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苏俄地理学的特点与传统
世界地理学习:深度了解俄罗斯!

世界地理学习:深度了解俄罗斯!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记住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湖泊,并且能够在地图上落实相关内容。
2.根据俄罗斯的国土特点说明其气候成因,进而说明对农业的影响。
3.把握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对工业的影响。
4.依据俄罗斯地形、气候、纬度位置等因素,分析俄罗斯交通方式的选择。
1.俄罗斯的气候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
(1)影响其农业的分布状况:俄罗斯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人口稀少,发展了商品谷物农业,但因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使其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其领土的南部地区,以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为主。
(2)农业生产不稳定:大部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且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其周期性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是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之一。
2.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东欧平原上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第一、二亚欧大陆桥都从俄罗斯经过,与周边国家都有铁路直通。
在俄罗斯的货物运输中,铁路的运量和周转量所占比重最高,水运比重最低。
(2)成因
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而工业发展的大部分资源分布于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这必然加长运输距离,而长距离的运输条件下,铁路运输是最经济、最合理的陆路运输方式。
②发展水运条件差。
俄罗斯的河流冰冻期长,通航期短,且河流大部分呈南北走向,与俄罗斯货物、人口流动方向不一致。
俄罗斯有很长的海岸线,但除了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都有较长
的封冻期。
(老胡整理出品,欢迎分享,转载需经同意,并注明出处!)。
俄罗斯地理知识点总结

俄罗斯地理知识点总结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东北部。
它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与俄罗斯地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 地理位置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北部,横跨欧洲和亚洲两个地理板块。
它的领土西部与北欧、波罗的海、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国家接壤;东部与中国、蒙古、朝鲜等国毗邻。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欧亚大陆的交通、经济和政治方面具有战略地位。
2. 领土和边界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17,098,242平方千米。
它的边界线长达七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涵盖了地球上全球的绝大部分气候带和地理特征。
3. 自然地理特征俄罗斯境内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
西部的欧洲平原是俄罗斯最大的平原,农业发达。
乌拉尔山脉位于俄罗斯的欧亚交界处,横贯东西。
西伯利亚高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面积广阔,地势较为平坦。
东部的远东地区又是一个地形多样的地区,既有峡湾和海湾,又有高山和山脉。
4. 气候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各异,主要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气候。
俄罗斯的气候受到西伯利亚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西伯利亚气候给俄罗斯中部和西部带来了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大陆性气候使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气候湿润多雨。
5. 河流和湖泊俄罗斯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全长约3690公里,起于瓦尔代高原,注入里海。
其他重要的河流包括阿穆尔河、勒拿河等。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6. 自然资源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此外,俄罗斯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资源国家之一,拥有大片的森林覆盖和丰富的木材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7. 人口和城市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第九多的国家,人口约为1440万。
人文地理学总结

人文地理学总结人文地理学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它与地理学的关系是什么?1答: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53、西方人文地理学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6-17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时间:19世纪中叶之前发源地:古希腊1、地理学的师祖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文章。
2、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地理学尤其是近代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宇宙》。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家乡,致力于从区域地理的观点来论证人地关系。
近代人文地理学:时间:19世纪下半叶——二战之前近代地理学的流派――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造人,人类地理学、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白兰士、白吕纳《人地学原理》:人地相关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
麦金德: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先例,《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其政治地理的代表作,“大陆腹地说”:“谁统治东欧,谁就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罗士培:适应论。
森普尔: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亨丁顿,《气候与文明》,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1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1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1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作为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点、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俄罗斯为何被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新课导入: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等因素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人口、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中国的地理学科传统

