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3、4章 经济学 作者:余彩霞

第3、4章 经济学 作者:余彩霞

• 计量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 称为支出法,即计算居民、企业、政府 和外国人在本国在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支 出额。第二种称为增值法,即计算所有 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所创造的价值。第三种称为收入法,即 计算所有社会成员的工资和利润的总和。
• 1、通过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 通过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主要包括 以下几项: • 国民生产总值(GNP)=消费(C)+投资 (I)+政府购买(G)+出口(EX)-进 口(IM)
• • • • • • 宏观经济目标: 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消除贫困 持续增长 保护环境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量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的。 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状态决定了一国的就业状 态和物价水平; • 国民收入的波动反映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的 状态; • 国民收入的增长决定着一国居民的福利增长。 • 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总 量,是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核心指标。
• (4)个人收入(PI)
• 个人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 内从各种渠道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 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 和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救济金和补助 金等)。即: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 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意思: • 1、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 2、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 不计入内,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 3、GNP是一定时期所生产而不是所售掉的最 终产品价值 • 4、GN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 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 5、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 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消费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消费需求
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
案例分析
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中国的高储蓄 率全球闻名。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2008年中国的储蓄率 为51.3%。同年,美国的储蓄率为12%。
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大幅增长 ,储蓄率也不断上升。1992年为百分之36.3%,到 2008年已经超过一半,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
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 国经济学家J·S·杜森贝利
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本
观点体现在两个相对收入
假设中。
第一个相对收入假设 认为,一个家庭的消费, 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绝对收 入水平,还取决于该家庭 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 的比重,或者取决于该家 庭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 位,即该家庭的相对收 入。这是消费"示范效 应"的结果。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 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终身收入假说
基本结论:
C=aWR+cYL
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
其中,WR为实际财
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在 一生中的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
长、短期消费函数差异的解释
相对收入假说的解释: 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沿长期消费曲线随之增
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 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沿短期消费曲线作有限
的减少,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
二、终生收入假说
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 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西方经济学-第3章弹性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3章弹性理论

需求弹性的类型
需求完全无弹性
需求弹性为0,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都 不会发生改变。
需求单位弹性
需求弹性等于1,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变化相同。
需求缺乏弹性
需求弹性小于1,表示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较 小。
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弹性大于1,表示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较 大。
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商品的性质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的需求 弹性较大。
市场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弹性理论的适用性受限,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弹性理论的假设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弹性理论通常基于完全竞争市 场的假设,但在现实中完全竞 争市场并不常见。
需求和供给曲线不变
弹性理论假设需求和供给曲线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但实 际情况并非如此。
无外部效应
弹性理论假设市场中的外部效 应不存在,但现实中外部效应 是普遍存在的。
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制 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
02
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敏感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化 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 比来表示。
02
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 = (需求量 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 比)。
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生产周期
生产成本
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其供给弹性通常较 小;生产周期较短的商品,其供给弹性通 常较大。
生产成本与价格直接相关,生产成本较高 的商品,其供给弹性通常较小;生产成本 较低的商品,其供给弹性通常较大。
生产技术
市场需求
生产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 增加供给弹性。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供给量的变化,从 而影响供给弹性。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如何生产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如何生产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或边际报酬)
1、定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
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 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
终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
存关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Q = f(L、K)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 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 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
第三章 如何生产
生产理论分析 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节 生产理论分析
一、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生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就是指人们通 过劳动改变物质的性质,创造直接满足人类 欲望的效用的活动。
物质产品的生产
劳务的生产
厂商:
1、定义: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2、厂商的组织形式. (1)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3)公司制企业:
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 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即最佳 技术系数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 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 最佳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 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

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判断1、等成本线表明了用既定量总成本所能购买的资本量与劳动量的所有组合()2、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3、等产量线是用同样数量劳动与资本所生产的不同产量()4、长期指一年以上()5、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形成本6、边际成本曲线穿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平均固定成本曲线的最低点7、在长期不存在可变成本8、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在上升单选1、如果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生产的产量水平是在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它()A、将提高价格并减少产量B、将降低价格并增加产量C、会有经济亏损D、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2、当雇佣第7个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

这种情况是()A 边际收益递减B 边际成本递减C 规模收益递减D 劳动密集型生产3、一个企业采用最低成本生产技术,资本边际产量为5,1单位资本价格为20元,1单位劳动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A 1B 2C 3D 84、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一年或是一年以内B在这一时期所有收益量都可以变动C在这一时期所有投入量都是固定的D、在这一时期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固定的,也至少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

5.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按一固定比率增加D.按一固定比率减少6.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该要素的平均产量( )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7.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A. MPK/Pk<MPL/PLB.MPk/Pk>MPL/PLC. MPk/Pk=MPL/PLD. MPk=MPL8.当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下降 D.总成本上升9.对于短期生产函数Q=f(L)而言,当总产量TP达到最大并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MP处于()阶段。

第三章 公共经济学.

第三章 公共经济学.

