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散文写作
(完整版)高考作文万能模板-精华版

高考作文万能模板相当牛B,高考拿高分该模板写作方法如下:1、题目的写法。
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
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的写法。
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
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
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
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
多年的学生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
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
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
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
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
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
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
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高中作文常见类型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高中作文常见类型【高中作文常见类型】1、命题作文定义: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
特点: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但限制的条件越多,写作的范围就越明确,写作的内容就越具体。
它直接体现作文命题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写作。
往往不给材料、不给情境,只出一个题目,给出一定的写作要求。
2、材料作文定义:只提供一个或几个材料,不给具体的话题,作为作文的限制性要求,作者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按要求作文。
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围绕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作文。
特点:材料是作文的核心,不能离开材料作文;作文必须在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之内。
3、话题作文定义:就是给定一个话题,作为写作的中心,作文必须紧紧围绕话题来进行。
特点:提供写作围绕的核心,不规定作文的主旨;提供较宽泛的写作范围,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即可;一般不用话题做题目。
4、散文定义:通过对生活中某些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特点:形散神不散。
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而不乱,形式灵活;长于抒情,语言优美。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写景散文: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
哲理散文:也叫议论散文。
注重议论说理,或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的散文。
它往往从人或事饱含深情的记述里,去发掘社会人生的大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5、小说定义: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学生一般写小小说。
字数在千字左右,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当然也应具备三要素;出场人数少、不作细致的环境描写;多用白描、速写式的勾勒;情节特别集中,头绪不多。
高考议论散文写作指导

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1散文这一文体在表达上比其他任何文体都要灵活的多,自由的多。
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用形象化的手法寓道理于形象之中,还可以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饱含富有哲理的意蕴,这是议论文中难以见到的表达方式,作者加以任意挥写,再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象。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形散”主要指文章内容可以广泛选材。
“神不散”则指中心主旨必须一致。
太过拘谨或太过松散皆不能成为好的散文。
散文可分为: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议论便于联系话题,二是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地选取材料。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议论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应试作文获得高分以上的一条捷径。
议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第一节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
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
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近年关系型话题所占比例最大。
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那盏灯,指引我前行”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那盏灯,指引我前行”导写及范文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通过“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这句话,表达了在黑暗中,我们需要灯光的指引,才能避免危险,找到方向。
这里可以引申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目标,才能避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
作家刘同则在《向着光亮那方》中强调:“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黑暗,我们不能抱怨和消极,而应该积极行动,主动发光,照亮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这里可以引申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主动承担责任,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这两则材料的核心思想在于引导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消极抱怨,而是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成为自己的“光源”,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考生要学会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光源”。
