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集市
回忆小时候农村赶集的句子

回忆小时候农村赶集的句子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山村,每年到了农历的某个日子,整个村子都会热闹起来。
那一天,我们全村的人都会赶往集市,参加一年一度的农村赶集。
清晨,我和父母一起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准备出发。
我记得父母会提前准备好农产品,如新鲜的果蔬、鸡鸭鱼肉,还有养殖的小动物。
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到竹篮里,背在背上,一家人踏上了去集市的路。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农田和果树。
田野里的麦子已经长得很高了,金灿灿的稻穗也随风摇曳。
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和橙黄色的柑橘,看起来非常诱人。
终于到了集市,我看到了许多人,他们有的在摆摊卖东西,有的在热闹地交谈。
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五颜六色的糖果和玩具,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
我最喜欢去看动物摊。
那里有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子,还有鸡、鸭、鸽子等各种家禽。
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和它们亲近,摸摸它们的柔软的毛发,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除了动物摊,还有许多小吃摊。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糖葫芦和棉花糖了。
我看着糖葫芦摊上的红红绿绿的葡萄、草莓和山楂,流口水不已。
我买了一个糖葫芦,咬下去,果真是又甜又酸,让我回味无穷。
而棉花糖则是我最喜欢的软糖,它有着绵软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让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除了吃东西,我还能看到很多有趣的表演。
有些人在表演杂技,有些人在表演魔术,还有些人在唱歌跳舞。
我看得目不转睛,简直是乐疯了。
赶集的一天过得很快,当太阳开始落山的时候,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回味着这一天的美好时光。
农村赶集不仅让我购物开心,更让我感受到了农村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我期待着明年的农村赶集,我知道它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主题为特色的作文

主题为特色的作文
《咱的特色》
哎呀呀,要说特色这玩意儿,我就想起小时候老家的集市啦。
那时候啊,一到赶集的日子,可热闹了呢!天还没亮,大家就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呢,总是兴奋得不行,拉着爷爷奶奶就往集市跑。
集市上那真叫一个五花八门,啥都有!有卖各种蔬菜水果的,那红的苹果、绿的菠菜,新鲜得不行。
还有卖衣服的,花花绿绿的摆在那里,看着就眼花缭乱。
但我最喜欢的呀,还是那个卖糖人的小摊。
那老伯的手可巧啦!他能把那糖稀就那么一弄,哎呀,一会儿就变成了孙悟空,一会儿又变成了猪八戒,可有意思啦!我每次都在那眼巴巴地看着,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盼着能得到一个糖人。
有时候爷爷奶奶看我那馋样儿,就会给我买一个。
我呀,拿着糖人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舔上一小口,那甜蜜的滋味能在嘴里回味好久呢。
我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看着各种各样的人和物,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我有时还会和小伙伴在集市里疯跑,嘻嘻哈哈地闹个不停。
这个老家的集市呀,就是我记忆中的一个特色,它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有着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
现在虽然回不去了,但每次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呢。
