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0课 白发的期盼(节选)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18.白发的期盼(节选)练习(附答案)

文本22 白发的期盼(节选)——谁来安慰他们孤寂的内心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思量.(liɑnɡ)处.理(chǔ)拖累.(lèi) 空.巢(kōnɡ) B.效应.(yìnɡ) 执著.(zhuó) 痴.迷(zhī) 扎.实(zhā) C.载.人(zài) 呼吁.(yù) 唠.叨(lāo) 赡.养(shàn) D.伪.装(wěi) 伺.候(cì) 积蓄.(xù) 报酬.(cho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寥遛鸟鞭辟入里赳赳武夫B.懒惰瞻望老生长谈出其不意C.抱负痊愈集思广议井然有序D.融洽嘉话暴殄天物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隔山跨海,能______得了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责任吗?②进入决赛的奥运会运动员他们的心理素质特强,技术水平特高,所以在比赛中______不会出错。
③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______笔墨。
A.承载几乎滥用B.负载几乎滥用C.承载简直乱用D.负载简直乱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做父母的何尝不想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为了生存,他们背井离乡,骨肉分离,每天为家计忙碌,辗转如陀螺。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举办的“兴趣班”可谓林林总总,有的幼儿园为获取经济利益甚至还办了“园中班”,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兴趣班”粉墨登场....,是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怪胎”。
D.“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父母者应当时刻牢记的原则。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礼仪,举止文明,不沾染赌博等恶习,那么,上行下效....,孩子们就一定会走出一条人生的正道的。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走进语言现场 白发的期盼(节选)试题 苏教版必修4

学习资料专题*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注:图表数据来源于《2016~2018年国内旅游市场统计》材料二2018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8年春节假日旅游指南》,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引导。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今年春节旅游市场持续红火。
调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
从出游内容来看,研学游、海岛游、游轮游、冰雪游、乡村游等以家庭游客为服务对象的主题旅游休闲市场热度较高。
而越来越多的游客更看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趋低。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还显示,春节期间具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有65.9%选择了国内中长线旅游,比例最高。
游客选择排名前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三亚、哈尔滨、杭州、厦门、张家界、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和重庆。
可见,南下避寒、北上玩雪仍是广大游客春节出行的重要动机。
选择近郊旅游的居民比例达34.5%,表明春节期间探亲团聚、家庭短途游将升温,结合返乡客流高峰,二、三线城市商业街区、博物馆、主题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庙会等将迎来大量游客。
【注】图表中横向柱状表示在固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中该项目在单选情况下的所占比例(节选自2018年2月《南方周末》,有删改) 材料三春节假期虽刚结束,但各地返程客流高峰依旧持续。
在最近几天,关于海南离岛“天价机票”的新闻与大量游客被“困”海南岛,相继刷爆朋友圈,引起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从相关票务网站查询可知,未来几天,三亚飞往哈尔滨的直飞航班最低票价为12 114元;三亚、海口飞往北京的直飞航班全部售罄……从票面价格的数字上来看,被称为“天价机票”无可厚非。
所以,很多网友对于动辄万元的离岛机票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因自驾游客无法离岛而坐地起价。
但“天价机票”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经济舱机票售罄。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4单元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含答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本课话题——孝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
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趁着父母身体康健多尽孝道,也许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也许只是几块他们爱吃的点心,也许只是一句贴心的问候,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
因为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在孝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只希望这句古训,不再在我们生活中演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板车女孩黄凤:爸在家就在黄凤6岁时,她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
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
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
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黄凤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干冽.( ) 泥泞.( ) 绰.号( ) 肥沃.( ) 恪.守( ) 支撑.( ) 憧.憬( ) 怀揣.( ) 高耸.( ) 镌.刻( ) 颁.发( ) 砸.脚( ) 【答案】 li â n ìn ɡ chu î w î k â ch ēn ɡ ch ōn ɡ chu āi s ǒn ɡ ju ān b ān z á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伺⎩⎨⎧伺.候( )伺.机( )(2)靡⎩⎨⎧风靡.( )奢靡.( )(3)累⎩⎨⎧拖累.( )累.赘( )劳累.( )(4)差⎩⎨⎧差.不多( )差.错( )参差.( )2.语境辨析法(5)“叨叨团”还建立了“唠.( )叨热线”,每位志愿者坚持全天开机,及时为老人提供“电话唠.( )嗑”服务,还可根据老人需求随时上门服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白发的期盼(节选)》阅读练习1