B所 支 付 的 税 收 的 比 重
h=1
A
OB
B
A所 支 付 的 税 收 的 比 重
h1 h*
h=0
OA
B
G1
G* G2
图 2-4 威 克 塞 尔 - 林 达 尔 模 型
A 公 共 产 品 G的 数 量
这样的结果,是A和B一致通过的。这 是一种纳什均衡。它意味着任何个人或一 组人,如果改变配置都将使处境变坏,就 会阻止这种结果发生。因此,林达尔均衡 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垂直相加 对于公共产品来说:
Q D Qid
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人都可以消费它,不管是 否出于本人的愿望,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都是相同的。但 不同的个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却不一样,愿意支付 的价格也不一样。收入高的人一般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全社会对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应由不同个 人意愿支付的价格加总得到 。
价格
D
DB
S
P DA
S
D=DA+DB
O QA
QB Q
D
图 2- 2 私 人 产 品 的 需 求 与 供 给
私人产品数量
在均衡的价格水平下,两个消费者的最终消 费量不同,但它们的边际效用相同,都等于市场 价格,在私人产品的条件下,由于没有外溢性现 象,消费者个人从某一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 用也就是这一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用,这样在均衡 点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
MSR MSC MR(i i 1,2,n)
2.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每个消费者的边际 私人收益之和与边际社会收益相一致,并且都等于 边际社会成本。
价格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 2.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a.b.c.在贸易前,当劳动是生产的唯一要素,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供给决策是由个人获得的最大收益决定时,只有当时,这两种货物才能被生产。

所以,教科书问题的答案1. a。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截获苹果轴在400(1200/3)和香蕉轴上600(1200/2)。

b。

机会成本的苹果,香蕉是3/2而言。

它需要3个单位的劳动收获一个苹果,但是只有两个单位的劳动收获一根香蕉。

如果一个人foregoes收获一个苹果,这释放3个单位的劳动。

这3个单位的劳动就能够被用来收获1.5香蕉。

c。

劳动力流动,保证了每一个环节上常见的工资和竞争保证了货物的价格等于他们的生产成本。

因此,相对价格的相对成本相等时,它等于倍的工资单位劳动条件为苹果的工资倍除以单位劳动要求香蕉。

由于工资是平等的交叉,价格比率之比相等单位劳动要求,为苹果每2是3个香蕉。

2,3,6,7,11,14]。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线性的,在苹果和拦截800/5相当于160(轴)和拦截踩在香蕉轴等于800(800/1)。

b。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建立确定供应苹果相对于供应的香蕉在每个相对价格。

最低的相对价格,比如苹果是收获3苹果每2个香蕉。

供给曲线是平的相对这个价钱。

苹果的最大数量的价格提供3/2在家里是400所提供的同时,以这样的价格,外国的丰收,800香蕉和没有苹果给最大相对供应以这个价格的1 / 2。

这种相对供应价格之间3/2适用任何和五日。

的价格是5,两国将在收成苹果。

供给曲线是又相对平坦的5。

因此,相关的供给曲线是一步成型,公寓,租金价格相对而言3/2供应为0到1 / 2,垂直的,从3/2数量相对半上升到5元,然后再从半无限地来讲一个。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如何生产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如何生产
第三章 如何生产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一节 生产理论分析
一、生产函数与生产时期 (一)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 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三要素”说:劳动、资本和土 地。 “生产四要素”说:马歇尔在《经济 学原理》一书中,又增加了一种生产要 素——企业家才能。 1、劳动:劳动者脑力、体力的消耗。
L3
L
A’ B’
APL
O
L1 L2
L3 MPL
L
2、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 变要素(如劳动L)的产量,即总产量与要 素投入量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TP APL L
平均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各点与 原点连线的斜率值曲线。如表4—1或图4— 1(b)所示。平均产量通常先也是先随要 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高点B′后即 不断下降,
假定投入只考虑劳动L和资本K两个要 素,而且K不变,变化的仅仅是L。生产函 数表示为:
Q (L)
以两种以上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来论 述长期生产状态(L和K都在变)。生产函 数表示为:
Q (K,L)
二、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投入要 素的生产理论) 基本假设: ◇投入只考虑L和K两个要素。 ◇ K不变,变化的仅仅是L。 研究: ◇产出变化与投入要素(即劳动L)变 化之间的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假设某种产品的生产情况如表4—1所 示。
1、总产量 总产量(TP)是指短期内在某特定生 产规模下,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 (如劳动L)所生产产品的全部数量。其表 达式为:
TPL (L)
总产量通常先随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 加,达到最高点后即开始不断减少。如图 4—1(a)所示。
TP B A L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生产可能性及对图3-1的说明 一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及每天生产 的数量如下:
Farmer Rancher
Meat 60’s 20‘s
Potatoes 15‘s 10's
Meat 8 24
Potatoes 32 48
Meat (pounds)
图3-1(a) 农民的ppf
8 4 A
0
16
What determines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生产和贸易的模式?
Patterns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are based upon differences in opportunity costs.
David Ricardo and Trade 大卫.李嘉图与贸易

在其1816年的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 原理》中,李嘉图提出了我们现在耳熟 能详的比较优势原理。
Should Tiger Woods Mow(收割) His Own Lawn(草坪)?

