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1、吾腰千钱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可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永州的人傍水而居,都擅长游泳。

一天,河水暴涨。

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水。

船刚至江心,就漏水下沉了,船上的人纷纷泅水逃生。

其中一人拼命划水,却不像以往游得那么快。

他的同伴奇怪地问:“平素你的水性最好,今天为什么落在后边?”他喘着粗气说:“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

”同伴忙劝他说:“那为什么还不赶快扔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

已经上岸的人向他呼喊:“你真是太糊涂,太死心眼了,人马上都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他又摇了摇头,于是很快就被淹死了。

2、矛与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3、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这两样东西,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也是我想要的,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方面不能兼顾,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4、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0篇文言文

10篇文言文

10篇文言文1.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精选古代经典文言文大全

精选古代经典文言文大全

【导语】⽂⾔⽂的学习好⽐是另⼀门语⾔的学习,语⾔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古代经典⽂⾔⽂⼤全。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古代经典⽂⾔⽂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译⽂ ⼭不在于⾼,有了神仙就会有名⽓。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

这是简陋的房⼦,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青葱,映⼊帘⾥。

到这⾥谈笑的都是博学之⼈,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扰乱⽿朵,没有官府的公⽂使⾝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

孔⼦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精选古代经典⽂⾔⽂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间隔⼀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经典名篇文言文大全【五篇】

经典名篇文言文大全【五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名篇⽂⾔⽂⼤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名篇⽂⾔⽂⼤全: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吟》。

⾝长⼋尺,每⾃⽐于管仲、乐毅,时⼈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君与俱来。

”庶⽈:“此⼈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汉室倾颓,*⾂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欲信⼤义于天下;⽽智术浅短,遂⽤猖蹶,⾄于今⽇。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善!”于是与亮情好⽇密。

关⽻、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也。

愿诸君勿复⾔。

”⽻、飞乃⽌。

翻译 诸葛亮亲⾃在⽥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吟》。

他⾝⾼⼋尺,常常把⾃⼰和管仲、乐毅相⽐,当时⼈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

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

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背诵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下面是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的介绍。

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孟子·尽心上》:尽心而为之,不可不知也。

3.《庄子·逍遥游》: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4.《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人之相与,俱欲言而莫相闻,乃至于竹帛之室,无可奈何而寄托焉。

5.《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楚辞·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论语·为政》: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孟子·离娄下》:人皆可哀也,然而不知哀也。

9.《庄子·养生主》:人之生也,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可道也,不可言传也。

11.《诗经·卫风·木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12.《楚辞·九歌·东篱》:东篱乐,乐东篱,采葑采菲。

13.《论语·述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4.《孟子·尽心上》:尽心而为之,不可不知也。

15.《庄子·逍遥游》: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16.《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人之相与,俱欲言而莫相闻,乃至于竹帛之室,无可奈何而寄托焉。

17.《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8.《楚辞·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9.《论语·为政》: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孟子·离娄下》:人皆可哀也,然而不知哀也。

21.《庄子·养生主》:人之生也,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5篇经典文言文

15篇经典文言文

15篇经典文言文《劝学》、《陋室铭》、《师说》、《岳阳楼记》……那些年我们熟记于心的经典古文,你还能背出几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名句,你还记得是哪篇古文里的吗?我们一起温故而知新~《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0篇文言文

30篇文言文

30篇文言文1. 《论语十则》: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4.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5.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6.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纳群言,改良政治的故事。

7. 《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8. 《桃花源记》: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9.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0. 《马说》: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11.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所作,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12.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13. 《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著名的文言文

著名的文言文

著名的文言文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
2.《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儿,阿房出。

