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13-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复核人:高一备课组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2.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A.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B.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C.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D.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3.“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B.军国主义盛行C.崇尚和平D.强权政治4.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1915年英国军需品法规定:私营工厂必须交由国家管理并增建国营工厂,各工厂所需原料、生产及货物都加以详细规定。
这说明英国A.实行了完全的国民经济军事化B.开始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成份C.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出现了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改革6.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②只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③“无限制的潜艇战”的实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④“无限制的潜艇战”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状况A.①B.②③C.①④D.④7.下列有关山东问题的由来,排列正确的是①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②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③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④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B.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9.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浙江省富阳市场口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期末适应性考试5月检测

2014学年第二学期场口中学期末适应性考试5月检测高二历史答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3.《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4.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列古代官职中,具备这种职能的是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司空5.下表罗列了秦、西汉、宋、清各代的部分官职,依据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6.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
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
诗中描述的是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7.1817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向清廷报告中对某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贸易事务,任听个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
”他描述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8.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思想中心。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二历史9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人民版

场口中学2010年9-10月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须上交答题卷,请妥善保管好问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拿破仑法典》阐述的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下来 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C.推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 D.摧毁了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3.下列的表述中,你认为最能反映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是A.秦坑儒耶?儒坑秦耶?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礼崩乐坏D.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4.“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希腊人是人。
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A.政治学说B.教育学说C.伦理学说D.逻辑学5.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标志是A.上书李鸿章受挫 B.建立兴中会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提出三民主义6.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抵制英货 B.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C.进行抗税斗争 D.自制食盐7.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④“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9.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 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10.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最直接的结果是A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1.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2.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斗争中,有许多地方都曾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宣告“独立”的历史现象,这里所说的独立,其准确含义是A.坚持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B.实施“三权分立”的国家学说C.强调地方政府的区域自治D.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13.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3周)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这段史料反映出秦始皇是一个()A.杰出的政治家B.残暴的统治者C.伟大的战略家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2.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3.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康熙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 A.满汉民族间矛盾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4.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
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
这些盛世景象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包括: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5.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
在《中国焦点2006》评出的十大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了后世教育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清康熙帝册封“班禅”的目的包括①巩固国家统一②加强民族团结③即保护佛教,尊崇活佛,有分而治之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7.《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依据该条约,下图属于中国管辖的领土包括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②①③8.C.郑氏割据D.大兴文字狱9.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1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4周)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4周)限时训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C.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D.新中国的建立2、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 限制佛教、裁汰僧尼3、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下列各项中属于庙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4、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 .有教无类B .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 D .当仁不让于师5、“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希腊人是人。
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哪一学说()A. 政治学说B. 教育学说C. 伦理学说D. 逻辑学6、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②师从苏格拉底③被认为是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④其很多自然科学成就被证明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7、北美大陆军建立时,士兵衣衫褴褛,装备很差;各部分军队各自为战,指挥难以统一。
经过华盛顿一段时间的整顿,大陆军的面貌大有改观。
这表明华盛顿()①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②具有非凡的组织才能③堪当民族重任④具有不迷恋权力的高贵的品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不列颠娜”与流浪的女儿“美利坚”9、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场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Cu与HNO3溶液②Fe与HCl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铝与NaOH溶液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3、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
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NH3B.N2 C.N2O3 D.HNO34、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 (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5、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外壳是负极,石墨碳棒是正极材料B.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碳棒流向锌外壳C.电流从锌流到碳棒上D. 在电池内部阳离子从碳棒向锌片移动6、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能量的变化B. 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就是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会放出能量C.如果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由C(金刚石)→C(石墨);ΔH=-1.9KJ/mol 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7、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该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e-=2H2O B.O2+4H++4e-=2H2OC.H2-2e-=2H+D.O2+2H2O+4e-=4OH-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9、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往往因电化学过程而被腐蚀,下列方程式在钢铁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不存在的是A.Fe-2e-Fe2+B. 2H2O+O2+4e- 4OH-C.2Fe+2H2O+O2 2Fe(OH)2D. Fe-3e-Fe3+10、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A.AgNO3 B.Na2SO4 C.CuCl2 D.KCl11、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
