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换阴阳历的公式。

我也尝试过。

曾读过「高平子」天文前辈所着「学历散论」了解古历的变更和阴阳历的缺陷。

才知道由於月球转动的不稳定不规则,确定无公式可寻。

这也是古代中国每百年必改历的原因。

阴历最大的问题是在如何置闰。

好像不难,因为阴历基本法则如下:* 月朔日即是初一* 月以中气得名* 以包含雨水中气月为正月,即是「寅」月* 月无中气者为闰月,以前月同名如果,日月转动循还有规则的话,推演一套阴阳历转换的公式并不难。

问题在有时一个太阴月比一个太阳月还要长。

如此一个太阴月就有可能包括两个中气。

此双中气月後的阴历月名就全部乱掉了,直到下一个「假」闰月後才调整过来。

一般人接触到的阴阳历是民用历法,它是政府颁令的以东经120度计算的历法或称中原标准时间或北京时。

如果,我们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来重新计算阴阳历,民用历法的置闰法则出了很大的问题。

不同时区的闰月可能落在不同月。

换言之,在一百年内,任何两个时区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高平子前辈书中提到了「历理置闰法」。

如果应用历理置闰法到不同时区,则所有不同时区的闰月都落在相同月。

如此不同时区、不同经度的阴阳历置闰之问题就消失了。

民用置闰和历理置闰的不同是:* 在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 在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简言之,民用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

由此可知,没有精确的太阳和月亮的时间数字,阴历的闰月可能会排错了。

基於这些理由,我着手寻找天文公式计算精确的太阳和月亮在纬度的时间。

当年没有网路,发了大半年於美国南加州各大图书馆及大学,找寻答案。

1993年出版了「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

书中精确的天文日月时间只从1900到2010年。

因恐2011後时间误差超过一分钟,不够精确,不敢印出。

农历与阳历转换方法

农历与阳历转换方法

农历与阳历转换方法
一、农历转阳历:
农历转阳历的方法比较困难,需要用到一些历法知识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
1.查找日历表:可以从日历上查找需要转换的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

2.使用计算器软件:可以用一些计算器软件进行计算,输入农历日期就可以得到阳历日期。

3.手算:根据农历的月份和日子,可以先计算出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对应的阳历日期,再往下推算。

手算方法:
1.先计算当年的春节对应的阳历日期。

2.计算阳历日期与春节的天数差。

3.根据农历日期计算该日距离农历正月初一的天数。

4.在第2步和第3步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出农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了。

二、阳历转农历:
阳历转农历相对比较容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查找日历表:可以从日历上查找需要转换的日期对应的农历日期。

2.使用一些转换软件:比如一些手机App、网站上提供了比较方便的转换工具。

3.手算:手算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一些农历知识和计算方法。

手算方法:
1.计算从公元年到给定的阳历日期一共有多少个闰年,记录下来。

2.计算从公元年到给定的阳历日期一共有多少天。

3.确定对应的农历年份。

4.确定农历月份。

5.确定农历日子。

6.判断当年是否有闰月,如果有,则计算闰月的大小和位置。

以上就是农历与阳历转换的一些简单方法,如果对于历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掌握的不好,建议还是使用一些工具软件来完成转换,比较准确、简单方便。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1、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如要知道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994-1977=17=4×4+1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4×4+10.6(1+1)+(31+28+31+31+7)-29.5n=204.2- 29.5n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2.公历换算为农历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就使得回归年天数与实际天数不等,每年在日历上可差一天。

这样可以将阴历经过任意整回归年在现在的日历上查到阳历(阳历一年相当阴历的月数为365.2422/29.530588=12.36827个月)。

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历上查得与(该年)阴历对应的阳历日期,这样就找到了临时落脚点,也就是找到了阴阳互换的关键。

例如,可先以阴历四月初一(日)为引数,在1995年日历上查到对应的阳历为4月30日。

由于已经计算出经过的月数,将经过的月数的尾数(小数)化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经过(1995-1070)整年数的阳历日期,也就是起始阴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

这样就得到了所给例子的阴阳历日期换算结果……”。

0.64957月的由来,(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已知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可以算出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公元2099年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2099-922)×12.36827=1455.45379月余数为0.45379月×29.530588日=13.4O日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该年闯二月)在公历6月19日,加上计算所得的13日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即该年7月2日,则该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为该年7月22日。

农历与阳历的转换农历日历的计算方法

农历与阳历的转换农历日历的计算方法

农历与阳历的转换农历日历的计算方法农历和阳历是世界上常用的两种历法,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农历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传统节日,而阳历则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公共事务中。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农历日期转换为阳历日期或者将阳历日期转换为农历日期。

本文将介绍农历与阳历的转换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计算工具和技巧。

一、农历与阳历的基本概念农历,也被称为阴阳历或农民历,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历法。