《白发的期盼(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女士:我有一个老领导,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有好几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老头退休以后就一个人在家。
有一次到单位,他跟我说,这一周他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到公园散步,碰上一个问他“老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回答人家;再一句话呢,是我们单位一个同事给他送报纸、杂志,他说了声“谢谢”。
后来,有一天早晨,他过马路去买豆浆,结记者:我一直犹豫是否用这个故事作这期节目的开篇,因为它有些令人伤感甚至残酷。
如今,这一位一周只说两句话的老人已不能告诉我他真实的感受,但他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老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
不容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一亿二千六百万。
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境冯先生:一天到晚也就出去溜达呗,回家干啥呀,也没啥事,所以我一般不到天黑就不回家。
张女士: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一天到晚坐在那里织毛线,没有人讲话,真难过,真不喜欢。
心里不开心,要买吃的,我又跑不动;要到哪里玩,我又不认得。
你想,孤单,看着记者: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专家用四个字回答我——1.“我一直犹豫是否用这个故事作这期节目的开篇”,记者为什么会“犹豫”?请说明理由。
答:2.“我国60答:3.林、严、张三位女士的话都很简单,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几句就一直印在脑子里。
这两句是,在那遥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
怕问出来,人家会笑我傻。
而且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即便是拿出来问人,大概也得不到什么答案稍稍长大以后,我开始偶尔看到,并蓄意去注意看起来好像很幸福的人。
我想,幸福的人看到一些幸福的人,果然是很不一样的。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专题四 第20课 白发的期盼(节选)

有加剧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青年人身上,所以作者又采访了 青年人。老、中、青三代人所呈现出来的都是问题的表象,而 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则又从穿插在文中的对几位专家的采 访中表达出来。全文如同一篇结构谨严、材料丰富、说理生动、 意蕴深刻的议论文,提出问题生动、形象,分析问题全面,揭 示问题深刻。
4课内知能提升
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都要求 准确无误,绝不能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捏造。③篇幅短。短,就 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以内容充实、叙述清楚、重点突出 为原则。④内容新。新,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同时, 角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人以新 的感受和印象。
一、结构图解
选材全面,问题深刻 这篇广播稿采用调查采访的方式提醒人们,老年人的精神 需求不容忽视。老年人对这方面被忽视的感受直接且强烈,所 以作者先调查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老人,从几位老人退休的 生活方式和情景中让人明确这一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中年人是忽视这一问题的主要人群,所以作者又采访了这一类 人,找出了忽视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忽视这一问题的现象
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 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接诉说在外的风尘之苦,而是 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全诗质朴无华, 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1.家有一老,犹有一宝。——俗语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 诗外传》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战国策》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开头至“老人的愿望能实现吗”,回答问题。 4.文章以赵女士讲的小故事开头有何作用? 答案:赵女士讲的故事说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 从而引出本文的访谈话题——白发的期盼。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试题:专题4+白发的期盼(节选)+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一、课外阅读(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
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白发的期盼(节选)》基础练习1

《白发的期盼(节选)》基础练习一、课内巩固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伉.俪(kànɡ)寂寥.(liáo)蹉.跎岁月(cuō)根深蒂.固(dì)B.报酬.(chou)谲.诈(jué)清风夜唳.(lì)耳熟能详.(xiánɡ)C.福祉.(zhǐ)赡.养(shàn)朝暾.夕月(tūn)槁项黄馘.(xù)D.慰藉.(jiè)干瘪.(biē)毛骨悚.然(sǒnɡ)野有饿莩.(piǎo)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遛鸟鞭辟入里赳赳武夫B.懒惰瞻养老生常谈出其不意C.抱负痊愈集思广议井然有序D.融洽嘉话暴殄天物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隔山跨海,能得了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责任吗?(2)进入决赛的奥运会运动员,他们的心理素质特强,技术水平特高,所以在比赛中不会出错。
(3)一部《水浒》,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笔墨。
A.承载几乎滥用B.承担几乎滥用C.承载简直乱用D.承担简直乱用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少年时代就告别亲友、作客..他乡的好友回到故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亲访友,而他访问的第一位朋友就是我,对于他的做客..,我们一家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
B.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担,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举办的“兴趣班”可谓林林总总....,有的幼儿园为获取经济利益甚至还办了“园中班”,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兴趣班”粉墨登场....,是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怪胎”。
D.“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父母者应当时刻牢记的原则。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礼仪,举止文明,不沾染赌博、酗酒等恶习,那么,上行下效....,孩子们就一定会走出一条人生的正道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后练习白发的期盼(节选)

