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963-2013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2013年最新完整版 《水电安装规范》

2013年最新完整版 《水电安装规范》

水电安装规范内容:1)布线的原则:横平竖直.使用专用中财PVC阻燃型电线管,线管在线槽中必须固定,线盒与线管相接时应使用锁母,直管每隔80公分使用一个管卡,拐角处每隔20公分使用一个管卡。

2) 插座在墙的上部,在墙面垂直向上开槽,至墙的顶部安装装饰角线的安装线内,如果是在墙的下部,垂直向下开槽至安装踢脚板的底部,开槽深度应一致,槽线及顶直应先在墙面弹出控制线后,再用切割机切割墙面,用机器开槽。

3) 使用中财PVC管,在弯管时用弹簧现弯,不得使用90度弯头及三通(在这一点上目前我们基本没有出现这一类情况),线路安装时必须加护线套管,采用胶粘进行连接,套管边接应紧密.平直.平顺.直角拐角处应将角内侧切开,切口一侧切圆弧形接口后,折弯安装。

4) 管道绞牙深度适中,无毛刺。

管道连接处用生料带缠5-6圈,管道绞牙数为5牙-6牙,直到拧紧接头,不允许烂牙接进管中。

5) 导线装入套管后,应使用导线固定工具,先固定在墙面及墙内后,再抹灰隐蔽。

6) 严禁线管直接铺设在复合板下面,(在这一点上我们目前没有做的很好,以后我们会和客户交流好,复合地板一定要进行开槽处理。

)在实木地板下的线管必须有加固措施。

7) 严禁线管铺设在厨房.卫生间地面上,防止水渗入线管内。

(在卫生间的地面上不能有任何的线管,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加强处理。

)8) 穿入线管的导线不应大于线管的孔面积40% ,管内导线不得有接头,不同用途的导线严禁混穿于一根线管内。

9) 导线进入线盒必须保证留有一定的长度,留有10~15厘米,音响留100厘米,穿软管以便进行开关.插座的安装维修。

10) 装水管距离墙面应为1.5公分,左热右冷,间距15公分中。

11) 电线与水管平行距不应小于30公分,交叉. 过桥距不应小于10公分。

12) 电线点与点不能有接头,吊顶内的暗线必须有阻燃管保护。

13) 水电验收合格后,方可粉平线槽,墙槽应用1:3水泥砂浆填补密实(应分两次粉平墙面。

中小水电技术监督标准目录

中小水电技术监督标准目录

中小水电技术监督标准目录1 技术监督标准目录1.1技术监督专项标准(1)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规程》(2)DL/T 1054-2007《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3)DL/T1199-2013 《电测技术监督规程》(4)DL/T 1056-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5)DL/T 1053-200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6)DL/T 1052-2007《节能技术监督导则》(7)DL/T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8)DL/T 1055-2007《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9)DL/T1318-2014 《水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10)DL/T246-2006《化学监督导则》(11)DL/T1050-2007《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导则》(12)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2绝缘监督(1)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第1页共14页(2)Q/CSG114002-201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3)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4)DL/T 751-2014《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5)DL/T 572-2010《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6)DL/T 573-2010《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7)DL/T 603-200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8)DL/T 976-2005《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9)GB/T 8905-201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10)DL/T 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11)DL/T 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12)GB/T 26218.1-2010《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1.3电测与热工监督(1)《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规定》(2)GB 1207-2006《电磁式电压互感器》(3)GB 1208-2006《电流互感器》(4)GB 4703-2007《电容式电压互感器》(5)JJG 313-2010《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第2页共14页(6)JJG 314-2010《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7)GB/T 50063-2008《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8)GB/T 11805-2008《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9)DL/T 619-2012《水电厂机组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规程》(10)DL/T 862-2004《水电厂非电量变送器、传感器运行管理与检验规程》(11)DL/T 578《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12)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13)DL/T 410-1991《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14)JJG(电力)01-1994《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15)JJG 124-2005《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16)JJG 603-2006《频率表》(17)JJF 1171-2007 《温度巡回检测仪校准规范》(18)JJF 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19)JJG 52-2013《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20)JJG 105-2000《转速表检定规程》(21)JJG 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22)JJG 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第3页共14页(23)JJG 310-2002《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24)JJG 544-2011《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25)JJG 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26)JJG 875-2005《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27)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28)JJG 971-2002《液位计检定规程》(29)DL/T 1478-2015《电子式交流电能表现场检验规程》(30)DL/T 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31)DL/T 980-2005《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32)Q/GDW 1899-2013《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1.4电能质量监督(1)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2)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3)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4)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5)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6)GB/T 18481-2001《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第4页共14页1.5节能监督(1)DL/T 1055-2007 《发电厂水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2)GB 