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第二、三章
广播电视概论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无线电的发明1819年,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确立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是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
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
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周。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开始在德国若干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最终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
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1889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但是未被推广、运用。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899年,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
1901年12月,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意义是什么?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费森顿想利用无线电波,并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改)广播电视艺术概论

广播电视艺术概论一.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界定2、广播艺术的分类及其界定3、广播艺术的特性4、电视艺术分类及其界定5、电视艺术的特性二.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传播现状分析2、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3、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关系4、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5、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特制与艺术特质的关系6、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三.广播电视艺术创作1、作品创作的创意与策划2、作品创作的构思与艺术手法3、作品创作的环节与规律4、作品创作的内容与形式5、作品创作的意义与社会效果6、作品创作的趋势第一章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以电视艺术为主)1.广播电视艺术的界定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2.广播艺术的分类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戏曲、广播剧广播剧的特点:听觉的、家庭的、随意的。
我国第一部广播剧:苏祖圭编写的《恐怖的回忆》(1933年);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1950年2月7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一万块甲板》3、广播艺术的特性广播艺术具有“声音、速度、群众性”,它诉诸听觉、声情并茂、有声有调,神随意到,以声造型,唤起想象,形成视象。
广播艺术是声音之升华,乐音之荟萃,熔语言、音响、音乐于一炉。
它以文学广播、音乐广播、戏曲广播、曲艺广播、综合文艺、广播剧、小说、评书、板块节目等为主体,以综合台、文艺台、音乐台等台标出现4.电视艺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1)电视艺术定义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2)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即时传真。
广播电视概论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
一、广播电节目的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
• 一、界定 • 电视新闻是以现 代电子技术为传 播手段, • 以声音,画面为 传播符号, • 对新近或正在发 生、发现的事实 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1、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 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2、节目主持人特点 西方: • 普遍年龄较大,在成名之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从 业经验。 • 他们往往入行时间早,从业时间长,但成名晚 • 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力大,拥有较大的权力 • 拥有超群的采访报道能力和写作功底
中国: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多层 次性; 中国主持人发展进入良性 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 • 科班出身,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门院校和专业的学 生。 • 以记者为主的采编等媒体从业人员转为主持人。 • 演员、歌手、模特、运动员等文体明星。 • 向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大学生公开招考的主持人。
语言风格:
李咏:猖狂 崔永元:平和、幽默 刘仪伟:老百姓的憨厚 张越:亲和力与文化底蕴
追求主持个性化的误区: 1、盲目追求个性化,忽视了 节目的内涵塑造 2、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不 相配 怎样保持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1、与时俱进的形象包装 2、注重学习 3、个性发展与节目风格相统 一
二、记者
(一)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管理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 体制就是指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 • 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公共服务,私营商业,公 有国营。 • 私营商业制 • 以营利为目的,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最高的收视率,迎 合低级趣味,以赢得广告收入。 • 以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为例,NBC大卫.萨尔诺夫,CBS威廉.佩 利,ABC爱德华.诺贝尔,FOX默多克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二、辨析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三、问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四、赏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第一节广播一、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1)分为声音广播、电视广播。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则指电视广播。
(2)按照传输方式分:•1)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2)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3)通过人造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4)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
