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合集下载

中医药学概论 完整版

中医药学概论 完整版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全面判断的过程。
Page 16
论治
论治----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 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 的过程。
Page 17
辨证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治疗的手
段和方法。 治疗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Page 37
(1)元气:
元气也称原气或真气,因其由先天之精所化生, 所以称之为元气。它是人体各种气中最重要、最 基本的一种。元气发源于肾,由先天精化生而来, 但又需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依赖三焦的 通达而分布全身。元气有激发、推动人体各个脏 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 力。所以脏腑功能的强弱与元气的盛衰有密切的 关系。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就健旺, 身体便健康少病;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 损,就会出现由元气衰Pag惫e 38而产生的种种病变。
Page 14
辨 证 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
Page 15
辩证
辨证——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收集病史、症
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邪 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飞越
Page 9
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药学巨著:《神农本 草经》;
Page 10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人是有机的整体
天人相应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根据证候确定治疗原则
Page 11
所谓辨证:

中医药学概论-中药学

中医药学概论-中药学
24
甘:能补、能和、能缓 补:补虚 缓急止痛 缓 缓和药性 和 和味 调和药性
25
苦:能泄、能燥 降泄:降泄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泄 通泄:泻下通便 清泄:清热泻火
燥:燥湿
26
酸(涩):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增强对气血津液的约束力,不让它 过分耗散。
咸:能下、能软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淡:能渗、能利
46
性能 功效
应用
肺 辛温
温和
祛风解表
外感表证
(风寒、风热都适用)
透疹
风疹,麻疹,皮肤瘙痒

止血
出血证
(荆芥炭)
47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48
薄荷
【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49
薄荷与荆芥异同点
薄荷
荆芥
相 解表,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
同 点

微温
不 疏肝理气
同 点

无 止血
气味芳香,不宜久煎
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为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提 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基础。
22
22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本来指辛甘苦酸咸五种真实 滋味,但在性能中是用于反映 药物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征, 如补、泻、散、敛。


五味
甘 淡

酸 涩
23
二、五味的作用特点
辛:能散、能行 散:发散表邪 行:行气、活血
6
三、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7
四、中药学的发展
1.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内容:总论和各论,各论收载了365味药,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医药学概论/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学时/学分:32 /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医药学概论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中医药学概论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及方剂的基本理论,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中药及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的一门学科。

除了系统学习传统中医药知识外,还要结合现代研究手段,研究有关中医药理论、中药及复方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等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的来源、性味,中药及方剂的功能、临床应用等有关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进行解释。

了解有关中医药理论及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的进展情况。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中医药发展及作用地位,中医药现代化等。

2.中药概述与基本理论中药、中药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目的与任务,中药学的基本内容,中药的起源,中药学在发展过程中历代医药学家的专著及特点,建国以来对中医药学整理、继承、提高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中药的产地、中药材的采收、中药的炮制、炮制方法、中药材的贮存、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法等。

中药的配伍及七情,用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及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禁忌;用药的剂量,剂量的准确含义(包括常用内服剂量、常用较大剂量、小儿用药剂量等);中药的煎服法,不同药物的特殊煎法,服药方法等。

3.常用中药3.1 解表药的定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等。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

中医药学概论(电大)

中医药学概论(电大)