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3)GB 15587-200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4)GB 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5)GB 15316-2009《节能检测技术通则》(6)DL 751-2014《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7)GB/T 15468-2006《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8)GB/T 20043-2005《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水力性能现场验收试验规程》1.6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监督(1)电力部电力建设总局(80)火发字第5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2)DL/T 587—2007 《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3)电调【1994】701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质量监督管理规定》(4)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5)DL/T 584—2007《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6)DL/T 623—201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7)DL/T 624—2010《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第5页共14页(8)DL/T 553-2013《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9)DL/T 670—2010《微机型保护母线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0)DL/T 671—2010《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1)DL/T /684—2012《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12)GB/T 7261—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13)GB/T 15145—2008 《微机线路保护通用技术条件》(14)DL/T 478—20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5)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16)DL/T 770—2012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7)DL/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18)DL/T 524—2002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19)DL/T 526—2013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20)DL/T 527—2013《继电保护及控制装置电源模块(模件)技术条件》(21)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最新反事故措施要点》(23)Q/CSG 10008—2004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24)DL/T 5044—201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第6页共14页1.7励磁监督(1)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2)DL/T 1049—2007《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3)GB/T 7409.1-2008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4)GB/T 7409.3—2007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5)DL/T58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6)DL/T 489-2006《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7)DL/T 490-2011《发电机励磁系统及装置安装、验收规程》(8)DL/T 491-2008《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运行、检修规程》(9)DL/T 1013-2006《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微机励磁调节器试验与调整导则》(10)GB 10585-1989《中小型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基本技术要求》1.8监控自动化监督(1)GB 50171-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2)GB/T 11805-2008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3)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4)DL/T 578-2008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5)DL/T 619-2012 《水电厂机组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规程》第7页共14页(6)DL/T 822-2012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试验验收规程》(7)DL/T 1009-2006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8)DL/T 1056-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9)DL/T 5065-2009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范》(10)DL/T 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11)DL/T 1107-2009 《水电厂自动化元件基本技术条件》(12)DL/T1074-2007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13)DL/T 687-2010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4)DL/T 321-2012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厂内设备及系统通信技术规定》(15)JB/T3950-1999 《自动准同期装置》(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17)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317号《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18)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30号《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19)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及发电厂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1.9水轮机监督(1)GB/T 15468-2006《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2)GB/T 7894-2009《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第8页共14页(3)GB/T 8564-2003《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4)DL/T 507-2014《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5)DL/T 817-2014《立式水轮发电机组检修技术规程》(6)DL/T 710-1999《水轮机运行规程》(7)DL/T 751-2014《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8)GB/T 9652.1-2007《水轮机控制系统技术条件》(9)GB/T 9652.2-2007《水轮机控制系统试验》(10)DL/T 792-2013《水轮机调节系统及装置运行与检修规程》(11)GB/T 28570-2012《水轮发电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12)GB/T 14478-2012《大中型水轮机进水阀门基本技术条件》(13)GB/T 11805-2008《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14)GB/T 6075.5-2002《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5部分:水力发电厂和泵站机组》(15)GB/T 