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200 MW燃煤发电机组颗粒物生成与排放特性
燃煤过程中氧含量对可吸入颗粒物形成及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燃煤过程中氧含量对可吸入颗粒物形成及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氧含量是燃煤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有助于影响燃煤过程中的热转化和烟气排放特性,从而制约燃煤时可吸入颗粒物(PM)的形成和排放。
研究发现,氧进入燃煤过程作为气体可以通过颗粒物源,如空气、水中产生的可燃颗粒物气化、水蒸气在发电厂燃烧室内的燃烧、以及与燃料添加剂的化学变化,进入燃煤过程中,在燃烧来源和生产制造烟气组件的反应中,参与氧化反应以缩短燃烧时间、增加放热量以及缩小混合物颗粒物粒径;此外,氧还可以通过燃料壁板处理技术,增加再燃烧环节,减少灰渣及底部灰排放,燃烧时间也可以增量,氧含量变化越大,此种燃烧优化条件下硫和氮化物减少,PM排放也会更低。
调节氧含量可以改变燃煤过程中的热转化工艺特性和烟气的排放,从而改变PM的排放量。
实验研究表明,燃煤过程中的氧含量可以显著影响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
随着氧含量的增加,PM的排放量也会更低。
当氧含量达到12%左右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量会显著减少,达到最低水平。
增加氧气还可以通过增加再燃烧技术来进一步降低PM排放量,因此再燃烧技术也是降低PM排放的有效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燃煤过程中的氧含量和PM形成及排放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提高氧含量降低PM排放量,保证空气质量及煤炭利用率。
随着氧含量的增加,燃煤过程中的混合物颗粒物粒径会变小,燃烧的放热量会大大增加,混合物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会显著减少,硝氧化物累积会显著降低,从而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及排放。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燃煤过程中的氧含量是气源、再燃烧、添加物和壁板处理技术等排放特性的最佳选择,它不仅有利于降低PM的排放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终端机烟气的热效率,从而改善煤炭的利用率,保护空气质量。
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燃煤 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 分布特征研究
鲁 晟 姚德 飞
浙 浙
摘 要 采用 冲击式尘粒分级仪对某燃煤 电厂 1 3 #、 机组静 电除尘器进、 出口烟气进行 监测 , 分析了烟气中颗粒物排放规 律和
wa hedo i t a tce i fl n um eofc lbu n n owe lnt s t m na e p r il n e fue tf oa— r i g p r pa . Ke wo ds y r : p ri u a em a t r;c a o b ton; diti uto ha a t r a tc lt te o lc m usi s rb in c r c e
me t l o io ig Ce tr,Ha g h uZ e in 1 0 2 na n trn n e M n z o h ja g 3 0 1 )
A sr c : Thef eg s a h n e n u lt f lc r s a i p e i i t r( P)wa a l da d t ep ril si b ta t l a t ei l t d o te e t o t t r cp t o ES u t a o e c a ss mp e n h a t e n c
9 .6 5 9
ad n
.
