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讲课嵌岩桩9
嵌岩灌注桩ppt课件

用。造孔泥浆性能按以下技术指标控制:比重1.10-1.30g/cm³,粘度
20-26s;含砂量<8%。 (2)冲抓钻采用泥浆泵经进浆管直接注入桩孔中,回浆由泥浆沟经 沉淀后直接流入沉淀池。根据不同地层,冲抓钻钻进方式及泥浆性能
二.钻孔嵌岩灌注桩施工工艺
3.桩孔定位 采用经纬仪,以轴线控制点作测站,极坐标法进行桩位放样,通过人 工开挖,埋设钢护筒固定孔位。再以轴线交会法复核桩位中心,埋设 时严格控制护筒中心偏差2cm,垂直度<0.5%。同时用水准仪测出孔口 护筒顶标高,作为确定造孔深度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4.成孔施工 (1).开钻 回旋钻机。在开始起动钻机时,先稍提钻杆,使钻头在护筒内回转打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持力层中风化基岩面深度时,在护筒出浆口或捞
渣采集岩样进行鉴定,初定进入中等风化基岩后,再全断面嵌入持力 岩层0.8m以上,使终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6.一次清孔
终孔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一次清孔。向孔内注入优质泥浆,进行孔内 循环换浆,同时慢速扫钻以扰动孔底沉渣,加快清孔速度。最后复测 孔深,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沉渣小于设计要求后起钻。
二.钻孔嵌岩灌注桩施工工艺
桩孔孔位复测
桩机就位
泥浆护壁钻孔 泥浆外运
判岩
竣孔验收
一次清孔
钢筋笼焊接
二.钻孔嵌岩灌注桩施工工艺
1.桩机选型: 根据地质情况及相关施工经验,施工采用钻机GPS-20型。 2.泥浆制备及配比: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地层土质为淤泥质粘土、粘土、粉质粘
土,造孔可采用原土造浆护壁,泥浆循环使用。 (1)回旋钻成孔采用正循环泥浆固壁,经沉淀净化后的泥浆循环使
7.钢筋笼及导管吊放
(1)钢筋笼制作时应满足设计要求。为确保钢筋笼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规范讲课嵌岩桩9讲义

3.嵌岩桩承载力的现行计算方法
1)只计桩端阻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当桩端嵌入“完整
及较完整的硬质岩”中时,按下式估算承载力:
规定“桩周边嵌岩最小深度为0.5m”以确保桩端 与岩体面接触。 对于嵌入破碎岩和软质岩石中的桩,单桩竖向承 载力按摩擦桩计算。
2020/8/1
2)只计嵌岩部分的侧阻力和端阻力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对单桩容许承载 力按下式计算:
依据硬岩嵌岩桩7根试桩,可求得具有95%保证率 的土层侧阻系数
2020/8/1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保守估计覆盖土层的侧阻 力发挥系数;
当Ra≤15MPa时, ζs=0.8; 当Ra=15~30时, ζs=0.5; 当Ra >30MPa时, ζs=0.2。
2020/8/1
2)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系数分析 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采用相同
• c2i —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第i层岩 层的侧阻发挥系数,按表5.3.4采用;
• u —各土层或各岩层部分的桩身周长(m);
• hi —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
和全风化层; • m —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
• s —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 frk 确定:当
2020/8/1
1.前言
随着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 识到,嵌岩桩的侧阻力不可忽视,有时甚至成为 平衡外荷载的主要反力,即嵌岩桩也可能成为摩 擦桩或端承摩擦桩。 由于嵌岩桩受力机制复杂,现阶段尚未认识清楚, 导致了设计人员设计过于保守。
2020/8/1
2.嵌岩桩的定义
岩石为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全风化5个等级。
嵌岩桩

