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群落的结构(1)
【精品】四.3群落的结构共44页文档

【精品】四.3群落的结构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4.3群落的结构

特点: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生
A
物
A
B数
量
B
时间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生态需求越接近, 竞争越激烈——“你死我活”
水稻和稗草
A C
B
生
物
B
数
量
A
时间
★竞争实力悬殊时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生
物 数
A
量
B
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竞争实力相当时
(牛与羊):
讨论4: 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 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 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 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 边缘效应。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肉食
植食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群落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 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 (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特别提醒:在高山植物群落,不同海拔地 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
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生
物
AB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全部种群−−−→−所有种群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三、种间关系相互依存,减少,呈现“【规律总结】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 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 .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 .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混淆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数量上呈现出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败,如图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4.3群落的结构

-4-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S实验设计HIYANSHEJI
一
二
三
四
五
三、种间关系
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种间关系包 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1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叫做捕食。 2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叫做竞争。竞争的结果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叫做寄生。 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叫做互利共生。
-17-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S实验设计
HIYANSHEJI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解析:南极冰藻是生活在极寒地区的以硅藻为主的许多藻类植物类群,不是 同一物种,所以不能称作种群。A 项错误。南极存在着这样一条食物链:冰 藻→磷虾→企鹅,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 项正确。南极区域内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 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C 项正确。-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增 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 项正确。 答案:A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这些个体能够随机 交配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才能构成一个种群;群落是一定区域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完整版)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第 4 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 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①“同一时间” :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②“一定区域” :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③“各种生物” :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3.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全部种群所有种群群落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比较项目种群群落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区别研究范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组成单位个体 (同种 )种群种群密度、物种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间关系、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结构、年龄结构、群落演替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性别比例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三、种间关系类曲线图例特点举例型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互大豆与根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瘤菌、共减少,呈现“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白蚁与鞭生毛虫等捕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狼与兔食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青蛙与昆虫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竞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A 种群兴旺, B 种群衰牛与羊败,如图 a;争农作物与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都杂草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b寄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蛔虫与人生【规律总结】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化 ( 同生共死 ) ——互利共生(2)不同步变化 ( 此消彼长 ) ——捕食(3) 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 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3.混淆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3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3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多样度的研究。
【自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自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上二者统一的角度叙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独立自主自学】知识点观测与思索概括与总结结论:1、群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课本71页内容,思索:1、什么就是群落?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存有什么相同?3、研究群落存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存有什么意义?2.群落的物种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观测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索: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何种结论?结论:3.种间关系写作课本72-73页余下内容,提问:(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2)种间关系包含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1-3.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含哪几个方面??【课堂检测】●基础题1.水深200米的海水内的植物群落()a.只有垂直结构b.只有水平结构c.横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存有d.横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并无2.长白山区,自上而下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带,造成这种分层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原产不包含()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大小d.生物种群的特征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是()a.共生关系b.寄生关系c.竞争关系d.食物关系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有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6.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观点不恰当的就是()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7.在某发育较好的森林里,从树冠至地面可以分割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相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说明群落存有一定的()a.横向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共同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间存有轻易可以间接的营养关系●开拓题: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得到下图,据图回答:(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就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3 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思考
