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运算

合集下载

农历计算公式.pdf

农历计算公式.pdf

农历计算公式.pdf1月29日农历算法简介以及公式一、节气的计算先给节气进行编号,从近日点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编为0,编号如下及其相应的月份如下:0 小寒腊月 6 清明三月12 小暑六月18 寒露九月1 大寒腊月7 谷雨三月13 大暑六月19 霜降九月2 立春正月8 立夏四月14 立秋七月20 立冬十月3 雨水正月9 小满四月15 处暑七月21 小雪十月4 惊蛰二月10 芒种五月16 白露八月22 大雪冬月5 春分二月11 夏至五月17 秋分八月23 冬至冬月把当天和1900年1月0日(星期日)的差称为积日,那么第y年(1900年算第0年)第x 个节气的积日是F = 365.242 * y + 6.2 + 15.22 * x - 1.9 * sin(0.262 * x)这个公式的误差在0.05天左右。

二、朔日的计算从1900年开始的第m个朔日的公式是M = 1.6 + 29.5306 * m + 0.4 * sin(1 - 0.45058 * m)这个公式的误差在0.2天左右。

三、年份的确定1864年1月0日是农历癸亥年,所以用当年减去1864,用10除得的余数作为年份天干的,用12除得的余数作为年份的地支,数字对应的天干和地支如下。

数字0123456789101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当年的1月0日换算为积日,可以用年份减去1900得到的年数被4整除,所得商数作为y(D4),余数作为y(M4),y(M4)为零的年份是公历闰年,积日是 D(1) = 1461 * y(D4) - 1y(M4)不为零的年份是公历平年,积日是D(1) = 1461 * y(D4) + 365 * y(M4)四、月份的确定计算前一年冬至的积日F(0),并用F(0)计算冬至所在的朔月m及其朔日M(0),就可以推算冬至的农历日期,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份总是十一月。

计算下一个中气F(1)和下一个朔日M(1),如果F(1)<m(1),那么该月就是上一个月的闰月,并把这个中气作为f(2),以后的中气、朔日和农历月份也这样确定。

中国农历历法的推算原理

中国农历历法的推算原理

中国农历历法的推算原理
月者,日月相会也,农历月份按月之盈缺而划分,月逆绕地行一周时长约二十七又三分之一日,而地绕日逆行一周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故二十七又三分之一日地绕日而行二十七又三分之一日除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再乘以三百六十度,约二十八度,按几何之内错角,即此时日月夹角亦为二十八度。

又地月均在运行,日月相会之时,以月行度数为二十八度加日行度数,故二十八度与地行度数之和除以三百六十度再乘以二十七又三分之一日等於地行度数除以三百六十度再乘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推算方程得之,地行度数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度,故月行三十又四分之一度与日相会,时长约二又四分一日,加之月绕地一周时长二十七又三分之一日,故农历月长约二十九又十二分之七日。

因地绕日行有快慢之分,故农历月有大小之别,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含公元前后两种换算方法公式)简单、实用、易学、好记

【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含公元前后两种换算方法公式)简单、实用、易学、好记

【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含公元前后两种换算方法公式)简单、实用、易学、好记【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采用的是阴阳合历。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干支纪年以每年春节换年。

而在历史教学中记录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是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有一个简单的换算口诀如下:一,用数字对应天干地支:自然数: 1 2 3 4 5 6 7 8 9 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自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举例(以2018为例):公元年数减去3——2018-3=201510除余數是天干——2015÷10=201……5(戊)该数再用12除——2015÷12=167……11(戌)余数就把地支显所以2018年按干支纪年就是戊戌年。

以上是公历公元年份换算成农历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下面姜毅同志研究发现了另一段年份的换算方法,即:公历公元前年份换算成农历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一,用數字對應天干地支:0 9 8 7 6 5 4 3 2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0 1110 9 8 7 6 5 4 3 2 1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二,口訣並舉例(以公元前57年為例):公元前年數加3:57+3=601.60除10的余數是天干:60÷10=6……0(0对应的天干是甲);还有一种更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年数加3后的和不用作除10计算,直接用和的个位数与天干对应即可。

2.60除12的余数是地支:60÷12=5……0(0对应的地支是子)余数就把地支显所以公元前57年换算成农历干支纪年就是甲子年。

又如:将公元前1250年换算成干支年:1250+3=1253① 和的个位3对应的天干为辛②1253÷12=104 (5)余数5对应的地支为未故公元前1250年为辛未年。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公历(阳历)和农历(阴历)是中国传统的两种历法,公历采用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基础,而农历是以月球运行为基础。

公历更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变化,而农历则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和民俗习俗的需求。

公历和农历之间的转换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确定其中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以及每个月有多少天。

因为农历中的月份天数不规则,而公历中的月份天数相对固定。

最准确的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是以历法的数学及历史研究为基础的,它考虑了太阳和月球的运行轨迹,以及历法制订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下面详细介绍这个算法。

