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案及反思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歌词理解和解读。
2. 歌曲的旋律学习,歌唱技巧的指导。
3. 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演唱和理解。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含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技巧和合唱编排。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教师个别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音频和视频,相关图片。
2. 乐器:钢琴。
3.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教案及反思的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2. 歌曲学习:学习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3. 旋律练习: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
4. 合唱编排:学生分组,进行合唱部分的编排和练习。
5. 总结: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母亲表达爱意,可以是一句话,一封信,或者一首歌曲。
2.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献给母亲的歌》,准备下次课堂上的展示。
九、课后跟进:1. 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母亲表达爱意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十、课程总结:通过对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学习,学生深刻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一)积累有关母亲的各种格言、诗歌。
(二)认识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一)培养学生上网查找、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激,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
二、活动过程(一)听故事。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
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
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
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 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
听母亲的故事。
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
(二)谈感受。
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
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
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
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
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献给母亲的歌》语文公开课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献给母亲的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表达了对母亲的哪些情感。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与母亲的美好时光,体会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师生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5. 表达情感(1)让学生以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意。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感恩母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学唱、诗歌朗诵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献给母亲的歌》,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学唱《献给母亲的歌》,理解歌曲表达的感恩母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深情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歌词卡片、诗歌朗诵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献给母亲的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感恩母爱之情。
3. 学唱歌曲:(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歌曲。
(2)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发音、音准等问题。
(3)分组演唱,互评互学,提高演唱水平。
4. 诗歌朗诵:(1)教师选取一首感恩母爱的诗歌,学生进行朗诵练习。
(2)学生上台展示,互相评价,提高朗诵技巧。
5. 歌曲展示:(1)学生分组演唱《献给母亲的歌》,展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恩母爱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导向:通过歌曲和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然地产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演唱、朗诵等,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采取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七、教学内容:1. 歌曲学唱:《献给母亲的歌》2. 诗歌朗诵:感恩母爱的诗歌3. 课堂讨论: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八、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和朗诵,引导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和朗诵水平。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母亲的作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献给母亲的歌》教案1一、活动设计背景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是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也是非常愿意做的话题。
我做这样一个活动,有两点考虑:一是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有一些学生只是流于浮浅,并没有触及到心灵深处;一是在写作这类__时,好多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连自己也感动不了,当然也打动不了别人。
基于以上考虑,我安排了这次综合活动课。
二、活动设计思路我是从四个方面设计的:1。
“道不尽的母爱”,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2。
文学作品中的母爱,包括古诗词、名言、及现代诗歌和__。
3。
多角度看母爱。
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但有时是狭隘的,该如何理性的看待母爱。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于对母亲的报答。
三、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即写关于母亲和其他关于亲情的__。
四、活动准备1、教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
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把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每组的任务。
3、准备时间为两周。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一提起“母亲”,总能触到我们心灵最温柔的一角。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
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那我们对自己的母亲又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怎样报答我们的母亲?对母亲又有怎样的祝福呢?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献给母亲的歌》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方式,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2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献给母亲的歌》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献给母亲的歌》全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标题。
步骤二:欣赏与鉴赏(15分钟)1.教师播放音频,学生闭目听歌。
2.学生自由表达对歌曲和诗歌的感受。
3.教师用PPT展示诗歌的内容,解释少儿诗歌作品的创作目的和方式。
4.教师指导学生分段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用词、文学修辞手法等。
步骤三:诗歌创作(2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歌。
2.学生分组互相检查并修改自己的诗歌。
3.学生交流自己的诗歌,展示给全班同学。
步骤四:分享与讨论(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全班同学用轻声鼓掌表示欣赏。
2.学生就自己的创作体会谈论“写诗和写散文有什么不同?”“写诗的难点是什么?”等问题。
步骤五: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诗歌创作的特点和好处。
2.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四、教学资源1.《献给母亲的歌》音频2.PPT3.学生课桌纸和笔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与鉴赏中培养了对诗歌的情感认同,了解了诗歌创作的方式和目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分享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不过,本节课在导入和反思环节的设置上还可以有所改进。
导入环节可以加入一些与母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反思环节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加深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在诗歌创作环节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绘画、舞蹈、演讲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深刻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歌词理解和情感表达。
2. 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把握。
2. 如何正确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歌谱。
2.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准备音乐教材或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母亲节和母亲的伟大,引入歌曲《献给母亲的歌》。
2. 歌曲学习: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3.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教学生如何用歌声表达感激和爱意。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展示:让学生在班级或学校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6. 总结:通过学生们的表现,总结教学成果,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母亲表达爱意,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和练习歌曲。
2.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3. 采用榜样教学法,以优秀学生为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努力学习。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歌唱练习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献给母亲的歌》的歌词,理解歌词含义。
2. 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3. 分析歌曲的情感,学会用歌声表达感激和爱意。
4.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献给母亲的歌》。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 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献给母亲的歌》教案:以音乐表达对母爱的感激

【教案名称】《献给母亲的歌》——以音乐表达对母爱的感激【教学目标】1.了解《献给母亲的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了解其主题和表现手法;2.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感恩父母的品质。
【教学内容】1.介绍《献给母亲的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欣赏音乐并分析其表现手法;3.制作感恩母亲的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献给母亲的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介绍完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歌曲通过哪些手法表现了这种主题?引导学生探讨。
2.听歌欣赏播放《献给母亲的歌》音乐,并配上相关图片。
学生们可以观察图片,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义。
3.分析表现手法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
如情感表达、旋律、和声、节奏等。
可以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高潮部分、转折部分等,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4.制作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感恩母亲的感受,自由创作一首歌、音乐、诗歌或者画作,并且在线上进行展示与交流。
在分享或者展示时,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2.通过感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
【教学评估】1.在学习过程中考察学生对《献给母亲的歌》的理解和感悟;2.在制作音乐作品时,评估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掌握和创作能力。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自己寻找相关音乐或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2.在学生音乐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诗歌创作或画作创作等其他内容,进行多样化展示;3.可以邀请家长或者长辈,分享他们对母爱的感悟,扩大学生的视野。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通过对一首经典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学习,让学生可以借此对母爱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悟。
同时,也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堂互动,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认识母爱,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母亲的歌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一)积累有关母亲的各种格言、诗歌。
(二)认识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上网查找、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激,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
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
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
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
听母亲的故事。
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
(二)谈感受。
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
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
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
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
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请学生展示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等作品。
也可出示自己给母亲画的像、拍的照片。
并根据自己对母亲的了解,为图画、照片题写标题。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请学生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谢母恩。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提问: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同学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各小组选两名代表发言。
小结:
我们要孝顺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要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四)送祝福。
1.请学生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
由安娜•贾维斯小姐(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母亲于1905年逝世,安娜•贾维斯小姐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安娜•贾维斯小姐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
安娜•贾维斯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1913年,美国国会
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
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2.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让我们每一个同学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亲手给母亲做一个蛋糕,送一份礼物,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
要求学生在课后能把礼物和祝福的话语送给妈妈。
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
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
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三、拓展训练
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文】
母亲节的礼物
母亲节那天,我骑上自行车,挎起菜篮子,哼着《失忆周末》,朝市场“驰去”。
路程并不远,几分钟便到了。
放好车,我提着菜篮子钻进拥挤的人群。
平时我常和妈妈一起来,今天独自前来,是想送份母亲节礼物给妈妈——为她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因为早有打算,一会儿便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瓜菜未买。
摆菜摊儿的很多,我东看看、西瞧瞧,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