它基于月亮的运动周期,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29或30天。

由于月亮的周期不等于365天,所以农历年与阳历年的长度不同。

阳历,也被称为公历或西历,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历法。

它基于太阳的运动周期,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通常为28、30或31天。

阳历年的长度为365天或366天。

相比农历,阳历更符合天文学和科学计算的要求。

二、农历与阳历的转换方法1. 将农历日期转换为阳历日期农历转阳历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计算工具或算法。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转换方法:(1)手动查表法:可以通过查找农历与阳历的对照表,根据农历日期找到对应的阳历日期。

这是比较传统且繁琐的方法,但适用于没有计算工具的情况。

(2)农历算法法:农历算法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月亮运动的周期、阴历年的长度等参数,可以精确计算出农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计算工具,但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度。

(3)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历转阳历的计算工具,比如手机应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网站。

只需输入农历日期,这些工具会自动计算并输出对应的阳历日期,方便快捷。

2. 将阳历日期转换为农历日期阳历转农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转换:(1)查找农历日历表:类似于农历转阳历的手动查表法,我们可以查找农历日历表,通过对应的阳历日期找到对应的农历日期。

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计算工具的情况,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含公元前后两种换算方法公式)简单、实用、易学、好记

【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含公元前后两种换算方法公式)简单、实用、易学、好记

【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含公元前后两种换算方法公式)简单、实用、易学、好记【公历年份换算农历干支纪年口诀】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采用的是阴阳合历。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干支纪年以每年春节换年。

而在历史教学中记录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是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有一个简单的换算口诀如下:一,用数字对应天干地支:自然数: 1 2 3 4 5 6 7 8 9 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自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举例(以2018为例):公元年数减去3——2018-3=201510除余數是天干——2015÷10=201……5(戊)该数再用12除——2015÷12=167……11(戌)余数就把地支显所以2018年按干支纪年就是戊戌年。

以上是公历公元年份换算成农历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下面姜毅同志研究发现了另一段年份的换算方法,即:公历公元前年份换算成农历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一,用數字對應天干地支:0 9 8 7 6 5 4 3 2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0 1110 9 8 7 6 5 4 3 2 1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二,口訣並舉例(以公元前57年為例):公元前年數加3:57+3=601.60除10的余數是天干:60÷10=6……0(0对应的天干是甲);还有一种更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年数加3后的和不用作除10计算,直接用和的个位数与天干对应即可。

2.60除12的余数是地支:60÷12=5……0(0对应的地支是子)余数就把地支显所以公元前57年换算成农历干支纪年就是甲子年。

又如:将公元前1250年换算成干支年:1250+3=1253① 和的个位3对应的天干为辛②1253÷12=104 (5)余数5对应的地支为未故公元前1250年为辛未年。

阳历农历转换简便方法

阳历农历转换简便方法

阳历农历转换简便方法阳历和农历是两种不同的日历系统,阳历是一种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而农历是一种以月亮的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

在进行阳历和农历的转换时,需要考虑到两种日历系统的差异和规律。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进行阳历和农历的转换。

首先,我们来看阳历转农历的方法。

阳历转农历主要涉及到年份、月份和日期的转换。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确定待转换的阳历日期,包括年份、月份和日期。

2. 检查是否为闰年,闰年的判断规则是:公历年份能够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够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如果待转换的年份是闰年,则在后面的步骤中月份的天数需要进行调整。

3. 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对应的阳历日期不同,所以需要首先确定农历某一年对应的正月初一的阳历日期。

- 可以查找一些农历和阳历的对应表,查找待转换的年份对应的正月初一的阳历日期。

- 也可以使用一些公式进行计算,但比较复杂,具体公式可以在一些相关书籍或网站中查找。

4. 在确定了农历的正月初一对应的阳历日期之后,就可以根据待转换的阳历日期和正月初一的阳历日期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农历日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农历转阳历的方法。

农历转阳历主要涉及到年份、月份和日期的转换。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确定待转换的农历日期,包括年份、月份和日期。

2. 首先确定转换的年份是否为闰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同上述阳历转农历中的判断方法。

3. 确定农历某一年对应的正月初一的阳历日期。

4. 根据待转换的农历日期和正月初一的阳历日期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阳历日期。

综上所述,阳历和农历的转换需要注意年份是否为闰年以及确定正月初一的阳历日期。

转换的方法可以通过查找对应表或使用一些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阳历和农历的转换,可以参考一些在线的农历转换工具或手机应用。

如果需要深入了解阳历和农历的转换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站。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公历转农历方法

公历转农历方法

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

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994-1977=17=4×4+1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4×4+10.6(1+1)+(31+28+31+31+7)-29.5n=204.2- 29.5n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蔡勒(Zeller)公式:是一个计算星期的公式。

随便给一个日期,就能用这个公式推算出是星期几。

蔡勒公式如下:W = [ C/4 ] - 2C + y + [ y/4 ] + [ 13 * (M + 1) / 5] + d -1公式中的符号含义如下:W: 星期;w对7取模得:0-星期日,1-星期一,2-星期二,3-星期三,4-星期四,5-星期五,6-星期六C: 世纪-1(前两位数)y: 年(后两位数)m: 月(m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14,即在蔡勒公式中,某年的1、2月要看作上一年的13、14月来计算,比如2003年1月1日要看作2002年的13月1日来计算)d: 日[ ]代表取整,即只要整数部分。

