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字经》班级读书会说课稿
幼儿园共读《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共读《三字经》教案一、教学背景《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句子,传递了丰富的知识和价值观。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共读《三字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和背景知识,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2.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幼儿在读书过程中的互动和反思,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1)《三字经》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三字经》中的几句经典诗句和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3)幼儿读书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2.教学过程第一课:引导幼儿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的作者王懋功和《三字经》的历史背景。
(2)教师向幼儿朗读《三字经》的前十句,并解释其涵义。
第二课:通过朗读《三字经》中的几句经典诗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1)教师向幼儿朗读《三字经》中的几句经典诗句,如“人之初,性本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诗句的意义,并结合生活实例展开讨论。
第三课:引导幼儿通过读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教师让幼儿分组朗读《三字经》的后十句,并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让幼儿就朗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更好地朗读和表达。
第四课:通过幼儿在读书过程中的互动和反思,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教师让幼儿自由阅读《三字经》,并鼓励幼儿在读书过程中进行互动和反思。
(2)教师让幼儿分享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引导幼儿从中学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通过四节课的教学,幼儿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幼儿在读书过程中的互动和反思,幼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正面的引导和塑造。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此章节主要阐述了人性的本质及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章节的朗读和背诵。
2. 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理解其中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三字经》字帖、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子的名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学习。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一章节。
(2)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展示“性相近,习相远”的情景。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的例子。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教之道,贵以专”的道理。
(2)指导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句子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
(2)学生互相交换解答,教师点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三字经》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3.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三字经》的内容概述3.《三字经》的道德教育意义4.《三字经》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对《三字经》的了解和阅读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讲解《三字经》的内容(1)教师逐句解读《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对《三字经》中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
3.分析《三字经》的道德教育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从《三字经》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要点。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三字经》中的道德规范。
4.传授《三字经》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读《三字经》,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三字经》中的道德规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字经》的道德教育意义。
(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背诵《三字经》前三页。
2.结合《三字经》中的道德规范,写一篇关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美德的作文。
3.家长协助孩子一起阅读《三字经》,共同探讨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三字经》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作文质量:评价学生作文中关于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对《三字经》的实际运用水平。
最新《三字经》朗读展示方案讲课教案

《三字经》诵读展示方案活动内容:《三字经》诵读展示会活动目的:使孩子们能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领略其中的内涵和奥妙,开阔视野,增强悟性。
培养和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文化知识学习打下扎实可靠的基础。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准备工作:《孟母三迁》动画配音及相关音乐等。
活动说明:《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教育篇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礼仪篇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常识篇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4、典籍篇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5、历史篇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6、勤学篇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重点展示:教育篇、礼仪篇、常识篇、勤学篇。
活动过程:一、诵读1、通过不同形式诵背《三字经》中的教育篇、礼仪篇、常识篇、勤学篇的内容。
2、由语文老师随意点读这四个篇目中任意部分,指名背诵并说出意思。
检查学生对原文句子的个别背诵、理解情况。
二、展示以板块的形式呈现,通过表演、游戏、竞赛及穿插背诵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三字经》原文理解情况。
三、导行展示结束后,请学生自愿谈一谈学习的体会或收获。
主持稿:男:尊敬的各位老师,女:亲爱的各位同学,合:大家好!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三字经》教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典读本,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而严谨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该准确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和意义,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和学习能力。
一、深入理解《三字经》的价值1.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是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和继承。
阅读《三字经》,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优秀品德:《三字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诸如“仁爱之心”的价值观念,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处世原则。
通过阅读《三字经》,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善良、诚实、宽容等优秀品德的重要性,并培养自身更为优秀的品德素养。
3.提升学习能力:《三字经》以简洁的文字、清晰的表述,全面系统阐释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理念,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启蒙读物。
通过学习《三字经》,孩子们不仅能够汲取相关知识,还能够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习兴趣1.情境阅读法:针对不同的主题,通过相应的场景布置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家庭生活主题,可以让孩子们以实际的家庭生活为背景来全面阅读《三字经》;比如传统文化主题,则可以设计有趣的文化体验和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启发式问答法:《三字经》涉及的主题范围十分广泛,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展示《三字经》相关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呈现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并结合互动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研究表明,只有对阅读有兴趣的孩子,才会成为善于阅读的孩子。
