叙事、写 景、抒情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 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 题的观点。 在写法上大体分两类:(1)寓情理于 事、景、物中;(2)由事`景`物中自然 生发出情理,而都以“卒章显志”的方 式表现出来。本文就属于后一类。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 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 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了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 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 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 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 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9、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那句话表现出来的?
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 思想感情。 (2)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
中心:
文章以“记” 为名,借题 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 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Fra bibliotek岳阳楼记
第一部分(1 段): 简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 缘由。
岳阳楼记
第二部分(2—4段): 概述登楼所见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 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 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一晴一阴,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
《岳阳楼记》教学课件(35张ppt)

2019/3/27
9
岳阳楼记 作 家 作 品 简 介
B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 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 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 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 (716),张说在阅兵台旧 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 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019/3/27
10
岳阳楼记
题 解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 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 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 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 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 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2019/3/27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 24 咐。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 之后才乐”吧。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霪雨( Qián ) 霏霏( ) Hào
潜形(
Yí
xié ) 岸芷汀兰(
) 皓月(
)
心旷神怡( ( )
shāng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2019/3/27
21
积累词语
(名词)赋( 一种文体 )国( 国都 )景( 日光雄伟景象 )大观( )迁客( 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 诗人 )宠辱( 光荣 ) 和屈辱 (动词)谪( 降职或远调 )属( 通“嘱”,嘱托持,执。 )把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27课《岳阳楼记》公开课教学课件共46张PPT(共46张PPT)

一、感知课文(用原文回答)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指代什么?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洞庭湖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其他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一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乃: 于是
越明年
到,及
增: 扩大
其: 指岳阳楼 予: 我
增其旧制
规模
作文: 写(一篇)文章
之: 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第一段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 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 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 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 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 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 胜: 衔: 际涯: 景象: 大观:
第二段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变化,景 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 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 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 不同呢?
范仲淹
江西南昌滕王阁 秋 水 共 长 天 一 色
落 霞 与 孤 鹜 齐 飞
湖北黄鹤楼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湖南岳阳楼 岳 阳 天 下 楼
洞 庭 天 下 水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岳 阳 楼 的 景 色 欣 赏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 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 兵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 他身体很不好。往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 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一口答 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 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 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 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 和安慰。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概括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 对照,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翻看文章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表现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旷达的胸襟, “先天下… …乐而乐”表达作者政治抱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叹词,唉
探求
心思 或许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心情
因为
朝廷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
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
没有
归依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 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美景
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连接
吞吐
宽广 边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一天里阴晴不定(互文)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详尽 (转折连词) 那么
尽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7.《岳阳楼记》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一碧万顷( 一片 )
一
长烟一空( 全
)
连月不开( 放晴 )
开
开我东阁门( 打开 )
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是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 )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
极
或
南极潇湘( 尽 )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候 )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
浊浪排空( 天空 ) 空 长烟一空( 消散 ) 政通人和( 顺利 ) 通 北通巫峡( 通向 )
第一课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崔颢《黄鹤楼》 ——王勃《滕王阁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 南 三 大 名 楼
黄鹤楼(武汉)
滕王阁(南昌)
岳阳楼
江西滕王阁
秋 水 共 长 天 一 色
落 霞 与 孤 鹜 齐 飞
湖北黄鹤楼
4、重点实词
• 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史降职或远调。 •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 淫雨: 连绵的雨。
• 山岳潜形:隐没。 • 薄暮冥冥:迫近。
•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 宠辱偕忘 宠: 荣耀
偕:一起
资料三:
为拯救一条掉进北冰洋中的猎犬,外国政府不惜动用直升飞机 和划艇 。
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放弃休息,默默地救护着无数被遗 弃而无家可归的流浪猫、狗,并寻找愿领养它们的新主人。 医院有一位眼科医生,她发现动物实验室的屋顶上有一只花猫, 那是被其他研究生做实验后放走的猫,然而那只猫从此对人怀有恨 意和戒心,它躲在屋顶上,宁饿死,再不下来觅食。她看到后,天 天爬上屋顶投食、喂水,实在没空,她会请老父亲赶来帮忙。下雨 天,她看到花猫被淋得浑身湿透,却拒不下楼避雨时,她便在屋顶 上用石棉瓦为花猫盖了个挡风遮雨的“小屋”。一年后,花猫在她 的关爱下,终于消除了对人类的恨意和戒心,走下屋顶,回到了正 常的生活环境。
一
长烟一空( 全
)
连月不开( 放晴 )
开
开我东阁门( 打开 )
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是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 )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
极
或
南极潇湘( 尽 )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候 )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
浊浪排空( 天空 ) 空 长烟一空( 消散 ) 政通人和( 顺利 ) 通 北通巫峡( 通向 )
第一课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崔颢《黄鹤楼》 ——王勃《滕王阁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 南 三 大 名 楼
黄鹤楼(武汉)
滕王阁(南昌)
岳阳楼
江西滕王阁
秋 水 共 长 天 一 色
落 霞 与 孤 鹜 齐 飞
湖北黄鹤楼
4、重点实词
• 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史降职或远调。 •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 淫雨: 连绵的雨。
• 山岳潜形:隐没。 • 薄暮冥冥:迫近。
•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 宠辱偕忘 宠: 荣耀
偕:一起
资料三:
为拯救一条掉进北冰洋中的猎犬,外国政府不惜动用直升飞机 和划艇 。
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放弃休息,默默地救护着无数被遗 弃而无家可归的流浪猫、狗,并寻找愿领养它们的新主人。 医院有一位眼科医生,她发现动物实验室的屋顶上有一只花猫, 那是被其他研究生做实验后放走的猫,然而那只猫从此对人怀有恨 意和戒心,它躲在屋顶上,宁饿死,再不下来觅食。她看到后,天 天爬上屋顶投食、喂水,实在没空,她会请老父亲赶来帮忙。下雨 天,她看到花猫被淋得浑身湿透,却拒不下楼避雨时,她便在屋顶 上用石棉瓦为花猫盖了个挡风遮雨的“小屋”。一年后,花猫在她 的关爱下,终于消除了对人类的恨意和戒心,走下屋顶,回到了正 常的生活环境。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27课岳阳楼记课件

