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细胞骨架系统

合集下载

细胞的细胞骨架与中心体

细胞的细胞骨架与中心体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要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个人学习和工作启示
01
重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
要深入研究细胞骨架和中心体等生物学领域,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
验技能作为支撑,因此要重视这些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02
关注学科交叉和融合
细胞骨架和中心体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
叉和融合,因此要保持对多学科知识的关注和兴趣。
03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心体形态
在电子显微镜下,中心体 呈现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中 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的 结构。
中心体在细胞分裂中作用机制
复制与分离
在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 进行复制并分离成两个独 立的中心体,分别移向细 胞的两极。
纺锤体形成
在有丝分裂前期,两个中 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 体,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 极移动。
调控细胞周期
中间纤维通过与其他细胞骨架成分和细胞连 接蛋白相互作用,维持细胞间的连接和通讯 ,保证组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04
中心体结构与功能
中心体组成部分及形态特点
01
02
03
中心粒
呈圆柱状,长度约为0.30.5微米,直径约为0.2微 米,由9组三联体微管组 成。
中心粒周围物质
包括多种蛋白质和酶,参 与中心体的复制、分离和 成熟过程。
中心体通过与其他细胞周 期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 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中心体与纺锤体形成关系探讨
中心体与纺锤体形成密切相关
01
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因此中心体的正常结

cellB5细胞骨架

cellB5细胞骨架
微管在体内的装配和去装配,在时间和空 间上高度有序。
如:细胞分裂期微管的装配、去装配。 微管蛋白或 TuRC中的某些蛋白质被磷 酸化,从而打开 TuRC组织形成微管的能力。
(四)微管敏感的药物
紫杉酚(加速聚合)
秋水仙素(解聚) 长春碱(抑制聚合) nocodazole(阻断聚合)等
四、微管结合蛋白
微管结合蛋白:一些同微管结合的辅助 蛋白,总与微管共存,参与微管 装配,是微管的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 成分。 (1)碱性的微管结合区域:与微管结 合,加速微管成核作用。 (2)酸性的突出区域:以横桥的方式 与其他骨架纤维相连接。
高等生物的微管结合蛋白有: MAP1: MAP2:使微管成束时保持较宽的间隔。 MAP4: Tau:使微管成束时紧密。
三、微管的组装及调节
(一)微管的体外装
装配条件:α 、β 异二聚体达临界浓度 (约1mg/ml),有Mg2+、无Ca2+、pH6.9、 37℃,GTP提供能量。
(+)装配快
(-)装配慢。
踏车运动:一定条件下,
(+)组装
(-)去组装。
Characteristics of MT assembly
Dynamic instability due to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growing and a shrinking microtubule end.
的作用,是中间丝组装毕不可少的。
四、中间丝结合蛋白
非中间丝组成蛋白,但在结构和功能上 与中间丝有密切联系。如:
使角蛋白成束的filaggrin, 使波形蛋白成束的plectin。 另外还有MAP2、
血影蛋白、 ankyrin、 desmoplakin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摘要:细胞骨架是由蛋白丝组成的复杂的网络结构,贯穿至整个细胞质。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担负着维持细胞形态、组装细胞内部多种组件以及协调细胞运动等多种功能。

细胞骨架的网格体系由3种蛋白质纤维构成: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微管(microtubules)、肌动蛋白丝(actin filaments)。

每种类型的纤维都是由不同的蛋白亚基构成,具有各自的力学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种骨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简要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进而科学的认识细胞骨架系统在细胞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细胞骨架;中间丝;微管;肌动蛋白丝细胞作为生命基本构件,不仅结构复杂,其功能更是奇妙。

细胞骨架作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组织者,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于揭示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骨架是由各种骨架蛋白聚合长链及其捆绑蛋白、运动蛋白等构成的具有主动性的半柔性纤维网络,使得细胞在自发和/或外力作用下运动与变形时依然能够保持其形状和结构的稳定性(1)。

然而,与我们人类的骨架系统不同,细胞骨架是一个处于高度动态变化的结构,会持续的随着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重组、分解,进而响应环境的变化。

细胞骨架控制着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并为胞内运输提供机械动力。

另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骨架还担负着将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功能。

1 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与功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细胞骨架聚合物:肌动蛋白丝,微管和中间丝(2)。

在真核细胞中这些聚合物一起控制细胞形态并提供机械动力。

它们共同构成网络结构以抵抗形态损伤,此外还能通过改组应答外界作用力。

然而三者的组成成分、机械特性以及在细胞内的功能却各不相同。

1.1中间丝中间丝是由中间丝纤维蛋白组成的直径约为10纳米的绳状纤丝,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

