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每课一练18(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典型例题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典型例题1.研究表明,O2容易通过红细胞膜,水和CO2也能自由通过,但带电荷的离子和分子均不能穿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无镶嵌蛋白的区域,蔗糖等大的不带电荷的分子也不能穿过脂质双分子层。
请回答:(1)上述事实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特性。
(2)O2容易通过红细胞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水不溶于脂质里,它能自由通过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与膜的结构有关。
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每个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和疏水两部分,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向内方排列,亲水的极性部分向外。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或穿过整个双分子层;有的附着在双分子层的表面。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所以物质通过膜的扩散和它的脂溶性程度有直接关系。
大量事实表明,许多物质通过膜的扩散都与它们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成正比。
氧容易通过红细胞膜是它溶于脂质的原因。
但是,水几乎是不溶于脂的,但它也能自由通过膜,其原因是质膜上有许多小孔,膜蛋白的亲水基团嵌在小孔表面,因此水可通过质膜自由进出细胞。
有的物质如无机离子、氨基酸、蔗糖大分子等均不能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这表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1)选择透过性(2)它溶于脂质质膜上有许多小孔,膜蛋白的亲水基团分布在小孔表面。
2.下表列出的是生长在池塘和海水中的两种藻类细胞液中的矿质离子浓度,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矿质离子进入细胞的特点。
环境溶液与两种藻类细胞液中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单位:m mol/L)【评析】从表中可看出生长在池塘中的丽藻细胞液中离子的浓度均高于池塘,细胞液中K+浓度甚至比池塘高1000倍以上。
这就充分说明细胞吸收环境中的离子可逆浓度梯度进行,因此必然要消耗能量。
这也同时从一个侧面说明离子进入细胞不可能完全靠简单扩散。
另外,无论是丽藻还是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的量均不与环境中离子比例一致,如海水中K+;Ca2+为1︰1,而法囊藻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比却为247︰1,细胞液中K+离子浓度远高于海水,而细胞液中Ca2+离子浓度却显著低于海水。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每课一练: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含答案)

第3课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础达标】1.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②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⑤2.人体细胞从细胞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细胞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C.线粒体中呼吸作用的强度D.液泡中物质的浓度3.人工脂双层膜两侧存在钾离子浓度差,但钾离子不能透过。
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钾离子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透过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则不通过。
缬氨霉素的作用是() A.钾离子的载体蛋白B.破坏人工膜C.提供主动运输的能量D.提供载体蛋白和能量4.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5.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其他方式A.①②③B.③C.④D.②③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
物质转运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A.叶绿素B.花青素C.生长素D.甘油7.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1)图甲表示__________,图乙表示__________,图丙表示________。
(2)物质出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O2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方式是[]________,物质出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而不消耗能量的方式是[]________。
(3)与甲方式相比,丙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高中生物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1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才能进入细胞,并消耗能量解析: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因为水果细胞在腌制过程中失水过多死亡,糖分进入细胞的结果。
细胞对于小分子的转运,只有水、气体和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自由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运输。
对于大分子有机物质的进出细胞是通过胞吞、胞吐来实现的。
答案:C2.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①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③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本试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解析: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Na+却不能通过,这说明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载体蛋白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但在题干信息中,我们不能判断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因为并没有向人工膜供应能量,因此我们只能得出结论,在本题中,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答案:D3.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解析:Ⅰ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Ⅱ方式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除外),性激素是脂溶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每课一练4(人教版必修1)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一、三种跨膜运输方式比较思考与讨论: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主动运输有什么意义?二、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针对________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例如________。
胞吞和胞吐的进行要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性,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C.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2.(2008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
则()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3.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4.(2009江苏扬州期中)与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海水中碘的浓度高低B.细胞中的ATPC.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D.细胞的死活5.(2009江苏启东期中)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6.(2009江苏启东期中)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几种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
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膜。
(3)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统称为________。
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
1.(2008江苏高考)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生物人教版必修1: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A.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B.需要载体协助C.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D.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解析:根据自由扩散的特点即可回答。
自由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答案:A2.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解析: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若无载体蛋白协助,则不能通过细胞膜。
答案:B3.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向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其中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答案:C4.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是通过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而水分子、CO2和酒精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跨膜运输。
答案:C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以上三项都正确解析:葡萄糖和木糖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都属于主动运输,各自需要相应的载体运输才行。
因为载体具有专一性。
答案:A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解析:果脯细胞在高浓度糖水中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使果脯变甜。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练习: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1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础夯实1.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3.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4.右图不能够表示的生理过程是()A.肾小管细胞分泌K+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C.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5.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
(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6.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方式,B表示方式,C表示方式,D表示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方式进行,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需要载体协助的方式为(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率的因素为;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主动运输胞吐(2)葡萄糖(3)载体蛋白核糖体(4)D(或胞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C、D(或主动运输和胞吐)(6)B、C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线粒体和核糖体能力提升7.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导学号52230108)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8.可用右图关系表示的一组概念(由a→b→c)是()A.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B.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作用C.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协助扩散D.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渗透作用9.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

