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训练

合集下载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出塞》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出塞【原词】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初康熙盛世的王朝,出身于官宦世家,地位显贵,但其词作却没有像盛唐诗人般唱出“盛唐之音”,相反却奏出了时代的哀音。

纳兰的词作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 又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试图探讨其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词作风格】作为满族的第一位大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放出的凄艳之花。

他看似拥有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才学、友情、爱情,可他并不快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及训练含答案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及训练含答案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原文、译文、鉴赏及训练含答案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 、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13]《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小令,是作者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

“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

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作者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清代〕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

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

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高考古诗词鉴赏: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高考古诗词鉴赏: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2.【命题透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能力。

【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附诗歌欣赏】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

“画角”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高亢的号角声,牧马频繁地来往,极言出巡的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

“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下阙“从前”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原作】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赏析】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此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

6.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几许:多么,何等。

翻译: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古典诗文2011-07-25 09555d56b7b40102dqpw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原词】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摘要】纳兰性德生于清初康熙盛世的王朝,出身于官宦世家,地位显贵,但其词作却没有像盛唐诗人般唱出“盛唐之音”,相反却奏出了时代的哀音。

纳兰的词作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 又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试图探讨其词作所蕴含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纳兰性德,哀音,凄婉,悲剧意识,原因【词作风格】作为满族的第一位大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放出的凄艳之花。

他看似拥有了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财富、权力、才学、友情、爱情,可他并不快乐。

纳兰的词,意境哀婉。

况周颐认为纳兰性德的词“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谭献评之为“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 顾贞观认为“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据徐釚记载“有以成容若《侧帽词》、顾梁汾《弹指词》寄朝鲜者,朝鲜人有‘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句,惜全首不传。

”从整个纳兰词来看,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的气氛。

有人统计过,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用“愁”字共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其余“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触目皆是。

【欣赏指要】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

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古诗蝶恋花·出塞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出塞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出塞翻译赏析《蝶恋花·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前言】《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写的一首词,后收录于《纳兰词》。

【注释】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翻译】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鉴赏】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幽远深沉,凄婉哀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

因外加彩绘,故名。

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

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

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

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撕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训练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

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创作背景】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13]
【作品鉴赏】
《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小令,是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

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

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

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

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

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

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

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

从前幽怨应无数。

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
描写而来。

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

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

金戈铁马,代表战争。

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

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

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

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

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

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而读完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名家评论】
毛泽东:看出兴亡。

吴世昌《词林新词话》:此首通体俱佳。

唯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

严迪昌《清词史》: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了。

【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长子。

善骑射,好读书,作词主情致.尤工小令。

词的风格接近李煜,多写离别相思及个人感受,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

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为《饮水词》。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5分)
(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6分)
(3)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4)简析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4分)
【答案】
(1)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景物。

(2分)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

(3分)(意思对即可)
(2)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

(3分)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而生的萧索之感等。

(3分)(意思对即可)
(3)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

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概。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
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

这既是实景,也是历史画面的写照。

(4)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己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

意象的选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惘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