r s e tvey Thepr ori fPM 25a d PM 1 n r a e a i l fe us e e p ci l. op ton o n oic e s d r p d y a tr d tr mov lp oc s a r e s,a h nd t e PM 25
不同燃烧过程颗粒物粒径排放特征

Ga n g - c a i ,Z HO U Z h i — e n ,Y I N B a o — h u i ,R E N L i — h o n g  ̄ ,Y UA N R u i ( 1 . C h o n g q i n g R e s e a r c h Ac a d e my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C h o n g q i n g 4 0 1 1 4 7 , C h i n a ;2 . C h i n e s e R e s e a r c h A c a d e m 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2 , C h i n a ) .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2 0 1 5 , 3 5 ( 1 1 ) :3 2 3 9  ̄ 3 2 4 6
Ab s t r a c t :A n e l e c t r i c a l l o w ・ p r e s s u r e i mp a c t o r( E L P I ) wi t h n a a i r d i l u t i o n s y s t e m w a s e m p l o y e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he t P M
关 键词 :燃 烧源 ;P Ml 0 :P M2 5 ;粒 径 分布
中图 分类号 :X5 1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0 — 6 2 9 3 ( 2 0 1 5 ) 1 卜3 2 3 9 — 0 8
对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排放的测试研究

从生态和环境 出发 体现设 计 师 的预见 性 , 充分考 虑 弹性 弯, 是自然的规律。在滨水景观设计中, 应充分地尊重自然, 并且 的处理 , 根据不 同水位给河流 留出弹性空 间。 河流是大 地上的血脉 , 在滨 设计 等 , 使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 和更具环境亲和力 。 水景观的设计 中, 不能一味地硬化驳岸 , 然后修建 一些所谓 的亲水 参考文献 : 平台和廊道 等 , 应从生 态意 义上 考虑到 河流 与人 真正 的亲和 。 [ ] 而 1 曹慧娟 . 物学[ . 植 M]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0 2 6 —5 2 0 ,46 . 2 同济 大学. 市规 划原 理( 城 第二 版 )M ]北 京 : [ . 中国建筑 工业 现在 国际上正兴起一种 新 的治河理 念 , 被成 为“ 生命 之河 ” 其 中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对燃煤 电厂 可 吸入颗粒物 ( M ) P 1 排放 的测试研究 0
苏 华 莺
摘 要: 采用冲击式尘粒分 级仪 对煤粉锅 炉电除尘器前后细灰 组成进 行 了详细地测 量研究 , 通过对灰样 的分析 、 计算表 明, 灰尘越 细除尘效率越低 , 而得 出应 开发 新型除尘器 , 从 以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 的结论 。 关键词 : 电除尘器 , 吸入颗粒物 , 可 燃煤 电厂 中圈分类号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一
个含义是“ 还河 流以空间 ( v om rter e) 。即不要用 Gi ro f h i r” e o v
出版 社 . 9 1 4 — 1 1 9 . 04 .
由于过去重 视对 煤炭 的使 用 , 对燃 煤 造成 的污染 重视 不 1 测 试方 法及 装置 而 够, 从而导致煤烟 型污染成 为我 国大气污染 的主要方 面。 目前我 1 1 测试 仪 器 . 国电力行业的大气 污染 物排放尚未得 到有 效控制 , 已成 为电力 这 使用仪器为 中国预 防医学 科学 院 生产 的 wY 一Ⅱ型 冲击 式 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 因素。而且 , 随着人 民群 众对环 尘粒分级仪 , 该仪器是 由几级 串联的不 同大小的 喷孔 及捕 集板 组 境意识 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 全社会对环境 保护 的要求将 更 成 。含尘气流进入尘粒 分级 仪后 , 级提 高速度通 过各级板 上的 逐 为严格 , 改善环境 质量 的期 望将更 加强烈 。同时 , 对 随着对 外开 喷孔 , 当它遇 N- K正前 方的捕 集板 时 , 大的尘粒动量 大 , 它将脱 离 放进一步扩大和加 入 WT O后环境 标准 的提升 , 对环 境保护提 出 流线撞击 到捕集板 上 , 捕集 下来 ( 被 捕集 板上 涂油或 放接 尘玻 璃 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 19 96年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列入 1 种 O 纤维纸垫 )小粒 子则 随气流 进入 下一 级 。以后 含尘 气 流 以更 高 。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之一 。据我 国环境 质量 报告 书和世 界资 源报 的速度通 过下 一级板 的喷孔 , 又将次大 的粒 子捕集 到这级捕集 板 告提供的数据 , 在我 国环境质量超标 的城 市 中, 6 有 8%存 在着可 上ll 2。这样可将不同大小 的尘粒分别 捕集 到数 级捕集板 上 , 而 2 从 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问题。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 得 出尘粒 的重量分 散度 。冲击 式尘 粒分 级仪 的捕集 效率 取决 于 表现在“ 三致 ” 作用方面 : 致癌 、 致畸 、 致突变 。可 吸入颗粒物 对大 许多 因素 : 如尘粒 的形状 、 比重 、 喷射气 流速 度 、 气体粘 度及分 级 气能见度也产 生极 大地 影响 , 也是 大气 光化学 烟雾 、 沉降 的重 酸 仪 的形状 、 尺寸 、 弹损 失等。 反 要原因之一。并 且 可吸入 颗粒 物在 大 气 中停 留 的时 间为 7d ~ 1 2 测 试 方 法 . 3 , 0d可以长距离传输从而 造成更 大更远距 离 的污染… 。可吸入 首先准备好 各种器 材 。 自动烟 气测 试仪 ( 确定 采样 流量 , 能 颗粒物问题同时也在一定 程度 上影 响着我 国城 市在 国际上l 的形 并 自动跟踪流量 )精确度 0 叭 g的天平 ( ; . 万分之一天平 )采样滤 ; 象和对外合作 。本研究通 过具 体的试 验初 步研 究 了烟尘在 除尘 筒 ( 盒 )称量瓶( 1 ; 6×2 0 ; ×i ) 马弗炉 ; 采样 分级仪滤膜 。wY Ⅱ 器前后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 , 望能为治理 大气 颗粒物 污染提供 希 分 级 仪等 把 滤膜 放 入 马弗 炉 , 10℃左右的温度下烘干大约 在 0 有用依据 。 、 是能 够给人类 带来更 多享 和 白腊易于出现此类现象 , 因此种植 时与建筑物 至少保持 与树高 河形 。生态河岸更具 审美和生态价值 ,