1.公历转农历:公历转农历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其中一年闰月的位置和天数。

一般而言,公历转农历的过程如下:(1)确定公历年份。

(2)根据公历年份的规则,计算闰年的次数。

公历规定,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要闰。

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除法和取余运算,判断其中一年是否是闰年。

(3)确定农历年份。

根据闰年的次数,可以推算其中一年距离公元前一年农历年份的偏移量。

再加上历史上确定的一个公历对应农历年份的偏移量,即可确定农历年份。

(4)确定农历月份。

根据农历月份的规则,即按照一定的数学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其中一年的闰月位置。

具体的算法很复杂,涉及到太阳、月球的轨迹计算,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数学运算方法,如三角函数等。

(5)确定农历日期。

在确定了农历月份的基础上,根据农历每个月的天数规则,可以确定其中一天的农历日期。

2.农历转公历:农历转公历也面临着确定闰年的问题。

农历转公历的过程如下:(1)确定农历年份和月份。

根据农历日期,确定农历当前年份和月份。

(2)根据农历年份的规则,计算闰年的次数。

农历中的闰年规则和公历中的规则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规则进行计算。

(3)确定公历年份。

根据农历年份和闰年的次数,可以推算其中一年距离公元前一年公历年份的偏移量。

再加上历史上确定的一个农历对应公历年份的偏移量,即可确定公历年份。

农历的计算方法

农历的计算方法

农历的计算方法农历啊,那可真是个挺有趣的东西呢!农历的计算方法其实还挺复杂的。

它是一种阴阳合历,这就像一个混合了两种超级力量的大礼包。

首先得知道,农历的月份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定的,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就是一个月,这个月相周期平均大概是29.53天。

一般来说,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就像月亮在天空中玩着变大变小的魔法呢。

计算农历年可就更复杂啦。

农历里有闰月这个概念,这闰月就像一个额外的小补丁,是为了让农历年和回归年能对上号。

19个农历年里会有7个闰月,哇塞,是不是有点像给19个蛋糕里偷偷藏了7个小惊喜呢?要确定闰月在哪个年份和哪个月,得看二十四节气呢。

这二十四节气就像是农历的指南针,指导着农历的各种计算。

那这计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呢?嘿,这就像是一个古老的智慧城堡,它已经稳稳地存在了几千年啦。

它的安全性就在于,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历法体系,经过了历史的重重考验。

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农历的计算方法一直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行着,很少会出现混乱的情况,这多让人安心呐!农历的应用场景可多啦。

在农业生产方面,那可是相当厉害的。

农民伯伯们就像跟着农历的指挥棒在跳舞一样。

比如说种水稻吧,在农历的某个节气前后,就知道该进行播种或者收割了,这就像是有个贴心的小助手在旁边提醒着。

农历在传统节日上更是主角呢!春节就是按照农历来的呀,一到春节,全家团聚,热热闹闹的,这节日的氛围多让人兴奋呀!像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也都是依据农历,这就像一串闪闪发光的文化珍珠,把我们的传统习俗都串起来了。

实际案例也不少呢。

就说中秋节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大家都知道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一个白玉盘挂在天上。

这时候全家人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如果没有农历精确的计算,我们怎么能在这么美的月光下享受这温馨的时刻呢?在我看来,农历的计算方法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古老智慧结晶。

它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日期的方式,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河流,滋润着我们的生活。

农历计算公式范文

农历计算公式范文

农历计算公式范文
中国农历历法的计算原理
中国农历历法是一种以朔望月,用闰年比例调整的复杂历法,其历法
计算的基础是月亮的运行周期,人们以12个月组成一个轮回,即一个农
历年,农历每年有365天以上,且这些天数与阳历的天数有差异。

历法计算的核心是:全年每月朔望月的星期天按一个固定的算法可以
计算出来,并且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农历每月的大小,每月的首日,以及计算出立秋和冬至及其他节气的日期。

中国农历历法计算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借助每月的朔望月,即每月的第
一天。

其计算的原则是:把一年分为12个月,并且每月有29或30天,
使得每年有12*29或12*30≈354或355天,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轮回。

因此,为了让农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日期能够相等,中国历法设计者
便采取了两种办法:
一是在每年中,余数大于等于3的年,就在12月份之后加一天,使
天数能够多一日,使其年与阳历年之间的日期可以同步。

二是通过确定一个月的大小,每月的首日,以及节气的计算方法来推
算出立秋和冬至等节气的日期,使得农历的属月总是与阳历的属月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以上原则,中国农历历法的计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首先给每月定下大小,即每月有多少天,一般农历每月的天数都
定为29或30。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其月份的计算方法与阳历有所不同。

在一般的农历中,一年有12个月,但有时会出现闰月的情况。

那么,农历闰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农历的基本构成。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确定月份的,一年有13个月,其中有12个普通月和1个闰月。