这就是咱心中特别的存在呀,嘿嘿。
热闹的村庄集市怎么写作文

热闹的村庄集市怎么写作文《热闹的村庄集市》在乡村生活中,集市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每到约定的日子,村庄集市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吸引着四里八乡的人们。
还未走进集市,就能听到嘈杂的喧闹声。
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曲独特的乡村交响乐。
顺着人流走进集市,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
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带着清晨的露珠,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紫的茄子,色彩斑斓,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水果摊上,苹果、香蕉、橙子、梨,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再往前走,是卖衣服和布料的区域。
花花绿绿的衣服挂在架子上,随风飘动,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各种布料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有柔软的棉布,也有光滑的丝绸,供人们挑选。
除了吃穿用度,集市上还有许多手工艺品。
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现场制作着精美的竹编、木雕,那栩栩如生的作品让人忍不住赞叹。
集市里的人更是形形色色。
有背着背篓精心挑选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嬉笑打闹的孩童。
卖家们扯着嗓子吆喝着,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买家们则走走停停,货比三家,与卖家讨价还价,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小吃摊也是集市的一大亮点。
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扑鼻的炸串、甜滋滋的糖葫芦……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一番。
人们站在摊位前,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和摊主闲聊,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在这热闹的村庄集市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最淳朴的乡情和最真实的生活。
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人们情感交流的平台。
每次逛完集市,人们都带着满足的笑容和满满的收获,期待着下一次集市的到来。
形容农村赶集热闹句子

形容农村赶集热闹句子
以下是一些形容农村赶集热闹的句子:
1.农村的集市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充满了买卖双方的吆喝声和欢笑声。
2.赶集的日子,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人们纷纷从家中出来,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街头巷尾。
3.集市上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争先恐后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
4.摊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买卖交易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受到了农村赶集的浓厚生活气息。
5.赶集的日子,就像一场盛大的庆典,人们在这里交流信息、买卖商品、增进感情,尽情享受着农村市场的热闹与繁华。
家乡的集市作文

《家乡的集市》说起家乡的集市,那可是我心里最热闹、最有趣的地方。
每到赶集的日子,天还没亮,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我也总是兴奋得早早醒来,迫不及待地跟着大人去集市。
