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

合集下载

上海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于2001年成立的政治、经济、
安全性质的区域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一个规范的运行机制,下面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
一、峰会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每年由成员国轮流主持召开,主要议题为各领域合作规划和政策。

峰会期间还会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和文件。

二、理事会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理事会是上合组织的行政管理机构,成员国外交部长、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秘书长和其他高级代表组成。

负责制定和执行上合组织的各项政策和决定。

三、外长会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是上合组织的外交合作机制,负责处理上合组织的各类政治、安全和经济等事务,协调外交政策和立场,推进各领域的合作。

四、安全秘书处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安全秘书处是上合组织的安全合作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成员国在反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在安全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专家组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专家组是上合组织的智库机构,由各成员国的专家组成,负责研究和咨询上合组织各领域的政策和决策,为上合组织决策制定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六、工商论坛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是上合组织的社会经济合作机构,由各成员国的企业家和商界代表组成,负责推动上合组织各领域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互利合作发展。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能够有效推动成员国之间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例子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例子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例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中国追求的不仅是自身发展的成功,更是将自身成功与世界共享,以促进全球发展、增加国际合作、提高全球经济发展水平。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例子。

一、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开展的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该倡议侧重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五个地区,共119个伙伴国。

起初,该倡议仅仅是强调互联互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涉及了贸易、投资和人文等多个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让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地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灵活性,刺激区域内的投资并促进就业增长。

同时,该倡议推出了丝路基金,向一些国家等提供资金,以创新、绿色能源、小微企业等为重点。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二、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的组织,旨在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目前,该组织有8个观察员国和4个对话伙伴,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身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面积、最多的人口和最丰富的资源,也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借助该组织平台,各国能够相互合作,在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同时,该组织还参与了解决涉及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特色的世界经济中国的经济模式在过去30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出了世界着名的经济奇迹。

中国实行了一种独特的经济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外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部具有巨大的复杂性。

中央政府在控制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对框架内的经济活动的实施规范,以及形成国家主导地位的部分事业和失业保障系统等。

中国的经济体系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供效仿的模式。

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范围

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范围

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范围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是一个多边地区安全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总部位于中国上海。

它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作为一个地区安全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

它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安全合作和情报交流,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跨国犯罪等威胁,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能源合作和互联互通。

通过成立多个经济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反恐怖主义结算机制等,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还致力于促进文化和人文交流。

它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会和青年交流活动等,增进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上海合作组织还推动成员国在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上海合作组织还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环境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上海合作组织还支持成员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在国际事务中,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

它与联合国、亚洲合作对话伙伴关系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沟通,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议程。

上海合作组织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扩大了其影响力和合作范围。

总的来说,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范围涵盖了地区安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环境保护和国际事务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个多边地区安全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上海合作组织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 增进互利共赢

共建“一带一路” 增进互利共赢

《共建“一带一路” 增进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理念2000多年前,亚欧陆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理念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丝绸之路理念的核心是“和平合作、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和平合作,强调沿线各国以和平方式共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包容,强调沿线各国以的心态,尊重彼此的文明和文化差异,促进交流互鉴;互学互鉴,强调沿线各国以包容的态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互利共赢,强调沿线各国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合作,共同繁荣。

丝绸之路理念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它促进了亚欧非文明的交流融合,推动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这一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提出的重大思想战略构想,是新时代中国对外的新理念、新举措。

它旨在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造福沿线人民。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中国政府将同沿线各国一道,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造福沿线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时代背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正面临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它致力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发展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发展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发展与合作机制中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从欧亚大陆到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其发展始终备受关注。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地区可以利用中国的投资和资源,推动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机制。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1.1 中国战略转型下落实“一带一路”倡议1.2 倡议初衷及目标与意义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地区的发展影响2.1 中亚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2.2 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援助和投资2.3 支持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多边合作机制三、中亚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机制3.1 多边政治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3.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3.3 人文交流与民间合作机制的推进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1 中亚国家间的关系与合作具有复杂性4.2 因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产生的困难4.3 风险与利益的平衡方案五、结论5.1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合作提供了新机遇5.2 加强多方合作与对话,以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5.3 通过全面优势协作与风险控制,推动中亚地区的持续发展与合作六、参考文献“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在中国政府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后,这一倡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倡议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经济联系,促进商业和人文交流。

该倡议已经涉及到60多个国家,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和海外地区,涵盖了超过65%的全球人口和30%的全球经济产出。

中亚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是从欧洲到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重要通道。

作为该倡议的一部分,中亚区域将成为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加强区域信息交流和深化文化和商业交流的框架。

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援助和投资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援助和投资已经成为该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占该国总面积的大部分,而中国正在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合作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等。

共同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美丽的

共同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美丽的

08□文/赵嫣高文成鲁金博刘恺张继业蔡国栋华迪吴长伟杨元勇黄河关建武熊思浩努尔然胡晓明蒋超李铭阿斯钢胡冠姚兵邹学冕王峰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6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加强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总结了上合组织作为新型国际组织成长壮大的重要经验启示,为上合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展现出携手弘扬“上海精神”,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诚意和决心。

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总结了上合组织成长壮大的5点重要成功经验。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践表明,“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上海合作组织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

过去我们践行“上海精神”取得巨大成功,未来我们还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

“习近平主席总结的5点经验是上合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不仅有助于激发区域合作活力,而且对于全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说,“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合组织已成长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为其他国际组织发展树立了榜样。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5点经验,即坚持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所秉持的理念。

”卡塔尔文化中心研究部主任纳迪娅·阿勒穆迪哈克说,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上合组织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平台。

“我认为,‘上海精神’体现在这些关键词里:和平、合作、伙伴、相互理解与共同繁荣。

”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教授古泽尔·迈特金诺娃说,这是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具有独特魅力的关键。