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赡.养(shàn)报酬.(chou)融洽.(qià)伺.候(cì)B.拎.着(līng)轮番.(fān) 叽喳.(zhā) 寂寥.(liáo)C.严峻.(jùn)溜.达(liù)唠.叨(lāo) 空巢.(cháo)D.割舍(shě)惶.恐(huáng) 累赘.(zhuì) 呼吁.(xū)解析B项,“拎”应读“līn”;C项,“溜”应读“liū”;D项,“吁”应读“yù”。
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暑假期间,江苏师大哲管学院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不同城市的多个小区,开展关爱服务空窠老人活动,受到老人们的欢迎。
B.日前,《青春访谈录》一书的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该访谈录在对某歌手的访问中展示了其对青春的另一种诠释:不怕输,就怕停。
C.在政策红利的持续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资源、资本和从业者拥向体育行业。
D.俗语“父母疼子长流水,子想父母树尾风”形容亲子关系,呼迂为人子女应把握父母在世机会及时行孝,否则追悔莫及。
解析A项,“空窠”应为“空巢”;C项,“拥向”应为“涌向”;D项,“呼迂”应为“呼吁”。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
C.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做到优秀其实十分简单:只要你能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只要你意志坚定持续不断地努力。
D.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解析A项,“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第20课白发的期盼(节选)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歌,也只有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________。
②与持续火爆的微商市场相比,一段时间以来,海外代购市场呈现出________的状态。
③它不是金蝶,只是一片离开树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________自身,进而索取花粉。
A.振聋发聩不温不火炫耀B.震耳欲聋不瘟不火炫耀C.震耳欲聋不瘟不火夸奖D.振聋发聩不温不火夸奖解析: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不瘟不火: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炫耀:拿自己的成就或物品在别人面前显摆。
常含贬义。
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答案:A2.(2017·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沙龙是集学习、交流、讨论等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人群、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
高中生组织学习沙龙,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一组为宜即可。
B.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出租车司机陶小红停下车,众人把徐志琴抬上车,就近赶往余杭区人民医院。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D.暑假里,我独自前往内蒙古旅游,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雄鹰展翅形态的成吉思汗陵,那茫无边际的鄂尔多斯大沙漠,还有那高亢悠扬的内蒙古民歌。
解析:A.“以……为宜”与“……即可”杂糅。
B.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可在“众人”前面加上“让”。
D.“看到了”与“民歌”动宾搭配不当。
答案:C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及的尽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
①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②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③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万里晴空了④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⑤在水天相连的地方⑥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A.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④③⑥①C.③⑥④⑤②①D.③⑥⑤②④①解析:根据段意和句子间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B项最恰当。
答案:B4.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想知识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只有反复记忆。
B.读书要有适合的场合和愉悦的心情。
C.只有勤读乐思,书中知识才能在头脑中生根发芽。
D.读书,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保持活力的最佳途径。
解析:C项内容最符合漫画寓意。
答案:C5.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几处不当,请至少找出四处并作修改。
自荐信尊敬的×××学校领导、考官:你们好!我是××学校2016级应届毕业生×××,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视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从小到大听见周围无数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
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敬礼!2016年×月×日自荐人:×××答: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审视”改为“审核”;第二处“进而”改为“从而”;第三处“溢美之词”改为“赞美”;第四处“展望”改为“回顾”;第五处,去掉第一个“使自己”;第六处,落款时间和自荐人交换位置。
二、阅读鉴赏(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
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
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
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
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
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
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
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
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
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
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
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
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
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
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
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
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解析:“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理解有误,不符合原文内容。
答案:D7.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8.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
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答案: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
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9.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答案: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