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练习答案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 100 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100 题及参考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人至察则无徒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败而亡,诚不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相同,相同 B. 不同,相同C.各不同D.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3.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高考文言实词选择题答案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
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
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
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
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
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
其迁也,新室屋未具。
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
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本本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D.兵其细.也细:小事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B项,“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
故选B。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熟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2.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练习答案1、哀①伤心,哀叹②同情,怜悯③伤悼(为……哀叹)2、爱①喜欢,喜爱②爱惜,顾惜③吝惜④同情⑤爱戴6吝啬3、安①安定,安适②使……安③哪里④怎么⑤安慰4、按①用手压或摁②压抑,止住③巡行,巡视④追究,查究5、案①几案②通“按”审察,察看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6、拔①超越,超过②攻下③提拔④拔出7、白①白色②清楚③下对上告诉④明白,昭雪8、败①破败②败坏③失败④打败⑤凋残,衰落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②拜见③授予名位或官职④接受任命⑤拜上,呈上10、报①报告,告诉②回复,答复③报答,酬谢④报效⑤通“赴”,到……去11、暴①突然②同“曝”,晒③暴躁④凶恶,残酷⑤同“曝”,暴露,显露12、备①具备,完备②防备,准备③周到④备有13、被①覆盖②表示被动③被子④遭受,蒙受⑤同“披”,穿着14、倍①加倍②同“背”,违背15、悲①哀痛,伤心②同情,思念③叹息,感慨16、北①北方②特指元军③向北④败逃的人⑤打败仗17、背①脊背,背面②背上背着③背离,背叛④离开,引申为死⑤背诵18、奔①逃亡19、本①草木的根②本来,原来③来源④探求根本,考察⑤抄本20、彼①指示代词,那②他,他们③别人,对方21、逼①十分,极②强迫,威胁22、辟①开,打开②开设,开辟③同“避”,躲避23、蔽①遮住,掩护②隐藏,蒙蔽24、毕①完,结束②使……结束③全部①有利,便利②能说会道③就④灵活处置26、遍①全,全部27、表①外,与“里”相对②表明,表白③给皇帝的奏章④标记,作标记28、并①合并,吞并②并行,并列③一起,都④并且29、伯①排行第一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③同“霸”,霸主30、薄①微薄,薄弱②迫近,逼近③轻视,看不起④(土地)贫瘠⑤与“厚”相对6浅薄,微薄31、泊①停船②恬静,淡泊32、博①宽广,广博②换取,讨取①行走,徒步②脚步,举足两次为一步34、裁①裁衣服,剪裁②同“才”,刚刚③裁决④风格,样式35、苍①深绿色②灰白色36、操①拿着②从事,担任③掌握,操作④操守,品德37、草①草②在草间③初稿④结草:报恩38、策①计策,策略②马鞭③拄着(拐杖)39、曾①曾经②竟,竟然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0、差①差别②差错,错误③稍微地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41、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42、长①长(与“短”相对) ②擅长③一直,经常④生长⑤年长的人⑥长久的43、超①一跃而上②遥远44、朝①朝拜,上朝②使……朝拜③朝代(朝廷) ④早晨45、陈①陈列②陈述③陈旧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46、称①声称,说②号称,称作③称颂,赞许④适合,相称47、诚①确实,的确②真心,真诚③如果,果真48、出①外出②逃出③拿出④出现,显露⑤超出,超过⑥出京任职⑦使……流出49、除①台阶②去掉,清除③授官,除去旧职,授予新职50、辞①言辞②告别③推辞,拒绝④口供,讼词(受辞:受审讯) ⑤文体的一种51、驰①疾驱,车马疾行②向往③传播,传扬52、冲①交通要道②谦虚③虚,空虚④向,对着53、传①传舍:驿舍,客舍②流传③传授④流传的文字⑤传递,传送⑥文字记载⑦解释经的文字54、垂①垂挂,垂下②流传③临近④垂手55、次①临时驻扎和住宿②次序,按顺序排列③第二,其次④造次:仓猝⑤次第:情形、光景56、刺①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57、促①催促②紧、急58、错①镶嵌②交错,交叉③错误59、处①处于,处在②处所,地方③处理,安排④居住⑤相处,交往⑥置身,引申为享有60、达①到,到达②通达,通晓③得志,显达61、殆①大概,恐怕②危险③差不多④近于,接近62、怠①懒惰,松懈②轻慢,不恭敬③疲倦,疲乏63、旦①早晨②天,日③旦日:第二天④旦夕:指时间短⑤旦暮:从早到晚64、独①唯独,只有②残暴无道③岂,难道④老而无子⑤非独:不仅。