3.3 应用 3.3.1 TIGER WOODS 剪草坪的案例
(P63/48)
?
?
?



3.3.2 美日贸易的案例(新版:p64 日 新月异的国际贸易) 表3-1:美国和日本的生产率 (p65) (每人•月) 汽车 食物 美国 1辆 2吨 日本 1辆 1吨 表3-1比较生产率的目的:绝对优势
第 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表3-2:汽车和食物的机会成本 汽车 食物 美国 2吨食物 ½ 辆汽车 日本 1吨食物 1辆汽车 表3-2比较机会成本的目的:比较优势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简单的模型 Imagine . . .

only
two goods: potatoes and meat only two people: a potato farmer and a cattle rancher
What should each produce? Why should they trade?
Why is interdependence the norm?
Interdependence occurs because people are better off when they specialize and trade with others.
人们相互依存是因为:如果进行专业劳动 分工并且与他人进行贸易,人们可以从中 得到更大的好处。
How do we satisfy our wants and needs in a global economy?
We can be economically selfsufficient. We can specialize and trade with others, leading to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32
Potatoes (pounds)
Meat 24 (pounds)
图3-1(b) 牧牛人的ppf
12
B
0
24
48
Pot民 16,4 牧牛人24,12 生产 贸易 15 potatoes 换得 5 meat
农民 16,4 (A) 牧牛人 24,12(B) 消费

Ch3 Interdependence and Trade
Individuals and nations rely on specialized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as a way to address problems caused by scarcity.
But, this gives rise to two questions: Why is interdependence the norm? What determines production and trade?
第 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表3-3:贸易的可能性 汽车的贸易价格:1吨食物—2吨食物 食物的贸易价格:1/2辆汽车—1辆汽车
##p61 不同利益的公民——工会、政治 家 布置作业与补充习题
表3-3的结论:贸易价格与双方获利程度大小






You watch the morning news broadcast from New York on your TV made in Japan. 早餐时,打开日本产的电视,看纽约播放的新 闻节目; You drive to class in a car made of parts manufactured in a half-dozen different countries. 开着用来自全世界若干国家生产的部件组装的 车去上学……
绝对优势的例子
Farmer Rancher
Meat 60’s 20‘s
Potatoes 15‘s 10's
Meat 8 24
Potatoes 32 48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2.2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比较) 机会成本:每个生产者面临不同的选择 (权衡取舍)。同样的时间既可以用来 生产牛肉,又可以用来生产土豆。 生产牛肉的机会成本是以等量劳动可以 生产出来的土豆数量来衡量(下页)。
Potatoes (pounds)
Meat 24 (pounds)
(b)贸易如何扩大牧牛人的消费
有贸易时牧牛 人的消费
13 12
B* B
无贸易时牧牛 人的消费
0
24 27
48
Potatoes (pounds)
无贸易时
P 58
农民 16,4 牧牛人24,12 生产 贸易 15 potatoes 换得 5 meat
机会成本的高低,决定比较优势


3.2.3比较优势与贸易 每个生产者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从 而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这增加了总产量,并使经济蛋糕变大了。 通过贸易,每个人都可以获益。
即问即答 p62/47

Adam Smith and Trade 亚当·斯密与贸易
在其1776年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做出了对贸易和 经济相互依存性的详细分析。这个成果直 到今天还得到经济学家们的支持。 (圣经、资本论、国富论)
农民 16,4 (A) 牧牛人 24,12(B) 消费
有贸易时
17,5 (A*)
农民
32,0 5meat 换得 15potatoes
27,13(B*)
牧牛人
12,18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2 比较优势原理 3.2.1绝对优势:生产率的比 较(投入的比较) 绝对优势是对生产同一物品 的不同生产者的生产率的比 较。 如果生产者生产一单位该物 品的投入量越少,或者单位 时间内生产出的该物品越多, 就表明该生产者在这种物品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P59-60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重点与难点 掌握绝对优势与比较 优势的含义 掌握机会成本 能够用比较优势解释 贸易的好处
Interdependence and Trade
Consider your typical day: You wake up to an alarm clock made in Korea. You pour yourself some orange juice made from oranges grown in Florida. You put on some clothes made of cotton grown in Georgia and sewn in factories in Thailand.
有贸易时
17,5 (A*)
农民
32,0 5meat 换得 15potatoes
27,13(B*)
牧牛人
12,18

3.1.2对图3-2的说明(下一页ppt)
Meat (pounds)
图3-2 (a) 贸易如何扩大农民的消费
有贸易时农民 的消费
8
5 4 0
A* A
无贸易时农民 的消费
16 17
32
PPF
Farmer Rancher
Meat 60’s 20‘s
Potatoes 15‘s 10's
Meat 8 24
Potatoes 32 48

表3-1 生产牛肉和 土豆的机会成本
Farmer Rancher 1单位牛肉的机会成本 4单位土豆 2单位土豆 1单位土豆的机会成本 1/4单位牛肉 1/2单位牛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