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及控制研究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和声波团聚是相互关联的。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 废气和烟尘,其中包括可吸入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声波团聚现象则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介 质不均匀时,会产生聚焦效应,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引起局部高温。这种现 象在燃煤过程中也会发生,加剧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煤质、炉型、燃烧条 件等。这些颗粒物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烟气处理系统、粉煤灰处理系统和灰渣处理 系统等。其中,烟气处理系统排放的CPPs数量最多,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最为 显著。因此,降低烟气处理系统排放的CPPs是控制燃煤电厂CPPs排放的关键。
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这些颗粒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其次,CPPs的排放可能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从而影响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此外, CPPs还可能对农业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如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土壤酸化 等。
总之,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及控制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 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政 策法规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致力于解决燃煤电厂PM排放问题,实现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燃煤电厂作为主要的能源生产机构,其在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 地位。然而,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可凝结颗粒物(CPPs)却可能对环境和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影响,我们需要对燃煤电厂的可凝结颗粒物进行测试, 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排放。
总之,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的测试与排放控制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重视CPPs的危害,加强测试和排放控制,采取有效的应对 措施,以降低燃煤电厂的CPPs排放,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煤粉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排放特征与控制综述

煤粉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排放特征与控制综述发表时间:2020-12-11T12:44:04.08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月26期作者:何畅[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推进,重工业污染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以细颗粒物引起的雾霾和光化学污染的大气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何畅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安638000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推进,重工业污染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以细颗粒物引起的雾霾和光化学污染的大气环境问题日渐凸显。
细颗粒物是指能够稳定地悬浮于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μm的颗粒物,通常采用PM2.5和PM1.0表示。
细颗粒物吸入过量会引发肺部炎症以及肺部纤维化,甚至损坏遗传物质,导致器官癌症病变等。
我国气象数据表明,2013年以来,各大城市雾霾天数陡增,因此,降低大气中细颗粒物是各大城市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锅炉;烟气;颗粒物排放我国大气中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发电与供热、机动车尾气排放、混凝材料制备与使用行业等,其中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贡献率最高,贡献比约占总数的15.5%。