11348.5-2008《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5部分:水力发电厂和泵站机组》(16)GB/T 15469.1-2008 《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空蚀评定第1部分:反击式水轮机的空蚀评定》(17)GB/T 17189-2007《水力机械(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振动和脉动现场测试规程》(18)DL/T 5186-2004《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1.10水工监督第9页共14页(1)国务院1991年第77号令《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2)国家发改委2015年第23号令《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规定》(3)GB17621-1998《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范》(4)GB/T18185-2014《水文仪器可靠性技术要求》(5)GB/T22385-2008《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6)GB/T22482-2008《水文情报预报规范》(7)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8)DL/T1014-2006《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9)NB/T 35045-2014 《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10)NB/T 35003-2013 《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11)DL/T5123-200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12)DL/T5128-200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13)DL/T5129-201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14)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5)DL/T5148-201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16)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17)DL/T5181-2003《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第10页共14页(18)DL/T5199-2004《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19)DL/T5209-2005《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20)DL/T5211-20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21)DL/T5251-2010《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22)DL/T5256-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23)DL/T5259-201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24)DL/T5272-2012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25)SL61-201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26)SL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规程》(27)SL245-201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1.11金属监督(1)GB/T 8564-2003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2)GB/T 10969-2008 《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通流部件技术条件》(3)GB/T 14173-2008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4)GB/T 15468-2006 《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5)GB/T 15469.1-2008 《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空蚀评定》(6)GB/T 16938-2008 《紧固件螺钉、螺柱和螺母通用技术条件》第11页共14页(7)GB/T 19184-2003 《水斗式水轮机空蚀评定》(8)DL 444-1991 《反击式水轮机汽蚀损坏评定标准》(9)DL/T 1318-2014 《水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10)DL/T 709-1999 《压力钢管安全检测技术规程》(11)DL/T 817-2014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12)DL/T 835-2003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13)DL/T 501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14)NB/T 35045-2014 《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15)DL/T 5019-1994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16)DL/T 5070-2012《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17)JB/T 7349-2014《水轮机不锈钢叶片铸件》(18)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9)SL 321-2005《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20)SL 381-200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1.12化学监督(1)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GB 2536-2011《电工流体变压器油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第12页共14页(3)GB/T7595-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4)GB/T14542-2005《运行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5)GB7597-200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取样方法》(6)GB/T12022-2014《工业六氟化硫》(7)GB/T11023-1989《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8)DL/T1032-2006《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取样方法》(9)DL/T8905-2012《六氟化硫电力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10)DL/T639-199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11)DL/T595-1996《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12)GB11120-2011《涡轮机油》(13)GB/T7596-2008《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14)GB/T14541-2005《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15)GB11118.1-2011《液压油(L-HL、L-HM、L-HV、L-HS、L-HG)》1.13环保监督(1)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第13页共14页(4)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5)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6)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7)GBZ 2.1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8)GBZ 2.2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9)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0)DL/T325-2010 《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1)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12)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第14页共14页。