课时提升作业(八)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1.(2014·芜湖模拟)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2.(2014·宣城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自由扩散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C.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人体内红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消耗ATP3.(2014·上海模拟)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 mmol/L和400 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 的速率都是10 mmol/min。
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4.(2014·黄山模拟)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
关于红细胞排出Na+的方向及所需条件,正确的是( )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③载体蛋白④ATP供能A.①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B.水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物质的运输速率D.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6.下列物质运输方式中,符合如图两种曲线的是( )A.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的Na+内流D.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7.(2014·马鞍山模拟)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8.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C.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9.(2014·四平模拟)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一)1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单选题1. 下图为渗透作用装置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2.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B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 提供能量C .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3. 小肠上皮细胞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共同特点表现在A .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B .都需要载体协助C .都需要消耗能量D .都与细胞膜无关 4. 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A .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会破裂B .浓蔗糖溶液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C .分泌蛋白主要通过主动转运排出D .胞吞和胞吐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主要方式5. 下列四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
若在Ⅹ点加入需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6. 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A B C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7. 如右图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量为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呈红色)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 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 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8.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右上图所示状态,a、b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B.可能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可能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 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10. 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 吸收量关系的是11. 将某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某物质”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测定“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培养液中该物质浓度的关系”,得到右图所示曲线(注:图中虚线表示实验开始前细胞中该物质的浓度),根据曲线可以确定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A. 自由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胞吐12. 血浆中K+ 浓度比红细胞中K+的浓度低30倍,K+ 进入红细胞的方式A.自由扩散B.易化扩散C.渗透作用D.主动转运13.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 K+ 通过细胞膜B. H2O 通过细胞膜C. H2O通过细胞壁D. C6H12O6通过细胞膜14. 下列哪些物质以右图所示的方式进入肝细胞A.H2O和乙醇B.氨基酸和葡萄糖C.CO2和维生素D D.甘油和脂肪酸二、简答题15. 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表明,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与通过单纯磷脂双分子层膜的速率,随着葡萄糖浓度增高而变化的特点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选择题
1.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答案解析】1.解析:选D。
自由扩散时,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时,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时,物质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右上图所示状态,a、b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
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可能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可能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解析】2.D
3.下列物质进出红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组是()
①CO2 ②K+ ③蔗糖④甘油⑤葡萄糖⑥乙醇⑦蛋白质
A.①②⑥⑦ B.②③④⑦ C.①③④⑤ D.①
④⑤⑥
【答案解析】3.D
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
【答案解析】4.解析:选D。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相同之处是物质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跨膜运输,同时均不消耗能量;不同之处表现在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
5.下列四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
若在Ⅹ点加入需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答案解析】5.
C
A B C D
6.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答案解析】6.C
7.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C.线粒体活动的强度
D.液泡中物质的浓度
【答案解析】7.答案:A
解析:人体组织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其吸收的量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有关。
浓度高时自由扩散快,吸收的多;浓度低时,扩散的慢,吸收的少。
8.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答案解析】8.D
9.若使某细胞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细胞的物质最可能的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生长素
【答案解析】9.解析: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完成物质的运输,而自由扩散不需要任何物质的协助。
只要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细胞就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了。
答案:B
10.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
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
【答案解析】10.答案:A
解析: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与能量和载体无关。
11.在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中,下列因素对其吸收无机盐影响最大的是( ) A.根尖表皮细胞内外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差
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速度
C.离子进入根尖表皮细胞的扩散速率
D.土壤溶液中氧气的浓度
【答案解析】11.答案:D
解析:根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结合四个选项,对该过程影响最大的是水中氧气的溶解浓度。
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B.在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答案解析】12.D
13.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答案解析】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与比较能力。
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而不需要能量,故该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只能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跨膜运输中的载体具有专一性,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不能运输蔗糖;碘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不是协助扩散;由于膜上运输相应物质的载体数量是有限的,故运输会达到饱和。
二、填空题
14.请回答下列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的问题。
取四株大小长势一致的蕃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中两株蕃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时剪去。
装置如下图。
(1)实验中,向甲、丙两瓶持续充入空气,测量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的K+含量,结果如
下图。
①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②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这一观点可通过________两装置的实验
加以验证。
(3)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________,这一观点可通过________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
证。
(4)经过一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4.(1)①D②B(2)主动运输甲、乙(或丙、丁) (3)能源物质甲、丙(或乙、丁) (4)因蒸腾作用失水,培养液浓度增高,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所以根毛细胞不能吸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的问题。
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细胞呼吸的强弱有关,而细胞呼吸的强弱又与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有关,所以,甲瓶中吸收K+最快,对应于曲线图D;丁瓶中吸收K+最慢,对应于曲线图B。
经过一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蕃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因蒸腾作用失水导致培养液的浓度增高,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不能吸水,而使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
15.右图为真核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波菜叶肉细胞相比,A细胞缺少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
(2)将A细胞浸泡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填代号)的浓度较小。
K+是________________以方式进入细胞,所需能量主要由
_________(填代号)提供。
(3)人饮酒后酒精通过___________方式吸收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
若B细胞即为此上皮细胞,则B细胞还应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5.(1)叶绿体(2)⑩主动运输③
(3)自由扩散中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