尽管近些年针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锅炉企业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细颗粒物排放措施,其细颗粒物的贡献率仍然占据各行业的首位。
对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特征的研究与控制是分析环境影响的基础,如何降低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含量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针对煤粉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控制的实际需要,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综述了细颗粒物的测试方法、成分特征与形貌特征以及控制方法等,为可凝结性细颗粒物的去除提供参考。
1 细颗粒物的测试方法对细颗粒物的浓度测试包括质量浓度和粒数浓度,粒数基排放因子的变化与细颗粒物的浓度变化一致,而与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较小。
细颗粒物粒数浓度的准确性与锅炉烟气的取样位置和测试方法有关。
陆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除尘器下载灰所测量的烟尘特征成分不能真实反映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成分,认为稀释烟道采样能够有效获得细颗粒物的成分谱。
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控制和技术进展

燃煤电厂颗粒物的产生排放 和控制技术进展
汇报人:李元元 明大成 龚雄虎 唐南 刘石香
周霞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3
目前的主流控制技术
展望
一、概述
1.1燃煤电厂颗粒物的产生
燃煤电厂工艺流程示意图
燃煤电厂三大系统
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燃烧系统 (锅炉)
燃煤电厂
汽水系统
电气系统
锅炉中煤粒的燃烧及其排放颗粒物的组成
一体式 分体式
电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
电袋复合除尘器优点 a)技术安全可靠,机理科学,除尘效率高
b)不受粉尘特性的影响,适应性强 c)阻力低,压降小,滤袋寿命长 d)占地空间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小结--燃煤电厂除尘方式的选择
国内现有的电除尘 器大多数是在近几年 建成投产的,除尘器 具备一定规格(大多 数比集尘面积大于或 接近100m2/m3/s), 除尘效率较高。在新 标准出台后,大多数 除尘器与新标准差距 并不大,简单地改造 成袋式除尘器势必会 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 浪费。
湿式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3.5烟气调质 烟气调质技术是通过向烟气中喷入一些物质以调整 烟气的组分及某些物理特性,从而降低粉尘比电阻,提 高电除尘效率。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SO3烟气调质技术,即向烟气 中喷入SO3气体,利用其易冷凝和吸附于粉尘表面的特性, 使得粉尘表面形成酸膜,从而形成导电通道,降低粉尘 比电阻,提高除尘效率。 该技术适用于粉尘比电阻高的老机组提效项目,以 及设计煤和校核煤差异较大的新建机组。
声团聚
化学团聚 通过在烟气中添加团聚剂,从而增大细颗粒物的粒径,
进而被除尘设备脱除。根据团聚剂加入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燃烧中化学团聚 和燃后区化学团聚。
大气工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与控制技术

大气工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与控制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空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了解颗粒物的排放特性以及有效的控制技术对于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1. 颗粒物排放特性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
它们可以通过自然过程(如风尘等)或人为活动(如燃烧、工业生产等)进入大气中。
颗粒物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它们的排放特性。
根据其直径,颗粒物可分为可入肺颗粒物(小于或等于2.5微米)和可吸入颗粒物(小于或等于10微米)。
2. 颗粒物的影响颗粒物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细小的颗粒物可以深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大气中的颗粒物还会引发雾霾,影响能见度,并对植被和水体造成污染。
3. 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为了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大气工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技术。
其中,基于源头控制的技术是最为有效和可持续的一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源头控制技术是燃烧优化。
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减少燃料的使用量和排放物的产生,从而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这可以通过改变燃料的组成、燃料喷射方式、燃烧器设计等方法实现。
此外,大气工程中还使用了颗粒物捕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将颗粒物从气体中捕集并集中处理。
常见的捕集技术包括静电除尘器、袋式过滤器和湿式除尘器。
这些技术需要通过定期清理和维护来确保其高效运行。
除了源头控制和颗粒物捕集技术,还有一种常用的控制技术是烟气脱硫。
烟气脱硫可用于去除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从而减少硫酸盐颗粒物的生成。