中医药学概论、单选题1.肉苁蓉和锁阳共同的功效是()A.滋阴补血B. 滋阴潜阳C.补肾助阳D.滋阴降火★标准答案: C2.麝香的功效是()A.开窍醒神,破血逐瘀B.开窍醒神,补血,保胎C.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催产D.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催产★标准答案: D3.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A. 血脱证B.痰饮证C.瘀血证D. 出血证★标准答案: C4.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功效是() A. 补肝肾、益血 B.补肝肾、活血 C.补肝肾、利水 D.补肝肾、安胎★标准答案: D5.、下面哪味药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 A. 藿香 B.香薷C.香附D.沉香★标准答案: C6.属于十八反的是()A. 乌头与附子B.人参与乌头C.乌头与藜芦D.半夏与乌头★标准答案: D7.清热药主要适用于()A. 表寒证B.里寒证C.阳虚证D.里热证★标准答案: D8.行气止痛的要药是()A. 葛根B.乳香C.紫苏叶D.木香★标准答案: D9.共收载药物8980 味的药学著作是()A. 《本草原始》B.《新修本草》C.《本D.《中华本草》草纲目》★标准答案: D10.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A. 湿阻中焦 B. 湿温初起C.痰饮伏肺D.水湿内停★标准答案: D11.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A.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标准答案: A12.归属内伤病因是()A. 劳逸B.医过C.外伤D.六淫★标准答案: A13.和肾相为表里的是()A. 大肠B.膀胱C.三焦D.胆★标准答案: B14.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A. 肝B.脾C.肾D.心★标准答案: B15.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A. 辨病求因B. 辨症求因C.问诊求因D.相对性★标准答案: B16.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A. 正胜邪负 B. 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 D.邪胜正负★标准答案: C17.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A. 心与肺 B.心与脾 C.肝与肾 D. 脾与肾★标准答案: C18.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C.五脏、六腑D.五脏、六腑与经络★标准答案: A19.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A. 润下B.稼穑C.炎上D.从革★标准答案: A20.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司呼吸B.主血脉C.主疏泄D.主升发★标准答案: A二、多选题1.阴阳变化的一般规律包括()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标准答案:A,B,C,D2.中医药学是()学科的合称A. 中医学B.中药学C.药理学D.临床医学★标准答案:A,B3.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A. 主血脉B.主神志C.主升发D.主纳气★标准答案:A,B4.活血祛瘀药可分为哪几类?() A. 活血止痛药 B.活血调经药 C.活血疗伤药 D.破血消癥药★标准答案:A,B,C,D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A. 升B.降C.出D.入★标准答案:A,B,C,D6.川芎的功效有() A. 活血行气 B. 滋阴补阳 C.润肠通便 D.祛风止痛★标准答案:A,D7.人参的功效有() A. 大补元气 B. 补脾益肺 C.生津止渴 D.安神益智★标准答案:A,B,C,D8.茯苓的功效有() A. 开窍醒神 B. 活血化瘀 C.利水渗湿 D.健脾安神★标准答案:C,D9.石膏的功效有()A. 祛风湿B.B 清热泻火C.除烦止渴D.煅用收敛生肌★标准答案:B,C,D10.麻黄的功效有()A. 发汗B.平喘C.利水D.安神★标准答案:A,B,C三、判断题1.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正确)2.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

中医药学概论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药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 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认识 • 常见疾病诊断方法与技巧 • 中药性能特点及配伍原则 •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 临床实践应用与综合案例分析
01 中医药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中医药学定义及历史渊源
中医药学定义
研究中医理论和中药药物以及二 者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中华民族 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巧分享
在配伍用药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相须、相使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相畏、相 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相恶则会降低原有疗效,相反则会产生或增强毒副 反应。
经典方剂解读
麻黄汤
麻黄汤是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操作技巧
针灸操作需熟练掌握进针、行针、留针、出 针等技巧,同时要注意消毒、避免晕针等不 良反应。进针时要快、准、稳,行针时要根 据病情和穴位特点进行补泻手法,留针时间 根据病情而定,出针时要轻、慢、稳。
推拿按摩手法介绍
推拿按摩定义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 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方法。
中药分类及配伍禁忌
中药分类
根据药物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将中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 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 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等。
配伍禁忌
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即某些药物因性能、功效相反而不能同时应用,或同时应用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 用。

