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我们将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金融市场的过度创新、监管缺失和政策失误等。
我们将分析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信贷紧缩、市场动荡、金融机构破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
我们将从次贷危机中汲取教训,探讨如何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如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等。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防范和应对未来金融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复杂且多元,涉及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过度的金融创新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期,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推出了大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如抵押债务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
这些产品将原本的高风险资产通过层层包装和分销,使得风险被极度扩散和隐蔽。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缺失为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
在2000年代初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足,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能够利用监管漏洞进行高风险操作。
全球经济失衡也为美国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流入。
这些资本通过购买美元资产进入美国市场,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经济失衡导致美元汇率波动加剧,进而影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也是导致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放松了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标准,导致大量信用不良的借款人进入市场。
这些借款人在房价下跌时无法偿还贷款,引发了违约潮和信贷紧缩。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和监管不足的问题,也有全球经济失衡和市场主体道德风险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0102来自03经济增长率下滑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信 贷紧缩,导致各国经济增 长率普遍下滑。
贸易收缩
危机导致国际贸易量减少 ,全球贸易收缩,影响各 国出口和经济增长。
投资下滑
由于信贷紧缩和不确定性 增加,企业可能会减少投 资,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 增长。
金融机构的破产与重组
金融机构破产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监管不 力是导致危机爆发和蔓延的
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 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市 场准入和风险控制标准,以降
低金融风险。
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1
风险评估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的重 要工具,对预防和化解风险具有关键作用。
2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评估不足 ,导致了过度的信贷和投资行为,增加了金融体 系的脆弱性。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 原因与影响
目 录
•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01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 因
宽松的贷款政策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利润,降低了贷款标准,使得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也能获得 贷款。
贷款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降,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得贷 款。
财政刺激计划
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刺激经济增长和 就业,例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改革监管
为了防止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 监管和改革,建立了新的金融监管机构,提高了资本充足 率和风险管理要求。
04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与 启示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 要手段,对防止金融风险和保 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2007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反响。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和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重蹈覆辙。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1. 财务机构的贪嗔和不良行为:许多财务机构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放出了高风险的次贷,这些次贷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风险极高,一旦违约,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不少机构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这也加剧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 大量的虚假评级行为: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投资人在购买债券时必须仰赖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
但是,很多评级机构为了迎合客户需求,对次贷债券进行了虚假的评级,使得债券的风险被低估,投资者错误地认为这些债券是安全的,从而陷入了财务危机。
3. 美国政府放松监管:美国政府在过去的几年里放松了监管,使得许多财务机构能够逃避监管,并进行了违法交易和欺诈行为。
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和其他经济因素,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这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肆虐。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1. 对美国的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许多财务机构破产,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
同时,大量的房地产被报废,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下降了1.5万亿美元。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由于美国经济和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
很多国家的金融系统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这一事件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并对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次贷危机的启示1. 加强监管:财务机构在经济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们的行为也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财务机构的监管,防止机构发生不良行为,以维护经济的稳定。
2. 建立公信力:评级机构需要建立公信力,让投资者能够仰赖它们提供的评级结果作为决策的参考。
评级机构需要遵守标准化的评级程序,同时保持评级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 强化风险意识: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投资的风险性,不应该仅仅将眼光放在当下的利润。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演变及对策值得研究美国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愈演愈烈,它的源流演变,对世界经济金融造成的伤害评估都值得研究。
发生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有如下观点:1、危机源于美联储从2001年开始执行的不当的货币政策。
从2001年到2004年,美联储开始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以应对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的明显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房贷利率的降低被认为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化的重要因素。
同时,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国内的需求,引发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加剧,当新兴经济体积累了大量的美元之后又形成国际金融资本流入美国为主的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等资产的价格,加剧了资产的泡沫化。