此外,颗粒物排放控制还需要合理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监测可以帮助监测颗粒物排放的水平和变化趋势,从而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和企业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并确保其执行和维护。
总之,了解颗粒物的排放特性以及掌握有效的控制技术对于大气工程至关重要。
通过源头控制、颗粒物捕集和烟气脱硫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WF G D) t o w e r i na2 2 0 MW p u l v e r i z e dc o a l f i r e dp o w e rp l a n tu n i t . T h ePMf o r m a t i o nc h a r a c G , t e r i s t i c s t h eF F ' sd u s t r e m o v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WF G Ds s t e mo nPMe m i s s i o nw e r e y , e v e r 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fPM0. a so n l 9. 8 8% , a s t h ePM sw i t hs m a l l e rp a r t i c l es i z ep e n e t r a t e t h e yo y9 2w
] 1 G 2 .火电厂排放的细颗粒物 引起了 广 泛 的 关 注 [
( , ) S t a t eG r i dJ i a n x iE l e c t r i cP o w e r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N a n c h a n 3 0 0 9 6, C h i n a g g3
8
热㊀力㊀发㊀电 表 1㊀ 混煤工业分析
w%
2 0 1 6年
境中悬浮停留超过 2 极易附着一些高毒性的有 0天, , 机污染物和 A 对吸入群体造成 s C r等重金属元 素 , 巨大的伤害
[ 8 G 1 0]
( 等, 不 同 类 型 除 尘 器 的 除 尘 机 理 不 同, 在实际 F F) 应用中会显示出不同的技术特性和效果 . 对实际电 厂中 E 相关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 S P 的 作 用 特 性, 究 . 刘小伟等
i n c r e a s e dd u e t ot h eu l t r a f i n ePM a r e a t i o na sw e l la sn e w PMf o r m a t i o nf r o mg s u ms l u r r n t r a i n G g g g y p ye m e n t .
第4 5卷㊀第7期 2 0 1 6年7月
THE RMA LP OWE RG E N E R A T I ON
热㊀力㊀发㊀电
V o l ������ 4 5㊀N o ������ 7 J u l 0 1 6 y2
某2 0 0 MW 燃煤发电机组 颗粒物生成与排放特性
夏永俊 , 桂良明 , 吴㊀英, 王㊀潜, 刘发圣 , 李海山
由 于 PM2. PM2. 5 是我国雾霾污染的 一 个 重 要 源 头 , 5 粒径极小 , 因此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人体肺部 , 严重
] 3 G 7 ; 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 [ 此外 , PM2. 5 具有很大
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 , 随烟气排放后 , 会在大气环
收稿日期 : 2 0 1 6 G 0 3 G 0 2 ) 基金项目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 2 0 1 4 1 B DH 8 0 0 2 6 , 作者简介 :夏永俊 ( 男,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环保技术 . 1 9 8 2- ) : x _ E G m a i l i a u n @1 6 3. c o m yj
������������������������������������������������������������������������������������������������������������������������������������������������������������������������������������������������������������������������������������������������������������������������������������������������������ ������
锅炉进行颗粒物现场测试 , 3 台锅炉分别加装 E S P, 袋除尘器和电 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于 E G S P, 尤其对小粒径颗粒物具有更好的脱除效果 . 成分 ㊁ 粉尘粒度及粉尘比电阻等因素的影响 , 而且对
项目 数值 1. 2 8 Ma r 2 5. 3 8 A a r 2 2. 3 8 V a r 5 0. 9 6 F C a r / Qn e t . a d -1) ( ������g J 2 49 7 1
1. 2㊀ 试验工况与方法 测试取样位置 分 别 位 于 除 尘 器 入 口 ㊁ 除尘器出
某电厂 2 台 2 0 0 MW 机 组 燃 煤 锅 炉 的 E S P 入口和 以下的颗粒物脱除 效 果 相 对 较 低 , 故燃煤电厂排放 2 台装有四电 场 E S P的3 0 0 MW 机 组 燃 煤 锅 炉 进 行颗粒物 现 场 测 试 , 结 果 表 明: E S P后颗粒物呈双 峰分布 , E S P 对 0. 1~2. 0μ m 的颗粒物 脱 除 效 率 较 低, 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该粒径段处于 E S P 的 2 种除
1 3] 尘机理作 用 的 过 渡 区 导 致 的 . 李 壮 [ 利用荷电低 1 2] 到大气中 的 小 粒 径 颗 粒 物 含 量 较 高 . 周 科 等 [ 对
) 应用低压撞击器 ( 取样系统在 L P I
. 取 样 点 均 位 于 烟 道 中 心 处, 口和烟囱 入 口 ( 图 1) 除尘器入口设置 2 个水平分布的取样点 A 1和 A 2; 除尘器出口设置 2 个在增压风机后的烟道上竖直分 布的取样点 E 烟囱入口设置 2 个在 WF 1和 E 2; G D 系统后烟道上竖直分布的采样点 F 1和 F 2.