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 或都不是?
注意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思考
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能构成群落的是( D )
思考 如何解释高斯实验结果?
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 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 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 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时间 于捕食者。
四、种间关系
(二)捕食 3.物质(或能量)流向
A
B
4.实例 (1)动物捕食动物:如狼捕食羊
(2)动物捕食植物:如羊吃草
◇捕食者与猎物的
关系是漫长的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在自然界中, 捕食者种群将猎物种群 捕食殆尽的事例是极少 的,被捕食的往往是体 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 差的个体,从而防止了 疾病的传播和不利遗传 因素的延续,有利于被 捕食者种群的生存、繁 衍和进化。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二)群落物种组成的调查内容
2.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1)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丰富度特点: 纬度越低,
群落结构越复杂。
越靠近热带,单位面积内的 物种越丰富。
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 时间愈长,物种数目愈多, 群落结构愈复杂。
拓展
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 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 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4.3 群落的结构(个人原创精品课件)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 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生物B 生物A
时间 ★竞争实力悬殊时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生 物 数 量
如果用坐标曲线可以表示为: 生 物 数 量 B 寄生物 A寄主 时间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真菌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特点:双方互利;若分开,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大豆与根瘤菌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苔原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1、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 捕 食
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生物(被捕 食者)作为食物.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表示为 A B
生物A —被捕食者 生物B —捕食者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 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 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 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思考: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 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 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 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寄生
血吸虫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冬季真菌寄生于 虫草蛾幼虫体内 蛔虫
蛔虫
菟丝子
体表寄生
4、互利共生
能量关系: 坐标图:
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A
BBA源自生 物 数 量时间
A B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
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
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特点: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越靠近热带地区,群落中物种越丰富。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生物物种的数目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资料1:高斯实验
1、如何解释资料1 中的实验结果?
2 、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 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 什么不同?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捕食
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注: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 种内斗争。 能量关系:
A
生 物 数 量
B
坐标图:
A —被捕食者 B —捕食者
时间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 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水草 植食性鱼 肉食性鱼 微生物等
2.该区域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哪个
层次?
群落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 集合,叫做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例1、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鸡,鱼, 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 D ) 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C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 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4、互利共生
群体动物的相互帮助是互利共生吗?(如:人) 实例: 地衣 大豆与根瘤菌 人与肠道细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
根瘤菌
有机养料
豆类植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种间关系辨析
(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种间关系
物种 关系类型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A B 彼此有利 互利共生 ++ 相互依存 地衣、根瘤 一方有利 +- 蛔虫和人 寄生 一方受害
竞争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种群A得利 捕食 狼与羊 种群B有害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终 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若以单个种群为对象,我们研究内容是什么? 种群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 若要研究上述池塘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间关系 研究池 塘群落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群位置
群落演替
竞争 捕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 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 菟丝子与大豆 4. 根瘤菌与大豆 5. 鸟与羽虱 共生
寄生 寄生 共生 寄生
数量
数量
数量
捕食
0
竞争 时间
0
共生
0
A
B
时间
C
时间
练习: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 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2.竞争
坐标图: 生 物 数 量
B
A
时间 ★竞争实力悬殊时
生 物 数 量
A
B
时间 ★竞争实力相当时
(牛与羊)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特点: “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2.竞争
实例: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小草履虫
一只大象为了 草原中唯一的 水源而驱走斑 马群
竞争与捕食作用的结果有何区别?
• 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 终灭亡。 • 捕食的结果是两个种群相互制约,两个种群数量保 持相对稳定。
生物B 种 群 数 量 种 群 数 生物A 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小孩相互抢东西吃,是竞争关系吗?
3.寄生
定义: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能量关系: A B B A 体内寄生
体表寄生
寄生者一般给寄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寄主。 若分开,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生活得更好。
3.寄生
坐标图:
生 物 数 量 生 物 A 宿主(寄主) 数 量 时间
B 寄生者 B寄生者
A宿主(寄主)
时间
特点: “损人利己”的同步性变化 实例: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
不同点: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 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
种间关系辨析
(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从而对寄生造成危 害。而不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
捕食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
池塘的范 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主要区别吗?
常绿针叶林 (1)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常绿阔叶林
福建常绿阔叶林 新疆常绿针叶林
思考:此两者中哪个群落的物种更丰富?如何表示?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物 种 的 丰 富 度
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②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
的为捕食者。
特点: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 变化。 实例: 羊和草,狼和兔,青蛙和昆虫
2.竞争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能量关系: A
C
B 竞争的结果: 优势 ,另 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______ 常表现为_________ 劣势甚至灭亡 。 一方处于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