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知觉一、单选题1. 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 ()会影响知觉的恒常性。
A.实际线索B.听觉线索C.视觉线索D.触觉线索3.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4.小张去火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加工方式主要是()。
A.“全或无”加工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5.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6.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动景运动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7.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依据的是()。
A.真动知觉发生的原理B.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C.诱发运动发生的原理D.自主运动发生的原理8.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的恒常性有()。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以上都是9. 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的知觉的影响称作()。
A.知觉适应B.知觉定势C.知觉习惯D.知觉学习10. 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1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12. 在驾车时打电话容易引起知觉中的()。
A.无意识注意B.不注意盲视C.特征捆绑问题D.游离性注意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14. 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
A. 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5.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四章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心理学第四章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使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4.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5.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后象B.表象C.想象D.联想6.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詹金斯D.达论巴赫7.很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二、辨析题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
3.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4.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
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三、简答题1.记忆有哪几种不同类型?2.简述遗忘的基本规律?四、论述题1.如何指导学生巩固知识,组织复习,提升学习记忆效果。
2.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升记忆效果?。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CABBB6-9.DABD二、多选题1.ABD2.ABCD3.ABCD4.ABC5.ABC三、填空题1、行为或行为潜能2、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3、观察学习4、连续强化、间隔强化5、认知地图、位置学习实验6、观察学习7、替代强化8、替代四、判断正误1、正2、误。
“负强化”改为“消退”3、正4、误。
“正惩罚”改为“负惩罚”5、误。
“分化”改为“泛化”。
6、正7、误。
“经典”改为“操作”8、正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件。
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1强化的类型。
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强化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正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负强化。
○2强化程式。
斯金纳认为,最有的强化程式有四个:第一,定时距强化程式。
第二定比率强化程式。
第三变时距强化程式。
第四变比率强化程式。
(2)强化程序安排案例:张栋上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玩电子游戏。
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学习和玩游戏两不误。
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几次竞赛他都滑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老师建议张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以往,张栋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到六点半,爸妈回来后吃饭,吃完饭就七点半,再开始写作业,一般八点半能完成,然后看电视或再玩一会儿游戏,九点开始洗澡。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章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章第四章: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导言: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揭示人类内心的奥秘。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一个重要的训练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本文将回答心理学基础习题第四章的相关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什么是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通道。
感知的过程包括感觉、辨别、识别和解释等环节。
2. 请解释感知与认知的关系。
感知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感知是指个体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认知是指个体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为认知提供了基础的感觉输入,认知则对感知进行整合和解释,使得感知变得有意义。
3. 请解释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整合的过程,使得个体能够对外界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反应。
知觉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感觉输入,还涉及到个体的经验、期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4. 请解释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能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决定了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反应。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受到内部因素(如兴趣、期望)和外部因素(如刺激的显著性、新颖性)的影响。
5. 请解释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储存和提取的能力。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感觉记忆是对刺激的短暂储存,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临时储存,长时记忆是对信息的永久储存。
6. 请解释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学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学习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
7. 请解释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四章-感觉

第四章-感觉一、单选题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 )。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对数关系D.常数值2.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 )。
A.动觉.B.痛觉C.平衡觉D.内脏感觉3.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在白天还是傍晚,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4.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色调一光的强度B.明度一光的强度C.色调丁光的波长D.饱和度一光波成分5.色觉的三色是指 ( )。
A.红、黄、蓝B.红、绿、黄C.红、绿、蓝D.绿、黄、蓝6.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是 ( )。
A.反比关系B.等比关系C.对数关系D.乘方正比关系7.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 ( )。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觉阀限D.绝对感受性8.当声音频率大于50OOHz时,( )是惟一可行的理论解释。
A.频率理论B.共鸣理论C.行波埋论D.神经齐射理论9.厨师做菜会越做越咸,是因为 ( )造成的。
A.味觉对比B.味觉失灵C.味觉混合D.味觉适应10.普肯耶现象是由于 ( )变化引起的。
A.明度B.颜色C.空间分布D.持续时间11.马赫带可以用 ( )来解释。
A.明暗对比B.侧抑制C.视觉感受野D.视敏度12、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的特性。
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13、在儿童的感觉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A.视觉B.听觉C.肤觉D.运动觉14、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成人。