一到集市口,那嘈杂的声音就钻进了耳朵。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鸡鸭的叫声,混在一起,热闹非凡。
走进集市,各种各样的摊位让人眼花缭乱。
卖菜的、卖肉的、卖衣服的、卖玩具的,啥都有。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卖小吃的摊位。
有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刚出锅还冒着热气;有白白胖胖的大馒头,闻着就有一股麦香味;还有那香甜可口的糖葫芦,一串串红通通的,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赶集。
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卖糖人的摊位。
摊主是个老爷爷,手艺可好了。
“爷爷,我想要一个孙悟空的糖人。
”我眼巴巴地看着他。
老爷爷笑着点点头,熟练地舀起一勺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画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现在我眼前。
“太厉害了!”我忍不住拍手叫好。
妈妈在旁边买水果,和摊主讨价还价。
“大姐,这水果可新鲜了,不能再便宜了。
”摊主一脸无奈。
“便宜点嘛,我多买几个。
”妈妈不依不饶。
我在旁边看得直乐。
集市上还有卖衣服的摊位,花花绿绿的衣服挂满了架子。
“这件衣服好看不?”一位阿姨拿着一件衣服在身上比划着。
“好看好看,显年轻。
”旁边的人笑着说。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卖鱼的摊位。
那些鱼儿在盆里活蹦乱跳,溅了摊主一身水。
“这鱼新鲜着呢,刚从河里捞上来的。
”摊主一边擦水一边说。
我看着那些鱼儿,心想:晚上又有好吃的了。
逛了大半天,我和妈妈手里提满了东西。
“哎呀,累坏了。
”妈妈抱怨着,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傍晚,集市渐渐安静下来,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
家乡的集市,虽然没有大城市的商场那么豪华,但它充满了烟火气,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我想,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热闹的集市。
乡村的集市

乡村最热闹的地方要属集市了,它集中在村子的中心,东西二里大街摆得满满的,单就卖菜的摊位,就挤挤挨挨摆了一大溜,菠菜、韭菜、藕,黄瓜、葱、地蛋......样样都齐全,水果摊位上,苹果、桃子、梨、西瓜等等,什么都有,卖厨房用品的杂摊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应有尽有,还有开着三轮车来卖肉的,有拉着满满一拖拉机化肥来销售的,就如同积木一样,把个乡村集市填充的满满当当的。
乡村的大闺女和小媳妇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提着编织篓,兴高采烈地簇拥到集市大街上,再看周遭的村民,有骑着自行车的,有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婆孩子的,从公路往集市上赶,问干什么去?回答说,去赶乔家集,看到他们,我才想到了赶集的字眼。
老家600多户人家,偌大一个村子,原来却没有集市。
宽阔的东西大街上,只有十个八个晒太阳、聊天的,显得冷冷清清,似乎还有点沉闷,偶尔有人大声叫喊一声,便打破了乡村的沉寂。
没有集市,不只是沉闷,就是居家过日子,也不是那么不方便。
没有集市那时候,不是没有菜了,就是没有肉了,觉得很不像过日子来头。
天长日久地下去,有人就耐不住了,隔三差五地就去赶趟城集或七里河子、北台集。
把四九城集日、二七七里河子集日念叨的滚瓜乱熟。
经常赶集,使家里食足衣丰,方便多了。
邻居们看他经常赶集,也就图个方便大哥,你今天赶集不?帮俺割斤肉吧。
大叔,你帮俺捎几斤芹菜吧。
话说出口,心里那个感激啊!可就是嘴上缺句话,那时乡里人不会说谢谢!没有个集市,乡里百姓都感到很不方便。
就是经常上城赶集的,也有不方便的时候,譬如,有时家里也好买菜、割肉了,却突然闯进来亲戚朋友,要菜,菜没有,要肉,肉割不着,可就真抓瞎了,那个急人和难为情,真是没法形容。
乡村沉寂也好,不方便也罢,都是有了繁华的集市才改变的。
记得那是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子正红红火火的时候,有人就考虑起集的事了,这等于给全村老百姓送一份大礼,老百姓一出门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于是就选定了日期,放了鞭炮,宣布在乔家村起集了。
乡村集市朋友圈文案

乡村集市朋友圈文案1. 和朋友一起来乡村集市感受田园风光,享受悠闲时光。