中国的地理学科传统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地理学就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为治国安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崛起以及地理学科的传统与现状三个方面对中国地理学科传统进行梳理。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理学起源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
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地理现象的记载,如天文、地貌、水文等。
西周时期,地理学逐渐形成了体系,出现了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详细记载了我国的山川地理、民族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成果。
汉代以后,地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地理学的交流。
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又带回了大量的地理信息。
这些交流使得中国古代地理学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同时,唐代还出现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他所著的《新唐书·地理志》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瑰宝。
宋代,地理学进入了鼎盛时期。
政府重视地理学的研究,设立了专门的地理研究机构——地理院。
宋代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地理学家,如沈括、苏轼等。
他们的研究涉及天文、地貌、水文、人文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崛起近代以来,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西方地理学开始在中国高校开设课程。
20世纪初,中国地理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地理学的诞生。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引入:现代地理学注重实证研究,采用田野调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使地理学研究更加精确和科学。
2.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完善:现代地理学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分支,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3.地理学研究的拓展:现代地理学不仅关注国内地理现象,还关注国际地理问题,如全球变化、区域发展等。
4.地理学教育的普及:现代地理学在中国高校得到了广泛推广,培养了大量的地理学专业人才。
浅析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地理学的发展

浅析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地理学的发展[摘要]地理学从无到有,从描述性记载为主的古代地理学到与科技社会或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地理学,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那么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到底怎么样,它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本文就从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出发,浅谈未来地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学现状地理学地理学发展1引言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创建于1909年9月,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之一。
中国地学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由古代地理学开始迈入近代地理学。
[1]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地理学会,这标志着我国地理学的研究开始由近代地理学进入现代地理学的研究阶段。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地理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取的了骄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地理学的实践应用研究、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学科建设等方面。
随着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相应的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以下就来分析一下我国地理学的现状:2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现状概括来说,目前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可概括为:社会需求非常旺盛、学科建设非常薄弱、科学问题非常明确①。
2.1地理学取得的成就2.1.1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我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突出进展是把空间和过程研究结合起来, 注意到了空间格局的时间变化以及过程变化的空间差异问题, 重视尺度转换问题。
[2]避免了将时间和空间分开研究所产生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地理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地理学家早在1956 年就根据世界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水热平衡、化学元①据宋长青在“21 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区域与过程”研讨会上的发言2003 年,北京素地表迁移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学新方向. [3]可见中国地理研究是从全球角度,综合起来看问题的。
此外,我国地理学理论研究更注重区域地理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区域的研究,提出了垂直自然带、T字型理论、积温公式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计算模型。
初中地理地理学科发展历程

初中地理地理学科发展历程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中,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地理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地理学主要是指从古代文明开始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前的地理学发展历程。
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是基于观察和探索,尤其是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和测量地球形状等方式。
古代地理学家如荷马、亚里士多德、培鲁特等,通过对地球地理特征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记录和研究,奠定了地理学的基础。
二、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及发展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可追溯到18世纪,此时欧洲科学革命的影响推动了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重要的地理学家如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伦兹、弗里德里希·拉策尔等提出了一系列地理概念和理论,对地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下半叶,地图制作和地理测量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地理学家开始进行系统的地理调查和研究。
三、地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教育的结合也具备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地理教育的进步和改革不可忽视。
地理教育的目标除了提供相关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四、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学科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地球的描述和研究,还包括对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地理学的这些创新和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为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及发展,以及与教育的结合和创新与应用等阶段。
地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使得地理教育在初中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应用则为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许多益处。
俄罗斯地理知识点总结