4.结论
1 桩端支承于中等风化程度以上岩层的桩就可称为 嵌岩桩,不包括嵌入全风化、强风化岩情况。
2 非嵌岩部分的侧摩阻力不可忽视。 3 不同成孔方式的嵌岩桩,其承载性能也有差异。 4 按基岩性质将桩分为软岩嵌岩桩和硬岩嵌岩桩。
2019/11/12
二、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桩 的受压承载力容许值计算
• li —各土层的厚度(m); • qik —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宜采
用单桩摩阻力试验值,当无试验条件时,对于钻 (挖)孔桩按本规范表5.3.3-1选用,对于沉桩按 本规范表5.3.3-4选用; • n —土层的层数,强风化和全风化岩层按土层考 虑。
2019/11/12
1)土层侧阻系数分析 嵌岩桩上覆土层侧阻力值Qs采用下式表示:
•
frk =10MPa<15MPa,取0.8。
• li 为各土层的厚度,本例分别取39.7m,20.9m;
实际工程中应严格取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
的土层厚度。
2019/11/12
• qik 为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宜采 用单桩摩阻力试验值。由于无试验条件时,钻 (挖)孔桩按表选用,①土层取20 kPa,②土层 取55kPa。
2019/11/12
• 计算公式
Ra
c1 Ap
f rk
u
m i=1
c2i hi
f rki
1 2
su
n i=1
li qik
上述公式中参数取值如下:
c1 为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端阻
发挥系数,查表取 0.75×0.6×0.8=0.36 。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本文为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土木工程知识点之一,大家下载下来好好学习吧!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
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
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3)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
嵌岩桩施工技术交底讲诉

旋挖钻机成孔半小时后应及时的进行灌注混凝土以防止出现塌孔。
(5)、清孔
钻进到设计孔深后,将钻斗留在原处机械旋转数圈,将孔底虚土尽量装入斗内,起钻后仍需对孔底虚土进行清理。一般用沉渣处理钻斗(带挡板的钻斗)来排出沉渣。在灌注混凝土前,用大方量漏斗装满砼,然后快速放下,用砼下滑重力冲击桩底,以减少桩底沉碴厚度。
(6)、按设计要求检查孔深,孔深偏差不短于设计要求深度,超钻深度不大于50cm;孔径用检孔器测量,若出现缩径现象应进行扫孔,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余土外运
该旋挖钻孔桩施工时场地内的土石方已按设计平场完工,场区内及时将桩开挖的土石方运出,弃土工程量按桩身直径乘以桩深计算。
桩基开挖出的土石方用装载机转移至不影响现场施工的位置堆放,挖掘机上车,自卸汽车密闭外运至指定弃土场。
钢筋笼存放时下部垫空(垫木间距同加强箍筋),顶、侧部应覆盖,以防雨、雾等潮湿生锈。将加工成形的钢筋笼稳固放置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防止变形,并挂牌标明桩号和检验状态。
每幅成品钢筋笼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吊放前需按设计要求,在指定桩体钢筋笼中预埋测斜管,且要求绑扎牢固,下放时确保测斜管位于基坑外侧,以防后期桩体凿毛、植筋等作业破坏测斜管。
(8)、钢筋工程
1)施工流程
钢筋下料→安装加劲箍→主筋与加劲箍焊接→绑扎螺旋筋→吊第一节钢筋笼(吊装前先进行清孔)→焊接下节钢筋笼→检查焊接质量→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2)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主筋采用焊接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同一断面的接头占有率不超过50%;主筋与箍筋采用点焊,在起吊点左右1m范围内满焊,其余处隔一焊一。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

软岩 , 岩体较完整 , 岩 体基本 质量 等级 为 Ⅳ级 。 由于 第① 层 素填
土土层较厚 , 最厚处有 3 0 m深 , 平均厚度 在 1 5 m, 因此 该嵌 岩桩
1 嵌 岩桩 的持力 层选 择及 嵌岩 深度
岩石 的颗粒 间连接牢固 、 呈 整体或具有 节理 裂隙 的岩体 。岩
要 的设 计参数 , 长径 比越 大桩 底 承担 的荷 载 越小 。在 一些 工 程 中, 为 了确保桩承 载力 、 减少建筑 物沉降 , 对于大 吨位嵌 岩桩 的嵌
岩深度 应通过计算确定 , 同时满足构 造要求 。嵌 岩桩嵌 入完整 的 和较完 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 于 0 . 4 d且不小于 0 . 5 m, 倾斜 度 大于 3 0 % 的中风化岩 , 宜根据倾斜 度及岩石完整性适 当加大嵌 岩 深度 ; 嵌入平整 、 完整的坚硬和较坚 硬岩 的深度 不宜小 于 0 . 2 d且
石的风化 程度 分 为 未 风 化 、 微风化、 中等 风化 、 强风化、 全 风 化
计算要特别 注意负摩阻力对桩的单桩竖 向极 限承 载力抵 消 , 计 算
时单 桩 承载 力应 为上 部 承载力 标准 值加 该桩 负摩 阻 力标 准值 。 计算步骤如下 。
5个 等级。国外认为 : 只要桩端嵌入岩体 中, 不论 岩体 的风化程度 如何 、 坚硬性 如何 , 都称 为嵌 岩桩 , 但 我 国嵌岩桩 定义 为嵌入 未风
2 . 3 桩 竖 向承 载 力特征 值计 算
1 ) 根据桩基技 术规范的 5 . 3 . 9计算单桩竖 向承载特征值 。
a . 长 径 比 , / d=1 . 5 3 8 ;
b . 嵌 岩端 侧阻综合系数和端阻综合系数 =1 . 0 6 ;
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85-2000)

