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精选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一、单选题1.小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实像,他必须( )A.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2.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
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b)所示。
则()A.f1=30cm,f2=15cm B.f1=15cm,f2=15cmC.f1=30cm,f2=20cm D.f1=45cm,f2=30cm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ν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A.大于ν B.等于ν C.小于ν 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已经得到倒像,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将蜡烛逐渐向左移动,我们将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的像变大了B.蜡烛的像不变C.蜡烛的像变小了D.只有光斑,一片模糊5.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2cm D.18cm7.在焦距是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一个物体以10cm/s的速度沿透镜主光轴靠近透镜,当物体运动到第6s时,此时物体所成像为()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D.倒立、等大实像8.用“傻瓜”照相机照集体照时,从取景框内发现有部分人超过取景框范围,为了照出满意的照片,应该()A.照相机略向左转B.照相机略向右转C.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D.照相机离人群稍近一点9.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60厘米B. 40厘米C. 20厘米D. 10厘米10.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30cm C.60cm D.80cm二、选择题11.(3分)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12.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三、计算题13.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奔向38万千米外的月球;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1)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的结果;(2)“嫦娥登月”让人联想到“小猴捞月”的故事,如果井水深10米,则“井中月”距离水面;(3)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再将信息传回地球.这里的“留影”是指成立、缩小的像.不能利用声波传回信息的原因是;若用光传递,从月球上发射到地球收到需要约 s(保留2位小数);(4)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玉兔月球车要在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等恶劣的环境下探测,请展开想象,说句和玉兔相关的话(可以是赞叹、感慨或是担忧):.1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岐江夜游,全长约6千米,游完全程需40分钟,途径两条休闲带、五个广场、十个主题公园、四十九个节点。
凸透镜成像习题(有答案)

凸透镜成像习题一、选择题1.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2.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验.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5.小张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了三个实验结论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实验序号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实虚大小正倒1u>2f虚像缩小倒立f<v<2f 2u=2f实像缩小正立v=2f3f<u<2f实像放大倒立v>2fA.第一次实验B.第二次实验C.第三次实验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7.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关于“实像”与“虚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B.凹透镜可能成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D.虚像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则不能8.小明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清澈的湖水里小鱼在白云间穿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B.白云是实像,鱼是虚像C.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D.白云和鱼都是虚像9.烛焰通过相距15cm远的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正立,凸透镜的焦距等于15cmB.像正立,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C.像倒立,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D.像倒立,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不存在B.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C.实像可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D.实像和虚像都可在光屏上显示二、填空题11.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________摄像头(“靠近”、“远离”).12.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______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__________镜.13.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___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首先将烛焰、透镜、光屏放置在______________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________.(1)该同学把这块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地面大约15厘米处出现了一个亮点,由此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厘米;(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那么成的一定是______________像;(3)仍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B点时,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该像肯定是______________.(4)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并调至C点时,成像情况为______________.15.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是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16.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2cm,当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17.实像是实际光线______________ 的.1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某处成______________像.19.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f A、f B、f c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0.用焦距未知的凸透镜“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通过调整物距及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实验序号为1、2;通过调整物距再做两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实验序号为3、4.(1)在实验前,需要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如图是实验序号4对应的实验图,请将物距、像距填写在表格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1501523020倒立、放大的像320304(3)分析前面的4组数据及对应的现象,为了尽快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完此操作后,把测得的物距与凸透镜焦距对比,发现当物距μ=24cm时,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cm.(4)把物距调节到小于______________cm时,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发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1.A2.A3.B4.D5.C6.B7.A8.D9.D10.C11.凸透靠近12.放大放大13.倒立缩小14.光具座;同一高度;(1)15;(2)倒立缩小的实;(3)倒立放大的实像;(4)正立放大虚像.15.实虚16.缩小不能放大镜17.会聚而成18.倒立缩小的实19.f C>f A>f B20.同一高度完整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见下表: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使物距等于像距1212。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以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果使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10cm。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会变大,像距会变小。
3、如果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5、XXX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如果XXX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XXX和XXX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XXX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
根据图片可以得知,XXX离XXX的距离近。
7、通过凸透镜观察XXX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下图中的像。
8、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
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如果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9、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10.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同学使用了四块有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在将光屏移到距离凸透镜16厘米的位置后,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4厘米;B、f=8厘米;C、f=12厘米;D、f=16厘米。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A。
u>2f;B。
2f>u>f;C。
u=2f;D。
u<f。
12.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A。
凸透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A. 等大的实像B. 等大的虚像C. 缩小的实像D. 放大的虚像6.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 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D.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1. 放大镜是利用______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
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像。
16. 画出像的大致位置。
四. 实验题:1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即___________。
点燃蜡烛应在调整之 ____,而________应当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
(2)在实验过程中,要么固定________的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和像屏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么固定________的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凸透镜和像屏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
(4)如图,把一物体先后放在a、b、c、d各处,则把物体放在_______处,在光屏上的像最大;把物体放在________处,在光屏上的像离凸透镜最近;把物体放在_________处,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都得不到像。
难题提高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的哪一位置时能得到放大的像?2.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则()A. 像距变小,像变小B. 像距不变,像不变C. 像距变大,像变大D. 像距变大,像不变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 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凸透镜成像习题(有答案)