俄罗斯地理知识点总结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
俄罗斯联邦也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
那么,同学们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与俄罗斯有关的知识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俄罗斯地理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俄罗斯地理知识点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对照俄罗斯地形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周边国家、大洋及海,各地形区的位置及分界。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
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图7.48 p44,阅读材料)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苏俄地理学的特点与传统 近现代中日俄地理学的特点与传统 俄罗斯地理学的四位“元老”——谢苗诺夫—天山斯基、沃耶科夫、道库恰耶夫和阿努钦,他们构成了1917年十月革命之俄罗斯地理学的核心。 ◊ 以道库恰耶夫、巴朗斯基为代表的俄国近代地理学的兴起,既受了德国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环境的特色和民族传统。 ◊俄国幅员辽阔,地处欧亚大陆北陲,为地理考察和地理学理论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俄罗斯文化与西欧具有不少差异,且语言互通困难较大。这使得俄国地理学的发展始终具有自己的特点。(十九世纪末,尽管很多来自德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的探险家和学者在俄罗斯生活工作,并对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产生影响,但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俄罗斯的地理学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 与德国和有些欧美各国不同,俄国近代地理学没有一个明显的开山鼻祖,而是由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整整两代地理学家共同完成。 东欧国家受前苏联地理学影响较深,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界限十分清楚,社会文化地理几乎 没有发展,仅限于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方面。 谢苗诺夫—天山斯基(1827——1914) 俄国第一代古典地理学大师。 他早年留学德国,是李特尔的学生,曾伴同李希霍芬对中亚进行探险考察。 1858年他到我国新疆,考察了准格尔盆地北面界山阿尔泰山和南面界山天山,是横越天山的第一个欧洲人,沙皇曾因此授予他一家在姓名之后加上天山斯基称号。 他和李特尔的接触是他对地理学研究产生兴趣,但不接受李特尔的目的论哲学,他强调地理学研究的现实重要性,把地理学做为减少农村居民贫困的一种手段,撰写了大量的区域专论。 主要著作:《俄罗斯帝国的地理统计词典》,是一部自然历史和经济现象的极有见地的融合作品。其地理学的观点长期影响着苏俄地理学界。 沃耶科夫(1842——1916) 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在学术上是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的追随者。 他对地理学发展的世纪贡献比较大,他一直从事地球热量和水平衡的研究,开创了比较气候系统 研究,注重地理学农业方面的应用,对气候学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按照他的建议,在格鲁吉亚试种茶叶、在中亚试种棉花、在乌克兰试种小麦,均获成功,改变了俄国的农作物布局面貌。 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他坚决主张重视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他是欧洲第一批认识到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性后果的学者之一。他指出俄罗斯高原由于过度放牧而英气侵蚀沟加速发展,北方森林的砍伐将导致气候变得日益干燥。 主要著作:《世界的气候》、《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等,全面地回答了人类对自然影响的一系列问题。他的著作主要特点是具有真正建设性的精神,并力求地理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道库恰耶夫(1846——1903) 圣彼得堡大学的第一位地理学教授自然地理和土壤地理学家,土壤发生学派创始人。 主要学术贡献: ① 从自然——历史观点出发,对土壤成因作了科学解释。(通过对俄罗斯欧洲部分平原的研究,认识到母质仅仅提供了土壤形成的基本物质, 水渗透地表疏松的物质,带走可溶物质,由此形成土壤;土壤也可以通过上部融合动植物的有机质而形成。) ② 提出地球表面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③ 根据发生学原则对土壤进行分类,将俄国分为七大类纬度地带性土壤。 ④ 指出土地评价的任务是确定土地的收入与价值,为确定税收的多少与租金提供依据。 ⑤ 针对俄罗斯南部黑土地带的干旱问题,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水利及森林土壤改良措施。 主要著作有《俄国的黑钙土》、《论自然地带学说:水平和垂直土壤地带》等。 贝尔格
苏联自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格勒大学教授。曾任苏联地理学会主席。(圣彼得堡) 苏联自然地带学、景观学说创始人。认为自然带及其景观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提出气候分类;以自然植被带划分和命名世界气候。著有《气候学原理》、《苏联景观地带》、《苏联自然界》等。 1917年之后的苏联地理学 1917年的十月革命影响了俄罗斯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地理学知识的研究。 列宁认为地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用科学,他于1921年命令所有的中小学中都要开设地理课。 在十月革命之后最初的岁月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继续发展受到列宁本人的大力支持。 