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迷人的江南水乡抒情散文通用一篇

迷人的江南水乡抒情散文通用一篇

迷人的江南水乡抒情散文通用一篇迷人的江南水乡抒情散文 1此行的第一站是江苏的同里古镇,刚一下车,便有几辆别致的旅游观光车载着我们进入景区。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桥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游人不是很多,总体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沿着窄窄的石板小路,我们走进了嘉荫堂和耕乐堂,都是不大的私家园林式住宅。

只是进得门来,厅,堂,院,井然有序,尤其是那些精美绝伦的石雕和木雕,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那高高的走马楼,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停留一会,倚在高高的美人靠上,过一把深闺小姐的瘾,体味一下“无言谁会凭栏意”的无奈心境。

曲曲折折地穿堂过室,眼前豁然一亮:缓缓流淌着的小河,静静的石阶,依依的垂柳,水乡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原来我们是到了著名的三桥景点,相隔不远的三座桥分别叫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据说当地有个“走三桥”的习俗,每逢婚嫁,必定要喜气洋洋的绕行三桥,以求白头偕老,幸福吉祥。

又有民谚:“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常驻永不老。

”没等导游介绍完,我们就已经喜滋滋地走过了这三座小桥,心底亦暗暗祈祷,但愿__健康。

移步换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也是同里最著名的私家园林。

退思园取名于《左传》上的一句话:“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清代一名叫任兰生的__遭贬职后回乡建造的私家园林。

整个园林内,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等一应俱全,浑然天成。

无奈步履匆匆,所有景致都在走马观花中一闪而过,只是辜负了这美丽的园林。

别了同里,揣着满心的期待来到了素有“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

她曾经像一个典雅,清丽的小家碧玉般,静静地生长在温润的江南一隅,如今,她因为旅美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故乡的回忆》而盛名远播。

抵达周庄时,黄梅时节的霏霏烟雨不期而至。

小桥、流水、人家、斜栏、垂柳,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倒也平添了一份烟雨江南的美妙韵致。

河中,一艘艘小船悠然而过,船头,扎着蓝印花布头巾的船娘在游客们高高举起的相机前,神情自若地轻摇船桨。

同里古镇游记范文

同里古镇游记范文

同里古镇游记范文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中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

这个古镇,以其古朴的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一到同里古镇,我就被它迷人的古建筑所吸引。

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沿街而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我看到了许多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红砖瓦房、青砖黛瓦,每一幢建筑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走进其中,更能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安逸。

古镇上的居民大多生活在这些古建筑里,他们一家人围坐在门前的长椅上,晒着太阳,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在同里古镇的街道上漫步,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同里古镇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这里的小吃琳琅满目,有酥油茶、豆腐脑、糕团汤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尤其是同里的小吃巷,这里汇集了各地的美食,让人大饱口福。

此外,同里还以制作苏绣和苏锦而闻名于世。

街边的小店里陈列着精美的绣品,每一件都充满了细腻和精致的艺术品味。

同里古镇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同里古民居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传统江南民居,展示了古代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家具、陶瓷和字画,这些文物展示了苏州人的精致生活品味。

另外,同里古镇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园林,如同里寺、同里园等,这些地方更是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在同里古镇的游览中,我还参加了一场精彩的传统表演。

这场表演是苏州评弹,一种流传已久的戏曲表演形式。

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动人的歌唱声音让我陶醉其中。

在表演的间隙,我还学习了一些评弹的基本技巧,尽管自己并不擅长,但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州的传统文化。

同里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地方,每一步都可以感受到古镇的魅力。

这里的风景宜人,文化底蕴深厚,让人流连忘返。

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同里古镇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古镇,感受它的魅力和温暖。

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

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

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

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同里印象苏州的美,一是美在园林,第二便是美这里的小镇了。

青石窄巷,小桥流水人家,苏州的古镇满足了人们对梦里水乡的所有想象。

出门前查看攻略,苏州的古镇,保存完好值得一游就有五六处之多,其间名气最大的当然要数周庄和同里了。

鉴于出行时间有限,两个古镇只能择其一而观。

去哪一个呢?思量再三,最终选择了同里。

一是因为同里的规模比周庄更大些;二是考虑到周庄比同里有名,游人可能会更多。

第三还因为很多攻略上都提到同里的原住居民较多,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周庄因为开发较早,小镇已经是完全商业化运行了。