凸透镜成像习题一、选择题1.物体距凸透镜20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2.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验.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10 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5.小张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了三个实验结论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第2页,共8页的选项是( )A.第一次实验B.第二次实验C.第三次实验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将蜡烛移动到25 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 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7.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关于“实像”与“虚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B.凹透镜可能成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D.虚像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则不能8.小明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清澈的湖水里小鱼在白云间穿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B.白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C.白云是虚像,鱼是实像D.白云和鱼都是虚像9.烛焰通过相距15 远的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正立,凸透镜的焦距等于15 B.像正立,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 C.像倒立,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 D.像倒立,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5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不存在B.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C.实像可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D.实像和虚像都可在光屏上显示二、填空题11.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镜.、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________摄像头(“靠近”、“远离”).12.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______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__________镜.13.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___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4.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首先将烛焰、透镜、光屏放置在______________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________.1该同学把这块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地面大约15厘米处出现了一个亮点,由此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厘米;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那么成的一定是______________像;3仍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点时,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该像肯定是______________.第4页,共8页4 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并调至 点时,成像情况为______________.15.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是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16.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2 ,当蜡烛在20 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 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17.实像是实际光线______________ 的.1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某处成______________像.19.有 、 、 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由此可知 、 、 三个透镜的焦距 、 、 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20.用焦距未知的凸透镜“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通过调整物距及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实验序号为1、2;通过调整物距再做两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实验序号为3、4.1在实验前,需要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如图是实验序号4对应的实验图,请将物距、像距填写在表格中;3分析前面的4组数据及对应的现象,为了尽快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完此操作后,把测得的物距与凸透镜焦距对比,发现当物距24 时,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4把物距调节到小于______________时,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发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1.A2.A3.B4.D5.C6.B7.A8.D9.D10.C11.凸透靠近12.放大放大13.倒立缩小14.光具座;同一高度;115;2倒立缩小的实;3倒立放大的实像;4正立放大虚像.15.实虚16.缩小不能放大镜17.会聚而成18.倒立缩小的实19.20.同一高度完整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见下表:第6页,共8页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使物距等于像距1212感谢下载!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第8页,共8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试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5cm时,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题思路:已知f=10cm,u=45cm大于2f,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A.缩小、正立的虚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放大、倒立的实像答案:B解题思路: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只有当u<f时,才会得到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的像,并且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把高4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6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2.5cmB.7.5cmC.4.5cmD.10cm答案:B解题思路: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说明是实像,像的高度是6cm大于物体的高度,说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物距大于5cm小于10cm,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46cmB.36cmC.26cmD.16cm答案:D解题思路: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设焦距为f,则,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向3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解题思路: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向3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成实像,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A,C,D错误,B正确。
凸透镜成像经典30道题

2.(2015•济宁)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B.
C.D.
6.(2015•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A.B.C.D.
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70cm
A. B.C.D.
这个像是(填“实”或“虚”)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蜡烛在光屏30.(2015•江西模拟)小华在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上(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精选版)

解答
透镜的厚度对成像影响不大。主 要影响透镜成像的因素是透镜的 曲率和焦距。
提示
透镜的厚度是透镜的物理特性之 一,但相对于曲率和焦距,对成 像的影响较小。
结论及总结
通过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应用于各种光学设备和成像技术中。希望这些练 习题能够帮助你打牢基础,加深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提示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焦点之后时,光线不会汇聚,所以像会和物体重叠 在一起。
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3
问题
在凸透镜成像中,什么是实像的图像,可 以被投影到屏幕上。虚像是光线分 散后形成的图像,无法被投影到屏 幕。
提示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在一起形成 图像时,称为实像。当光线分散后 看似汇聚在一点但实际无法投影到 屏幕上时,称为虚像。
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4
1 问题
什么是焦距?焦距对透镜成像有什么影响?
2 解答
焦距是指透镜的光学特性,表示光线汇聚或分散的程度。焦距的大小决定了透镜成像的 特点。
3 提示
焦距越大,光线汇聚的程度越高,像会在较近的地方形成。焦距越小,光线分散的程度 越高,像会在较远的地方形成。
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5
问题
无穷远处形成。
3
问题
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该物体 的像会在哪里形成?
提示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前 焦面越近,像就会形成在距离透镜越远的地 方。
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2
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后焦面上,像会在哪里形成?
解答
当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后焦面上时,像会和物体重叠在一起。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精选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车后门上下车时的安全,公交公司在无人售票车上安 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作 用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凸”或“凹”),它工作时能生成缩小的实像(选 填“实”或“虚”).
2.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 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 一倍焦距之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是 把这个像放大.
7.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当把蜡烛放在该凸透 镜左侧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蜡烛通过此凸透镜成的像的特点是 倒立缩 小的实像(填出倒正、大小、虚实情况)
8.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 10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高度, 并将光屏向 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8.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 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 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CAB . 透镜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
29.如图所示,手表的表蒙子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 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那么这个玻璃“凸起” 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透过它看到的实际上是日历数字的 虚像.(填 “实”、“虚”)
11.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 于 凸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实像.
12.生产生活中常用到光学知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用鱼叉瞄 准所看到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照相机是利 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 实像的性质制成的;矫正近视跟应佩带眼 镜的镜片是 凹透镜.
13.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 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 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 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凸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 组成 凹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 将如何变化? 先变细再变粗.
9.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如 图甲所示,会看到正立 放大的虚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 的房屋,如图乙所示,他将会看到的是倒立 缩小的实像.
10.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 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 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大 ,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小(全部选填“大”、“小”).
5.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 置,如图所示.盛水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调节纸屏的位置时, 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 缩小(填“放大、缩小、等大”) 的烛焰的像.
6.用放大镜观察小蚂蚁的形体时,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放大镜的焦距,通过放大 镜观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加工铁画,主 要是利用金属铁具有良好的 延展性,可锻打成片;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 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 凸透镜,这种透 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作用,可用于矫正 远(选填“近”或“远”)视眼.
4.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根据要求回答. (1)要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体应放在 B点. (2)当物体放在C点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放大镜 (3)当物体从A点向f点靠近时,像变大,像距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