2. 在乡村集市上找寻独特的手工艺品,给家里增添一份温暖。
3. 走进乡村集市,舒缓都市的喧嚣,感受自然的力量。
4. 只在乡村集市上才能品尝到那份纯天然的美食,值得一试。
5. 乡村集市是寻找回忆的好地方,和朋友一起重温孩童时光。
6. 乡村集市上的手作艺术品让人眼前一亮,带一份回家自己DIY。
7. 乡村集市是发现美的宝藏,看看有没有适合家里的小饰品。
8. 在乡村集市拍下美丽的风景,记录下这段美好的回忆。
9. 乡村集市上的自然农产品新鲜又健康,给自己充满能量的一天。
10. 走进乡村集市,感受朴实的乡野生活,彻底远离城市的喧嚣。
11. 乡村集市的农家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舌尖上的乡愁。
12. 乡村集市是交流与分享的地方,和朋友们一起畅聊生活点滴。
13. 在乡村集市找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为亲人朋友送去份心意。
14. 在乡村集市上捧着一杯热茶,品味悠闲时光。
15. 乡村集市的手工制品独一无二,给家里增添一份独特的风格。
16. 乡村集市上的民俗表演是一场露天的文化盛宴,不容错过。
17. 在乡村集市上散步,给紧绷的心灵一次彻底的放松。
18. 乡村集市上的草编手艺赏心悦目,带一份回家自己DIY。
19. 乡村集市上的古朴木雕让人眼前一亮,为家里添一家之宝。
20. 走进乡村集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心情即刻显露。
21. 乡村集市上的农民画充满乡野生活气息,那份浓郁的乡愁。
22. 在乡村集市的农家乐畅享美味佳肴,带走满满的舌尖记忆。
23. 乡村集市上的亲子活动让家庭更亲密,孩子们开心玩耍。
24. 走进乡村集市,寻找自己的快乐,把握当下的每一分钟。
25. 乡村集市的农产品直供市场,让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26. 在乡村集市上遇见意料之外的宝贝,带回家会变成美好回忆。
27. 乡村集市是摄影师的天堂,捕捉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面。
农村赶集有哪些区别和用途

农村赶集有哪些区别和用途农村赶集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一种传统集市,也是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赶集与城市集市有着一些区别和特点,以下是对农村赶集的详细描述:一、时间和频率农村赶集通常在传统农历节日或者每周的特定日子举行,如农历年、清明节、端午节等。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多为农民,他们需要参与农业生产,因此农村赶集一般会安排在休闲时间,方便农民参与。
相较之下,城市集市则可以随时举行,且频率较高。
二、规模和场地农村赶集的规模一般较小,一般是在村庄或者乡镇的中心地带设立临时集市场地,场地可能是一片开阔的土地或者广场。
而城市集市规模较大,一般设在市区的繁华地段,场地通常是固定的市场建筑或者室内的商业中心。
三、商贩和商品种类农村赶集上的商贩多为农民自己,他们将自家农产品或手工制品摆摊出售,如蔬菜、水果、禽畜、土特产、编织品等。
同时,也有一些专门从城市或其他地区前来参与赶集的商贩,他们可能出售一些农村难以获取的商品,如家电、衣物等。
城市集市上的商贩则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个行业和行业,从食品、服装、家电到珠宝、工艺品等。
四、社交和民俗活动农村赶集除了商品交易外,还有着丰富的社交和民俗活动。
人们可以利用赶集的机会见到久未见面的亲戚和朋友,交流彼此的近况,增进感情。
同时,农村赶集也是了解农民生活、体验乡村文化和民俗的好机会,比如赶集时会有一些传统的表演、游戏和传统节目等。
而城市集市则更多地强调商业交易,社交和民俗活动相对较少。
五、经济和社会功能农村赶集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购买生活用品和物资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同时,农村赶集也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流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农村赶集也是保留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而城市集市在经济和社会功能方面更为复杂,不仅涉及商业交易,还包含了消费、娱乐和旅游等多个方面。
总结起来,农村赶集与城市集市相比,时间和频率不同,规模和场地较小,商贩和商品种类有限,社交和民俗活动较为丰富,经济和社会功能相对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家的集市