今天天气不错,蓝天白云,阳光明媚。

小镇里绿树翁翁郁郁,虽然中秋已过,却依然还有些许夏天的气息。

古镇里面有几处景点需要门票,除此之外,如果只想看看这里的小桥流水,走一走窄而狭长的小巷,坐在青石凳上发一发呆,来同里是不用花钱的。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镇里游逛,脑子里徘徊着的也就是这几个字了。

同里以桥多而闻名,周庄有双桥,而这里有著名的三桥。

婚庆嫁娶,老人过寿,走三桥已成了这里约定的风俗。

雇了一艘小木船体验了一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感觉,船娘快言快语,边摇橹边讲着同里,船在一座座桥下穿行而过。

顿时有了很江南很江南的感觉。

古镇里的几处景点很值得一看。

退思园无疑是最不容错过的。

园子建于清代,园主任兰生曾在朝廷任高官,遭人弹劾后退居家乡小镇,然后他砸九万两白银在不到十亩的面积上修了这座园子。

园内亭,台,楼,阁,廊,坊,轩,榭,楼,桥一应具全,小巧玲珑且不露富。

整个设计完全是写意的手法,妙在神韵与诗意。

游完此园,感觉比之拙政园有过之而无不及。

“退思”这名字起得好,似乎大有深意。

退思补过,任兰生四十八岁还乡,恰是壮年。

桥之风情 尽在同里

桥之风情 尽在同里

桥之风情尽在同里江南有许多古镇,它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但是由于岁月的浸染和现代文明的冲刷,这些富有特色的古镇已越来越少了。

前两年我去过周庄,那素有“中国的威尼斯”之称的水乡古镇让我流连忘返。

记得去年的夏天再次到江南旅游时,热情的朋友向我们推介了同里镇,让我领略了不同于周庄的另一番古镇水乡景致。

其实是我孤陋寡闻而已,同里这座美丽的江南集镇,早已以她“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格而名扬海外”了。

她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个将整座古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她的“古朴淡雅,她的碧水连天,她的小河萦绕,她的古迹遍布,都是其他许多小镇所望尘莫及的”。

到苏州的人必会去看看园林,游江南古镇若不去同里的话,定会让你后悔不已的。

我们是在游了周庄后从水路坐小船到同里的。

亲切可爱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的“性格”。

有人曾将周庄和同里作比较,说周庄像一位活泼可爱的公关小姐,而同里则更像一位文文静静的秘书小姐。

意思是说同里富于“文气”。

同里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长期受吴文化的涵养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特色。

宋元以来,这里便已是人才辈出,名家如云了。

而今,则受到当代文人名家的喜爱,赋诗撰文者不计其数。

如陈从周的《说园》、冯英子的《同里杂忆》和余秋里的《江南小镇》等,美文中的同里如画如诗,吸引你来过一次,还想来第二次。

对于我来说,小小同里镇虽景点无数,但印象至深的不是雕梁画栋的深宅院,也不是小巧精致的退思园,而是那数不胜数的“桥”的景致和风情。

水多桥才多。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中街巷逶迤,河道纵横,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座美丽的水乡小镇必与桥结下渊源。

同里众多的古桥建于各个不同的年代,这些古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仍然巍然挺立,其间有多少故事,多少传说,它已成为我们解读同里的钥匙。

脚下是一座最古老的桥,叫思本桥。

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梦中同里_初中散文

梦中同里_初中散文

梦中同里施柳依同里,江南水乡的一颗明珠,精巧秀美。

珍珠塔、退思园、同里古镇的两大宅院,精美绝伦。

这个假日,我和父母一起来到仰慕已久的梦中同里,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楼台轩宇之中,情不能自己。

珍珠塔,名塔却非塔。

它坐落在一条小弄堂里,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

从那小弄堂的道口走进去,转悠了三圈,好像在梦中徘徊。

在导游的指点下,我才看到了一排排老房子,大厅内雕栏画栋,气势不改从前。

再往里,一个空旷的大厅内,摆放着当年迎娶新娘的大红花轿,排场十分壮观。

老妈感觉很是新鲜,便坐进了大红花轿中,好似圆一个古朴的花轿梦,老爸立马跑过去摆了个迎娶的工作,双手举起“回避”执事牌,我也是心领神会,拿出手机,为他们拍下这温馨的情景,记录下他们恩爱的点点滴滴。