存在于内核膜之下的核纤层就是由一种类型的中间丝构成的网络结构。

另一种类型的中间丝延伸至整个细胞质,增强上皮组织细胞的机械强度并分担其机械压力。

细胞骨架细胞五精品PPT资料

细胞骨架细胞五精品PPT资料

⑶.胞质动力蛋白及其功能:
Motor Proteins in Spindle Assembly
2.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肌球蛋白 ⑴.传统的肌球蛋白—Ⅱ型肌球蛋白:
分布于多种细胞,在肌细胞中构成粗肌丝, 在非肌细胞中构成缢缩环和张力纤维。
马达结构域
⑵.非传统的肌球蛋白:
除Ⅱ型肌球蛋白以外,已发现14种非传统的 肌球蛋白。Ⅰ型肌球蛋白只有一条重链。
去对微管的结合能力, 使微管去组装); ②.增加微管的稳定性和强度; ③.沿微管转运囊泡和颗粒; ④.作为细胞外信号的靶点参与信号转导.
磷酸化的MAP2 抑制微管装配
二.结构:
1.组装:γ-微管蛋白先成核, 稳定负端。微管蛋白αβ异
二聚体为基本单位重复连接形成直线状的原纤维。秋水仙
素和长春碱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紫杉醇促进装配保持稳 定。 Ⅰ型IF(酸性角蛋白)和ⅡIF(中性和碱性角蛋白) —存在于上皮细胞或外胚层起源的细胞中, 以异源二聚体组装;
第一节、微管(microtubule, MT)
微管Φ外24-26nm, Φ内15nm. 一. 组成: 1.微管蛋白:
α-tubulin(450AA)与β-tubulin形成二聚体,可结合GTP. β-tubulin(455AA)与α-tubulin形成二聚体,可结合GTP. γ-tubulin(455AA)促进微管核心形成, 稳定负端.
4.参与物质运输及细胞内信息传递.
5.参与受精.
五.微丝参与构成肌肉收缩单位: 肌动蛋白(actin)与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肌钙蛋白(troponin, Tn)共同形成细丝.
肌球蛋白(myosin)串联形成粗丝。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细胞骨架体系

细胞骨架体系

• 微丝确定细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运动和收缩。 • 微管确定细胞器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 • 中间纤维使细胞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
细胞骨架功能:
1、结构与支持作用 2、定位细胞器 3、胞内运输作用 4、细胞的迁移 5、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6、锚定mRNA并促其翻译 成多肽 7、参与信号转导
细胞骨架的基本类型与主要功能示 意图
抑制微管组装
促进微管去组装 一种抗肿瘤药物,通过使微管解聚
发挥作用)
诺考达唑(Nocodazole)(是
稳定微管
紫杉酚(taxol)和重水D2O(能阻
止微管的去组装,促进微管的装配, 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 长春花碱
秋水仙素
紫杉醇
五、微 管 功 能
◆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鞭毛(flagella) 和纤毛(cilia)的运动
快速冷冻深度蚀刻电镜图像显示在轴突内部的微管和膜性 细胞器之间有马达蛋白构成的横桥相连(箭头)
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s)
根据其结合的骨架纤维、运动方向和携带的
转运物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胞质中微管马达蛋
白分为两大类,均需ATP供能:
驱动蛋白(kinesin)
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
动粒微管缩短产生的牵引染色体的拉力
极微管伸长产生的推力
星体微管的解聚
• 两种染色体运动分子机制学说: ①动力平衡说:染色体运动和微管装配-去装配有关; ②滑行说:染色体运动和微管间的相互滑动有关。
• 马达蛋白介导的纺锤体的行为
(四)细胞运动:纤毛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纤毛( cilia )和鞭毛( flagellae ):由 质膜包围,突出于细胞表面,由微管和动

第五讲细胞骨架-MT-MF

第五讲细胞骨架-MT-MF

由单体蛋白构成纤维型多聚体,很容易进行 组装和去组装。主要包括微管、微丝和中等 纤维。
概 述
细胞骨架常用的研究方法
电镜技术:超高压电镜、扫描电镜等显示细胞
骨架的各种细丝的立体图像;
酶消化技术:选择地抽取细胞骨架的成分;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对细胞骨架研究起到推动
作用。
概 述
(a) MT (tubulin) (b) MF (phalloidin) (c) IF (mentin)
六、药物对微管的影响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1. 微管的结构组成:
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
胞骨架成分。有稳定的 MT和不稳定的 MT之分。
形态上呈中空的管状结
构,其外径为24nm,内 径为15nm。
长度变化很大。 在多数细胞中呈放射状
分布。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graphs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ultured fibroblast.
第一节 微管(Microtubules)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三、微管组织中心
四、微管结合蛋白
五、微管的功能
通常微管蛋白的负极端组装速度
较慢,而 - 微管蛋白的正极端组 装较快。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GTP-帽(GTP-cap):
当组装体系中结合
-微管蛋白:也含有一个 GTP结合位点,该GTP在
微管蛋白二聚体参与组装成微管后,可水解为GDP。 当微管去组装后,-微管蛋白上的GDP可以被细胞 质中的GTP所替换,然后再参与微管的组装。故该 GTP 的结合位点被称为可交换位点 (exchangeable site, E-site)。

