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建议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必修2》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
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4)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和本节课前的预习准备,学会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3.学情分析:4.设计思路:(1)、本节教学属于了解性知识,若按常规教学,以讲为主,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采取阅读、讨论、总结、归纳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
(2)、课堂上尽量将多媒体进行整合,通过实物、图表、多媒体课件等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获取信息。
(3)、煤、天然气和石油的成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分解生成乙烯、蒸馏原理等知识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过,为此,教学中采取复习、回忆、提问等方法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记忆中活跃起来,沟通知识、情景、问题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转化和重组。
2024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2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化学实验竞赛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其次,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我将计划增加一些实验操作的练习和团队合作的活动。此外,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需要我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相关的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讨论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024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2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以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有机物的综合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二是化学与环境保护,通过学习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节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2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内容共分两个部分,一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主要介绍了如何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的化工原料,以及获得哪些化工燃料,介绍了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等,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合成一些高分子材料,主要介绍了聚乙烯的合成等。
二是引入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建立了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概念,从化学角度强调了环境保护的方法、手段与意义。
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综合利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
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4)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5)通过本节课和本节课前的预习准备,学会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6)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4、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一、说教法采用启发、阅读、分组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等多种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不仅动耳听,还要动手写,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教案

《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4.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
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2.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板书】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煤的综合利用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板书】(1)煤的干馏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板书】(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 (s )+H 2O (g )CO (g )+H 2(g ) 【板书】(3)煤的液化煤的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煤的间接液化:先将煤转化为CO 和H 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板书】2.石油加工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资源,能说出我国资源的现状,能列举出重要的资源。
2.认识、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3.能理解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初步学会解释、区分、说明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通过对比图片和环境材料的影像资料,使学生产生情感冲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步步设疑-解答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通过影像资料和小组研讨,教师指点突破本课难点。
4.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合作精神,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表达能力和正确的化学符号表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感受和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意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体会和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通过问题和问题的讨论总结,使学生产生对资源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驱害谋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和体会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关注资源和环境,遵守规则。
4.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法制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1、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方法2.加聚反应的产物的书写3.应用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合成实验路线。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它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是最早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而且蕴藏量和丰富,特别是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可燃冰,海洋之争就是海底资源之争,保护我们的领海就是保护我们资源不被占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示范教案(第1课时)2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从容说课本章的知识面比较广,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先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入手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在此过程中整合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和渗透有关化学思想,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看有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短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再以酸雨的防治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为例,让学生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并从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且能从有机玻璃的合成途径的选择中体会到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本节知识的教学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从化学促使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帮助人们认识并克服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
所以本节设计从大量生动的图片和短片着手,再结合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及对新知识的讲解,通过分析、思考、回顾、交流、讨论获得感悟,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是以三种化石燃料的存在、加工和利用为线索,讲解人们从化石燃料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以甲烷的利用,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液化和气化为重点,介绍人们如何进行煤、石油的综合利用,获得高质量的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
同时重视利用生活生产的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创设学习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教学重点主要有石油的炼制等加工处理。
石油炼制的学习可以利用“观察与思考”栏目,通过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石油的分馏。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直接使用的价值不大,结合“石油分馏产品示意图”说明它的炼制产品汽油、柴油的广泛应用。
再从石油分馏获得的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仅占石油总质量的25%左右)的事实,提出怎样提高轻质液体燃料产量和质量的问题,转入裂化和裂解的学习。
高中化学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为了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这两个主题融入高中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典型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法。
2、理解环境保护与化学的关系,掌握一些环保基本知识,如污染物的产生、危害和治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资源综合利用:这部分内容将介绍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作用,如金属的提取、煤炭的转化、石油的加工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过程,我们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视频和图片,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2、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将介绍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治理等。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设计1、导入: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2、理论教学:讲解化学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实验与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利用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化学知识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5、总结与反馈:通过课堂测验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评估方法:采用课堂测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个人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2、反馈方式: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建议
1.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教学重在使学生做到了解和体会,知识教学不必过分加深、拓宽。
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教学可采用多种方法来展开。
例如:可利用图表、数据、观看有关录像资料、研讨或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炼油厂、科研院所、环保部门,等等。
还可以结合当地或其他地方污染或污染治理情况,展开调查,也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2)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本节教学也可以采用集体教学或小组教学两种形式进行。
(3)教学媒体的选择
本节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大致了解,用心体会,没有太大的难度。
在课堂上可以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增加信息量,实现教学的优化。
(4)评价反馈
本节学习之后,也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请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交流对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绿色化学的认识,或就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等等。
(5)课时建议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课时。
2.教学模式设计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I】
数据展示或观看录像: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实物:煤样品→煤的组成简介→根据煤的组成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烧煤时会有哪些污染,如何使煤变成清洁能源以及煤除了燃烧以外还能有什么用途→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汽化和液化→展示: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及用途→天然气及其用途和开发前景简介→展示原油样品→介绍组成(也可观看录像)→结论:为了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应当将石油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启发:对于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应当如何分离?→石油分馏介绍(借助录像或图片)→图片:各种石油馏分的用途→石油裂化和裂解→介绍三大合成材料→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简介→谈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怎样处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业:思考与交流。
【教学设计II】
课前自学教材内容,收集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的资料(包括文字及录像)→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分析:为什么要对资源综合利用?→谈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怎样处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业:思考与交流。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进行常规课教学,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还可以组织走访科研院所或环保部门。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最终要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