往里拐个弯,便来到大小厨房,大厨房是用来供餐的,四五张大桌子,整齐地排放在餐厅中,小厨房中的壁橱上画着一幅水墨画,可以想象当年主人的生活多么富裕,情调多么高雅。

穿过小弄堂,便来到了珍珠塔的后花园,一条小河缓缓流过,在河的一头,放着一条虽不大却精美的船,可以想象,生活在这样一个园子里,是多么惬意和美好啊。

我和老爸老妈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一边举起手中的手机,定格下这美好的瞬间。

特别是和老爸这个大忙人,一起沉浸在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水世界,感受着同里的缠绵情调,又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真是其乐融融。

我们又来到了退思园。

那里的建筑别具一格,高低起伏,充满诗情画意,素静淡雅。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退思”二字寄寓的情韵,它们取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我率先来到一个庭院中,看着周围楼台上那层层精美的花纹,不禁感叹当年的雕刻师技艺的浑然天成。

石门上雕刻着一幅画,画上三位神仙正在下棋,旁边站着一位高大粗壮的男子,便是吴刚。

也正是那时,导游告诉我,当年,吴刚的斧头被偷了……想象着又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我不禁惊叹于同里情牵梦萦着多少美丽的传说,也留下了我们一家的欢声笑语。

同里,等候千年的一场艳遇

同里,等候千年的一场艳遇
舍 路 登 舟 ,沿 河 而 行 ,猛 然 间 发 现 一座 古 朴典 雅 的 桥上 嵌 着 一 幅 风 雨 沧 桑 的 桥联 “一泓 月 色 含 规 影 ,两岸 书 声接 榜 歌 ”。从 这 副 略 已斑 驳脱 落 的 对联 上 ,仿 佛 看 到 了明 清 时代 的月 朗 之 夜 ,同 里 的学 子 或 集 于 桥 头 ,或 聚 在 书 院 ,在 喧 闹 中 做 着 晚 读 的 功 课 朗 朗 的读 书 声 ,伴 着 天 籁 般 的水 声 在 暗 夜 里 四 处 浮 动 。就 连 河 道 的 水里 ,随水一掬 ,书 香便 扑 面而 至 了。
古诗 云 :“水 乡同里五 湖 抱 , 南 北 东 西 处 处 桥 。”同 里 街 巷 逶 迤 ,河 道 纵 横 ,家 家 临水 而 居 ,户 户 通 舟 而 行 ,最 大 的特 色 就 是 河 多 、桥 多 。古 镇 以河 道 为 骨架 ,依 水 成 街 ,街 河 并 行 ,桥 路 相 接 ,东 西 走 河 ,南 北 架 桥 ,环水 设 市 ,傍 水 成 园 。镇 内 15条 河 流 ,架 着 49 座 不 同 年 代 形 态 各 异 的桥 梁 。夕 阳 映 照 在 古 镇 狭 长 的 水 面 上 ,这 些 古 桥 伫 立于 江 南 烟 雨 中 ,细 腻 地书 写 着古 镇的 沧桑 。
古 街 上 的 店 铺 描 比鳞 ,有 当地 土特产 、字画 墨 宝 、精 美 的工 艺 品 … -听 着 艺 人 拉 着 二 胡 ,看 着 临 水 照 影 的 石 榴 花 ,品 尝 着 诱 人 的 特 色 小 吃 ,美 妙 的J131'l青让 人 忘 却 都 市 里 的 焦 躁 与 喧 嚣 。尤 其 是 写着 店名 的各 色 小旗 在 古 街 上 空 飘 动 ,古 韵悠 然 而来 ,让 人 有一 种 穿越 的浪 漫 。

同里小镇

同里小镇

同里印象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陈春雨春节刚过,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江南著名的水乡——同里古镇。

还是春寒料峭,江南却已是烟雨蒙蒙。

雨中的古镇极美,似一朵出水的芙蓉。

走在有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望着四周古老的建筑,仿佛穿越时空,既清新又有一股古老的气息。

在雨中,无论是路,还是一幢幢建筑,都散发出古朴的气息,刻画着岁月的印痕。

身处江南水乡,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小巷通幽,小桥流水。

随处是河道,随处是小桥。

河水绿的晶莹,是那种春芽绿,是那种希望绿。

这绿使得同里古镇散发出勃勃生机。

坐着早已泛出古木光泽的小船,摇过一座座古老的小桥,欣赏着两岸的高墙深院,静静的品味着水乡的宁静,心中的嘈杂早已不知去向,也让我真切的体味了一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