细胞骨架的生理作用

细胞骨架的生理作用

细胞骨架的生理作用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高度有序,其中细胞骨架作为细胞内部的支撑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它们以高度有序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细胞骨架网络。

细胞骨架在细胞的形态维持、细胞运动、信号传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骨架在细胞的形态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骨架通过支撑细胞膜,使细胞能够保持特定的形态。

微丝和中间纤维能够将细胞内的力量传递到细胞膜上,从而使细胞膜保持张力,保持细胞的形态稳定。

此外,微管作为一种动态的结构,能够通过调节微管的伸缩来改变细胞的形态。

细胞骨架的形态维持作用不仅仅是对单个细胞而言,它还对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骨架在细胞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的运动包括细胞的内部运动和细胞的外部运动。

细胞内部的运动主要由细胞骨架的重组和动态变化驱动。

微丝和微管的动态重组能够使细胞的质膜流动、细胞器的定位和分离等内部运动发生。

而细胞的外部运动则由细胞骨架的重组和收缩来驱动。

细胞骨架的收缩能够使细胞整体向一个方向运动,此外,细胞骨架还能够通过与细胞外界的结构相互作用,实现细胞的向外运动。

细胞骨架还在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是细胞内多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基础,细胞骨架通过提供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平台和通路,参与了多种信号传导的调控。

微丝和微管能够与信号分子相互作用,通过调节信号分子的定位和活性来调控信号传导的速度和强度。

细胞骨架的生理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涉及到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内外界面的联系等多个方面。

细胞骨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理过程,实现细胞的正常功能。

细胞骨架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肌肉萎缩症、白血病等。

因此,深入研究细胞骨架的生理作用,对于揭示细胞的生命活动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骨架作为细胞内部的支撑系统,在细胞的形态维持、细胞运动、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观察细胞骨架实验报告

观察细胞骨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骨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观察细胞骨架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非膜结构系统,主要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

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采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利用Triton X-100处理细胞,破坏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使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得以保存。

通过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PBS缓冲液、Triton X-100、M-缓冲液、考马斯亮蓝R250染液、蒸馏水。

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解剖刀、镊子、小培养皿、吸水纸、纱布、胶头滴管。

四、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用解剖刀将其撕成小块,放入盛有PBS缓冲液的小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

2. 吸去PBS缓冲液,向小培养皿中加入1.5ml Triton X-100(1%),浸没细胞20分钟。

3. 吸去Triton X-100,向小培养皿中加入2ml M-缓冲液,浸没细胞,置于摇床上5分钟,重复两次。

4. 向小培养皿中加入考马斯亮蓝R250染液,染色5分钟。

5. 吸去染液,用蒸馏水冲洗细胞,去除多余的染液。

6. 将处理好的细胞涂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内呈现出一种以微丝为主的网状结构,即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在细胞内呈放射状分布,与细胞膜相连。

