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合集下载

三减三健科普知识

三减三健科普知识

一、减盐1. 食盐与健康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高盐(钠)摄入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而降低盐(钠)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2012年全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营养因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3)总结认为,膳食钠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血压升高易导致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每天少吃3克盐能使得脑卒中风险下降15%,坚持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此外,血压升高还易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每天少吃3克盐能使得冠心病风险下降9%。

高盐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长期高盐摄入会造成胃黏膜细胞与外界较高的渗透压,可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使胃黏膜细胞有发生癌变的风险。

摄入过量盐分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

我国8省574个县的调查显示,吃盐越多,胃癌死亡率越高。

2. 减盐措施(1)加强对食盐的了解,掌握减盐技巧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中,向所有家庭成员宣传食盐与健康相关知识,鼓励督促家庭成员掌握切实可行的减盐措施和技巧,如选用新鲜食材,合理应用烹调方法等。

(2)发起一个家庭减盐行动,并监督落实发起一个家庭减盐行动,通过膳食记录等方法调查家庭成员的每日食盐摄入小贴士:家庭常见的隐藏“盐”如酱油、咸菜、酱豆腐、味精等。

量,在当前摄入量的基础上,设定阶段性的减盐目标,最终达到每人每天5克的食盐用量目标。

(3)主动改变自己的口味,坚信低盐饮食更健康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减盐需要循序渐进,要坚信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并对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4)了解高盐食物(包括‘隐形’高盐食物)了解日常生活中高盐食物有哪些,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面条、面包、饼干等;鸡精、味精含钠量较高,应特别注意。

科学运动与健康饮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科学运动与健康饮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A:8.9%B:25.2%C:2.2%D:45.15%答案:B2.虽然2012年我国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状况比2002年有所改善。

A:错B:对答案:B3.EAR是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A:对B:错答案:A4.长期摄入某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A:错B:对答案:B5.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人量。

A:对B:错答案:A6.UL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A:错B:对答案:A7.SPL是A: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B:推荐摄入量C: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D:特定建议值答案:D8.近十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轻微的下降趋势。

A:错B:对答案:A9.近几十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A:对B:错答案:A10.适量运动能降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重力性休克的患者,发病原理是因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血液大量积累在A:头部B:上肢C:下肢D:肝脏答案:C2.精神紧张性晕厥的发病原理是A: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B: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的反应能力下降C:腔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妨碍D:广泛周围小血管扩张答案:D3.某运动员夏天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汗流浃背,为了预防肌肉痉挛,可以适当的补充A:蛋白质B:维生素AC:运动饮料D:生理盐水E:矿泉水答案:CDE4.晕厥前患者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头昏,眼前发黑,耳鸣、恶心,出虚汗和面色发白,应立刻让患者采取A:半卧位B:头低脚高位C:平卧位D:侧卧位答案:B5.肌肉痉挛多发生于A:太极拳B:足球C:游泳答案:BCD6.运动性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

A:对B:错答案:A7.肌肉痉挛好发于大腿股四头肌。

A:错B:对答案:A8.运动性血尿指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经详细检查,未发现其它原因。

孩子最终能长多高?公式教你科学预测孩子身高

孩子最终能长多高?公式教你科学预测孩子身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孩子最终能长多高?公式教你科学预测孩子身高导语:昨天,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公布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167 1cm,女性155 8cm。

昨天,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公布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167.1cm,女性155.8cm。

宝宝身高预测一个人的身高,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完成。

一般情况下,人在18,19岁左右就会停止长高。

对于孩子的身高,近年来,更多家长重视起这个问题。

做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的发展。

你孩子的身高有没有达标?临床上,衡量2-12岁孩子的正常身高,用得较多的公式是:身高(厘米)=年龄×7+77。

许多家长想预知孩子最终能长多高?根据父母双方身高,预测孩子长大后身高的公式有很多,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有两种公式可以科学预测孩子身高。

CMH法:男孩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5女孩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5FPH法:男孩身高(厘米)=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女孩身高(厘米)=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决定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内分泌、营养代谢、心理、睡眠、运动等很多方面。

正常情况下,孩子出生后,第1年身高可增长25cm;2岁至青春期前,每年增5至7cm;青春期男孩可增长25至28cm,女孩可增长23至25cm。

家长可利用公式进行预测孩子身高,并参考生活常识分享。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常见慢性病知识》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常见慢性病知识》