张国营
在外工作多年,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已司空见惯,老家的集市却时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
我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当时我还在老家生活。
我们村是方圆二三十里范围内的大集市,所以对集市的热闹、民风的纯朴记忆犹新。
我们村东西狭长,中间的街道当然是中心街道,集市就在东西长的大街上。
也有几条横穿的南北走向的小街,集市也由中心大街向横穿的部分漫延。
隔天逢单集,逢集的日子也就格外热闹。
当然,中心大街是最热闹的地方。
卖东西的多,买东西的也多。
集上来以后,各色货物琳琅满目,分列街道两旁;中间的人流也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有卖青菜的。
当时的青菜不存在批发,都是附近村庄比如张庄、小郭庄、郭老家等村民自己种的。
“一亩园,十亩田”,付出的劳动和收益都是种庄稼的十倍。
他们卖出的都是刚从园子里割下的新鲜蔬菜,只是量不多。
多的在担子里摆着,少的在篮子里摆着。
他们有他们的区域。
有卖瓜果的,也是自己种的。
瓜类的大多是生产队种的,除分给社员外,也要出售一部分作为队里的收入;梨、枣、桃、杏类的大多是农户自己房前屋后果树上结的,吃不完或者舍不得吃就拿到集上换俩钱。
最多的还是卖副食的。
卖肉的很多,有卖牛肉的,有卖羊肉的,有卖狗肉的。
卖猪肉的居多,但卖活猪肉的绝无仅有,只公社食品处一家,并且一个集只杀一头猪,老早就卖完了。
大多是卖病死的猪肉,一百斤以上的生卖,一百斤以下的熟卖,在一个篮子里或一个盆里摆放着。
卖馍的和卖油条的有好几家。
馍是自己蒸的,油条是现炸现卖。
面粉都是自己磨的,不像现在可以买。
白面馒头用硫磺熏过后又细又白,再加上摊主一遍遍的吆喝“热馍,热馒头,不热不要钱,一毛钱一个”,让人看了就眼馋。
卖油条的一边从油锅里夹出一根根油漉漉、热腾腾的油条,一边还要吆喝几声“油果子(油条),6毛钱一斤”,让人直流口水。
卖汤的、卖水煎包的也不少,都是现做现卖。
汤有杂烩汤、胡辣汤两种。
杂烩汤主要是白菜、粉条,表层漂一层肉片。
他们叫卖的声音很高:“杂烩汤,一毛钱一大碗”。
走到跟前的人一看锅里漂一层肉片,只要一毛钱一碗,就禁不住诱惑,破费一毛钱喝一碗。
结果是摊主下勺子的时候先把肉片撇开,再往下舀,一碗里头顶多一两片肉就不错了。
喝的人自觉上当也不便说出,喝完走人。
胡辣汤是淀粉什么的做的粘稠状的汤,里边有粉条、海带、很小的肉丸子,两毛钱一碗。
我们村西头的李发亮老人是卖胡辣汤出了名的。
他的汤质量比别人的好,再加上他铜嗓子的吆喝声“胡辣汤,肉丸子,两毛钱一碗”,能听一二里地,成为集市上的一大亮点。
另外还有豆腐挑子和凉粉挑子。
我们当地的豆腐是浆点的,如果点嫩一点又是热的,一上市就被一堆人围住了。
两毛钱一碗,舂好的辣椒泼上一层,红丝丝的,吃得直唏溜嘴才算解馋。
凉粉有热炒的,有凉调的。
卖炒凉粉的扯着喉咙叫“热凉粉,两毛钱一碗。
”卖凉调的只是平淡地叫“凉粉,凉粉”,并不说凉凉粉。
除了卖吃的东西,集上还有几盘打铁炉。
掌钳的往往是老手,用钳子夹住在炉火里烧得通红的要锻打的铁具,叮叮当当地用小锤子锻打。
真正来劲的是抡大锤的,力气比较大,往往拉风箱兼抡大锤。
铁具加热时拉风箱,等掌钳的一把烧红的钱具放到砧子上,他就停止拉风箱,抡起大锤使劲铿铿地狠夯几下,然后继续拉风箱。
炉子旁边摆放着打好的农具、炊具等待销售,也有用坏的农具等拿来修理的。
另外,还有扎针、算卦、理发、卖膏药的等。
集市旁如果有块稍微平展的地方,那一定是大鼓书人选择的地方。
说书人一手打着简板,一手敲着架子鼓,用脚登的连线打着梆子,时而说,时而唱。
内容往往是《三侠五义》《封神演义》等。
等说到紧要处,帽子一摘转着圈收钱。
嘴里说着:“各位老少爷们帮帮场,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没君子不养艺人……”收完钱,吸支烟,然后先打两下简板又慢慢道来。
但他并非接着先前的茬说,而是把先前的内容叙述个大半才继续往下说。
除了正街以外,还有几大商行。
街南侧张大伯的空院子是木料行,买卖各种建材、生产资料的地方。
十字街东北角是鸡鱼行,是买卖鸡、鸭、鱼的所在。
东西大街西端北侧是猪娃(崽)行,活猪、活羊、猪崽、羊羔都在那里交易。
从大街往北西拐是粮食行,卖红薯干的居多,一筐半筐的。
卖粮食的少,一袋半袋的在地上放着。
也有卖饲料的。
另外还有柴禾行等。
以上这些场所都有固定的交易员,手续费一般是一块钱三分。
来赶集的除了买卖生产、生活用品外,还有一些街油子,逢集必赶。
看看,转转,吃点,喝点。
见了熟人抽支烟,聊聊天,到了中午找个地方喝两盅,下午再晕乎乎地回家。
集上的人和事太多了,它简直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我怀念老家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