水是同里的灵魂,桥是同里的风骨,悠悠碧水,弯弯石桥。

承载着同里人无限的梦想,幸福的生活。

把手放入水中,柔顺光滑,水并不刺骨,反而温温暖暖的,像一位温和的老人在轻轻握住你的手掌,在安慰你,让你振作起来,摸着同里的水,就仿佛在抚摸着古镇的命脉。

生活在北方平原的我置身在这曲水流觞,曲径通幽的美景中,心也变的细腻起来,敏感起来。

我的喜怒哀乐放佛揉碎在这碧波之中,在这里,有的只是水静,心静......同里人在享受这份闲适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财富。

他们将自己的小店装扮成古代酒店的样式,河道两旁的酒旗招展,不禁让我吟起“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

店铺中隐约传出婉转的江南小调,使得这水别有一番风韵。

我们沿河落座,让店家泡上一壶好茶,一边品茶,一边赏景,茶香四溢,美景怡人,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与我一同沉醉的,还有这个江南小镇。

【2018-2019】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word范文 (9页)

【2018-2019】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同里是浸在水里的,同里湖、九里湖、叶泽湖……她是五湖环抱的一朵睡莲,扎根在江南水乡深处。

”透过千年岁月浸润,这朵睡莲越发端庄秀美,显示出成熟的风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同里的写景抒情散文:踏过千年的足迹---同里油纸伞,青石板,淙淙流水,古典房屋是我的最爱。

再添一位着旗袍或汉服的窈窕淑女,坐在桥边吟诗。

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就是这样。

来到同里,迎接我们的是瓢泼大雨。

遇着雨,是幸抑或不幸?那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的,打的人心生烦闷。

可它在戴望舒的眼里,却别是一般滋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也许就是文人墨客那不同于常人的骚情。

其实雨点也好,雨水也罢,只要耐着性子去欣赏,也是一道美景。

淅淅沥沥的雨声,以石板木屋为友,淙淙流水为伴,它并不孤单。

相反的,却是相得益彰。

丢开雨伞漫步在幽深的巷子中,细细听去,那雨声仿佛在把这江南水乡的故事娓娓道来......珍珠塔里,曲折雅致的小弄院落,形态不一的石桥河埠,水乡景致尽收眼底,怎不令人流连忘返?更何况还有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珍珠塔》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在同里源远相传。

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向姑母求助,想得点盘缠赶考,可是遭到姑母奚落,方卿愤而辞归。

贤淑善良的表姐陈翠娥与方卿青梅竹马,欲帮助表弟,于是假托点心,将家里的稀世珍宝----珍珠塔,暗暗赠与方卿。

兰云堂就是当年方卿拜见姑妈的地方,这里的蜡像,生动地再现了昔日的情景。

雍容华贵的姑母盛气凌人,那种势利的姿态令人憎恶,站在姑母身边的丫环也目中无人,神情冷漠。

一旁的方卿虽然清贫,但不卑不亢,在兰云堂里,方卿被姑母一番羞辱,于是他立誓无官不进陈门,后来苦读诗书,得中状元,演绎了一曲旧时代男才女貌的婚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同里印象苏州的美,一是美在园林,第二便是美这里的小镇了。

青石窄巷,小桥流水人家,苏州的古镇满足了人们对梦里水乡的所有想象。

出门前查看攻略,苏州的古镇,保存完好值得一游就有五六处之多,其间名气最大的当然要数周庄和同里了。

鉴于出行时间有限,两个古镇只能择其一而观。

去哪一个呢?思量再三,最终选择了同里。

一是因为同里的规模比周庄更大些;二是考虑到周庄比同里有名,游人可能会更多。

第三还因为很多攻略上都提到同里的原住居民较多,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周庄因为开发较早,小镇已经是完全商业化运行了。

今天天气不错,蓝天白云,阳光明媚。

小镇里绿树翁翁郁郁,虽然中秋已过,却依然还有些许夏天的气息。

古镇里面有几处景点需要门票,除此之外,如果只想看看这里的小桥流水,走一走窄而狭长的小巷,坐在青石凳上发一发呆,来同里是不用花钱的。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镇里游逛,脑子里徘徊着的也就是这几个字了。

同里以桥多而闻名,周庄有双桥,而这里有著名的三桥。

婚庆嫁娶,老人过寿,走三桥已成了这里约定的风俗。

雇了一艘小木船体验了一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感觉,船娘快言快语,边摇橹边讲着同里,船在一座座桥下穿行而过。