2013年版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管道及(精)

2013年版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管道及(精)

2.管道及系统安装工程强制性条文明细表施管表1合金钢管道、管件、管道附件及阀门检验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4.1.4 合金钢管道、管件、管道附件及阀门在使用前,应逐件进行光谱复查,并作材质标记。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2012施管表2 导汽管安装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5.2.2 导汽管安装时管内壁应露出金属光泽且应确认管道内壁无杂物。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施管表3 合金钢螺栓安装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5.6.15 合金钢螺栓不得用火焰加热进行热紧。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 施管表4 热位移支吊架安装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5.7.9 在有热位移的管道上安装支吊架时,根部支吊点偏移方向应与膨胀方向一致;偏移值应为冷位移值和1/2热位移值的矢量和。

热态时,刚性吊杆倾斜值允许偏差为3°,弹性吊杆倾斜值允许偏差为4°。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施管表5 管道系统清洗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6.3.6 化学清洗后的废液处理和排放必须符合GB8978《国家排放标准》的规定。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施管表6 蒸汽吹扫管道强制性条文明细表序号强制性条文内容引用标准1 6.3.11 蒸汽吹扫的临时排汽管道及系统,应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_第1部分_土建工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_第1部分_土建工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总则 (3)4 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 (15)5 通用工程 (142)6 热力系统土建工程 (440)7 燃料供应系统土建工程 (496)8 除灰渣系统土建工程 (506)9 供水及水处理系统土建工程 (536)10 电气系统土建工程 (592)附录A (605)附录B (607)附录C (609)附录D (614)附录E (615)附录F (616)附录G (618)附录H (622)条文说明 (62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前言DL/T 5210《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建工程——第二部分:锅炉——第三部分:汽轮机——第四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第五部分:管道——第六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装置——第七部分:焊接——第八部分:加工配制——DL/T 5161.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本部分是DL/T 5210的第一部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文的要求编制的。

本部分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电力行业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并参考了原电力工业部标准《火电施工质量检验用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建质[1994]114号)的内容。

本部分共10章及5个规范性附录和3个资料性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通用工程、热力系统土建工程、燃料供应系统土建工程、除灰渣系统土建工程、供水及水处理系统土建工程、电气系统土建工程。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原电力工业部标准《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建质[1994]114号)同时废止。

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11-T_950--2013最新版

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11-T_950--2013最新版

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11/T 950—20131、范围本标准规定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要求、分类与编号、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资料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609.3 技术之徒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SL 17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22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88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施工资料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和收集的资料统称。

3.2、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

4、管理要求4.1、施工单位应负责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并明确本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施工资料管理责任,做好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4.2、施工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形成、收集、整理并按规定要求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4.3、施工资料应确保真实、准确、齐全。

5、分类与编号5.1、分类施工资料可分为:管理、技术、材料与构配件、测量监测、隐蔽工程及地基处理、施工记录、实验记录、功能试验、质量评定、验收、竣工图及声像等十二类,分类及类别编号见表1.涉及到表1未列入的资料或表格,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应及时协商,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收集、整理。

5.2编号本标准附录A施工资料用表应填写编号。

同一单位工程,同一类表格应按资料形成的先后顺序从1开始连续编号。

6、内容与要求6.1施工管理资料6.1.1施工管理大事记施工管理大事记内容主要包括:开、完工日期;停、复工日期;中间验收及关键部位的验收日期;质量、安全事故;获得的荣誉;重要会议;分承包工程招投标、合同签署;上级及专业部门检查、指示等情况的简述。

输变电工程现行标准(2013版施)

输变电工程现行标准(2013版施)
1.1.30
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Q/GDW 118-2005
1.1.31
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DL/T1129-2009
1.1.32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DL/T1130-2009
1.1.33
±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DL/T1131-2009
1.1.34
Q/GDW 223-2008
1.1.23
±800kV换流站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224-2008
1.1.24
±8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225-2008
1.1.25
±800kV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Q/GDW 226-2008
1.1.26
±800kV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50-2006
1.1.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1.1.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
1.1.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2006
1.1.6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219-2008
1.1.19
±800kV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220-2008
1.1.20
±800kV换流站换流阀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221-2008
1.1.21
±800kV换流站交流滤波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 222-2008

1.0-电力建设工程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2013年版)

1.0-电力建设工程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2013年版)