而从2004年6月到2006年8月,美联储改变其低利率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
连续升息提高了购房借贷的成本,这强烈地抑制了市场需求,引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盲目进行金融创新是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这轮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过程中,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利用房贷证券化的机会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甚至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产品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
本应承担风险评估责任的评估公司也因追求自身利益没能有效地履行职责,从而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当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危机的爆发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3、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而且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即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而且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第一节: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1. 房地产泡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繁荣期。
人们普遍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并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段。
这导致了过度乐观的预期,追求房屋投资的狂热。
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发放高风险次贷,使得购房者无需按揭贷款和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获得低成本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的快速增长最终引发了危机。
2. 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也负有很大责任。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过度借贷、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债务资产证券化以及制定了有缺陷的金融工具等。
这些行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1. 风险管理和监管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严重不足以及监管机构的失职。
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规则,不过度借贷,有效管理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他们应该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监管政策。
2. 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次贷危机揭示了普通公众对金融产品和风险的无知。
我们应该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金融风险,以避免被不良金融产品危害。
3.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市场应该建立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金融机构应该公开其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选择的投资项目。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多元化投资和风险分散投资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降低个体投资带来的风险。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2007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该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崩溃,成为了近些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危机之一。
那么,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中国而言,次贷危机又有哪些启示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贪婪的金融机构200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级房屋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并出售给全球投资者,用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加入。
而消费者的信用评级不高,容易违约。
同时,房价居高不下,个别银行所持次贷债券的价值已经远高于市场价格,这些银行为了能够长时间保持让投资人持续购买资产支持证券而不惜降低贷款的担保比例,所以这些高风险的贷款都被捆绑成AAA级的证券,遮盖了客户的实际信用风险问题。
2.失控的市场风险在次贷危机时,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无序的交易,并难以有效地达到监管标准。
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掌控不佳,不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市场风险就是太过依赖简单的量化风险模型。
当金融机构利用借贷倍增效应来盈利时,风险却加倍放大。
3.政府监管的缺失美国政府对次贷市场的监管不足。
一方面,财务行为所需的法律法规并不全面,另一方面,政治因素和考虑保持美国金融体系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强劲的房地产市场刺激持续性的追求而导致监管失控。
这些都加剧了危机的发生。
二、对中国的启示1.审慎的资本运营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如今正处于非常复杂的情况下。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更加审慎地掌控其自有资本。
在银行和信贷公司领域进行监管、维护本金的安全,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监管工作,严格审查和管理各类银行业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营和金融秩序的正常开展。
2.加强监管的严谨性中国应该以色列化为模式,加强监管部门对各级市场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为了避免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导致的过热现象,监管认定积极的市场理念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那么,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哪些教训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下的过度放贷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导致了银行和金融机构放贷门槛的降低,许多原本无法贷款的人也得以获得房屋贷款。
2. 低质量次贷的流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贷打包成金融产品,并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次贷产品的质量往往低劣,甚至存在虚报借款人收入和财务状况的情况。
3.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在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被广泛使用。
这些衍生品的本意是为了对冲风险,但由于缺乏监管和透明度,它们被滥用成了赌博工具,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
4. 缺乏监管和审计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的行为缺乏监管,审计机构也未能发现次贷产品的风险。
这使得次贷危机的风险在市场中被低估,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二、从次贷危机中学到的教训1.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为了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各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2. 推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并重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3.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次贷危机中,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因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意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4. 重视风险管理和透明度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风险管理不力和缺乏透明度有关。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引言近几十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被广泛认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金融危机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并从中找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启示。
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与房地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成因是低利率环境和房地产泡沫的相互作用。