着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熟读甚至熟背“中学生必备篇 目”,并结合课下注释,能独立准 确地理解句子、翻译句子。 • 文言翻译备考首先要掌握文言文翻 译的方法,学常见技法可总结为六 个字:释、留、去、替、补、调。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
新学翻译的好用口诀
•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 都有规律; •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文言实词
• 1.可用推断法。结合上下语境, 整体理解句子,据文推断、据 理揣摩、据事分析加点词语的 意义。 • 2.可用代入法,将推断的意义 代入原文中,看其理解是否通 顺,是否损害原文主要内容和 意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一
• 1.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 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含义。其 形式同现在组词法一样,即:AX或 XA。如:今为(wèi,为了)宫室之 美; 捕鱼为( wéi)业。 • 2.字形推断法。如:“广“,表示房 屋,例:吾庐(小而陋的屋)独破 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大屋)千 万间等。
文言文翻译步骤
• 1. 把握文言语句的结构,尤其是特 殊的文言句式; • 2.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文言语句 中的关键词语,逐字翻译,不遗漏, 连词成句,保证翻译后语言表达的 通顺; • 3.删、补、调、留、换多种方法共 同使用,使句子表达完整。
翻译的其它六种具体技巧一
1.留:即专有名词、年号、国号、人名、 物名、地名、官名、器具等与现代汉 语意思相同的词语可照抄不翻译。 2.补:即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部 分,包括省略的词语或句子。 3.删:即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等,包 括发语词、判断词、在结构上起标志 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
之——助词(实词)
• 译为“往,到”。 • 辍耕之垄上
而——并列关系
• 译为“又”,有时不译。 • 温故而知新
而——递进关系
• 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 • 而年又最高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转折关系
• 译为“但是、可是、却”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承接关系
• 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 夺而杀尉 • 佳木秀而繁阴
之——代词
• • • • 1.代人、事、物,译为“他、她、它(们) 公与之乘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助词
• • • • • • • • 1.结构助词,“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音节助词,调节音节 久之,目似暝 4.倒装句的标志 何陋之有?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三
• 5.全句关照法: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 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 语气作用,因此,只有领先对全句的 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 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 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吧句末助感 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 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的。
怎样概括故事道理(即。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 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 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 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 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是由 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 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 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 知“竭”指“枯竭”,可推知“盈”是 “充盈”的意思。
临时抱佛脚的翻译备考建议一
1.熟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词义异同、特殊文言句式 等文言现象,熟记典型例句例词。 2.加强积累、熟悉常见实词的特殊 含义,采取“记特不记常”(熟记 特殊意义,不记常用意义)、“记 生不记熟”的办法,强化积累,特 别是积累一些典型例句。
临时抱佛脚的翻译备考建议二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二
• 3.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 根据上下文件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 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一样,那 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 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 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 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 性”、“或许”、“大概”、“可能”;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四
• 5.逻辑分析法。如“陈胜、吴广乃
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这句话中的 “亡”死“举大计”并举,而其结 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 “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 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 “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 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中考冲刺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专题
对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 解在第8、9题,不管文本是课内文 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一般考查的 词语都在教材中出现过。要解答此 类题首先要判断需要解释的词语的 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推断词 语的意思,然后再联系自已所学的 文言文知识,从这个词语的常见义 项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义项。
翻译速学口诀
关键词语要准确,翻译准确语境来借; 文言句式要判定,判断句式要加“是”, 省略句式要增补,倒装句式要加“被”; 直译之后再意译,语句通顺莫忘记。
新手学翻译的原则
• 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 漏译,不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的 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 语句翻译通顺、完整。解答此类题 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 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 子。
而——修饰关系
• • • • 前项修饰后项,可不译 执策而临之 面山而居 笑而遣之
其——代词
• 1.代第三人称,“他(的)、她(的)、它 (们的)”。 •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 其一犬坐于前
其——副词
•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祈使、疑问、猜测、 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 词搭配,译为“大概、或许、恐怕、怎么、 难道”。 • 其真无马邪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 6.成语助解法。成语保留了许多古 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 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 词的含义。如:不毛(生长草木) 之地→深入不毛。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一
• 1.代入筛选法,解题时,就可将虚词 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 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 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 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 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 其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 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 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二
• 3.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的, 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 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 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比 得上”“到达”等意思。“徐公何能及 君也”中的“及”是“赶上”“比得 上”;“及郡下,诣太守”中的“及” 是“到达”的意思,把已知“及”的意 思分割套用到句中,可推求出其含义。
以——动词(实词).
• 译为“认为”
文言句式
• • • •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
• 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 2.审读题目,锁定区间。 • 3.细心探究,寻找标志。 • 4.比较辨别,提炼要点。 • 5.简洁明了,表述准确。 这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故事内容,深刻 理解故事含义,寻找关键句。
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 意重要词语和句式特点。 • 常见实词的文言现象有:通假字、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 常见虚词有:之、以、而、于、其、为、 乃、则等。中考第9题考之、而、以、其、 为、于。 •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 略句、被动句等。
翻译的其它六种具体技巧
• 4.“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 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 现在通用的词语。 •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 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 进行必要的调整。 • 6.“选”,即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 的情况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 活译有关文字必须忠于原文。
以——介词
• 1.表动人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表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译为“凭借、根据” • 何以战 • 3.表动作行为的方式,译为“把、拿、用” • 能以径寸之木
以——连词
• 1.表目的,译为“来、用来| • 以光先帝遗德 • 2.表结果,译为”以到处、因而“ • 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