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骨掺伪品的鉴别
3组易混商品药材的生药鉴别-2019年精选文档

3组易混商品药材的生药鉴别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与真伪,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品种混乱,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笔者对目前一些常见混伪品种药材的生药鉴别方法报道如下。
1 骨碎补与大叶骨碎补1.1 来源骨碎补来源于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
大叶骨碎补(非正品)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的根茎,在广西做骨碎补习用。
1.2 性状及显微鉴别骨碎补: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 cm,宽1~1.5 cm,厚0.2~0.5 cm。
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
无臭,味淡,微涩。
大叶骨碎补:本品呈弯曲的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纵沟纹、皱纹、和突起0.3~1 cm、直径0.3~0.7 cm的圆形叶痕;叶痕与茎夹角处常见有黄棕色鳞片。
断面坚实,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另有两个成新月形的较大的维管束排于中央,相互对映[1]。
2 茜草与大叶茜草(非正品)2.1 来源茜草来源于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叶茜草来源于茜草科植物大叶茜草Rubia schumanniana Pritzel的干燥根及根茎。
2.2 性状及显微鉴别茜草: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 cm,直径0.2~1 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木栓细胞6~12 列,含棕色物。
皮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
韧皮部细胞较小。
形成层不甚明显。
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资料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
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
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
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同一药材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
山茱萸掺果柄核;金银花掺有过多的叶和嫩枝桑叶也含有过多的嫩枝;5. 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掺杂使假。
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6. 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他成分增加重量。
小檗汁浸入黄皮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他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8.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黏合剂模压成型,冒充正品饮片。
用土豆片模压染色制成白附片;用淀粉压模制成冬虫夏草;二、中药掺杂使假的危害1. 疗效降低:药量不够、药物不对(荆芥子代车前子)2. 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杂质本身有毒副作用、掺入的有毒的其他植物。
元胡中掺水半夏、麝香中掺入鸡蛋黄、动物血、动物脏器可能给患者带来肠道传染疾病。
3. 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原因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6.产地加工或切片也是造成掺伪混杂的主要原因7.中药人员业务差是造成中药掺伪混乱的最根本的因素第二节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一、染色分为染色造假、染色掺杂、染色以次充好3种情况。
龙骨的鉴别方法

龙骨的鉴别方法龙骨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古人对“龙”颇具神话色彩,故引起龙骨的形成是“死耶蜕耶”的争论,更增添龙的色。
【来源】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象类、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
五花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齿的化石。
【产地分析】主产甘肃、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
销全国并出口。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
挖出后,拣去杂质既得。
五花龙骨出土后风吹易碎裂,过去须用毛边纸将五花龙骨封固,只留下花纹供识别,现在多以透明胶带封固。
【商品规格】分龙骨(又名土龙骨)和粉龙骨、五花龙骨、青龙骨、黄龙骨五种规格。
【功能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品质鉴别】历代鉴别1、《神农本草经》:“龙骨味甘平。
主心腹鬼注……小儿热气惊痫……生山谷。
”2、梁《名医别录》:“生晋地山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3、陶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
骨欲得脊脑,作白地锦文,舐之着舌者良。
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皆龙蜕,非实死也。
”4、雷斅曰:“剡州、沧州、太原者为上。
其文细文广者雌、骨粗文狭长是雄。
五色具者上,白色、黄色者中、黑色者下。
凡经落不净,及妇人采者不用。
”5、唐苏恭曰:“今并出晋地。
生硬着不好,五色具者良。
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腑相合,如五芒、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经不论及。
”6、宋寇宗奭曰:“诸说不一,终是臆度。
曾有崖中崩出一副,支体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7、明《本草蒙筌》:“龙骨,河东多、崖穴有。
据脱者,飞、当时臆度语;云死者,本经的实辞。
雄龙骨狭而纹粗,雌龙骨广而纹细。
五色具全上品,白中黄者乃次之。
黑者极低,检出勿用。
舐竟粘舌不假,煅脆研碎方精。
”8、清《本草从新》:“龙骨白地锦纹,舐之粘色者良。
出晋地川谷及梁益巴中……人或以古矿灰伪之。
”【鉴别要点】龙骨和五花龙骨主要区别点是:前者呈骨骼状或碎块状,白色或灰白色,有的有纹理和斑点,关节断面具蜂窝小孔,舐之粘舌或微粘舌;而五花龙骨则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平滑具五色纹理,易碎裂,断面无小孔,舐之粘舌。
几种常见中药混伪品的鉴别