只要各国秉持“上海精神”,努力相向而行,世界将多一分安宁。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上合组织国家加大相互支持、拓展安全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尤其重要。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广西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及解答 (97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1.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2.2014年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

”3.“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

4.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要着眼于打通内陆开放、(向西开放)通道,畅通海上开放通道。

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互联互通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

6.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贝。

”7.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8.2015年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提出:“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丝路基金、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自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

9.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

10.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做到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1.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围家构成军事威胁。

”1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解读“一带一路”

解读“一带一路”

解读“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一带一路”,仅供参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古代背景丝绸之路是张骞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作者:韩璐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9年第04期上海合作组织成功扩员后,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大的区域性组织,拥有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上海合作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基本上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具备协同发展的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皆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借力,造福于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体人民。

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具有实现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理念相契合。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遵循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内涵的“上海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尝试,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和促进。

“上海精神”在促进区域认同与和谐区域建设的同时,也有助于“一带一路”五通建设。

丝路精神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共同繁荣、增强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方面亦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发展理念的契合,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与“一带一路”五通领域更易实现互帮互助。

第二,上海合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上海合作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成绩显著,为中亚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地区的顺利起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上海合作组织以“新安全观”为核心,建立了严密高效的执法安全合作网络,在打击“三股势力”,维护边防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其次,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经贸、交通等多个部长级协调机制,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的基础性文件与中长期合作纲要,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2017—2021年进一步推动项目合作的措施清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都极大地推动了该组织所在区域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最后,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内容极其丰富,范围从文化、教育、救灾拓展至卫生防疫、体育、旅游、媒体、环保、文物保护,特别是文化艺术节、电影节、音乐会、画展等招牌项目,对增加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互信及相互了解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注入动力。

众所周知,上海合作组织各国在经济利益需求、资源禀赋、经济体量、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该组织多边经济合作发展相对滞后。

“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上可助力上海合作组织。

“一带一路”是一项经济合作倡议,其经济职能更为健全、清晰;合作方式灵活,双边与小多边合作并存;合作领域以基础设施优先;参与主体多样;资金来源广泛。

这种合作模式非常适合关系复杂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中亚、南亚地区。

自“一带一路”倡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间接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创造了条件,比如地区基础设施及物流水平的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改善都为盘活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前提。

正如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称,这种对接可以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基本共识,许多成员国将本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取得显著成績。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自2015年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历届峰会发布的元首宣言以及总理会议公报均明确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7月乌法峰会期间,各成员国就共建“一带一路”首次达成基本共识。

同年12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联合公报》:“总理们重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发表了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声明。

总理们相信,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等框架下通力协作,将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发表公报重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将继续就落实这一倡议开展工作,将其作为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手段之一。

”同年,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总理会议公报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为发展地区经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的相关倡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寻求开展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加强各国间伙伴关系,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居民就业。

”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公报高度评价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各成员国表示将共同落实论坛成果,并支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国际、地区和国别倡议对接合作。

同年,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总理会议公报指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总理重申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公报重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肯定各方为共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为促进“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所做的工作。

同年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公报也再次表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二)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各国积极响应和参与,并率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

1.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

2015年5月,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宣布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谈判。

经过双方五轮谈判、三次工作组会议和两次部长级磋商,2018年5月17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并于同年12月11日正式生效。

该经贸协定的主要内容涉及海关合作、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部门合作以及政府采购等议题。

其中,政府采购、知识产权、质检方面合作取得突破,扩大了彼此相互市场准入。

该协定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在经贸方面首次达成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标志着双方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制度引领的新阶段,有利于进一步减少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引领下,中俄经贸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双边贸易取得巨大成绩。

中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070.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1—12月,中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29%,农产品贸易增长了31%,双方还积极打造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的贸易增长点。

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总统还特别提到阿里巴巴与俄罗斯三巨头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强调此举是俄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高效成果。

二是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成效显著。

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建成并已启动供油,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加快建设,首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已通过“北方海航道”运抵中国。

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资公司启动运营,研制工作进入了实质阶段。

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项目合作顺利推进。

三是地方合作走深走实。

2018年,双方以地方合作交流年为契机,签署了《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和《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为两国在远东地区进一步合作指明了方向。

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

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为双边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2.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

2016年9月,中哈两国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

目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哈贸易额为19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中国也是哈萨克斯坦第四大投资来源国,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对哈投资超过290.1亿美元。

双方产能合作推进,达成了总额为270亿美元的51个重点合作项目清单,成立了20亿美元产能合作基金。

截至目前,已有3个项目竣工投产,价值总金额近120亿美元的17个产能合作项目已经或即将启动,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2万个新工作岗位。

2018年,中国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货运班列已达2792列,同比增长31.72%,完成货运量123.16万吨,同比增长48.78%。

2018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游客人数达到122.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8%。

3.乌兹别克斯坦行动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

2015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了《关于在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框架下扩大互利经贸合作的议定书》。

2017年,乌兹别克斯坦颁布了《乌兹别克斯坦五个优先发展方向:2017—2021年行动战略》,其主要内容和规划方向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为中乌共建“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当前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8年,双方贸易额达62.67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创历史新高。

中国还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棉花出口目的國、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

双方合作实施的天然气管道、工业园、碱厂、轮胎厂、钾肥厂、铁路隧道等标志性项目,都获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应。

“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使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1000万民众摆脱交通困境。

鹏盛工业园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乌投资建立的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该园区现已入驻10余家企业,为当地创造1300多个就业岗位,提供了20%的税收。

4.吉尔吉斯斯坦稳定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通过2012年颁布的《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稳定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吉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一是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2018年中吉双边贸易额为56.11亿美元,与1992年建交时的3548万美元相比,增长超过15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