为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创造一个支持学习和兴趣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轻松而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三字经》。
《三字经》主题班会教案

《三字经》主题班会教案《三字经》主题班会教案《三字经》主题班会教案1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三字经》班级读书会说课稿山丹县三立小学刘瑜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近《三字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新课标总体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华的丰厚博大,汲取名族文化的智慧。
”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更是指出:“要让孩子们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尽管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三字经》也许还无法很流畅地阅读,对于《三字经》的理解还很肤浅,其中的一些字也较难认,但是从格式上看,《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喜欢读。
因此,我认为它是很适合二年级孩子们阅读的一本好书。
二、说教材《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历久不衰。
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千”。
三、说学生学情在本学期以及上一年的读书时间,我已经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此十义,人所同”这三部分。
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浅显地讲解每一句的意思,以及其中包含的每个故事,然后结合孩子们喜欢的《三字经》动画视频,让孩子们熟读成诵。
四、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诵读《三字经》,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感受古文语言的精炼和丰富的内含。
2.让孩子们了解《三字经》内容中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积累。
3.通过演故事、讲故事,使孩子们乐于表现自己。
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激发孩子们学习国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古诗文作品。
五、说教法1.从活动入手,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上课开始从贴近孩子生活的跳绳活动入手,让孩子们知道可以将知识融入活动当中。
课中让孩子们表演故事,配乐朗诵,讲故事。
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了对《三字经》的理解。
2.教师讲和学生说结合。
使学生对《三字经》的认识更系统、完整。
3.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强大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本节课采用的学法有:1.学生参与活动,表演故事,讲故事。
走近文中的人物,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了解古文丰富的内涵。
2.学生参与诵读,在读中感受《三字经》语言的精炼和优美。
3.学生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学到更多的知识。
七、说教学程序。
为了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景导入。
(二)表演故事。
(三)配乐朗诵。
(四)回顾大意。
(五)讲述故事。
(六)读书会尾声。
下面我就每一个环节分开来说我的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用拉幕功能遮住课件内容。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视频。
1.播放事先录制的本班学生跳绳背《三字经》的视频。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2)采访视频中的学生:你为什么会想到跳绳时背《三字经》呢?【设计意图:孩子们感受《三字经》语言的精炼和优美。
知道可以将知识融入活动当中。
】2.读书会开始了,快叫来你身边的同学一起来读书吧!学生齐说:“读书会开始啦!”【设计意图:制造读书会的氛围。
】(二)表演故事。
1.老师还发现,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把《三字经》中的故事排练了出来,大家想看吗?(用聚光灯功能,在课件上制造舞台效果。
)由请小演员2.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者问台下的学生:(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4.课件播放朗诵及解释“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段文字的视频。
5.教师小结:《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的道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表演故事,走近文中的人物,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三)配乐朗诵。
1.视频播放小蜡头和中国龙的对话。
板书:《三字经》【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铺垫。
】学生听完后思考: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最早读的一本书。
2.《三字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课件出示《三字经》简介。
3.(用图层切换功能隐藏文字。
)学生思考:从老师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4.全体学生配乐朗诵已读会的内容。
(播放《高山流水》)【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再次感受《三字经》语言的精炼和优美。
】(四)回顾大意课件出示每部分内容,教师讲解大意。
学生诵读并谈感受。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就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课件出示)(1)教师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解。
(2)抽学生读这一部分。
(3)学生交流:这一部分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课件出示)(1)教师讲解。
学生说说黄香和孔融是什么样的孩子?(2)学生拍手齐读这一部分。
(3)学生交流:这一部分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课件出示)(1)学生拍手齐读这一部分。
(2)教师讲解。
(3)学生说“六畜”、“四方”、“三才”、“七情”指什么?(用工具中的钢笔画出“六畜”、“四方”、“三才”、“七情”)(4)学生交流:这一部分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课件出示,教师讲解)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课件出示,教师讲解)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课件出示,教师讲解)(这六部分内容利用图层播放功能播放文字。
)7.从三字经中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再读,学生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这三个步奏,深入学习前三部分内容。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再由老师讲解了解后三部分内容。
使学生对整个《三字经》有一个更系统完善的认识。
让孩子们了解《三字经》内容中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积累。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今后学习后三部分的欲望。
】(五)讲述中华少年美德故事,谈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师:《三字经》中有许多典故,其中的主人公都是小孩子,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有许多可贵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还记得吗?生:小黄香孔融1.抽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师生共同讲黄香温席的故事。
3.课件出示视频资料。
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故事梗概】黄香才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在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褥枕席温暖之后,再请父母睡下。
孔融让梨: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故事梗概】孔融才四岁,就懂得谦让之礼,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留下小的。
做弟弟的对于兄长,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4.谈收获。
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吧!师:从这些孩子的身上你们一定学到了很多,老师相信今后大家一定也会做得很好。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六)读书会尾声(结课)孩子们,古代很多文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文字。
学习《三字经》,我们可以听很多故事,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古代作品中还有许多优秀的诗文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我们学过的《春晓》,《悯农》。
(用透视功能出示《悯农》)【设计意图:让孩子们爱上古诗文作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徜徉在书的海洋中,让我们在书香中度过美好的童年。
八、说板书。
九、说反思。
我设想这节课孩子们应该是很活跃的,但上下来我发现《三字经》毕竟是古文作品,低年级孩子们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
表演的故事也没有课本中的儿童诗表演得好。
但是白板工具的恰当运用和视频的播放,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深入的学习了《三字经》。
我想在培养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要带领孩子们继续学习《三字经》的后三部分,更要引导孩子们读更多的浅显的古诗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