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针及目标

2023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针及目标•背景与目的•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针目录•水土保持的方针•环境保护的目标•水土保持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背景与目的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现状23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显著。
全球气候变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全球许多地区的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流失问题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破坏导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空气、水和食物污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人类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经济损失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影响03国际合作与政策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01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健康的地球才能养育健康的人类。
02全球经济转型环境保护也是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
02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障水资源水土保持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性,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维护土壤质量水土保持有利于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降低土地退化速度。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减缓温室效应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碳汇能力。
增加碳汇水土保持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水土保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通过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成果与水土保生态建设发展战略

方 面 均 有 突 破 与 创 新 ,成 果 内 容 丰
富 , 学 性 、 统 性 、 效 性 强 , 于 我 科 系 时 对 国生 态 建 设 与 环 境 保 护 具 有 重 要 科 学 意 义 和 应 用 价 值 。成 果 在 宏 观 尺 度 和 多 类 型 土 壤 侵 蚀 综 合 调 查 方 面 达 到 了
等六 个等级 。 过 目视解译 、 算机屏 通 计
幕 人 机 交 互 判 读 ,并 结 合 野 外 典 了 制图精
度 可 靠 、时 效 性 较 强 的 全 国 土 壤 侵 蚀 调 查 数 据 和 图 件 ,首 敬 建 立 了 全 国 空
积 在减 少, 蚀 强度 有 所减 轻 侵
维普资讯
全 国水土流失遥感成果 与水保生态建设发展战略
口 焦 居 仁
环 境 与 发 展 是 当 今 国 际 社 会 关 注 的 热 点 问 题 。为 了 用 科 学 数 据 客 观 地 反 映 全 国 承 土 流 失 状 况 , 国 民 经 为 国 水 土流 失 的现 状 及 其 发展 趋势 , 为
次 遥 感普 查 的 土壤 侵 蚀分 类 分级 , 首 先 是 根 据 外 营 力 性 质 ,将 全 国 土 壤 侵
水 土 流 失 监 测 成 果 数 字 的 含 义 是
深刻的, 给我们 的启 示是令 人深 思 的
从 监测 到 的两 次 水 土 流失 的状 况 , 及 其 1年 来 的发 展 变 化 趋 势 可 以看 出 : 0 1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在 减 少 , 态 恶 生 化 趋 势 初 步得 到 遏 制 全 国 水 土 流 失 总 面 积 由370 6, 8万 k 2减 少 到 35 5 k 2 减 少 l舶 万 m, 5. 万 m , 5 净 1 k ?这 反 映 出 我国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设 所 i, t 取 得 的 成 绩 。 总体 上 看 , 国的 水 土 流 从 我 失 、 态 恶 化 的 趋势 初 步 得 到遏 制 生 2部 分 地 区 有 改 善 , 力 侵 蚀 面 水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4.91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拟定我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展的国家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规划基础数据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工作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相关批复规划成果等。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

从 不 同 强 度 的 水 土 流 失 分 布 状 况 来 看 ,水 蚀 轻 度 流 失 区 绝 大 部 分 分 布
在 东 、 部 , 东 部 为 主 ; 度 流 失 区 中 以 中 绝 大 部 分 在 中 西 部 , 西 部 为 主 ; 度 以 强
3 万k 下降 到2 万 k/ 2 世 纪 8 年 代 8 7 n。0 0 中 期 至 9 年 代 中 期 , 正 是 我 国 水 土 保 0 持 工 作 全 面 加 强 的 时 期 , 普 遍 推 行 了 以 小 流 域 为 单 元 的 综 合 治 理 ,一 些 地 区 开 展 了 重 点 治 理 工 程 ,预 防 监 督 工 作 逐 步 展 开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设 的 重
蚀 区 基 本 在 草 原 区 和 江 河 源 头地 区 ;
中 度 风 蚀 区 大 体 与 水 风 蚀 交 错 区 一 致 , 分 布 在 长 城 沿 线 及 内 陆 河 流 域 部 分 地 区 。 而 强 度 及 其 以 上 的 水 蚀 区 主 要 在 黄 土 高 原 和 长 江 上 游 的 部 分 地
从 水 蚀 和 风 蚀 变 化 的 动 态来 看 ,
水 蚀 东 、 部 好 转 , 部 恶 化 , 第 一 中 西 与 次 遥 感 调 查 比较 , 部 1 省 ( 辖 市 ) 东 0 直 由 1 万k 减少 到9 k 中 部 由6 3 m 万 m , 2 万 k 少 到 4 万 k , 西 部 由 14 m减 9 m 而 0 万 k 增 加 到 1 7 k 风 蚀 呈 加 剧 m 0 万 m。
维普资讯
Th or s u s o e y Dic s i n
从 我 国水 土流 失现 状 看 水 土保 持 生态建设 战略布局及 主要任务
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的形势与任务刘震【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水土流失防治路线.进入新时期,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任务与对策.【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4页(P80-82,89)【关键词】水土保持;形势;任务【作者】刘震【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水土流失防治路线。
进入新时期,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分析新的形势,水土保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水土保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及建议