顿时有了很江南很江南的感觉。

古镇里的几处景点很值得一看。

退思园无疑是最不容错过的。

园子建于清代,园主任兰生曾在朝廷任高官,遭人弹劾后退居家乡小镇,然后他砸九万两白银在不到十亩的面积上修了这座园子。

园内亭,台,楼,阁,廊,坊,轩,榭,楼,桥一应具全,小巧玲珑且不露富。

整个设计完全是写意的手法,妙在神韵与诗意。

游完此园,感觉比之拙政园有过之而无不及。

“退思”这名字起得好,似乎大有深意。

退思补过,任兰生四十八岁还乡,恰是壮年。

盖了这样一座低调而奢华的园子,不显山不露水的安度后半生。

退是退了,江南的烟雨最能消磨人的斗志,他的政敌自可安心了。

但任是否也会扪心自问,他真得有“过”可补吗?耕乐堂,珍珠塔皆是坐落在同里的居家式园林。

雕梁画栋,几进几出的院子,外加布局精巧别致的私家后花园。

不得不感叹,这些大户人家真是太会享受了!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梦里水乡望同里回望同里旅游已经过去了多年。

那年秋天,已近黄昏,在苏州没有找到要见的朋友,于是匆忙坐车赶到了同里。

孤身一个心意徊徨地走街串巷,偶尔伫足小桥上眺望,哦,这就是同里,河流纵横,古桥串岛结为一体。

那些建筑依水而立,古朴清丽的同里小镇,物丰富庶,水田肥沃,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据资料记载:美丽的同里位于古运河之东,太湖之畔,四面临水,八湖环抱。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夕阳的临照,如织的游人。

我想,小小的同里,之所以牵动着无数海内外旅客的目光,那是小镇自身的独特魅力吧!同里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

由于同有荡河港众多,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各种各样的水产品。

盛产鱼、虾,因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习惯也比其他古镇浓厚。

那时的同里犹如婉约清丽的女子,在微笑颔首的瞬间,“欢迎光临”轻轻的吴侬软语流淌在我的心底,自此再也不能抹去,好像停留在我的思念里,偶尔梦里重游、你这如梦似画的同里,时时回味,让人心热不已。

同里是一张网。

难怪同里唐代就称“富土”。

的确,同里人占天时、地利、人和,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

临水而居,风景优美,系一方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看看流水、小桥、小船、小巷、白墙、乌瓦,把一些惊叹的古镇印象从想象中重新印证,装点我这个天涯孤客的一往情深。

天色晚了也感觉饿了,于是走进一家餐馆里用餐,哦,北方的大肉馒头也有,我要了半斤黄酒和一盘熏鱼,边吃边欣赏同里的夜色。

感觉心中惬意。

按说到水乡应喝茶,江南人属于茶性,而北方人属于酒性。

太湖白鱼,太湖白虾和银鱼炒蛋。

都是正宗的农家烧法,营养丰富,具有调理美容的功效,只是江南的菜多清淡。

虽然秋色正浓,但一如北国的春天,眼前的梦中的江南啊,没有月牙的夜色中的同里,也是十分富有诗意的,而我匆忙之中的走马观花进入夜幕,匆匆一揽水乡入梦多么美丽。

告别苏州的繁华,一头扎进了清幽静谧的梦里同里,让我如醉如痴。

旅人已经如潮水般退去,千百年来的同里就这样宁静如处子,而我的到来不会惊扰她的一帘幽梦吧。

千年古镇同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丝竹、评弹、小调等,都是极富传统魅力。

可惜我听不懂,只好打起背包准备走三桥。

同里素有“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

一园为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

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

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

在古镇,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

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

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在同里,最小的桥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

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形,小巧玲珑,堪称一绝。

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

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极富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

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

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

三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那是一片迷人的景色。

“走三桥”则是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

同里除了造型不同的各种古桥吸引着游人,还有各式各样的河桥让人惊叹。

是典型的家家临水而居、户户通舟方行的水乡古镇。

梦里水乡望同里。

市镇布局一切环绕水做文章,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桥、民居、园林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古镇同里特有的水乡风貌。

不知何时,天下起了小雨,我又蹩进一条窄巷里,没有带雨伞,担心雨淋湿了相机,只好抱在怀里。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与我侧身而过,迟疑了片刻却递给我一把花布伞,我想说声谢谢,可那女子已经转身走了。

我望了很久,她一拐就不见了,空旷的小巷里只有她踏踏的鞋子声响。

有此疲惫了,也没有打算住宿,我来到桥上,望着夜雨中的一串串红灯笼,一如从河面上腾起的巨龙,一串河灯把河水映红。

过了桥在一座亭子下坐定休息,目光四顾,那些缓缓的足音回荡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我不知道我会和谁的足迹重合,而千百年来又有多少重合的足迹?一个人只是漫无目的行走着,仿佛要一下子从历史的此岸到达历史的彼岸,历史太长,而我来的太迟。