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实词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实词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底的鱼C.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D.盖.竹柏影也盖:遮盖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何陋之.有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无所事事的人罢了。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洒入窗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乱叫声。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本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问题,本文句式以散句为主,间用骈句。
B.“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跃,写出热闹活泼的场景。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
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缺点)
10.病 (②困苦、困乏。) 第③句翻译: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 要被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
11.察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③虽不能察,必以情 (了解,细究)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看得清)
12.策 (⑦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⑥的翻译: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穿丝履,着缟衣。 形容生活豪华。)
12.策
()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计策、策略) ③策扶老以流憩,时表矫首疏而辞遐观记 (拄着) ④故策之而知得失之策计。说 (论筹序划、谋划;策划) ⑤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鞭打,指驾驭) ⑥苏轼作《教战守策》 (政策)
7.薄
()
①事力劳而供养薄。
(少)
②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微弱 )
③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 轻 )
④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迫近 )
⑤赢得青楼薄幸名
(厚度小)
⑥厚今薄古。
( 轻视 )
⑦薄田十五顷。
(贫瘠、不肥沃)
⑧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杂草丛生的地方)
7.薄 (⑤不庄重,轻薄) 露申辛夷:香草名
17.除 ( ①台阶 )
18.辞
()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词,言语)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词,文学)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⑤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10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翻译:(比如一家人)高祖、曾祖时(人口)只有一户,到了曾孙、玄孙这一代如果不分家(人口)就不止十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练习答案解析1. B,爱惜,吝惜。
A喜欢,爱好。
C爱慕,欣赏。
D,隐蔽,躲藏2. D哪里。
A安稳;安全。
B安逸;安抚,抚慰。
C养生;使……安。
3. C,通“披”。
A蒙受,遭受。
B表被动。
D覆盖4. A,“倍”通“背”,违背。
5. A,根本,基础。
B版本,文本;奏章。
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
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
6. B,见识短浅。
A边界。
C轻视。
D自谦之词7. C,兵器。
A军队。
B名作动,杀。
D用兵策略8. D,担心,忧虑。
A毛病,缺点。
B困窘。
C责备,羞辱9. B。
①朝见,朝拜;②朝廷;③竟然;④竟然10. B。
①考虑;②精明;③趁着;④趁着11. A。
①确实;②确实;③如果,果真;④如果,果真12. D。
①台阶;②拜官,授职;③几乎;④大概13. B,向……学习。
A跟随;听从,采纳。
C依傍;参与。
D官名;办事14. D应当;应当。
A对着;阻挡。
B适合;必定。
C应当;判罪15. C,均为“道理,规律”。