( )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西 南昌 ㊀3 3 0 0 9 6 [ 摘 ㊀㊀㊀ 要 ]利用低压撞击器系统对某 2 石膏湿法 0 0 MW 燃煤发电机组布袋除尘器入口和出口及石灰石 G 脱硫 ( 塔出口的颗粒物进行 现 场 采 样 , 分 析 了 机 组 的 颗 粒 物 粒 径 分 布 情 况㊁ 布袋除尘 WF G D) 器的除尘特性 , 以及 WF 煤粉燃烧生成的颗粒 G D 系统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物呈明显的双模态粒径分布 , 超 细 颗 粒 物 PM0. 仅 为 0. 布袋除 6 4% ; 2 在 PM 1 0中 占 比 重 较 小, 这是由于布袋除尘器工作过程中小粒径颗粒更易穿透布袋及其表面的灰层 ; 9 9. 8 8% , WF G D , 系统对粒径超过 2. 的颗粒物具有脱除作用 但在 系统运行中由于石膏浆液携带 5μ m WF G D [ 关 ㊀ 键 ㊀ 词 ]燃煤发电机组 ; 颗粒物 ; 布袋除尘器 ; PM2. PM1 PM0. WF G D 5; 0; 2; 以及超细颗粒物的团聚长大 , 会使粒径在 0. 5μ m 左右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大幅增加 .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 章 编 号] X 5 1 3㊀ [ B㊀ [ 1 0 0 2 G 3 3 6 4 2 0 1 6 0 7 G 0 0 2 7 G 0 5 [ ] / 编 号 D O I 1 0. 3 9 6 9j . i s s n . 1 0 0 2 G 3 3 6 4. 2 0 1 6. 0 7. 0 2 7 尘器对 PM1 但 对 超 细 颗 粒 物 PM0. 约为 9. 9 8% , 0 颗粒物 的 脱 除 效 率 为 9 2 的 脱 除 效 率 偏 低,
[ 1 1]
制, 除尘 器 包 括 静 电 除 尘 器 ( 和布袋除尘器 E S P)
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排放均采用除尘器进行控
.
T a b l e1㊀P r o x i m a t ea n a l s i sa n dc a l o r i f i cv a l u eo f t h em i x e dc o a l y
: A b s t r a c t B l i n o w G r e s s u r ei m a c t o rs s t e m, a r t i c u l a t em a t t e r( PM )m e a s u r e m e n t sw e r ep e r G ya p p y gl p p y p f o r m e da t t h e i n l e t a n do u t l e t o f t h e f a b r i c f i l t e r( F F) a n d t h eo u t l e t o f l i m e s t o n e G s u mw e t f l u eg a sd e s G g y p ,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PM sw e r eo f b i m o d a l 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 t h ePM0. c c o u n t e d f o r o n G 2a ( ) l 6 4% o f t h ePM1 T h eF Fh a dah i h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9. 9 8% t o t h e t o t a l f l s hp a r t i c l e s . H o w G y0. g y9 ya 0. f i l t e r a n dd e o s i t e do n t h e s u r f a c em o r e e a s i l .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PM sw i t hd i a m e t e r l a r e r t h a n2. 5μ m p y g ( r e d u c e d i nt h eWF G Ds s t e mw h i l e t h ePM sw i t hd i a m e t e r l e s s t h a n2. 5μ m p a r t i c u l a r l r o u n d0. 5μ m) y ya : , , , K e o r d s c o a l G f i r e dp o w e ru n i t a r t i c u l a t em a t t e r PM2. PM1 PM0. f a b r i c f i l t e r WF G D p 5, 0, 2, yw 每年 ㊀㊀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比 重 6 0% 左 右 , 消耗的煤炭中有 5 而燃煤发电过 5% 以上用于发 电 , 程中会产生大量颗 粒 物 , 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