(3)按照覆盖范围分为:•1)地方广播•2)全国广播•3)国际广播(4)按照技术标准分为:•1)模拟广播•2)数字广播二、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波的产生•无线电波的分类与传播光速(C)波长(λ)= --——频率(f)三、广播技术发明的标志性事件1、意大利的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际运用阶段的科学家.2、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最原始的电视机。
1925年10月2日,电视诞生,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同年美国人斯福罗金演示了电子式电视。
四、广播电视与其他大宗传播媒介区分:广播电视: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在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只要观众打开接收机,就可接受到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起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报刊书籍:作为纸质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印刷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纸张,并通过一定的发行渠道被受众所获得。
电影:作为视听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感光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胶片,并通过发行和放映渠道传递给受众.第二节电视一、电视是活动图象及其伴音的电传输。
二、电视是传播媒介1、电视媒介的优点(1)传播速度快,服务范围广,受众面广。
广播电视学概论习题解答

当今的美国,广播电视领域的激烈竞争已由国内转向国际。雄厚的资金和发达的科技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后盾,而新市场的优厚利润回报率使得各大电视网纷纷加入了竞争的行列。而今美国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新闻频道之争。
二、英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答:英国是世界是最早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国家之一。1920年英国的马可尼开始了试验性广播。1922年英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1959年国内共有广播电台78座,普及率几乎达100%。1929年英国试播无声图像。1936(1936年11月2日)年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伦敦建成,同时这也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英国恢复了电视广播。1949年英国第二座电视台成立。1952年5座电视发射台在英国建成,覆盖了英国80%的人口覆盖区。1955年10月10日英国开始了彩色电视实验性广播。1962年英国首次通过“通讯卫星”转播黑白及彩色节目。1967年7月1日正式播出彩色节目。从1989年二月5日起,英国“天空电视公司”通过欧洲的一颗广播卫星,也开始向英国家庭直播电视节目。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了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覆盖,并不断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扩大电视观众。据1995年统计,英国5820万人共拥有2220万台电视机,平均每2.72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五、人类社会中,传播媒介经历了那些变革?
答:经历了四次变革:最早的是语言媒介,口头传播是一种自由广泛的传播方式,它可以在语言共享区域中广泛地传播。这一传播方式至今不衰。文字媒介是人类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作为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长期保存,长期传播。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文字通过印刷术的武装而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传播方式,报纸、刊物、书籍……均属此类。无线电的发明形成了一种现代的电子传媒,它是人类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神奇的电话”“电话望远镜”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
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
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
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
2 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有着共同的渊源,都是在以广播电视为 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电影学等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虽然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分属不同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领域。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
信号发射机房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大楼上的接收天线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 机接收天线,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空间传播(直接 传播)等主要方式。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地波传播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天波传播 直接传播
波长(λ)= 光速(c)/ 频率(f) c≈3*108米
声音信号
振幅和传播距离
无线电波的分类 无线电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调幅
声音信号
调频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机 接收天线。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第一节、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 香港最早的实验性广播出现在1923年至1926 年间,由一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香 港无线电广播社” 。
19
香港电台:RHK到RTHK
1928年6月30日,香港GOW电台开播(即后来 香港电台的前身) 1948年8月,正式命名为“香港电台”(Radio Hong Kong,简称RHK) 1970年,RHK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 1976年4月香港电台英文名改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RTHK)
20
21
1973年:香港电台新闻部成立,独立运作(在此以前,新 闻简报由政府新闻处提供)。10月香港电台提供中英四个 频道节目,一台与三台以调幅(AM)广播,二台与四台用 调频(FM)广播,节目内容各有不同,各司其职;一台及 二台为中文台,以资讯、教育及广播剧见称,三台及四台 为英文台,三台以新闻及综合节目为主,而基于市民对古 典音乐的热爱,第四台于该年开始试播古典音乐节目
初步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调频广播网:覆盖全岛 的电台、地区级电台以及社区级电台。
30
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
强化专业台,增设新栏目 重视少数族群的节目制播 热线电话盛行,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交流 跨媒体合作,汇整新资源
31