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16. A,“得”通“德”,感激。
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
C“得”,融洽。
D“得”,应该。
17. C,前“度”考虑,后“度”估计。
A “度”均为度量,计算;B“度”均为估计;D“度”均为限度18. C,责怪。
A不是。
B除了。
D不对,错误19. D,通“覆”,覆盖。
A再,又。
B重复。
C回答。
20. C,辜负,对不起。
A使担负,使承受。
B依仗,凭借。
D违背21. D,副词,大概。
A连词,表原因。
B 发语词,不译。
C表判断,原来是22. A,均为“旧”。
B,事故;缘故。
C,故意,特意D,衰老;旧交。
23. B,本来。
A坚持,坚决。
C,固然,诚然。
D,坚守24. B,看。
A拜访。
C顾惜,顾念。
D副词,反而,却。
25. B,国都,京城。
A国家。
C国事。
D 国家26. D,超过。
A过错。
B责备。
C拜访27. B,担心,忧虑。
A祸患。
C忌讳。
D 危害28. D有的人。
A有时。
B或许。
C如果。
29. C,快,急速。
A嫉妒。
B锐利。
D憎恨。
30. C,比得上,赶得上。
A追上,赶上。
B遭受。
D涉及,牵连31. B,接近,靠近。
A如果。
C当时。
D 立即,马上32. B,已经,……之后。
A既而:不久。
C全,都。
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33. D,宽容。
ABC均为“借助”34. C,间或。
A悄悄。
B从小路。
D参与35. B,被。
A拜见;召见,接见。
C看见;通“现”。
D被;我36. A,解开,解除。
B解释,解答。
C理解,懂得。
D解释,解答37. D,完成,达到目的。
A赴任,就职。
B成就。
C接近38. A,举荐。
B发动;全。
C尽;动问。
D 攻占;飞39. C,绝命,绝断。
A横渡。
B隔绝,阻绝。
D一定40. B,能够,可以。
A承受,经受。
C胜任。
D承受41. A,能够。
B战胜,攻破。
C克制。
D 限定,约定42. B,种类。
A像。
C条例。
D事例43. A,怜悯,同情。
B可爱。
C可惜。
D 可爱44. C,满。
A更。
B病危将死。
D更45. D,没有什么,没有谁。
A通“暮”。
B 或许。
C没有,无46. C,竟然。
A你。
B才。
D是47. C,通“纳”,接纳,交纳。
A朝廷内部。
B内心。
D放进48. D,约定。
A期限。
B希望。
C周年49. C,意动用法,以……为奇。
A零头。
B适宜,适合。
D珍贵50. D,放逐。
A迁移。
B改变。
C升官51. B,请让我。
A请求。
C邀请,宴请。
D 邀请,约请52. C,竭尽。
A不得志。
B穷冬,严冬。
D 困窘,处境困难53. C,前往,到。
A离开。
B距离。
D除去,减掉54. A,奖励,鼓励。
B受到鼓励。
C劝说。
D劝说55. D,但是,可是。
A退。
B还,再。
C 回头56. B,到,往。
A如果。
C像。
D把……怎么办57. C,你。
A像,如。
B如果。
D若夫,句首语气词,至于说到……58. B,做好,处理好。
A友好,亲善。
C 通“缮”,修治,揩拭。
D喜欢,羡慕59. C,轻视。
A渐渐。
B稍微。
D年轻60. A,渡过。
B进入,到。
C经历,经过。
D阅览61. B,尽。
A能承受,经得起。
C优美的,好的。
D能承受,经得起62. D,记。
A认识,懂得。
B知识,见识。
C标记63. A,正确。
B这。
C与“故”连用,译为“因此”。
D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64. D,到,往。
A出嫁。
B刚好,恰好。
C 刚才65. B,写。
A书籍。
C书法。
D文字66. C,谁。
A通“熟”,仔细。
B与……相比,谁更……。
D通“熟”,成熟67. D,类。
A连缀。
B通“嘱”,嘱咐。
C 掌管。
68. B,多次,屡次。
A命运。
C法则,规律。
D列举69. C,通“悦”,高兴,愉悦。
A讲述。
B 言论,说法,主张。
D劝说70. D,沸水。
A通“烫”,用热水焐。
B 大水急流之态。
C汤药71. B,暗地里,秘密地。
A偏爱。
C私自。
D私利,私事72. D,一向。
A白色生绢。
B白色。
C白白地73. A,眼泪。
B哭泣;C流泪;D鼻涕74. C,白白地。
A同伙,一类人;B只是,仅仅;D空75. D,逃跑。
A丢失。
B灭亡。
C通“无”76. B,名动用法,称王。
A意动用法,以之为王。
C,帝王。
D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77. B,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A偷偷地,悄悄地。
C不显露。
D微小78. D,全,都。
A详知。
B周全,详尽。
C 详叙79. D,辅助。
A称代“他”。
B观察,审查。
C互相80. A,道歉,认错。
B告诉。
C辞别。
D 请问81. C,随便。
A确实。
B守信用。
D真诚的。
82. A,行为。
B将要。
C前往。
D实行,做83. B,研究,学习。
A修订,修改。
C美好。
D长84. C,赞许,赞同。
A左右。
B处所。
D 答应85. B,山南水北为阳。
A太阳。
C通“佯”,假装。
D凸出的,外露的86. A,邀请。
B相约,誓约。
C重要。
D 需要,适合87. C,送,赠给。
A遗漏,忽略。
B死者留下的。
D留,剩下88. C,留给。
A赠送。
B造成。
D赠送89. D,改变。
A交换。
B轻视。
C交换90. A暗中,暗地里。
B水的南面。
C阴影,树荫。
D阴险91. D,到……去。
A制作,制造。
B制定。
C造化:天地,大自然92. C,通“智”。
A知道,懂得。
B了解。
D主持,掌管93. B,达到。
A表达,表示。
C得到,取得。
D招纳,招引94. D,询问。
A正,刚刚。
B本质,实质。
C通“贽”,信物95. C,管理,治理。
A训练。
B对付,抵御。
D惩处,处置96. C,兼词“之于”。
A各,众多。
B兼词“之乎”。
D代词“他们”97. D,族。
A类。
B众,一般的。
C丛聚,集结之处98. D,通“猝”,仓猝。
A终于。
B死。
C 军队编制99. C,奔跑。
A逃跑。
B趋向。
D快100.A,因为。
B通“座”。
C触犯,犯罪。
D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