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及建议摘要: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措施1 水土保持建设现状与问题1.1水土流失现状我县是昆明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之一。
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
水土流失普遍分布于各乡镇的部分地带,不论是山区、半山区、坝区、还是农村、工矿、集镇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利用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举世瞩的成就。
实施了金源、柯渡、甸沙等不少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了不少片县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点,在全县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通过治理开发,使不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1.3存在的主要问题1.3.1、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县部分乡镇地区生态环境泥石较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不合理农业结构所致。
以部分乡镇为例,前些年一直在开荒,破坏森林、破坏植被,加之各种农作物广种薄收,大面积耕作,致使水土流失面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增大。
我县经过多年的治理,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效控制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
但由于进期在采矿、交通、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不重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落实,在开发建设中出现生态环境破坏,如煤和矿开发地区,大量的废弃土石和矿渣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淤塞、泥沙下泄,严重危害河床下游的安全,因而,水土流失的现状是风蚀面积减少,但有的水蚀面积而增加。
有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人们生活还十分困难,大部分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仍在继续耕种,除此原因外,产业结构高速严重滞后,耕作习惯和认识水平也起着相当作用,有部分群众人均土地、农田达到一定的数量,每年产粮能自给有余,但对退耕还林(草)存在顾虑,林草植被建设几起几落。
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

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且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标签:水土保持;强化基层监管;形成社会合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如何综合防治、如何保持高效、长效,都是当前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
1、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通过水土资源的有效治理,打造宜居幸福的城镇人居环境,助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1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强化城镇及周边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和集中管理,促进城镇绿地系统和雨洪蓄渗系统建设,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打造生产空间的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及实现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1.2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事项主要包括:涵养水源,拦蓄径流,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保持土壤耕作层和土壤养分,避免土地退化;实施坡改梯,配套小型蓄排引水设施,改善种植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实施沙化土地、盐碱地改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通过水土保持宏观调控,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态植被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控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地,整治临时占地恢复生产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3保护生态安全的必要举措通过封育、轮封和人工造林种草,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设小型拦蓄引水设施等措施,形成坡面径流调控和沟道拦蓄体系,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有效补充当地的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环境向好转变;合理配置的林草措施和雨洪拦蓄体系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蓄集雨洪资源,增大径流入渗量,对地下水漏斗区的地下水位恢复、滨海区的海水入侵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23 2023年)