常见慢性病知识----课后测试11、慢性病的主要病因已经十分确定,最重要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是(ABC)A、不健康饮食和能量摄入过量;B、缺乏体育锻炼;C、吸烟及过量饮酒;D、健康生活方式;E、良好的作息;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症状包括(ABCD)A、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B、多伴有恶心、呕吐;C、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D、突出体征:脑膜刺激征明显;E、肥胖;3、慢性病危险因素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ABCDE)A、吸烟B、过量饮酒C、不合理膳食D、缺乏身体活动E、其他因素(不良心理精神因素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4、(D)又称为急性脑血管事件,俗称“脑中风”或“中风”,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

A、高血压;B、风湿;C、胃痉挛;D、脑卒中;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在过去的50多年(1958年-2002年)里,共进行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全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错)6、(A)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A、高血压;B、糖尿病;C、冠心病;D、脑卒中;7、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14.5%;女生高于男生;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错)8、血压测量的方式包括(BCD)A、分类血压;B、诊室血压;C、自测血压;D、动态血压;E、静态血压;9、口腔健康应具备以下要素(ABCD)A、没任何疼痛和不适;B、良好的功能: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C、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D、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E、有龇齿;10、目前,用来判断超重或肥胖的指标主要是(A)A、体质指数(BMI);B、身高指数;C、BPO指数;D、BMD指数;常见慢性病知识----课后测试(90分)1、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正确2、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肺癌是男性发病首位。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欧阳学文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降低2.5个百分点。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

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

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

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下降1.5克。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人膳食营养参考文献

老年人膳食营养参考文献

老年人膳食营养参考文献
老年人膳食营养参考文献如下: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国营养学会,2021。

2.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科学出版社,2014。

4.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营养目标》,世界卫生组织,2020。

5.中华医学会:《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标准》,中华医学会,2018。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国营养学会,2015。

8.世界卫生组织:《改善营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2019。

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5-2019)》,中国营养学会,2020。

这些文献都是关于老年人膳食营养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科学运动与健康饮食(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科学运动与健康饮食(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A.2.2%B.8.9%C.45.15%D.25.2%2【判断题】(10分)虽然2012年我国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状况比2002年有所改善。

A.对B.错3【判断题】(10分)EAR是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A.错B.对4【判断题】(10分)长期摄入某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A.对B.错5【判断题】(10分)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人量。

A.对B.错6【判断题】(10分)UL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A.对B.错7【单选题】(10分)SPL是A.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B.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C.推荐摄入量D.特定建议值8【判断题】(3分)近十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轻微的下降趋势。

A.错B.对9【判断题】(3分)近几十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A.对B.错10【判断题】(3分)适量运动能降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A.错B.对。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首先,就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粗粮、杂粮逐渐被大米、面粉所取代,肉类、油脂的摄入量逐渐增加,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却相对减少。

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居民的营养状况出现了新的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普遍存在着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过多、脂肪摄入过多等营养不良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状况。

其次,中国居民的慢性病状况也备受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这些慢性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改善。

首先,应该加强营养教育,提倡健康饮食,推广传统的粗粮、杂粮,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肉类、油脂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

其次,应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营养和健康服务。

总之,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促进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国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
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
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和,平均体
重分别为和,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
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比2002年降低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
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降低和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比2002
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下降了和个百分
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
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
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
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克,较2002年下降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
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
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与2002年相比,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
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
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癌症死亡
率为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
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
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非吸
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
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其中男性为%。成人经常锻炼率为%。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
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
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
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
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
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
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
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
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
大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
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不断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多
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2011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在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建成265个国家级示范区。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提供健康性支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二是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国家
层面相继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
癌症中心,协同指导全国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地方层面强化了疾控机构、医院和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合作,建立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双向转诊等协作机制,积极地探
索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整体提升慢性病的诊疗能力,夯实慢
性病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有效地诊疗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覆盖全国近80%的县区,积极实施贫困地区儿童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癌症早诊早治、脑
卒中、心血管病、口腔疾病筛查干预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四是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治决策的科学性。国家卫生计生委不断完善营养与慢性病监测
网络,扩展监测内容和覆盖范围,相继开展居民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营养与慢性病监
测等工作,为掌握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与慢性病防控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在这里,我呼吁社会各界和民众
积极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