我想,不能久居这一度陌生而亲切的水岸,感觉羡慕同里人,做为同里人是有福气的,同里人也是非常幸福的。

美景刺激着灵感突来的夜晚,诗情流在脑海。

纵横交错的街巷里,那些红红的街灯散发着柔媚与富态的光芒,在光与影的缠绵中,像进入一场温柔的梦。

不曾打佯的小店铺里飘出的光亮,让我有了一种渴望的冲动,想探询在那些如梦的水庄心事,支撑着同里的古老与庄严,青春的妩媚与灿烂。

同里是一幅油画,色彩斑斓,清新明丽;同里是淡淡的忧郁,浓浓的水墨大写意,只要轻轻地走来,便有诗词歌赋从脑海翻腾,做一方铺路的青石吧镶嵌在小石桥上,或做一叶小舟荡漾在水中。

不,我是诗人,夜晚的同里造就了诗的魂,词的魄,弥漫着唐诗宋词的风韵。

迎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惊叹古镇的风貌如诗如画。

晨光中的同里少了些内敛与含蓄,却又增添了几分儒雅与明静,书香之气自那些敞开的水阁中流淌,浸入潺潺的流水中,潜流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里,书墨的淡雅香汁在水乡与水乡的汇合处交融,润泽了我梦中的同里,向往的江南。

站在帮岸上,看着同里人家炊烟雾岚,心生一丝莫名的感动,那把花布伞又如何能送还人家?水一样柔媚的女子你在那里呀?别怪我如此的温情脉脉,也许那女子根本就没有打算要我还那把花布伞。

刹那间溢出的关爱与亲情,又何尝打动不了我这颗孤旅的心。

我知道,至今那把花布伞还挂在我的书房里。

所以在我日后的起起落落的生活中,于是所有的故事就浸泡在同里的雨巷的偶遇或惆怅,雨雾或凄婉,色彩或美艳,风景或端丽,或溶合在我的血液中了,字字与句句书写着人间有美景更有真情。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我租了游船,我要尽情地游览,我佩服撑船的女人,每逢拐弯处,随手摇浆轻松自如,平稳的如履平地。

当那些轻柔的水声划破同里的宁静,泛起历史的涟漪,那些漫天飞舞的白云垂落在水面,那些如潮的人流陆续涌来,我很快就被人潮淹没,才惊觉同里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是如此地恋恋不舍,到处拍照,相机的两个内存卡都用完了,我还在贪婪地留连忘返。

其实,一如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尤其是同里,匆匆而过,如梦似幻却回味无穷。

这临水而居枕河而歌的人家,这清幽之梦,这江南水乡的自然造化,这风水宝地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回忆中。

同里,如画似梦的同里,同里,我梦牵魂绕的同里,在我还没有从梦中惊起,你却从刚刚推开的一扇窗中醒来。

岁月的足迹透过窗棂,斜斜的倾洒在蜿蜒逶迤的河道上,那些悠长的吴越软语开始在空气中飘来飘去,那些在夜色中朦胧的院落逐渐清晰起来,于是我把她们摄入我的镜头中,在以后思念的岁月中细细翻阅。

那些旧日的时光在生命中渐渐地隐去,惟留一些华美而淡雅的回忆存在我们内心深处,岁月不能侵蚀而去。

历史会告诉未来,我们有过怎样典雅与婉约的从前,有过多少烟水人家质朴而纯粹的生活,这一切因文字,因图象,因我们的回忆而永恒而美好。

倘若江南没有水,我想象不出她该是什么模样,我知道,水是江南的精华,是江南人的性格,是同里的脾气,体现了同里人的精神面貌:其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其二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其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其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其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雨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晶莹明镜的冰等,不改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水是同里的灵魂,而自然古朴成就我的诗行。

小巷偶遇是否和我共枕一河幽梦?我知道她还在古镇中行走,而在我回忆中潜行,岁月轻轻滑过,泛起层层涟漪,哦,美丽的江南,美丽的同里,梦里水乡望同里,同里人是幸福的,同里人也很美丽!描写同里的精美散文欣赏:独自闲游同里苏州天气一直晴好,初冬时节,气温不算太低,便想在周末独自自由行,去苏州周边古镇走走瞧瞧,寻一份与水、与园有密切关系的优雅恬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