第五节 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
1962年10月,台湾电视公司开播,1969年10月, 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开播;1971年,台湾 “中华电视台”开播;“无线电视三台垄断型 竞争”状态初步形成 1997年6月,民间全民电视台正式开播, “老 三台”垄断局面正式打破。
32
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台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视”) “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视”) “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华视”) 民间全民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民视) 台湾公共电视(“公视”)
33
34
35
36
广播电视概论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2
第一节、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境内第一家电台: 1923 年,奥斯邦在上海开办的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电台: 1926 年,哈尔滨无线广 播电台
3
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私营电台: 1927 年,上海新新 公司广播电台
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公营电台:交通部天津广播无 线电台 国民党政府的电台: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
1954年还开办了对台湾的广播节目。 数字广播:1996年开始数字化广播进程。
9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我国1958年5月1日成立北京电视台,不久,改名 为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1973年开办 彩色电视节目。
10
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设在北京市复兴门外护城河畔的广播大厦中,播 放室是由一个大约五六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改建的, 房间的一角为导演间和音响控制台。就在这个简 陋的地方,播出了中国第一次电视节目。这次播 出从晚上 7 点 05 分开始,内容有新闻、舞蹈,记 录和科教影片等,时间为两个多小时。
22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启播时代:香港电视的早期发展
1957年5月29日,香港“丽的映声”电视正式开 播,这是全球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台;采用有 线方式播出 1967年11月19日,香港地区的第二家商营电视 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成立,采用 无线播出方式。
23
三台鼎立:香港电视的短暂插曲
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省、直辖市所属电视台 市级所属电视台 县级电视台及企业自办电视站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进步:
电视广播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 广播电视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
17
第三章 我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1975年9月,香港佳艺电视有限公司启播,成为 香港第三家免费电视台;香港电视的“三台鼎 立”的竞争格局就此形成。 佳艺电视于1978年8月宣布停业,成为香港第一 家倒闭的商营电视台
24
无线独大:香港电视的现实困境
1978年佳艺电视倒闭之后,港府再没核发第三 家免费电视的牌照,导致香港免费电视领域形 成了“两台参战、无线独大”的稳定格局。 亚洲电视(包括其前身丽的)在与无线台的竞 争中,长期相对处于弱势
27
第四节、台湾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台湾广播的重建与发展
1945年日本投降,此前日本殖民当局所开设的 广播电台及其分支机构,由国民党当局接收, 对旧有广播设备进行改装、修复与增补 1949年前,国民党有计划地从大陆撤迁到台的 公、民营广播电台,其设备、技术、人才、资 金等为当地广播事业的起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基础
28
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
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主 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 对大陆的“宣传”与“对外”广播 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
29
“解严”后广播频率的开放
1993年1月30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调频广播频 道,台湾广播进入了多元化并存的新阶段
4
《大刀进行曲》 1937年7月作于上海
萧振瀛
5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立于 1940 年 12 月 30 日。这 一日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后, 1949 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 广播事业管理处,领导并管理全国广播事业。广 播从此脱离新华社成为独立的宣传系统。
开播之初的播音员吕大渝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 13
14
1973年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1986年,创建中国教育电视台。
1985年,我国卫星电视事业开始。 现有中央、省级副省级卫视频道55个。
15
1983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中 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方针,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数量 大幅增加。 我国四级电视台,基本上为国营体制
11
1958年6月15日,直播第一个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 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一口菜饼子》,讲 的是一个忆苦思甜的故事。 — 位承受生活重压的 母亲,为救女儿省下仅有的一口菜饼子,最后死 在旧社会的饥寒交迫中。
1958年7月,播出自拍的第一个专题性纪录片《英 雄的信阳人民》
12
中央电视台第一位播音员沈力
技术突破:香港电视的前景
25
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ATV或aTV) 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凤凰卫视)(非 本地服务)
26
第三节、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 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 由于澳门当局不干预香港广播电视机构对 澳门的信号覆盖,澳门居民可以收到香港 地区的广播电视信号;尤其是在电视方面, 澳门本土的竞争力并不强。
7
1949年12月5日,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当时全国有 49座对国内的广播电 台,总功率为138千瓦,其中中央台为78千瓦,地 方电台为60千瓦。
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办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 影响并延续至今的节目,如《各地人民广播电台 联播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后分成成《新 闻和报纸摘要》)、《小喇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