这“光源”可以是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或者目标,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的关爱和支持。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学会从这些“光源”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心,勇敢面对困难。
考生要努力成为别人的“光源”。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生活中的“光源”,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让他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这样,我们不仅能照亮别人的生活,也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价值。
高考记叙性散文写作例谈(整理精校版)

高考记叙性散文写作例谈作文辅导0131 2021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性散文呢?下面结合实例谈几点看法:一、取材生活,感情纯真只要你留心,生活中时时发生着一个个令人心动、催人泪下、促人警醒的感人故事。
记叙文贵在以情感人。
中学生以自己终纯真、朴素的视角,往往能发同许多成人不容易看到心里去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自自然然写下来,就会独具魅力,产生非此一般的审美效果。
如一位女同学写的《假发的风波》:她父亲谢顶忒早,为了美化自己的仪表,他特意去选购假发,此乃人之常情。
他在柜台前挑来拣去,结果引来了一大堆“看客”,这可叫陪爸爸逛商店的女儿极为尴尬。
她恼了,整个晚上都没理睬老爸。
老爸为博得千金的欢欣,第二天毅然将假发退掉了,颇有一点“牺牲精神”。
女儿知道此事后,心弦振荡,哽咽着劝老爸再戴假发……这便是“假发的风波”。
平平常常,纯然是家常话语,但它把处于“花季”的女中学生的“自尊”和“羞涩”,把父女之间醇厚的亲情,把当代世俗生活中活泼可爱的“浪花”,天真无邪地展示在面前,原汁原味,令人回味无穷。
二、情节跌宕,详略得当文似观山不喜平。
记叙性散文要写得一波三折,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文前半部分巧设伏笔,做到疑窦丛生引人入胜;二是文结尾力求打造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或余音绕梁,遐思无限,或反抽一鞭,奇崛警策;或化情为景,含蓄蕴藉。
例如,2005年湖北满分作文《一双童鞋》:一位老婆婆为快过生日的孙子买了一双心爱的童鞋,不想一只被一个乘客撞出了飞驰的窗外。
文章结尾写道老婆婆将另一只也扔出了窗外。
全车厢的人一片哗然,而老婆婆的一席话却引人深思:“哈哈,我剩下这单独的一只也没用,干脆把那只也扔了,没准有人会捡到,配成一双就好了。
”开头悬念迭起,结尾却令人幡枯醒悟:我们应该抛弃锱铢必较的烦恼与痛苦,我们心中的天空会变得无比辽阔,纵然是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我们却可以富比王侯。
这样深化了主旨,将文义推向了极致,使文章弥漫着一种哲理的芬芳。
2024届高考上海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认可度”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写作(70分)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上海卷的题目独具特色,不少人称之为轻思辨,也就是,给出一个结构简单的论断,让考生从中生发议论或者感悟。
由于没有规定文体,也没有规定文章的读者群体以及应用场景。
这样的题目最容易导出所谓的哲理散文,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其规定性很弱,评价标准也很难统一。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好奇上海阅卷者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
但从给予考生写作自由度的角度来讲,其宽度和可能达到的深度可能比较理想,或许上海的高中生们在这一舞台上可以尽情发挥。
上海卷的题目出发点常常是生活中的一个认知判断。
这次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依据认可度来评价事物。
命题者应该是故意没有指明“认可度”是谁的认可度,通常,人们会首先根据自己的认可度,比如,这个菜吃起来有点辣,不太能接受,就不好吃;这个人长得有点怪,嗯,就是不好看;这个想法太毁三观,不能接受,等等。
这就是把评判的标准建立在自我感受上。
但其实,根据其他人的认可度来判断的也非常常见,比如,上电商平台买东西要先看好评率,交朋友要先打听周围人的看法,去旅行前要看各种游记等等,这就是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他人的感受上。
如果能跳出这个日常思维的限制,可以考虑认可度的“度”是精确还是模糊等等,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就能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范文展示警惕“认可度”背后的陷阱生活中,人们常常依据“认可度”来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而这种获得大众许可和承认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人们或机构的普遍看法、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认可度与其品质及可靠性往往成正比。
其实,“认可度”背后也有陷阱,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引论:概述材料,解说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认可度”代表了主流价值观,具有广泛的导向作用。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文体的选择文体的选择

排比段的运用就是指文章的全部或主要 部分由构成排比关系的段落构成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主旨,然后以 主旨句为线索,串联起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场 景或事件,结尾以议论、抒情作结。
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美之感悟》
美之感悟
百米跑道上,运动员静静等待发令枪响的身姿吸引了观 众惊讶的目光。那隆起的肌肉,表现出运动员们巨大的爆发 力。空气就像凝固了一般。人们的眼神,为那真实的美所震 憾。(总)
高考作文文体的选择
语文组
话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一个相对宽泛的写作范 围,考生的写作内容只要围绕话题,即符合题 意,而其余如题材、文体等均不受限制的新型 作文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与以往的作文命题形式相比,最大的 特点就是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主题开放、题 材开放和文体开放
开放性,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鼓励创新, 鼓励考生从主题、题材、文体、语言、结构 等方面创新。
∵ 言之有理
∴ 我应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付出努力,发扬拼搏之精神, 向有光明前途的方向前进)。
∴ 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愿望,我坚信,我会整天面带笑容, 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挑战极限。
极限是什么?极限在每个人心中衡量的尺度都不同,极限 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所以也需要人去征服它,我作为一名高三 学生,(我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也正为征服我的高三极限而 努力!