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物质运输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讨论1. 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细胞骨架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它们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观察细胞骨架的方法:本实验采用Triton X-100处理细胞,破坏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使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得以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细胞骨架系统
第一节 微管 第二节 微丝 第三节 中间丝
细胞骨架系统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真核细胞内 由微管、微丝、中间丝等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状 结构系统。
这些网络结构对细胞的形态结构、运动、 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及增殖与分化等都有重要 作用。
Kolzoff(1928)提出细胞骨架概念。 Shanterback(1963)在水螅细胞中发现微管。 目前,细胞骨架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微管结合蛋白:一些同微管结合的辅助 蛋白,总与微管共存,参与微管 装配,是微管的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 成分。 (1)碱性的微管结合区域:与微管结 合,加速微管成核作用。 (2)酸性的突出区域:以横桥的方式 与其他骨架纤维相连接。
高等生物的微管结合蛋白有: MAP1: MAP2:使微管成束时保持较宽的间隔。 MAP4: Tau:使微管成束时紧密。
➢GTP cap;
➢Catastrophe: accidental loss of GTP cap;
➢Rescue: regain of GTP cap
(二)微管的体内装配
遵循体外装配规律,还受严格时间、空间控制。 时间控制:如纺锤丝微管的聚合与解聚发生在细胞
分裂期,这是生命活动的特殊时刻。 空间控制:微管组织中心,微管装配的特殊始发区
马达蛋白:胞质动力蛋白、驱动蛋白
马 达 蛋 白
动力蛋白沿微管滑动----膜泡运动模型
马达蛋白
驱动蛋白
动力蛋白
第二节 微丝
一、微丝的形态结构和存在形式:
在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的 细丝,实心纤维,直径5~7nm,成束或弥散分布。
肌细胞中,微丝形成稳定结构; 非肌细胞中,微丝常分布质膜下,是动态 结构。
微丝
微管
中间纤维
用一定
的药物处理 细胞,在显 微镜下可见 一网架结构 (如图), 证实了细胞 骨架的存在。
光镜下细胞骨架:红色荧光显示微丝 、 黄色显示微管、 兰色显示细胞核。
光镜下细胞骨架: 黄色荧光显示微管
电镜下显示微丝
特点:弥散性、整体性和变动性
第一节 微管
分散在细胞质中(多数细胞) 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 胞内呈网状或束状分布 平行成束排列(神经细胞) 排列为一定的几何图形样结 构(中心粒、鞭毛、纤毛)
域,包括中心体、基体、动粒 正常生理状态下,装配先由微管组织中心开始。
微管组织中心:活细胞中,微管组装时,总是以某 部位为中心开始聚集, 这 个中心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包 括中心粒、 星体和动粒等。
微管组织中心决定细胞微管的极性,微管的负端指 向微管组织中心,正端离开微管组织中心。
γTuRC存在于微管组织中心,就像一颗种子,成 为更多异二聚体结合上去的核心,微管从此生长、延 长。
纵切面
横切面 示 1对中心粒电镜照片
2、鞭毛和纤毛: 9组二联管+2个中央微管。
纤 毛 和 鞭 毛 形 成
纤毛 运动
(三)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使内质网在细胞质中展开分布,使高尔基体靠 近细胞核,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等。
(四)为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物质运输提供轨道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运送,特别是膜泡运输,与 微管的存在有关。例如神经递质、细胞分泌颗粒、色 素颗粒及线粒体的快速运动都是沿微管进行的。
微管在体内的装配和去装配,在时间和空 间上高度有序。
如:细胞分裂期微管的装配、去装配。 微管蛋白或 TuRC中的某些蛋白质被磷 酸化,从而打开 TuRC组织形成微管的能力。
(四)微管敏感的药物
紫杉酚(加速聚合)
秋水仙素(解聚) 长春碱(抑制聚合) nocodazole(阻断聚合)等
四、微管结合蛋白
微管结构模式
2.存在形式
单管:质膜下的微管,不稳定 二联管:鞭毛、纤毛的杆部,稳定 三联管:中心粒、鞭毛、纤毛的基体部,稳定
二、微管的分子组成
微管主要由微管蛋白构成,包括微管蛋 白α、β、γ。
α、β微管蛋白占微管总蛋白量80~95%, 通常以α、β异二聚体存在。
γ微管蛋白存在于微管组织中心(微管 装配始发区域,微管极性的确定及在细胞分 裂中起作用)。
三、微管的组装及调节
(一)微管的体外装
装配条件:α、β异二聚体达临界浓度 (约1mg/ml),有Mg2+、无Ca2+、pH6.9、 37℃,GTP提供能量。
(+)装配快
(-)装配慢。
踏车运动:一定条件下,
(+)组装
(-)去组装。
Characteristics of MT assembly
Dynamic instability due to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growing and a shrinking microtubule end.
五、微管的主要功能
(一)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 细胞形态
(二)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形成
1、中心粒: 9组三联管围成圆筒状结构。
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
5-6 5-5
中心粒为成对存 在且相互垂直短筒 状小体。
每个短筒状小体 由9组三联体微 管斜向排列呈风 车状排列而成, 为(9*3)结构
一、微管的形态结构和存在形式
中空、管状纤维,外径24~26nm, 内径15nm,管壁厚5nm,长短不一。
15nm 24--26 nm
1.结构: 微管蛋白α、 β亚基聚合成 异二聚体, 异二聚体相 连排列而成 原纤维。
由13根原纤维围成中空的微管,每条原纤 维由微管蛋白α、β相间排列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MT are nucleated by a protein complex containing -tubulin
The centrosome is the major MTOC of animal cells
(三)微管装配的调节
体内微管蛋白的合成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多 余的微管蛋白单体结合于合成微管蛋白的核糖 体上,导致微管蛋白mRNA降解。
光镜下上皮细胞,红色显示微丝
光镜下绿色显示肌动蛋白
二、微丝的分子组成
G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单体,呈哑铃形) ATP(或ADP) Mg2+和K+或Na+
F肌动蛋白(丝形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分子球形,直径为2-3nm,有三类,即、、, 有极性。单体存在于肌细胞中;和单体存在于非肌细胞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