青少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 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 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06 艺术手法鉴赏及创作借鉴 价值
对比手法运用效果评价
文中通过对比手法,将岳阳楼的壮丽与滕王阁的秀美进行对比,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岳阳楼的雄伟气势。
作者在对比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得对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 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作者所倡导的儒家道德观念,包括仁爱、礼义、忠信、廉洁 等,在文中都有体现。这些观念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德 和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当代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国家和人民的 命运,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和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还应该学会感恩 、奉献和担当,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老师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和培养。
感谢您的观看
忧国忧民情怀传达
文中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 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 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强烈的忧国 忧民情怀。
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岳阳楼四周景 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衰、 人民疾苦的忧虑之情,表现了作者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感。
儒家道德观念体现
文中强调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道 德观念,即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于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特写聚焦
通过对岳阳楼局部的特写 描绘,如楼檐、雕梁等, 突出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文 化内涵。
色彩、声音等感官体验呈现
色彩渲染
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碧瓦 朱甍”、“绿树红墙”等,为岳 阳楼及其周围景观增添生动和立 体感。
声音烘托
通过对风声、水声、鸟鸣等自然 声音的描绘,营造出岳阳楼宁静 悠远的氛围,增强读者的感官体 验。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27岳阳楼记

八、作业: 1.背诵一二自然段 2.在作业本上试译三四段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一、写作缘由:着重说明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旷达)
二、写洞庭湖全景并汤(shāng) 怒号(háo)
冥冥(míng)
汀兰(tīng)
偕忘(xié)
把酒(bǎ)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绩。 《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 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 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 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 也。既仕,每大方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难字词 胜状:好风景 衔:连接 吞:吞噬 大观:雄伟风景 备:详尽
难句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上阳光 明媚,傍晚阴森昏暗,景象变化 无穷. 迁客骚人: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 不得志的诗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到 自然景物而而触发的感情,怎么 会不有所不同呢?(双重否定式 的问句)
天下之乐而乐也。”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 景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 而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 治抱负.
边看录像
难字词
具=俱(jù) 通假字 属=嘱(zhǔ) 通假字
谪守 旧制 以记之
越 作文 ?
谪守:被贬官到......太守 增其旧制:扩大它的旧有的规模 作文:写文章 以记之:来记下这件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三、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写了什么?着重于哪 一方面? 2.滕子京既然被“谪守巴陵郡” 为什么还能做到“重修岳阳楼” 呢?他哪方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 习?(可联系学习与生活)
27《岳阳楼记》第一课时(章成刚)精讲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
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
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
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 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
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
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
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 (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 人 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 直 到潇水、湘水,谪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
第五段: 先朗读,再解释重点字词, 后用自己的话翻译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 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接龙第五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译讲第1—3 段。 2.能初步学会本文叙事、写景、抒情、 议论相结合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 法。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 宗庆历六年(1046)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作者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怒保护派利益被贬邓州 任地方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颇 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 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 》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 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 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面也含有对滕子 京劝慰和他共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