A.不如B.接近C.已达D.超过15、韦伯定律的公式是:()A.E=1/R B.P=KlogIC.K=ΔI/I D.P=Kin16、由于()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A. 行为、认知、情感B. 生理、心理、社会C. 学习、记忆、动机D. 感知、思维、情绪答案:B2. 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哪一部分负责欲望和冲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失调理论的组成部分?A. 信念B. 态度C. 行为D. 情绪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的类型?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遗传学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环境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
答案:思维过程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危机是_______。
答案: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9.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
答案:约翰·B·沃森10.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_______。
答案:心理测试和评估方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案: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焦虑或威胁时,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主要类型包括压抑、投射、否认、合理化等。
1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和判断。
在教育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提供成功体验等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成绩。
13. 描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会技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华中《心理学》教学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部分和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二、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只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
(2)产生的性质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
三、举例说明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2)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3)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四、举例说明知觉具有哪些特性,分别说明影响各知觉特性的因素是什么。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一)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从主观而言,知觉的选择性与知觉主体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及其是否明确目的或任务有关。
2.客观因素从客观而言,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象背景差异性。
例如,军事上伪装、昆虫的保护色等使知觉对象及其背景的差别变小,因而不易被知觉。
(2)知觉对象的强度。
知觉对象的强度越大,越容易被知觉,如强烈的气味、鲜艳的颜色等。
(3)知觉对象的新颖性。
新异的、从来没见过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4)知觉对象的活动性。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出来,如夜空中的流星,闪光的霓虹灯等。
(5)知觉对象的排列方式。
空间和时间接近的比较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二)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包括知识经验和语言的指导两个方面。
此外,实践活动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动机等,对知觉的理解性都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来自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强度。
心理学作业第四章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姓名:学号: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B 知觉;C 感觉;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B 方位;C 深度;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B 距离知觉;C 方位知觉;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B 动景知觉;C 真动知觉;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B 真动知觉;C 似动知觉;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B 亮度恒常性;C 大小恒常性;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CABBB
6-9.DABD
二、多选题
1.ABD
2.ABCD
3.ABCD
4.ABC
5.ABC
三、填空题
1、行为或行为潜能
2、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3、观察学习
4、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5、认知地图、位置学习实验
6、观察学习
7、替代强化
8、替代
四、判断正误
1、正
2、误。
“负强化”改为“消退”
3、正
4、误。
“正惩罚”改为“负惩罚”
5、误。
“分化”改为“泛化”。
6、正
7、误。
“经典”改为“操作”
8、正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
件。
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1强化的类型。
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强化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正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负强化。
○2强化程式。
斯金纳认为,最有的强化程式有四个:第一,定时距强化程式。
第二定比率强化程式。
第三变时距强化程式。
第四变比率强化程式。
(2)强化程序安排
案例:张栋上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玩电子游戏。
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学习和玩游戏两不误。
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几次竞赛他都滑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老师建议张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以往,张栋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到六点半,爸妈回来后吃饭,吃完饭就七点半,再开始写作业,一般八点半能完成,然后看电视或再玩一会儿游戏,九点开始洗澡。
根据以上案例,可按照以下程序来逐步控制张栋玩游戏的时间。
○1确定最终行为目标。
本案例的最终行为目标是逐渐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2确定基准线。
如每阶段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至少半小时。
○3划分阶段。
本案例划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行为达标以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第一阶段:取消八点半到九点的玩游戏时间,改为读书。
第二阶段: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之间的玩游戏时间缩减到六点费事,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三阶段: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半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四阶段:下午四点半到五为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最后控制在每天只玩半小时的游戏。
上述四个阶段,周一到周五之间犯一次就取消双休取消双休日玩游戏的权利。
○4选择强化物。
如双休日的玩游戏权利,双休日不上学,这对张栋是很有效的强化物。
○5安排后果。
严格执行规定,如有违反,取消强化物。
○6评估效果。
对前四项进行评估,呼气良要及时调整。
3、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所谓完形,也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
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一切学习,其实质艾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
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
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4、答:(1)道德行为是通过改变学习,模仿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
社会文化、榜样、强化等。
(2)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3)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最重要形式。
它包括注意、保持、行为再生和动机四个过程。
5、答:榜样的条件包括:
a榜样示范的特点要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b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
c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
即学习者能够做得到。
d榜样示范行为要具有可信性。
e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桑代克试误(猫)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狗、埃尔伯特)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鼠、鸽子)
观点:
A 学习是有机体的行为在环境直接影响下发生的改变的过程
B 学习的本质是有机体行为方式上的外显变化
2、顿悟学习苛勒实验:大猩猩
潜在学习托尔曼实验:老鼠跑迷宫
观察学习班杜拉实验:儿童攻击行为
观点:认为学习是有机体主动接受环境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引导行为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是引起了有机体心理上的内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