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基本知识简介共32页文档
第九和第十章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简介及总复习PPT课件

– 相当于所有电子结合能的数值(可忽略)。
原子核的质量 = 所有核子的质量 – 相当于所有核子结合能的数值。
采用原子质量单位,原子(核)的质量接近一整数,这整数 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 ,A。
原子核的符号表示:
A Z
X
Z:质子数 中子数=A-Z
11H 12H 13H
1u 112C原子质量 12 1
12
N0 12
1.660551027Kg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3.原子核的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可以由原子质量推算,也可以由核子的数目 推算。
☆ 核子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 中等质量核(A=40-120)的结合能约为8.6Mev,原子核稳定。 ☆ 质量数小于30的核结合能有周期性变化,最大值在A等于4 的倍数。 ☆ 质量数30以上的核,平均结合能变化不大,显示了核力的饱和性。
8Leabharlann 9.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1896年:贝克勒耳,铀的放射性现象; 1898年:居里夫妇,Po,Ra; 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人工放射性。
☆宇称:描述微观粒子体系状态的波函数在空间反演变换
下的奇偶性的物理量。
(x,y,z)= (-x,-y,-z) (偶宇称) (x,y,z)= - (-x,-y,-z ) (奇宇称)
6
在电磁和强相互作用情形,孤立体系的宇称不会从偶性变 为奇性或从奇性变为偶性。---宇称守恒。 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 提出,1957年吴键雄用衰变的实验加以证实,是近代物理 学史中的一个重大突破。1957年,李、杨获诺奖。 6.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的结构与特性

原子核的结构与特性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在核内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和特性。
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中子是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其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质子和中子都被称为核子。
二、质子数和中子数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原子序数。
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原子序数为1;氧原子的原子核有八个质子,原子序数为8。
原子核的中子数可以影响原子的稳定性和同位素的形成。
同位素是在质子数相同的情况下,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中子的存在可以增加原子核的稳定性。
三、原子核的半径原子核的半径非常小,约为10^-15米。
相比之下,整个原子的大小约为10^-10米。
这意味着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空间,但它却包含着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四、原子核的密度原子核的密度非常高。
实际上,它是已知最高的密度之一。
原子核的密度约为10^17至10^18千克/立方米。
这是因为原子核中的质量被集中在非常小的空间中。
五、原子核的稳定性和衰变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其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比例有关。
当质子和中子的数目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原子核将是稳定的。
然而,某些原子核可能会因为质子和中子的不平衡而变得不稳定,从而发生衰变。
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带电粒子或电磁辐射以达到更稳定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衰变方式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α粒子,即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离子,以减少质子数和中子数。
β衰变是指质子转变成中子或反过来的过程,伴随着释放β粒子,即带有电荷的电子或正电子。
γ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γ射线,即高能量的电磁辐射。
六、原子核的能量原子核具有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是一种将核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核反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被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和核武器。
原子核的结构与特性

原子核的结构与特性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核心部分,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一系列的特性。
本文将从原子核的结构和特性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proton)和中子(neutron)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的内部,集中在极小的空间中。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4米,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
这也说明了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因为原子核中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和同位素。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氧原子的原子核有八个质子。
而中子数可以不同,即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维持着稳定的状态。
强相互作用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可以克服质子之间的电相斥力,使原子核保持稳定。
二、原子核的特性1.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原子核的质量数(mass number)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质量数决定了同位素的种类。
原子核的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是指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的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2. 核子的电荷由于质子带正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
而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总的电荷数等于其中质子的数量。
3. 核子的质量质子和中子都是核子,它们的质量都非常接近,但质子的质量略小于中子的质量。
4. 核力和稳定性原子核内的质子之间由于带正电荷的排斥力,应该会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但是原子核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是存在核力(nuclear force)的作用。
核力是一种通过强相互作用力传递的力,它能够克服质子之间的排斥力,将质子和中子紧密地维持在原子核内。
核力的作用范围非常短,只在原子核内起作用。
5. 放射性衰变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原子核并不稳定,会发生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发射粒子或电磁辐射的过程,以实现更稳定的状态。
放射性衰变可以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负责维持原子的稳定性和确定原子的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1. 质子质子是一种带正电的基本粒子,其电荷为+e,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质子存在于原子核内,它们借着恒定强度的电磁力相互吸引,保持原子核的稳定结构。
每种元素的原子核中都有一个或多个质子。
2. 中子中子是没有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与质子相近,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中子也存在于原子核内,但不带电荷。
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的核子,所以中子负责增加原子核的质量,同时也起到稳定原子核的作用。
3. 原子核的半径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米,比整个原子的尺寸小得多。
这意味着原子中大部分的体积是由电子所占据的。
4. 质子数和中子数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质子数为1的是氢元素,质子数为6的是碳元素。
而中子数可以不同,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就是由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组成的。
5. 核子的稳定性对于原子核来说,稳定的核子比不稳定的核子要多。
稳定核子有特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比例,使得核力和库伦排斥力保持平衡,从而维持了原子核的稳定。
6. 核力核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作用力,它使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保持在一起。
核力比库伦排斥力要强很多,使得电荷相同的质子相互靠近,维持了原子核的结构稳定。
总结起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荷。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可以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同位素。
原子核的稳定性是由核力和库伦排斥力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以上就是关于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的详细介绍。
本文共计60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