在2001年,由于科技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影响,美联储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为购房者提供了低成本贷款的机会,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繁荣局面逐渐演变为泡沫,许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盲目认为房地产价格只会上涨,进一步放大了泡沫。
2. 信用市场创新导致的高风险债务信用市场创新是次贷危机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为了满足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创造了多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些产品通过将高风险贷款打包转让,将风险分散给全球投资者。
然而,这种复杂金融工具的风险无法充分被评估和理解,一旦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金融机构们纷纷出现损失。
3. 银行监管政策的松懈次贷危机的成因之一是银行监管政策的松懈。
在过去数十年里,美国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放宽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
银行所需的资本储备率降低,贷款审查标准逐渐放宽,给予了银行更大的灵活性。
这种监管政策的松懈削弱了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监督和控制,使得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过度风险。
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金融监管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之一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控制。
严格执行资本储备率和贷款审查标准,确保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此外,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测,以防止金融风险积聚。
2. 提高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个体和社会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也是从次贷危机中汲取的启示。
我国应加强金融素质教育,提高公众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增强风险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作者:韩非池成吉斌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摘要]次贷危机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弄明白其过程。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比较系统地阐述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爆发这一完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一些经验教训,以给相关利益者和决策者启迪。
[关键词]次贷产生蔓延爆发
一、次贷的产生
说起次贷,还得先从911说起。
911事件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
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开始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需求。
03年6月到04年6月,利率一降再降,在这种环境下,手持充裕资金的华尔街金融家们四处寻找高利润回报的投资机会。
因资金成本低廉,他们肆无忌惮进行高风险投资以牟取高额利润,主要则领域是房地产市场。
次贷(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无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
相比给信用记录较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其利率更高,这正是刺激金融家们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原始动因。
其实他们很清楚次级贷款风险有多大。
但他们却放心地进行贷款,原因有三:一、次级贷款的超高利率使贷款人追求超额利润的冲动得到空前满足,这是他们滥发贷款,恶性制造信用的根本动因。
二、因当时房地产价格一直上扬,即使贷款无法收回,只要拍卖借款人房产,贷款机构照样不会有损失,还会因卖房获利。
而房地产信用扩张又刺激对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价格不断升高,这种循环使贷款者倍感安全。
三、贷款者们采取了一些自认为能带来安全的风险转移和分散措施。
但就是这些措施把许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捆绑到了一起,使次贷危机最终被放大成席卷全球的大风暴。
二、CDO、CDS,次贷的蔓延
作为一种套现和风险分散措施,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是指以房地产贷款人的次级贷款债权资产为抵押发行的债券,是房地产次级贷款的证券化。
房贷机构通过投资银行发行和销售这种债券,以出让一部分收益为代价,将手上的应收债券变现,同时将风险转嫁给债券持有人。
CDO对于当时的金融界,几乎是纯粹的福音。
一方面,CDO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了购买CDO的债券持有者,使其更安全;另一方面,CDO使其债权
变现,加速了资本周转,从而可以继续将现金注入次贷市场,进一步获取利润,这种循环也就能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产生虚假繁荣。
于是,次贷产生出CDO,CDO又不断产生新的次贷,信用开始增殖。
加上评级机构不符责任的评估以及发行者利用打包手法促进CDO 的销售,CDO迅速变成美国金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资产。
CDO的交易使信用开始大规模增殖,而CDS则让信用开始恶性膨胀。
CDS本质是一种保险合同,设计初衷就为避险。
即投资银行等CDO和次级贷款持有者因担心违约风险过高,购买CDS保单,每年给保险公司巨额的保费,以转移风险,若发生违约,保险公司要承担一部分赔付义务。
因当时美国的低利率和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保险公司统计出来的次贷和CDO的违约率都非常低,而保费则相对非常高,因此保险公司也非常乐意开展此业务,CDS就这样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因短期内CDS显示出优良收益和风险性态,CDS保单也像CDO开始变得可以交易,即保险公司(如AIG)为变现和转嫁风险,又将其承担的保单卖给了第三方(如贝尔斯登),以换取可观现金收入。
然后第三方又将保单继续卖出,经过反复炒卖、变现和发行新的CDS,使CDS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殖,形成庞大的CDS市场。
当次贷危机发生时,美国的CDS规模已高达63万亿美元,而07年全球的GDP也不过40.8万亿美元。
而且,美国金融市场上还有各种基于CDS产生的衍生金融产品。
三、次贷的爆发
到目前为止,CDO和CDS等金融工具的交易非常火爆,所有投资者都盈利颇丰,市场显得一片繁荣。
但繁荣的基础(低利率和房价不断上涨)很脆弱,不能持续。
五年后,当利率开始回升,当房价开始下跌时,美国金融市场迅速逆转。
06年,美元开始多次加息,次级贷款的利息上升,使得次贷的违约率开始上升(其实应该是违约水平开始回归正常)。
同时,房价下跌,需求萎缩,这使得违约的次贷发放者无法通过拍卖房产来保证不受损失。
次级贷款的违约率骤升,次贷发放公司纷纷倒闭。
抵押资产贬值,CDO自然也开始大幅贬值,贬值的CDO又给持有它的机构投资者账面带来了巨额的亏损。
由于保证金交易的高风险性,10%的亏损就可以将机构的本金完全吃掉,大量持有CDO 的对冲基金和投行们撑不住了,它们(如雷曼和贝尔斯登)迅速在几天内由几百亿的巨头变得资不抵债,只能面临破产。
而同时,高额的违约使出售CDS的保险公司面临赔付。
但赔付的天文数字却无人可以承担的起。
这给提供这种保险的公司(如AIG)和最终持有CDS还未来得及出手的那些投机者
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最终,美联储只得接管AIG,并不断提供大量贷款输血,以防止这个巨头的倒闭带来的各种冲击性的效应。
更糟的是,市场是有情绪的,次贷危机后,整个金融市场赖以生存的信用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使得所有资金短缺的机构都面临灭顶之灾,这种连锁反应一旦发生,美国的金融市场就可能陷入全面崩溃。
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迫于形势,督促国会出台了耗资高达7000亿美元的拯救方案,赎买任何可能的坏资产。
以拯救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市场。
这个计划是否能够挽回市场信心,挽救美国金融市场,还很难说,至少相对于CDS的63万亿来说,提不起信心。
由于虚拟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力量,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并波及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些问题,由于主题所限,本文不再赘述。
四、一些教训
通过考察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笔者得出了以下经验教训:
(一)加强金融监管:次贷危机残酷的事实告诉了我们加强金融监管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资本的逐利性如果没有严格而有序的监控来进行规范,将造成巨大的破坏性,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二)控制金融衍生品的制造和交易,降低市场风险:在次贷危机中,衍生品交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量的衍生品交易不仅把许多机构和个人捆绑到了一起,还放大了市场的风险,导致了信用的恶性膨胀。
因此,对衍生品交易的规范和管理必须谨慎,这也是未来我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审慎地对待金融对外开放。
由这次危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风险,审慎地对待金融对外开放问题,保障我国的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杨文超,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J],当代亚太,2008(5)
[4]张宇,刘洪玉,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及其经验借鉴兼谈美国次贷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