下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纪念日那天(2049年10月1日)来计算是星期几,过程如下:w=y+[y/4]+[c/4]-2c+[26(m+1)/10]+d-1=49+[49/4]+[20/4]-2×20+[26×(10+1)/10]+1-1=49+[12.25]+5-40+[28.6]=49+12+5-40+28=54 (除以7余5)即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国庆)是星期五。

农历计算

农历计算

农历的计算方法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

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994-1977=17=4×4+1故:Q=4,R=1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4×4+10.6(1+1)+(31+28+31+31+7)-29.5n=204.2- 29.5n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一、推算年干支口诀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

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

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
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
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如要知道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 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2.公历换算为农历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就使得回归年天数与
实际天数不等,每年在日历上可差一天。

这样可以将阴历经过任意整回归年在现在的日历上
查到阳历(阳历一年相当阴历的月数为365.2422/29.530588=12.36827个月)。

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历上查得与(该年)阴历对应的阳历日期,这样就找到了临时落脚点,
也就是找到了阴阳互换的关键。

例如,可先以阴历四月初一(日)为引数,在1995年日历上查到对应的阳历为4月30日。

由于已经计算出经过的月数,将经过的月数的尾数(小数)化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经过(1995-1070)整年数的阳历日期,也就是起始阴
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

这样就得到了所给例子的阴阳历日期换算结果……”。

0.64957月的由来,
(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
已知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可以算出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历月日数
公元2099年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
(2099-922)×12.36827=1455.45379月
余数为0.45379月×29.530588日=13.4O日
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该年闯二月)在公历6月19日,加上计算所得的13日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即该年7月2日,则该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为该年7月22日。

3.计算结果的订正
实际上上列公历换算为农历时常有较大的误差,如熙宁三年四月初一日为公历1070年5月13日,而不是5月19日。

通过中国历法所用的于支记日法求算所用两历的干支,对所
求结果加以订正。

如,马依泽公生于回历310年3月20日,自回历历元起算共历日数为:
自回历元旦至其3月20日,共历79日。

自回历元年元旦至309年元旦,共历113个闰年196个平年。

又回历历元在公历622年7月16日,已知该日的干支序数为50,癸丑日,减1(因自甲子起算),余49应加入下列算式中,
(309 ×354+113+79+49)÷60=1827.116667
0.116667 ×60=7
干支序数为7,即庚午日。

求公历922年7月18日的干支,儒略历900年的干支序数为:
900 ×365.25÷60=5478.75
余数为,0.75 ×60=45;
22年的于支序数为,
(22 ×365.25+7)÷60=134,余2.5按3计,式中的7,为儒略历元年元旦的
干支序数;
又7月1日自该年元旦起算共历182日,干支序数为2,再加17日为7月18日
(45+3+2+17)÷60=1,余7,
结果与回历计算所得相符,即依泽公生于回历310年3月20日,中历庚戌日。

4 求首朔干支[11]
以上计算所得的中历干支应为所求月内的几日,如对所求月首(即月初一日)的干支尚不清楚,则求得的干支不能算出它在月内的日数。

首朔是指农历每年冬至(平冬至)后第一个朔日,冬至都在农历年前的十一月,故首朔
就是所求该年前的十二月初一日的干支。

(历象考成后编》以雍正元年(172)冬至起算,其干支系数为32.12253,干支为丙申,而冬至后的15.12633日为首朔,干支为壬子(33+15.12633)。

自此可求算出922年7月即农历六月初一日的干支,以确定本文四·3节中所求的干支为该年六月第几日。

求算过程如下:
先以1722减921所得之数称积年,积年乘岁实之积为经此积年所历日数,所历日数减32.12254之差被o后的余数再为o所减,所得之差就是922年冬至的干支(计算中向上推
算或上考往古要用60减)。

所历总日数减0.12254,再加上922年冬至之余数将所历总日
数化为整数后,加上15.12633日所得之和用29.530588除之,除之所得余数,再加上龙
德二年冬至干支,得首朔干支,首朔干支再加上 6 ×29.530588后,累减60而得的余数,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干支,六月一日与月内干支差即为六月内的日数。

计算过程如下:[(1722-921)×365.2423442-32.12254]÷60=4875.449784
0.44784 ×60=33.01269,干支序数已过33。

当为34,丁西日,经与《中西回史日历》对照无误。

再求922年首朔干支,
292 59.1O99一0.12254十0.01269=292559
(292559+15.12633)÷29.530588=990.4948
0.49498 ×29.530588=14.1510,再加34,合49,干支为壬子,所得与史书所载相同。

[12]因首朔再过六个月方是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故
(49+6 ×29.530588)÷60=3,余46月83528,干支序数41为庚戌日,为六月初一日干支,再过二十日为六月二十一日,即马依泽公出生之日,
(47+20)÷60=1,余7,庚午日结果与回历、公历推算所得相同,即马依泽公出生
于回历310年3月20日,农历梁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公历922年7月18日。

计算中没有采用定朔与定气,可能有数时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