江苏双多化工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发电工程 采用的规程、规范、标准清单
序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标准名称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 范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 化还原法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 催化还原法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 评价规程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技术规 范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 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 电力建设文明施工规定及考核办法 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 分) 标准号 DL/T 260-2012 HJ 562-2010 HJ 563-2010 DL/T 5295-2013 DL/T 5294-2013 DL/T 5437-2009 国电电源[2002] 896号 DLT 1144-2012 GB/T 50502-2009 DL/T 855-2004 电建(1995) 543号 建质(1995) 140号 JGJ/T 77-2010 DL 5009.1-2002 DL 5009.1-92 SDJ 68-84 电建(1996)159号 火发字(80)5号 建质(1996) 111号 替代标准
江苏双多化工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发电工程 采用的规程、规范、标准清单
序号 范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 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 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 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 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 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1 部分:土建工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9 部分:水工工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2 部分:锅炉机组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3 部分:汽轮发电机组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4 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5 部分:管道及系统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6 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设备和系统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7 部分:焊接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 8 部分:加工配制 火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程 火电厂1烟气脱硫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 定规程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调整试运及质量验 收评定规程 GB 50171-2012 GB 50172-2012 GB 50173-92 GB 50575-2010 GB 50254-2014 GB 50255-2014 GB 50256-96 GB 50257-96 DL/T 5210.1-2012 DL/T 5210.9-2012 DL/T 5210.2-2009 DL/T 5210.3-2009 DL/T 5161-2002 DL/T 5210.4-2009 DL/T 5210.5-2009 DL/T 5210.6-2009 DL/T 5210.7-2010 DL/T 5210.8-2009 DL/T 5418-2009 DL/T 5417-2009 DL/T 5403-2007 电综(1998) 145号 国电电源(2001) 116号 国电电源(2001) 210号 建质(1996) 111号 (83) 水 电 基 火 字 第137号 建质(1996) 111号 电综(1998)145号 DL/T5210.1-2005 GB 50171-92 GB 50172-92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替代标准

DB11T 963-2013 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

DB11T 963-2013 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

ICS93.020P60备案号:36788-20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963—2013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Code for power cha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13-01-31发布2013-05-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规定 (2)5 路径选择 (3)6 电力隧道 (4)7 电力排管 (6)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勇、郭连启、周长宽、方砚升、丛光、李明春、朱占巍、岳国荣、杨建伶、张立军、王伟波、关浩、商建军、刘艳平、金林、李继波、谢冬、贺晓梅、张晓颖、杨志福、孟芸II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管道建设应遵循的一般规定、路径选择、电力隧道及电力排管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及以下输配电电缆线路新建电力隧道、排管工程。

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12 金属覆盖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3858 检查井盖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B11/ 147 地下设施检查井双层井盖DB11/T 452 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电力管道 power channel用于敷设电力电缆的隧道、排管、工作井组成的构筑物,或者三种型式的组合。

3.2电力隧道 cable tunnel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方便的通道,且为地下电缆构筑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93.020P60备案号:36788-20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963—2013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Code for power cha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13-01-31发布2013-05-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规定 (2)5 路径选择 (3)6 电力隧道 (4)7 电力排管 (6)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勇、郭连启、周长宽、方砚升、丛光、李明春、朱占巍、岳国荣、杨建伶、张立军、王伟波、关浩、商建军、刘艳平、金林、李继波、谢冬、贺晓梅、张晓颖、杨志福、孟芸II电力管道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管道建设应遵循的一般规定、路径选择、电力隧道及电力排管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及以下输配电电缆线路新建电力隧道、排管工程。

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12 金属覆盖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3858 检查井盖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B11/ 147 地下设施检查井双层井盖DB11/T 452 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电力管道 power channel用于敷设电力电缆的隧道、排管、工作井组成的构筑物,或者三种型式的组合。

3.2电力隧道 cable tunnel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方便的通道,且为地下电缆构筑物。

3.3电力排管(埋管) cable duct按规划电缆数量开挖沟槽一次建成多孔管道的地下电缆构筑物。

3.4工作井 manhole供人员出入以安装电缆接头等附属部件、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或电缆通道通风所需的电缆构筑DB11/T 963—2013物。

3.5出入口 entrance-exit单独或结合安装通风等设备而设置的供人员进出的地上建筑物。

3.6电缆支架 cable brackets用以支撑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包括电缆桥架、普通支架、吊架等。

