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册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24《带上她的眼睛》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4《带上她的眼睛》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解析:D项主要是突出“她”的精神和这些精神对我的激励和影响。
课堂练习
D 2.下面分析、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现在就象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太怕封闭了”属于埋下伏笔,它与后面“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 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相照应。
B.“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 中听到了她低低的叹息声。”一句中的“叹息声”成功设置了悬念。
生了这样的感受,没有体现科幻小说幻想的特点。
课堂练习
5.在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原因:“我”带上“她的眼睛”,就可以将“我”度假时所感知到的一 切信息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戴相同传感眼镜的领航小姑娘就可以接收 到“我”所感知到的一切信息,就像“我”带着“她”的眼睛一样。
主要内容:“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在地心失事,作为领航员的小姑娘被 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我”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 一次领略了地球表面的风光,而这位小姑娘将永远留在地心深处。
9.是什么让“我”猛然醒悟并意识到小姑娘不是在太空,而是在危险的 地心?找出这句话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原文:那只飘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 同壁画叠印在一起,我又听到了她的声音:“我 怕封闭……”一道闪电在我的脑海里出现。[25]
是“我”见到和感受到的种种奇怪的现象与 小姑娘“我怕封闭”这句话使我猛然醒悟。
yì 压抑
shè 拍摄
dùn 迟钝
niè 铁镍
wèi 蔚蓝
xī 心有灵犀
3.词语解释

【闲暇】 空闲的时间。

【凸现】 清楚地显现。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旧说中感应灵异的犀牛。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课件(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课件(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二、人物简介
尼摩船长 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
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是一个在 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 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的金银 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 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 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 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最后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诺第留斯号”( “鹦鹉螺”)。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 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 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 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 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 (诺第留斯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 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 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 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在人类还没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 用电报传递信息;
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 驾驶直升机来往;
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 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
这个人就是儒勒·凡尔纳(1828~1905)。他是法国 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 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 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太平洋
1.漫步海底平原 2.狩猎偶遇角鲨 3.揭开沉船真相 4.潜艇触礁搁浅 5.遭遇土著攻击 6.海底磷光奇景 7.参加海底葬礼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 写作《语言简明》课件(42张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 写作《语言简明》课件(42张PPT)

写作指导
1.“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 (1)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选择词语时,避免使用冷僻的词语 、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2)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要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 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使用,让别人能准 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二是编写小童话。三是将所写之物拟人化, 让它自述。四是写梦幻,夜晚的梦、白日梦, 来表达一种愿望。写作想象类作文,也要重 视情感的倾诉和语言的表达。通过丰富的想 象,展示自我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
写作指导
2.构思成文。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 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 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要 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像《带上她的眼睛》那 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就更好了。
④前后对比,突出了“智慧手环”的非凡功能。
佳作示范
之后几节课,我都表现得异常出色:化学课上,我能把实验 现象和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英语课上,我把单词读得准确无误 ;语文课上,我妙笔生花,竟然写出了一万多字的作文……⑤ 每一个老师都惊讶极了,成绩一向一塌糊涂的我今天竟然如 此出类拔萃,同学们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⑥
佳作示范
今天,我戴着“智慧手环”走进教室。老师刚在黑板 上写下一道高难度数学题,我就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黑板前 ,不假思索,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长长的算式。 ②同学们的眼睛一下睁圆了,个个嘴巴张得能装下个鸡蛋 :“这么难的题,连班长这个数学天才都不会,考试从未及 格过的明明竟然做对了?简直不可思议!”③
佳作示范
第二节课是地理课。这是我以前最害怕上的课了。 ④但是今天,我好像吃错药了,课上异常兴奋,也不再打瞌睡 了。再难的题都是“小菜一碟”,老师的每一个问题我都 能对答如流,我甚至闭着眼睛就能点出地球仪上每个国家 的位置。从未表扬过我的老师第一次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明明今天表现真好!”

2020春(贵州)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图片版同步习题课件-第六单元 23 带上她的眼睛

2020春(贵州)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图片版同步习题课件-第六单元  23 带上她的眼睛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选文画线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答:
答案:采用的修辞手法是通感。将嗅觉所获的“清香”说成听觉才能感受到的“小夜 曲”,不仅写出了清香淡雅的特点,同时为语言增添了袅袅诗意。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选文第 2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这篇小说从整体上来看是按照
的叙述顺序来叙述的,中间部分运用