国务院批复
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国函〔2015〕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 局:
水利部《关于报请审批〈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水规计〔2015〕59号)收悉。现 批复如下:
(三)目标任 务................................................................................ 9
三、总体布
内容解读
全面规划科学部署
开创水土流失防治新局面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解读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教高刘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 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的战略高度,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 效。目前,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已达到107万平方公里,累计综合治理小流域7万多条,实施封育保护80多 万平全国累计有3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制定并实施 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中上游流失面积17.95万km2,年均侵蚀量2.59亿吨 漫岗长坡、顺坡耕作,加剧水土流失
东北黑土区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赵光农场顺坡耕作
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水土流失面积48万km2, 土层浅薄,岩石裸露,耕作层薄于30cm的耕地占76.3%
北方土石山区
山东沂蒙山区
长江和珠江上游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甘肃、陕 西南部,水土流失面积34万Km2 土壤瘠薄,石漠化严重,耕作层低于30cm的耕地占42%
0
第一次 第二次
水蚀面积减少14.53万km2
200
179.41 164.88
150
100
50
0 第一次 第二次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强度以上水蚀面积减少11万km2
37.72 40
第一次 第二次
35
26.34
30
25
20
15
10
5
0 强度以上面积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风蚀面积增加3
200 180
160
万km2 ,强度以上 140
120
风蚀面积增加了21 100
80
万km2 ,侵蚀强度 60
40
有所升高。ຫໍສະໝຸດ 200187.61 190.67
第一次 第二次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东部水蚀减少3.87万Km2,减少29.25个百分点; 中部水蚀减少13.44万Km2,减少21.64个百分点; 西部水蚀增加2.77万Km2,增加2.66个百分点。
极强烈 8000~15000
剧烈 > 15000
中度81万km2
轻度162万km2
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较大的15个省份
(比%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晋陕渝宁黔滇鄂川辽甘冀京赣黑湘
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占世界的19.2%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 黄河流域年入黄泥沙量16亿吨
黑龙江农垦九三分局红星农场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厚度变化
黑土层厚度(cm)
100
80-100
80
60
40
60-80
50-60
20
0 开垦初期
20年
40年
开垦年限
我国的水土保持 及发展战略
二OO九年十二月
目录
1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 2 我国水土保持进展与成效 3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形势 4 今后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水土流失定义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和 冻融等外营力和不合理人为活动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 括地表侵蚀和水的损失。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重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危害 (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使人们失去赖以 生存的土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近50多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5000多万亩, 平均每年100万亩
按现在的流失速度, 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多 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河南省桃花峪区间,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 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7.86万km2水土流失最严重
黄土高原区
陕北丘陵沟壑区
总面积170万km2 ,水土流失面积55万km2 。年均侵蚀量18.0亿t 山高坡陡、人口密集、坡耕地多,滑坡泥石流严重
长江上游及 西南诸河区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现状
(3)水土流失类型多,区域差异明显
水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占水蚀面积60%;风蚀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占风蚀总面积 99%以上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来自沟道,长江流域主要分布在 荒山荒坡和坡耕地,风蚀危害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26万km2 农牧交错区
西南岩溶地区
贵州关岭县
长江中游、珠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水土 流失面积50万km2 风化壳深厚、降雨量大,崩岗危害严重
南方红壤区
江西赣县
南方红土地水土流失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
红色沙漠
西北地区几大沙漠及其邻近地区,内蒙古草原和东北低平原地区 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风沙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西藏等,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气候干旱,风蚀严重,过度开垦 超载过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基本特征
● 破坏性 ● 整体性● 隐蔽性● 长期性 ● 不可逆性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现状 (1)面积大,分布广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37.1% 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和沿海均有分布 城市、开发区和交通、工矿区大量产生
全国土壤侵蚀图
风力侵 蚀191 万km2
冻融侵 蚀125 万km2
水力侵 蚀165 万km2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现状
(2)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
强烈43万km2
极强烈33万km2
12%
9% 11%
23%
剧烈37万km2 45%
侵蚀 强度
平均侵蚀模数 吨/平方公里·年
轻度 < 2500
中度 2500~5000
强烈 5000~8000
120
104.07
100
106.84
80 62.11
60
48.67
40 20 13.239.36
第一次 第二次
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危害
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使人们失去赖以生
存的土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
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
草原区
内蒙锡林郭勒盟
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东北黑龙江流域等高寒地区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冻融侵蚀区
多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或中下游地区,面积近200万km2 一般为非侵蚀区或微侵蚀区,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风力侵蚀
平原地区
泥石流: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既有水力侵蚀,又有市区生活垃圾和开发建设弃土弃渣造成的流失
城市水土流失
生产建设不注意保护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宝兰二线铁路隧道建设中弃渣乱弃
电站建设造成水土流失 公路施工造成水土流失
24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1990年和1999年两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分析:
水土流失减少11万km2
367.03 355.55
400 360 320 280 240 200 160 120 8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