3.7耐火槽盒 fire-resisting trough box用耐火性能板材制成,用于敷设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的主体部件的槽盒。

3.8接地装置 grounding connection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总和。

4 一般规定4.1 电力管道建设应积极采用标准化建设成果,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鼓励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4.2 电力管道应依据电网空间布局规划建设。

4.3 电力管道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安全、环保、消防、人防、防灾和劳动保护等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4.4 电力管道建设采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混凝土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

4.5 新建电力管道应与现状电力管道连通,连通建设不应降低原设施建设标准。

4.6 电力管道接近加油站类构筑物时,管道(含工作井)与加油站地下直埋式油罐的安全距离应满足GB 50156的要求,且加油站建筑红线内不应设工作井。

4.7 地中埋设保护管,应满足荷载要求和耐腐蚀性要求。

管枕间距宜按管路运营的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强度(抗弯、抗剪等)、刚度要求合理确定;在通过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的软土或不良地质地段应采取可靠技术措施予以处理。

4.8 电力管道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要求,管道转角不应小于90°,并进行圆弧过渡处理。

4.9 电力管道井盖应符合GB/T 23858、DB11/ 147和DB11/T 452的要求,尺寸应标准化,应具有防水、防盗、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功能,并设置二层子盖。

4.10 电力管道内电缆支架、爬架、拉力环、爬梯、工作平台、护栏、篦子、接地极、地线等钢构件均应采用预制标准件,并进行热镀锌等防腐处理。

2DB11/T 963—2013 4.11 电缆支架应便于安装、表面平滑,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4.12 电力管道内的金属构件均应用扁钢与接地装置连接。

4.13 金属构件镀锌层表面应连续完整、光滑,不应有漏镀、过酸洗、结瘤、积锌、锐点等缺陷,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镀覆量符合表1规定。

热浸镀锌层加工和试验检测应符合GB/T 13912。

表1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镀覆量镀件厚度(mm)最小平均厚度(μm)最小平均镀覆量(g/m2)局部最小厚度(μm)局部最小镀覆量(g/m2)t≥6 85 610 70 5053≤t<6 70 505 55 395注:本镀锌层是指未经离心处理的镀层。

4.14 工作井井室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牌。

4.15 工作井内应设置安全爬梯、预埋拉力环和电缆支架等设施,电缆支架的配置不得妨碍安全运行。

4.16 电力隧道内、电力排管与变、配电站室连通的工作井内,所有管孔(含已敷设电缆)均应采用阻水法兰进行防水封堵。

5 路径选择5.1 电力管道的路径选择,除应符合GB 50217、DL/T 5221等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总体要求,并应保证电力管道与城市其他市政公用工程管线间的安全距离。

5.2 电力管道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

5.3 根据规划需求,应在规划路口、线路交叉地段,合理设置三通井、四通井等构筑物进行接口预留、线路交叉。

5.4 电力管道在道路下方的规划位置,宜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方。

当电力隧道位于机动车道或二级以上公路、城市次干路以上道路主路下时,工作井不应设在主路机动车道上。

设置在绿化带内时,工作井出口处高度应高于绿化带地面不小于300mm,工作井井盖等地面设施应与道路景观相协调,宜不影响道路路牙的直线安装。

5.5 电力管道宜沿现状和规划道路建设。

沿市政道路建设的电力隧道进出口及通风亭等的设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6 穿越河道的电力管道应选择河床稳定的河段,埋设深度应满足河道冲刷和远期规划要求。

5.7 电力管道与市和区县人防指挥所的间距应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5.8 电力管道与公路、市政道路建设宜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6 电力隧道DB11/T 963—20136.1 电力隧道内部有效断面尺寸(净空)应根据其内规划敷设的电缆电压等级、截面、数量来确定:——明挖法隧道有效净空尺寸宜选用2.0m×2.1m、2.6m×2.4m。