的叙述顺序,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更曲折。
答案:顺叙 插叙
七年级语文 ·下
2.按照小说的情节结构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开端:“我”带上一双眼睛去旅行。 发展:
高潮:
结局:“我”感受到女孩的心跳,她离“我”不再遥远。 答案:“我”带着女孩的眼睛游览草原。 “我”知道了女孩独自一人深陷在地心,毫无生还希望。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文化挖掘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偃师造人
《列子·汤问》中《偃师造人》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被中国科幻界公认为中国古 代较早的“科幻小说”。偃师是古代传说中最神奇的机械工程师,他曾献给周穆王一 个比现代机器人还要出色的偶人。偃师造出的偶人和常人的外貌极为相像,周穆王一 开始还以为它是偃师的随行之人,听了偃师的解说,这位神性极强的君王也惊奇万分。 那偶人前进、后退、前俯、后仰,动作和真人无一不像,掰动下巴,则能够曼声而歌,
七年级语文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乐观坚强,不怕牺牲,热爱地航事业。 文章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她这些特点的。如“……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 力工作的……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 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 呢……”因飞船出现事故她被困地底,将孤独地度过余生,但她仍然坚持按照计划进 行工作,体现出一名地航员不怕牺牲、乐观坚强的高尚品质。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PPT课件(67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PPT课件(67页)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 对怪物的看法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 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我(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 教授阿龙纳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美国海 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 “怪物”。我应邀随行。
第三章 悉听尊便,先生
的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嵌铜丝的书架,架上一层 本文,不仅从鲁迅烂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
师:所以,我们的主人公作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放弃了月亮。 2、围绕中心,有主题。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一层的隔板上放满了装潢统一的书籍。图书室大小 四、拓展延伸
第六章 全速前进 第十二章 一切都 第18章 太平洋下 第24章 珊瑚王国
用电
四千里
第二卷
第1章 印度洋
第2章 尼摩船长的 新建议 第3章 一颗价值千 万的珍珠 第4章 红海
第七章 地中海上的 第13章 大冰盖
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14章 南极
第九章 消失了的 第15章 大故事还是
大陆
小插曲
(2)斑羚羊一片慌乱。其中老斑羚羊用生命向大家作提示山涧是无法越过的。镰刀头羊表现出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富有智慧的优秀品质,抓住了它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 方面进行描写。 2、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出示图片9) 肌腱(jiàn)逞能(chěng)恍惚(huǎnghū)甜枣(zǎo)娴熟(xián)略胜一筹(chóu)眼花缭乱(1iá0)炫目(xuàn)斑斓(1án)悲怆(chuàng)磐石(pán)对峙(zhì)参差(cēncT)湛蓝(zhàn)坠落(zhuì)苍穹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领悟诗情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
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对比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体会情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捕捉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动作,分析表达效果。 “落灯花” 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
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从字 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
体会情感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
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
诗的前两句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 怀若谷并赞叹贾生的才华。后面两句揭露了 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自顾求仙访道的嘴 脸。
作者简介
赵 师 秀 (1170—1219年)
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 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 “鬼才”,开创 “江湖派”一代诗风。
体会情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 ①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 蒙蒙的细雨之中。 ②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 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
品析诗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件《海底两万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件《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 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 内容 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 简介 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许多险情。
十个月之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 内容 别,回到了家乡。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 简介 于世。《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
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作家心目中的反
主要 人物
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英雄。他虽然与世隔绝,营造 了自己的理想王国——海底世界,以逃避人类社会的邪 恶,却因仇恨而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作家借尼摩船长
这一形象,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阿龙纳斯: 皮埃尔·阿龙纳斯,法国博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
尼摩船长: 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
主要 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 人物 选择了归隐大海,他曾经对阿龙纳斯说“海上极度太平。
海洋不属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们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使不公平的权 利,他们可以在那里战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恐怖都
带到海面上来。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 们的权利就不起作用了,他们的影响就消失了,他们的 主要 势力消失得踪影全无”。他甚至宁愿葬身于大海深处, 人物 在安静、不受鲨鱼和人侵害的珊瑚坟墓里长眠。大海给 予了尼摩以平静和心灵的抚慰,但却无法驱逐他内心深 沉的孤独感,只有在管风琴编织的梦幻中,他才能得到
历。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 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 主题 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思想 凡尔纳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在这里,有 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 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 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 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 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 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 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 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 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 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 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 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 举棋消愁。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约客
走进作者 赵师秀 (1170~1219年),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 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 又号天乐,人称“鬼才”。 南宋诗人。赵师秀是“永嘉 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 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 “二妙”。所编《二妙集》 选姚诗121首、贾诗81首。 绝大部分是五言诗。
白话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 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 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作品鉴赏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 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 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 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三:“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 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 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亲情、友情 ,驱使他们抛弃埃文 斯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的 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 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 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 压力。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 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 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 回途中不幸遇难。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 已经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4~13段):悲壮的返程,五名队员接连牺牲。 第一层(4~7段):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 去。 第二层(8~10段):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向死亡走去。 第三层(11~13段):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段):英雄的事迹传遍世界,为后人悼 念、景仰。
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1)坚毅、勇敢、执着,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 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 能从事这项事业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宝贵的 岩石样品,体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 一个个遇难时,没有一个恐惧,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 悲壮。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
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 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 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 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无 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二、品析语言
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示例一:“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 绩几乎已经完成。”
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 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 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尽管不愿面对,但每 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 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示例二:“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 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 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 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 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 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 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 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一、读一读
shì
吞噬
léi
羸弱
xiāo
销蚀

步履
kān
疲惫不堪
yànɡ
怏怏不乐
qìnɡ
告罄
diān
癫狂
shuānɡ
遗孀

毋宁
sǒnɡ
毛骨悚然
二、记一记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件
21.伟大的悲剧 22.太空一日 23.*带上她的眼睛 24.河中石兽 写作: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客
21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 名作家,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家庭。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 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大师》《罗 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 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等, 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斯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
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 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崇高的人格。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他 们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 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一、研读文本
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2.文中的“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
少……
2.文中的“悲” ,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月到达南极 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 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 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 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 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 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 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 书信、遗书、日记,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