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85-2000)港口工程嵌岩桩的设计与施工规程!;! #$%—#&&&’总则!;#;! 为使港口工程嵌岩桩的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 本规程适用于港口工程嵌岩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载荷试验。
其他类似工程的嵌岩桩可参照执行。
!;#;% 作用于桩上的荷载及其效应组合,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和《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等的有关规定执行。
!;#;& 港口工程嵌岩桩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术语和符号#*’术语$;!;! 灌注型嵌岩桩灌注成形且将桩端嵌入基岩中锚固的桩。
$;!;$ 灌注型锚杆嵌岩桩用锚杆嵌入岩体使灌注桩与基岩锚固的桩。
$;!;% 预制型植入嵌岩桩将预制桩桩端嵌入基岩中锚固的桩。
$;!;& 预制型芯柱嵌岩桩在预制桩芯内对基岩钻孔,通过灌注混凝土将预制桩与基岩锚固的桩。
$;!;’预制型锚杆嵌岩桩用锚杆嵌入岩体使预制桩与基岩锚固的桩。
$;!;( 组合式嵌岩桩—)*#!—第 $篇港口工程施工新技术标准以预制型芯柱嵌岩或灌注型嵌岩方式与锚杆嵌岩方式相组合而形成的桩。
!;! 主要符号#———桩身截面面积或桩端面积#$———锚杆钢筋截面面积%———桩身直径或锚孔直径&———桩重力’(———锚杆有效锚固长度’)———桩身穿过第 )层土的厚度*+———基岩顶面处桩身弯矩设计值,+———锚杆抗拔力设计值,-———锚杆极限抗拔力标准值./+———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单桩轴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0+———单桩轴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0-———单桩轴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1+———基岩顶面处桩身剪力设计值+———桩内径、嵌岩段直径或锚杆钢筋直径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23/———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4———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24-———锚杆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53———嵌岩深度62)———单桩第 )层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62-———粘结强度标准值!———分项系数;———桩身周长#———阻力计算系数—!;!#—第 7篇港口工程施工新技术标准! 一般规定!;#;$ 嵌岩桩的设计与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使用要求;(#)水文、气象、地形、环境和水深资料;(!)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评价;($)必要的载荷试验和站立稳定试验情况;(%)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的探摸情况;(&)主要施工机具性能等。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的设计计算,检测及施工注意事项,总同行参考关键词:嵌岩桩;嵌岩深度,桩侧负摩阻力嵌岩桩的检测嵌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高、抵御水平抗震性能较好、沉降较小、群桩效应较低等优点 ,成为广大山区岩体地基上高层建筑重要的基础型式。
其承载性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尤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最初将之当作端承桩设计 ,不仅使单桩承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且使桩数大幅度增加,近十余年嵌岩桩工程和试验研究积累了更多资料,对其承载性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筑桩技术规范》规范也对嵌岩桩单独给出了单独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及检测方法等,使得嵌岩桩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岩埋深较浅的地区,采用大直径的嵌岩桩经济效益尤其明显。
一. 嵌岩桩的持力层选择及嵌岩深度岩石的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5各等级。
国外认为:只要桩端桩嵌入岩体中,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坚硬性如何,都称为嵌岩桩,但我国嵌岩桩定义为嵌入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的岩石才可,不包括强风化、全风化的情况,要求比国外严格,安全更有保证。
根据持力层基岩性质也可分为软岩嵌岩桩和硬岩嵌岩桩。
嵌岩深度在嵌岩桩计算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长泾比越大桩底承担的荷载越小。
在一些工程中,为了确保桩承载力、减少建筑物沉降,对于大吨位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同事满足构造要求。
嵌岩桩倾斜的完整的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和较坚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小于0.2m。
施工时应结合相邻基础基底标高控制基础埋置深度,相邻两桩的桩端高差应小于其水平净距(若有扩大头,则为扩大头间净距);桩净距小于2D或2.5m时必须采用跳槽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