——矿山法隧道有效净空尺寸宜选用2.0m×2.3m、2.6m×2.9m。

——盾构法隧道有效净空尺寸不应小于明挖法的有效净空尺寸。

——根据电网规划,电力隧道还可选用其他特殊断面型式。

6.2 电力隧道应按照重要电力设施标准建设,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3 电力隧道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施工缝、穿墙管、预留孔等细部结构应采取相应的止水、防水措施。

6.4 采用矿山法或盾构法修建电力隧道时,应根据环境条件严格控制地层变形、地面沉降。

6.5 电力隧道内最小允许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m。

6.6 电力隧道内接地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电力隧道内接地系统应形成环形接地网,接地网应与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两点及以上相连接。

——电力隧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小于5Ω,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电缆支架与接地装置焊接牢固,防腐符合规范要求。

6.7 电缆支架应符合以下规定:——沿隧道侧墙布置,立铁垂直于隧道底板安装,纵向应平顺,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电缆支架水平间距1m。

——电缆支架材质以普通钢材为主,支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层应牢固且耐久稳定。

——对于在电力隧道采用分相布置的单芯电缆,电缆支架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

——电缆支架应能满足所需的设计承载能力要求。

6.8 110kV变电站(楼)应设不少于2个方向的3个电缆进出线口及进出线电力隧道,220kV变电站(楼)应设不少于2个方向的4个电缆进出线口及进出线电力隧道。

变电站出线孔数及孔径应满足该变电站永久规划出线的需求,220kV和110kV变电站进出线电力隧道的净宽尺寸不应小于2.4m,长度宜不小于3.0m。

6.9 220kV和110kV变电站、110kV及以上主网电缆进出线口以及进出线电力隧道宜与10kV配网电缆出线口及电力隧道分开设置。

6.10 电力隧道沿线应设置工作井用于电缆敷设,工作井应符合以下规定:——隧道工作井内应有容纳供人员上下的活动空间。

——井室高度不宜超过 4.0m,超过时应设置多层工作井或过渡平台,并设置盖板,多层工作井每层设固定式或移动式爬梯。

——隧道工作井用于10kV配网电缆出线时,井壁上应预留出线孔及电缆固定架。

——隧道工作井上方人孔内径应为800mm,在电力隧道交叉处设置的人孔不应垂直设在交叉处的正上方,应错开布置。

6.11 电力隧道三通井、四通井应满足最高电压等级电缆线路的弯曲半径要求,井室顶板内表面应高于电力隧道内顶0.5m,并应预埋电缆吊架,在最大容量电缆敷设后各个方向通行高度不低于1.5m。

4DB11/T 963—20136.12 电力隧道宜在变电站、电缆终端站以及路径上方每2km适当位置设置出入口,出入口下方应设置方便运行人员上下的楼梯。

6.13 电力隧道内应建设低压电源系统,电力隧道内电源系统一般规定:——电力隧道外电源不应少于2路,电压等级不高于380V,并具备漏电保护功能。

——电力隧道供电半径应满足电气需求,末端电压降不应大于10%。

——电力隧道内电源线应敷设于耐火槽盒(管)内,耐火槽盒(管)应防水、防潮、阻燃,耐火槽盒(管)阻燃等级不低于B1级。

——电力隧道电源系统电源箱、配电柜等装置应安装于工作井内,且不影响隧道净空,避免水淹。

6.14 电力隧道内应安装照明系统,电力隧道内照明系统一般规定:——电力隧道内照明灯具应选用防潮防爆节能灯。

——照明灯具在隧道内应采取吸顶安装,安装金具应耐久稳定。

——隧道及工作井内的平均照度不小于10lx;最小照度不小于5lx。

——在隧道内灯具应采用分段控制。

6.15 电力隧道应设置通风设施,电力隧道通风系统的一般规定:——电力隧道应根据所在地区环境条件、电缆敷设条件及其余地下管道等条件,以技术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原则设置通风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