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进化的原理
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知识清单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组成: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一)定义: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二)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内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原因: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3.举例:如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等。
(三)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四)结论:1.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2.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一)比较解剖学证据1.研究内容: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
2.证据:观察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发现它们有以下共同特点:(1)这四种前(上)肢骨路都有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且其种类具有一致性。
(2)从上到下这四种前(上)肢骨骼,这些骨的排列顺序一致。
3.这些器官功能和外形差异的原因:在发育过程中,这些器官由于适应它们不同的生活环境,执行不同的功能,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形态,例如鸟的翼和蝙蝠的翼手适于飞翔;鲸的鳍适于水中游泳;马的前肢适于奔跑;人的上肢可做各种复杂的活动等。
4.结论:这个证据支持了现有的脊椎动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二)胚胎学证据1.胚胎学的定义: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
2.研究内容: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3.证据:例如,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会出现鳃裂和尾,这与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出现鳃裂和尾非常相似。
高中生物课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概述生命起源的理论
• 地球的形成和早期环境 • 生命起源的多元论和单元论观点 • 化学演化和前细胞时代
Redi试验和Needham试验
Redi试验
用肉来反驳蛆虫生成自腐肉的说法,观察到堆 肉上没有蛆虫生成。
Needham试验
通过将有机物暴露在空气中,露骨齿轮无法在 无菌环境中回归生命。
Panspermia理论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
生命的种子在宇宙中传播到其他行星或星系的理论。
原理
通过陨石、宇宙微尘和星际间气体传播生命的可能 性。
利用科技探讨生命的起源
• 基因测序技术和DNA指纹 • 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 研究早期生命环境和微生物学
DNA和R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DNA结构
双链螺旋,由核苷酸组成,携带遗传信息。
2 RNA结构
单链,由核苷酸组成,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调控。
五种生物大分支的介绍
动物界
植物界
多细胞有机体,具有消化、运动、 呼吸等功能。
多细胞有机体,进行光合作用并 具有细胞壁。
真菌界
多细胞或单细胞有机体,通过吸 收有机物质获取能量。
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机体,包括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菌界
单细胞有机体,具有多样化的代 谢途径和生存环境。
生物演化的定义和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1
生物演化定义
物种逐渐发展、改变和多样化的过程。
进化论概念
2
Hale Waihona Puke 自然选择、变异、遗传和适应是进化的
基本驱动力。
3
突变和基因漂变
基因组的变异和在群体中的频率变化。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一、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1)物种是可变的。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代表者是杜布赞斯基等。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是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群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4)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物种是可变的”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基因库指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3.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 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4.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 的原材料。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 生殖隔离。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不断改变。
(3)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4)遗传漂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由于在繁殖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遗传漂变的效应与种群的大小有关。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引起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历史进程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历史进程生物进化的历史进程:化石显示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地球的历史首先分为四个阶段:冥王星、太古代、元古代和显生宙。
(1)冥古宙是地球历史的前生命进化阶段。
(2)太古代的生命以细胞的形式出现,蓝藻蓬勃发展。
(3)元古宙中期,蓝细菌具有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的功能,从而使大气中的游离氧缓慢积累,臭氧层逐渐形成,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减弱。
蓝细菌捕获太阳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糖,为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
蓝细菌大量固定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于是全球平均温度下降,使大面积的稳定地块形成并发展。
蓝细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真核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真核生物。
到了6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4)元古代末显生宙初,蓝藻明显减少。
在显生宙寒武纪的前500万年,出现了许多种类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
生物进化史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5.9亿年前,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占地球生命史的四分之五。
此后,真核生物占主导地位。
相关高中生物知识点: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基因变异和适者生存。
历史意义:① 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②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行;③ 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性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先进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
局限性: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科学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层面;强调物种的形成是逐渐变化的结果,这不能解释物种暴发的现象。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2)拉马克的进化论主要包括: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② 从低到高逐渐演变;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不足之处:缺乏科学支持;过分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二进化论(共15张PPT)

不足之处:
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解释进化带有臆测性
第6页,共15页。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查理·达尔文(1809-1882)是英
国的博物学家,是最终建立进化论的人。 达尔文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
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 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
高中生物必修二进化论
第1页,共15页。
优选高中生物必修二进化论
第2页,共15页。
问题探讨:
1.枯叶蝶像一片枯叶,有什么适应意义? 提示:拟态 不易被天敌捕食,生存几率增加
2.从进化角度,解释这种适应性的形成。
提示: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这种可
遗传的有利变异个体繁殖后代的机会↑→
选择、积累→形成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异逐代积 然环境的定向选择而得到逐代 ③颈和前肢较长的变异,通过自
②揭示了生命现象具有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也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中心论点都是自然选择
累,逐渐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积代的累机会和多。加强,逐渐进化成现在
进化成新
的长颈鹿。
物种
达尔文与拉马克的最大区别:
1.祖先个
有的鹿的颈和前肢长一些,有
体差异
的鹿的颈和前肢短一些…。
过度繁殖本身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与上述解释是否矛盾?请解释。
10%能发育为成体。
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颈和前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颈和前
2.特定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A.过度繁殖
肢长B.的生存鹿斗由争 于能够吃到高处的
环境选 树叶而得以生存,而颈和前肢 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一、生物进化与发展1. 进化的基本原理(1)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即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具有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2)孟德尔遗传学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遗传是由离散的基因控制的,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遗传规律。
这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1)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某个早期阶段的化学过程,而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今各种生物种类。
生物的起源是一个跨学科性的问题,涉及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2)古生物与化石记录:古生物学通过对地层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生物进化的机制(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能够引起生物个体的遗传变异,进而形成新的遗传类型。
基因突变还是繁殖隔离和自然选择等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材料。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3)随机漂变:随机漂变是指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漂变等原因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性变化的过程。
随机漂变在小种群中更为明显。
二、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特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服务等。
(2)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整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材和工艺品等。
(2)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①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导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提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4.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 5.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一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一个白化 病患者(aa),该人群中带有a基因的杂 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据调查,某地区的人口中,基因型的 比例为XBXB 42.32%、XBXb 7.36%、 XbXb 0.32%、XBY 46%、 XbY 4%。 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多少?
在某一地区的遗传学调查中发
现,该地区男性色盲占该地区男性 总人口的7%,问该地区的女性色 盲占该地区女性总人口的比例是多 大?
可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桦尺蠖
A 稳定性选择 B 、C 单向性选择 D 分裂性选择
哈迪-温伯格定律及应用 适用条件:理想状态 群体足够大,若群体较小将产生遗传漂变。 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 无淘汰(不发生自然选择) 没有突变发生(若有突变再加上选择的作用 将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 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个体迁入、迁出), 若有新基因加入或迁出,两个群体将趋向一 致。 内容: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各代 间将稳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