巴朗斯基(1881——1963) 前苏联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与列宁是亲密的朋友,对于苏联地理学的发展来说,他是一个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上的合适的人,列宁对巴朗斯基提出的划分区域的经济地理学模式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合,重视自然条件的研究,提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思想,重视区划和综合分析,强调区域观点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将经济区域化的思想应用于经济地理 学理论和学校教学当中,在大学中设立相关的研究任务,并预测生产力的区域机制。) 他是第一个展示经济地理是研究由通过劳动力分工形成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域系统构成的苏联地理学家。 他制定的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地理描述体系,对苏联和其他国家有深远影响。 主要著作:《苏联经济地理》、《美国经济地理》、《苏联地理》、《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经济地理-经济地图学》 萨乌什金(1911——1982) 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的弟子。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教授,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先后兼任《地理教学》和《地理学问题》杂志主编。 在经济地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人口居民点地理学、地域生产组织与经济区划、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也是前苏联理论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地理学的积极倡导者。 发表400多部论著。代表著作有《莫斯科》、《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地理科学的历史和方法论》、《地理学 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 研究进展: 1、 自然地理学的进展 专门的自然地理学无论是在理论发展方面,还是在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方面,在苏联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如: 气候学方面,苏联学者提出了预报天气的理论原则,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东里气象学的气候现象类型;他们提出了整体气象学的概念,并且在辐射平衡和水循环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进展,并确立了在气候形成研究中的地位。 水文学方面,苏联学者创立了水平衡理论,研究各个要素(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方式。 冰川学方面,根据各种类型的冰川之间的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研究,创立了冰川过程的物理理论。 地貌学者分析了许多外力作用(侵蚀、风蚀和摩擦)的动力性质,并给予捏外力作用的普遍理论和地壳运动的研究,提出了地貌学中的地貌构造或者地貌结构的观点; 土壤科学家区分了在苔原、沙漠和山区里的许多新的土壤类型的特点,并提出了研究土壤形成过程的动力和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的一些新的途径(例如物理和生物的途径) 生物地理学家在研究植物群和动物数量方面强调生态学和生物群落的方法… 自然地理学不同专业的学者将他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特定要素上。 2、 方法论的讨论 阿努钦(1843~1923) 地理学家,人类学家。曾任莫斯科大学教授,自然爱好者学会、人类和人种学会理事长,俄国科学院院士和荣誉院士。1885年创建莫斯科大学地理系。 他坚持统一地理学的观点,认为地理学是关于地球的包罗万象的科学,既研究自然地理、生物地理、人文地理,又研究区域地理。 曾对伏尔加河、西第维纳河、第聂伯河以及高加索等地进行考察,开创俄国湖泊学研究。 长期从事地理教育,创办并编辑《自然地理学》期刊。 主要著作有:《古代欧俄地形概念的发展》、《伏 尔加河上游地区的湖泊及西第维纳河上游》、《日本:地理概论》等。在人类学方面,倡导并建立了人类学博物馆,主持编辑过《人种学评论》和《俄国人类学》杂志等。 3、 建设地理学 建设地理学是应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目标的地理学。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在能对经济发展计划有所贡献的时候就具有意义。格拉西莫夫认为为了进行描述而研究地理景观是远远不够的,建设地理学必须要使用这种知识来改造自然。他提供了建设地理学的四个例子: ① 对中央黑土带稀疏草原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地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未开发的土地和耕种土地上的地表水热平衡,然后通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进行控制自然过程的实验,以提高农业产量。 ② 研究中亚地区的灌溉用地。目的在于发现控制盐碱化、更有效的使用水资源,并增加灌溉面积的方法。调查包括咸海的命运,以及这一水体干涸后将对这一区域的总体经济带来什么等问题。 ③ 研究之用位置适当的堤坝和分支运河来开垦鄂毕湾沼泽的方法。其中也包括对水力发电潜力的研究。 ④ 研究贝加尔湖的水文,目的在于减少污染,通过安加拉河调节水量,寻找更有效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新方法。 4、 城市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地理学家才开始留意城市的研究,研究的实际目的,大都是为规划提供背景。 昌西.D.哈里斯的一篇有关苏联城市的专著中提到,列宁格勒大学的康斯坦丁诺夫在苏联城市地理学的方法论和哲学定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 他从各种资料(如公布的人口统计、行政手册、百科全书、地名词典、地图集和关于苏联城市地理的学术出版物)中搜集各种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整理了大约1247个城市的三十个变量(特征)。把资料用于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主要因素——面积因素、密度因素和生长因素。 苏联地理学 80年代早期,苏联地理学仍主要是“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