农历的一个月的平均长度是29.53059天,所以一年的长度就是354天左右。

而一年的实际长度是365天,所以农历与阳历有一定的差距。

闰月的出现是为了调整农历与季节的关系。

由于农历年份比阳历年份短,所以农历的节气和节日会与阳历的季节产生偏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入了闰月的概念。

当农历年份与阳历年份之间的差距较大时,就会出现闰月来调整这种差距,使得农历的节气和节日能够与季节相对应。

那么,农历闰月是如何计算的呢?农历的计算是通过月相周期来确定的,所以闰月的计算也是基于月相的变化。

一般来说,农历的闰月会出现在农历年份中的某个月份之间,而具体出现在哪个月份,需要根据农历月相的变化来确定。

在农历中,每个月都有一个初一,即每个月的第一天。

而农历的月份则是根据初一的日期来确定的。

如果某个月的初一出现在前一个月的29日或30日之后,那么这个月就是闰月。

也就是说,当农历中出现了两个初一之间的间隔超过30天时,就会出现闰月。

在实际应用中,农历的闰月是由专门的历法学家来确定的。

他们会观测月相的变化,然后根据观测数据来确定农历的月份。

当出现需要闰月的情况时,就会在相应的月份中插入闰月,以调整农历与阳历的关系。

总的来说,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月相周期和初一日期的变化来确定的。

通过观测月相和初一日期的变化,可以确定出农历中是否需要出现闰月,以调整农历与阳历的关系。

闰月的出现是为了使农历的节气和节日与季节相对应,保持农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月相周期和初一日期的变化来确定的,通过插入闰月来调整农历与阳历的关系,使农历的节气和节日与季节相对应。

中国农历闰年的算法

中国农历闰年的算法

中国农历闰年的算法中国农历闰年的算法中国农历中的闰年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

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成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1982年5月23日闰四月小壬戊年1984年11月23日闰十月大甲子年1987年7月26日闰六月大丁卯年1990年6月23日闰五月大庚午年1993年4月22日闰三月大癸酉年1995年9月25日闰八月大乙亥年1998年6月24日闰五月小戊寅年2001年5月23日闰四月大辛巳年2004年3月21日闰二月大甲申年2006年8月24日闰七月大丙戊年2009年6月23日闰五月大己丑年2012年5月21日闰四月小壬辰年2014年10月24日闰九月小甲午年2017年7月23日闰六月大丁酉年2020年5月23日闰四月小庚子年2023年3月22日闰二月大癸卯年2025年7月25日闰六月大己巳年2028年6月23日闰五月大戊申年2031年4月22日闰三月大辛亥年2033年8月25日闰七月大癸丑年2036年7月23日闰六月小丙辰年2039年6月22日闰五月大己未年2042年3月22日闰二月大壬戊年农历大小月、闰日、闰月、闰年闰年,是闰日年和闰月年的统称。

闰月,是农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农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

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1.公历转换农历的算法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与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转换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完成,其中的转换比较复杂,原因是农历的制定相当复杂,是根据天文观测进行指定的。

比较常用并且比较简单的公历转换农历算法就是查表方法。

首先要保存公历农历的转换信息:以任何一年作为起点,把从这一年起若干年的农历信息保存起来(在我的C++类中,是从1900年作为起点的。

选择一个起始点的思想十分重要,在下面的干支纪法和二十四节气中也体现到了)。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来转换公历农历的呢?是查阅历书,历书中有每一天的公历农历,直接一查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当然可以,但是这样做要收录每一天的信息,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要简化这些信息。

如何简化呢?
要保存一年的信息,其实只要两个信息就可以了:(1)、农历每个月的大小;(2//今年是否有闰月,闰几月以及闰月的大小。

用一个整数来保存这些信息就足够了。

具体的方法是:用一位来表示一个月的大小,大月记为1,小月记为0,这样就用掉了12位,再用低四位来表示闰月的月份,没有闰月记为0。

比如说,2000年的信息数据是0x0c960,转化成二进制就是1100100101100000,表示的含义是1、2、5、8、10、11月大,其余月小,低四位为0说明没有闰月。

2001年的农历信息数据是0x0d954,其中的4表示该年闰4月,月份大小信息就是0x0d95,具体的就是1、2、4、5、8、10、12月大,其余月小。

这样就可以用一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

在我的C++类中是用m_lunarInfo这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的。

下面就是公历转换成农历的具体算法:
(1) 计算所求时间到起始年正月初一的天数。

(2) 从起始年份开始,减去每一月的天数,一直到剩余天数没有下一个月多为止。

此时,
m_lunarInfo的下标到了多少,就是减去了多少年,用起始年份加上这个下标就可以得到农历年份,然后看减去了几个月。

如果本年不闰月或者闰月还在后面,就可以直接得到农历月份,如果在闰月月份数后面一个月,则这个月就是闰月。

剩余的天数就是农历日。

(具体实现时有所改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