不是吗?当我用主治医生去引诱一个医校毕业生时,他刻苦 钻研、把握机遇,不出三年,他成功了;当我用流利的口才去引 诱一个不善交际的人时,他开始敢交流,尽量展示自己的雄才伟 略,现在他一开口便是滔滔不绝;当我用电脑专家去引诱一个初 学者时,他废寝忘食地研究电脑,终于他坐上了电脑界第一把交 椅……
我开心,我吹呼雀跃。我并没有错,我给人类的是目标和 勇气,我是正义的,我要伸冤。使你们走上歧途的是你们自己, 是你们误会了我,曲解了我,将我的好心变成了你们贪婪的借 口。
202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202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可以散文化一、说明记叙文和散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一种以事件的发展顺序为线索,通过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过程的变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现等来展示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文体。
而散文是以自然直观的表达方式,对感受、思考、体验、观察等心理活动的表达。
二、记叙文和散文的结合记叙文和散文在写作中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将记叙文的线性叙述与散文的感受抒发有机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情感。
三、写作指导:故事元素的运用1.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事件:作文题目是"2024高考",可以选择一些与高考相关的事件,如一名学生在备战高考期间遭遇的困难、挫折或成长故事等。
2.展开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具体描写,展现出故事的背景,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的场景。
3.叙述过程:将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时间和顺序的描述,使整个故事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4.描写人物:在故事中刻画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包括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等,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人物产生共鸣。
5.点明主题:通过对事件的叙述与解析,点明文章的主题,并在最后总结全文,给读者以启示。
四、写作指导:散文元素的运用1.感受抒发:在叙述过程中可以穿插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观察,通过语言的表达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你的情感。
2.想象力的发挥:在描写事件或人物时,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性。
3.用词精确准确:在散文化记叙文时,要注重用词的选择,力求精确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避免空泛和模糊。
4.观察细节: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出更加真实的形象,使读者会心一笑,倍感亲切。
五、注意事项1.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记叙文可散文化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条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散文写作
作者:朱鸿《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13版)在这个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颇具象征性,甚至会变成日常写作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对高考作文的命题进行研究,显然极为重要。
研究不能不分为两端:一端是教学者的研究,目的在根据命题的特点和变化调整自己的写作课程,以使高考考生适应考试写作;一端是命题者的研究,目的在提高命题水平,以使高考学生的写作获得灵感,成功作文。
哪一端的研究更为重要呢?我以为命题者研究更为重要,但也更难。
命题者不应陶醉在命题权的得意和光荣之中,因为责随权至,福祸功过皆有所伏。
高考作文的命题,在根本上应该通过写作这一途径探测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表达技巧。
实际上,即使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也以其精神境界和表达技巧为衡量的指标。
我以为,精神境界包含着或渗透于一篇作文的立意、情感和见解之中,表现技巧包含着或渗透于一篇作文的叙述、结构和语言之中。
立意有高下,有深浅;情感有雅俗,有贵贱;见解有新旧,有异凡。
叙述要会叙事,会陈述,并掌握它们的比例,尤其要会找到叙事点,拉出叙事线,组成叙事团;结构就是要善于布局,开头精彩,结尾自然而有余味。
问题是,没有结构的意识,就不懂结构;语言当然要准确、流畅,或有个性,也要把中国古代汉语化在现代汉语之中。
我以为,一个好的高考作文的命题就必须让学生激动,给学生以灵感,唤醒学生的人文积累,发挥学生的语文经验,调集学生写作训练的全部功能,以
尽呈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表达技巧,并接受评估。
如果是一个坏的、臭的、糟糕的命题,那么它将不能有效探测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表现技巧。
它只会让学生发呆,左右逢“困”,没有思路,勉强成篇,命题终为天下所笑。
高考作文的命题,显然会强劲影响写作教学。
没有人不想取得写作教学的成就。
当然,写作教学成就的取得也非常难,因为它不仅仅是作文的分数,关键是学生到底会不会写作。
只要会写作,遂一通百通,任何命题的作文也没有障碍。
然而不会写作,就唯有以有限的训练应付无限的命题了。
碰准了,套巧了,也许会得高分。
然而虽有高分,还是不会写作。
我荣幸地坐拥两个观察点,一个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基地班的学生,属于高考分数的最高者,一个是中国文坛,我很关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
我有什么意见呢?我以为,高考分数的最高者一类学生,几乎不会写散文,当然也不会写小说和诗,甚至不会写收据、书评和申请报告。
他们的突出问题是不会发现,缺乏感受,不知道怎么叙事。
我以为登上中国文坛的青年作家寥寥无几。
并非青年不想写作,成为作家,痛点是青年不会写作,当不了作家。
闪烁在中国文坛的几位青年作家,似乎多是传统写作教学的逃离者和背叛者。
然而凡伟大的作家,他又多是经过大学培养的。
他是学者化的,思想者化的,否则伟大不了。
那么天才都到何处去了呢?他们多在教育的磨坊耗损殆尽了。
如果写作教学,或语文教学,还不忍让天才湮灭,那么从精神境界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对
学生进行培养,也许尚存希望。
然而这容易吗?不。
所以先让学生学会叙事吧,之后,他们愿意称颂什么或批判什么,就任凭他们的自由!
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当遵循探测精神境界和表达技巧的原则,否则写作教学与高考作文便处于矛盾之中。
高考作文通常的文体都是散文。
显然,我在此所讨论的写作,也是从散文出发的。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