浙江省富阳市场口中学高二历史5月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4学年第二学期场口中学期末适应性考试5月检测高二历史答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B【解析】考点:百家争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可知这体现的道家的思想。
A项是墨家学派的思想,B项是道家学派的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思想,D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选B 项。
2.“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答案】A【解析】考点:汉代儒学。
汉宣帝时比较重用刑法,他的儿子就上言建议宣帝多用道德教化。
宣帝听后说,我们汉家有自家的制度,历来就是“王”“霸”兼用,礼法并重,怎么可以只用德教呢?这说明汉代统治者并没有完全放弃法家思想,而是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为我所用。
所以本题选A。
3.《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答案】D【解析】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庄蹻入滇以及秦朝时期修五尺道,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的史实。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1879年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A.反法性质B.反英性质C.反俄性质D.反意性质2.英国与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的原因是()。
A.英与法俄在争夺世界霸权问题上没有根本的冲突B.英德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与法俄的关系C.英德矛盾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D.德、意、奥三国已经结盟,英国插不进去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日德兰海战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4.结合下边漫画,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②只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③“无限制的潜艇战”的实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④“无限制的潜艇战”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状况A.①B.②③C.①④D.④5.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委任统治”的实行()。
A.使殖民地人民获得了民族自决的权利B.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C.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D.提高了战败国殖民地的国际地位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前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7.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8.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
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②在意埃战争时为意大利提供了方便③西班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9.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对希特勒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丘吉尔认识到联合苏联打败法西斯的重要性B.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可以联合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生存的挑战C.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要服从于国家利益D.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共同的事业2.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这一法案实际上是()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使西班牙法西斯化的“绥靖政策”C.美国控制两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英国购买美国军火的“特别通行证”3.“二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A.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C.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4.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
”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C.《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6.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7.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下列国际文件,中国参与签署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9.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10.结合二战相关知识,对右书所示战役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该战役是在雅尔塔会议决定的②该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③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④该战役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局面,加速其走向灭亡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③④11.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厂,购买美国武器。
这一法案实际上是()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的纵容C.为英国购买美国军火提供了“特别通行证” D.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12.1943年1月,中美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简称《中美新约》,美承诺放弃近代条约赋予它在中国的各项特权,这是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成果。
这一成果取得的原因主要有()①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中美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需要③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④美国扭转太平洋战场劣势的考虑A.①② B.②③w C.①③④ D.①②③1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政治形势上的根本转折是()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雅尔塔会议 D.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14.“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
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15.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
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D.“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16.下面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对作者作这幅漫画时的背景描述不对的是()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B.东南欧各国人民纷纷起义,打击德国侵略者C.召开雅尔塔会议D.召开波茨坦会议17.以下关于图9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该战役是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的②该战役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③该战役加速法西斯德国走向灭亡④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1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③不能出卖、牺牲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A.①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9.为了战胜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最有效的方式是()A.推行绥靖政策B.理智、智慧、正义的力量C.以战争对战争D.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0.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是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B.消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C.战后建立联合国D.战后合作宣言21.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战争的性质相同B.德国和日本都是战败国C.战后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D.最终都是正义战胜邪恶22.下列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交战双方都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德意B.美苏↔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德意C.苏联↔德国、英国↔日本、英国↔德意D.苏联↔德国、英国↔日本、美英↔德意23.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最主要的依据是()A.双方不分胜负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24.下图反映了()A.英国仍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B.西欧各国战后恢复发展很快C.法国所受损失远比德国严重D.战争使西欧各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25.1918年下半年,德国境内抢劫成风。
右图再现了德国士兵守护在一个刚刚遭受抢劫的肉铺前的情景。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战争造成了民众生活的困难B.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战争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D.战争扰乱了社会的正常发展二、主观题(本题共有2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有: 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 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材料二《慕尼黑协议》签订后, 张伯伦和希特勒又搞了一个所谓《莱德宣言》, 宣称“英德关系对两国和欧洲都具有头等重要意义”, 表示两国“决心以协商的办法”来解决一切有争议的问题。
(l) 据材料一、材料二英法与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损害了哪一国家的利益? 签署协定的目的是什么 ?(4分)材料三“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 实行了比英法是甚的绥靖政策”一一帅桥昌《又一种绥靖》载《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5年12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 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一一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2) 材料三中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继续, 为什么? (3分)材料四“9.11”事件发生后, 恐怖主义危害人类, 破坏和平的罪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愤和反对。
然而, 历史并非总是如此。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 战火蔓延,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 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 材料四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举两例说明这一最为惨烈的灾难前后, 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的? (4 分)(4)“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发生后, 国际社会是如何“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的? 你从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中得到什么启示 ?(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
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
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严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
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