中医药学概论 ppt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 ppt课件

2021/4/29
8
作业Homework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
名称。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收载药物多少种?
2021/4/29
Email:nxz9898@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原因、 部位、性质、程度、邪正关系)病理特性的概括。
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方法论)
其它理论
--核心-藏象经络
其它理论
基石 元气论
2021/4/29
22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把宇宙看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整体:统一性、联系性、完整性。 人:不是人体。人包括:心理、生理。
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药1892种,中国药学史上的里程碑,
载药850种,比欧洲《纽伦堡
科学分类。
药典》早883年。
➢ 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 张景岳《景岳全书》;朱橚 《普济方》最大的方书。
➢ 温病学四大家:吴又可、叶天
士、薛生白、吴鞠通。
2021/4/29
21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学时
1 3 1-2 中医药学绪论
2
1 5 1-2 阴阳五行
2
2 3 1-2 藏象
4
2 5 1-2 藏象
2
3 3 1-2 气血津液
2
2 1 1-4 校外认药
4
3 5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
Page 16
论治
论治----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 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 的过程。
Page 17
辨证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治疗的手
段和方法。 治疗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Page 18
Page 34
六腑: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胆:主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浊清 大肠:传化糟粕
Page 35
膀胱:贮尿,排尿 三焦:通行诸气,总司呼吸,疏通水道,运行水液奇恒之
腑:脑,连五脏,主精神思维。系官窍,主感觉运动;女 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
Page 13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天人合一观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 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 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 在于“成万物”。
脾主肌肉和四肢,其荣在唇, 开窍于口。脾的特点是脾气主 升,喜燥恶湿。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 输送营养物质,运化水湿,统 摄血液。脾主肌肉和四肢,其 荣在唇,开窍于口。脾的特点 是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Page 28
脾主运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运化水谷精微,即 脾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功能。饮食物入 胃经初步消化后,由脾主持进一步消化,并将所 产生的营养物质上输心肺,以滋养多个组织器官; 二是指运化水湿,即脾有促进水流代谢的功能
Page 7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3.知道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功能;
4.学会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多媒体教学及讲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学习关于气血津液的概念及生成、分布、分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任务五
病因病机
1.识记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
2.知道疾病的发病情况;
3.学会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的基本病机。
20
方剂学基础知识
讲解方剂组方特点、方剂的命名与剂型、方剂的应用、中成药稳定性。
4
常用中成药及应用
讲解解表中成药、清热中成药、温里中成药、理气中成药、理血中成药、补益中成药、安神中成药、祛痰中成药、祛湿中成药、祛风止痉中成药、开窍中成药、收涩中成药、消导中成药、泻下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处方、剂型规格、功效主治、组方分析、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活动二:实训操作
通过中药饮片的煎煮实践,对汤剂制备的具体步骤,汤剂制备器材,煎煮中药饮片的方法进行实地训练。
6
任务十二
常用中成药及应用
1.知道常用解表中成药、清热中成药、温里中成药、理气中成药、理血中成药、补益中成药、安神中成药、祛痰中成药、祛湿中成药、祛风止痉中成药、开窍中成药、收涩中成药、消导中成药、泻下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处方、剂型规格、功效主治、组方分析、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地点--药学实训中心
教师--专-兼职教师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校外项岗实习学时为100 占58.1%
实训、实习要求与
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实现学生适应药品营销和医院药房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地 点—药品营销和医药药房岗位
教 师--兼职教师专人带教
教学资料--岗位操作规程
(二)教学任务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概论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
概述
《中医药学概论》一书,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的顺序看,它是普通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是深入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

内容包括除绪论、附录外,主要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学概述、方剂学概述、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等十章。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编辑室的主持下进行的,由白永波、刘景源、姜典华、樊正伦编,史常永审阅。

于1986年由光明日报社出版。

绪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中医学的唯物辩证观
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脏腑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第三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十二经别
第五节十五别络
第六节十二经筋
第七节皮部
第八节经络系统的作用
第九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病因与病机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第二节闻诊
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
第六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第三节脏腑辨证
第四节六经辨证
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三焦辨证
第七章治则与治法第一节防治原则
第二节治疗方法
第八章中药学概述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中药的归经
第三节中药的炮制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第五节中药的有毒、无毒与用药禁忌
第六节中药的服用法
第九章方剂学概述
第一节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方剂的剂型及应用特点
第十章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附:形体骨骼
本书特点
本书各章内容统一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掌握】为重点内容
第二级【熟悉】为次重点内容
第三级【了解】为非重点内容
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宜按此三级要求,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尽可能地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分别主次,循序渐进。

在此基础上,结合复习思考题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学效果。

本课程计划安排自学120学时,面授30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