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清平乐 村居》公开课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清平乐 村居》公开课课件PPT

7. 口语交际(4 分) 根据下列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他想 说 的话。(4 分) 情境材料:初中的生活即将结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对 学 校、老师、同 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倾 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 畅谈会 ,邀请了校长和所有任课老师参加。(不能出现校名及校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
,唐代大诗人。请再写出二句白居易的诗: ,。 2.解释加点词语。
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 50 分) (一)古诗文赏析(4 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 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 分)
正式录取的 择校生
学生
全体学生
人数
90
38
128
上线人数 84
11
95
上线率
93.3%
28.9%
74.2%
表 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重点中学择校生 普通中学学生
入校平均成绩 494
492
高考平均成绩 554
576
上线率
28.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清平乐村居古诗三首PPT课件

茅檐 低小溪上 青青草翁媪 大儿、中儿、小儿
环境
人物
美
怡然自乐
和谐向往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感受到诗人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看出他们生活的愉快。
豆 开
锄
chú bō
剥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锄头
锄强扶弱
chú
锄
锄豆
剥皮
生吞活剥
bō
剥
剥开
剥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
【清平乐】【村居】【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
一、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从《诗经》开始就有。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五、风格一斤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
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的区别。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3 .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课件PPT..共40页文档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0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 (共14张PPT)

作业:
❖ 学唱这首词。
❖ 收集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看,大儿子 二儿子 儿子
,多么
!
,多么
!小
,真是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 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收复失 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 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的打击, 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 这首词就是他被贬之后写的。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词—《清平乐-村居》课件PPT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3)结合词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书
上的插图。 (4)收集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
改写《清平乐· 村居》
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可 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总 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着 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橙 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天 开始了! 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 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 景象给震住了。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 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 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 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 派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 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地, 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词中有故事
这首词中有几个人?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间?什么地方? 作者看到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在亲热 地交谈着,老公公会说什么?老婆婆会谈 些什么呢?
作者简介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 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 《稼轩长短句》。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 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 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 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写作手法探讨与借鉴目•主题思想阐释与现实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01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少年时参与抗金斗争,后南归宋朝。
早期经历官场生涯文学成就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安抚使,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排挤。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
030201辛弃疾生平事迹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此时他已被弹劾落职,闲居乡野。
时间背景描绘的是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地点背景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和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背景《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农村生活社会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农村生活相对平静。
经济状况南宋农村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民生活较为贫困。
文化氛围南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文本解读与赏析02全文朗读及录音全文朗读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
录音材料附上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模仿。
重点词句解析与翻译重点词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深入解析,如“茅檐”、“溪上”、“青青草”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感受词的韵味。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美感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意境描绘通过描述课文所展现的清新、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体验结合词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0303展现翁媪的生活状态通过描写他们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展现他们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01描绘翁媪的外貌特征白发苍苍,面容和蔼,穿着朴素,展现出老年人的慈祥与和蔼。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形象
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 事物或情感具象化,使读 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拟人生动
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事 物以人的特征和情感,使 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夸张渲染
通过夸张手法对事物的特 征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强 化表达效果,引起读者共 鸣。
音韵平仄和押韵规律
音韵和谐
遵循音韵平仄的规律,使诗句读 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对自然与人情的赞美 展示乡村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好,引导学生感受 自然与人情的纯真与善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
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和谐融洽,表达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 往与追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审美体验:自然美、人情美、和谐美
句子结构分析及翻译
句子结构分析
对文中的句子进行结构划分和成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造和含义。
翻译
提供准确、流畅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同时增加语言运用的多样性。
03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
描绘乡村生活场景
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
生动活泼的乡村人物
通过PPT课件展示乡村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丰收的田野等自然景色, 营造出清新宁静的乡村氛围。
引导学生思考“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如何运用这一思想指导我们 的生活方式、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时,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危机、可持续 发展等,进行讨论和思考。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辛弃疾其他田园诗词欣赏
《鹧鸪天·代人赋》
这首词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悠闲,通过“陌上柔桑破 嫩芽”等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居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新沂市春华来自学周 辉清平乐
茅檐低小,
村居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经被金人侵占。 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十分 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他二十一岁参加 抗金义军,一生主张抗金。但他的主张不仅没 被采纳,自己却遭到奸臣打击,在江西农村闲 居了18年!这首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作业: 1.写生字。 2.选读辛弃疾的作品。推荐:《破阵子 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