几种常见中药混伪品的鉴别为了杜绝中药中的混伪品出现,保证中药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该文将选用几种常见的中药的鉴别来进行一一阐述,希望通过此文的介绍可以为以后中药的质量检验等提供一种方法和依据。
标签:常见中药;混伪品;鉴别在现代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上,各种仿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已经不足为奇。
但是在中药行业,却不允许混伪品的出现,因为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加强中药的管理,杜绝混伪品的出现,保证购买和使用的中药都是真实有效的,该文就将常见的中药与混伪品的鉴别方法在此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中药的鉴别使用提供参考。
1 乌梢蛇的鉴别乌梢蛇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譬如说白癜风、牛皮癣等,主要作用是祛风。
乌梢蛇这种中药来源于一种叫做“乌梢蛇”的动物的干燥体。
所以比较罕见,价格比较高。
对于这样一种价格相对比较高的中药,混伪品就比较多。
如何辨别真品乌梢蛇和混伪品就是采购中药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真品乌梢蛇有4个特征需要注意,第一看颜色:正品乌梢蛇的颜色是黑褐色。
第二看形状:正品乌梢蛇脊部高耸。
第三看背鳞行数,一般正品乌梢蛇的背鳞行数都是偶数巷。
第四看背中央,正品乌梢蛇背中央有两行起棱比较强。
乌梢蛇的混伪品一般都是其他蛇科动物的干燥体来替代,但是只要掌握了以上4点,在采购的时候符合以上4点要求的就是正品乌梢蛇。
2 金银白花蛇的鉴别金银白花蛇的药效跟乌梢蛇几乎相似,主要作用也是祛风、通络,止痉。
金银白花蛇是一种幼体银环蛇去掉内脏后的干燥体。
通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可以发现一般金银白花蛇的混伪品都是一种叫做赤链蛇的干燥幼体。
赤链蛇之所以能在很多时候混淆人们而代替金银白花蛇,是因为它俩的外形极其相似。
但是依然有所不同,在选购药品的时候,要注意,赤链蛇相比较金银白花蛇来说,身体尾部白色环带多。
中间的黑色鳞片比较少,只有2~4枚。
第二点是脊麟不像金银白花蛇一样呈六角形扩大。
最后一点是,赤链蛇的尾下鳞是双行。
只要注意到以上3点,就可以保证能够选购到正品的金银白花蛇。
中药材龙骨的理化鉴别

中药材龙骨的理化鉴别可以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别方法:
1. 颜色和形状:龙骨药材通常为长块状,表面有光泽,颜色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并带有白色方格状花纹。
将龙骨砸断,断面呈现出红褐色,有时有金属光泽。
真正的龙骨一般无臭,无味。
在正常情况下,若出现死骨并带有腐臭气味时,则为变质的龙骨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颜色和形状的观察是鉴别龙骨的重要方法之一。
2. 显微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龙骨药材的断面,可以看到钙化的骨组织。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方晶和长条形结晶,这是龙骨的重要特征之一。
3. 溶解性:龙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此可以尝试用酸溶液进行溶解性试验。
真正的龙骨在酸溶液中可以迅速溶解,形成透明澄清的液体。
相反,伪品则不溶解或溶解很慢,或者出现浑浊。
4. X射线检查:使用X射线检查龙骨药材,可以看到明显的骨组织结构。
真正的龙骨在X射线下的表现与骨骼相似,而伪品则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总的来说,中药材龙骨的理化鉴别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包括颜色和形状观察、显微观察、溶解性试验和X射线检查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鉴别龙骨的真伪和质量,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有效。
在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鉴别方法,如闻气味、尝味道等。
同时,为了保证中药材的来源和质量,应该选择信誉良好的中药材供应商购买龙骨药材。
第五章中药材伪品鉴别

形与冬虫夏草相似,气微,烧之有淀 粉糊焦气,遇碘液显蓝色。
蟾蜍油
蛤蟆油
明太鱼精巢
2010年11月19日
• 3、土贝母:伪品
• ①百合科植物益辟坚(丽江山慈姑)的球茎。 又称“草贝母”。
• 不分瓣,黄白色,有大毒,含秋水仙碱 (为提取的重要原料)。 • ②葫芦科植物假贝母(土贝母)块茎。 • 不分瓣,黄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断面角 质样。
伪品
川贝 土贝
一轮贝母
人• Leabharlann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 参的根。
【产销】野生或人工饲养。国产蛤蚧主产于广西、
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广西省已开始人工 养殖。进口蛤蚧主产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蛤蚧—原态
蛤蚧—药材
头约占上体1/3 9~18cm
6~11cm
【 性 状 特 整 征 体 】
大 小 及 形 状
——
6~12cm (初生尾与躯干基本等长)
(再生尾不低于6cm)
蛹体上形成的子座与蛹体的结合 体,习称北虫草。
其 子 座 自 虫 蛹 头 部 长 出。
3、用面粉和玉米粉经模压制 而成的伪品
形态不自然,虫体表面土黄色,光滑,环
节明显,质坚实,硬脆,表面颜色是人工染成, 用水浸润颜色脱落,并且变软, 断面显粉性, 久尝粘牙,气微。草体部分往往用红薯的干 燥叶柄伪装而成,中空而不易折断。
第七节 中药材伪品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三
七
• 【来源】 •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的根。 • 【产地】 • 多系栽培,以云南 产者为地道药材。
几种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几种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摘要简要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其简单鉴定方法。
关键词掺假;中药材;鉴定方法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产区十分广泛。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易混药材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了药品生产质量和临床用药的疗效,影响了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对下面几种常见中药材混淆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介绍如下:1 大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1] 掺假现象;掺入蓼科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
鉴定方法:(1)与正品比较,藏边大黄有明显环纹及半径向外放射的棕红色射线;河套大黄横切面无星点;华北大黄横断面有红棕色放射状纹理、无星点;天山大黄横断面可见同心性环纹,横切面无星点。
[2](2)正品大黄新鲜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棕色荧光,而以上混淆品显亮蓝紫色荧光。
正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可见黄色至淡棕色环,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上述混淆品显亮蓝色荧光。
[3]2 地骨皮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 的干燥根皮。
[1]掺假现象:掺入木樨科植物黄素馨的干燥根皮(常称荃皮)。
鉴定方法:与正品比较,荃皮外表面黄色至棕黄色有细纵纹,不呈鳞片状脱落。
断面外层黄色,中层棕色,内层褐色。
气浓、味微苦、涩。
[3]3 白茅根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ss) C·E·Hubb的干燥根茎。
[1]鉴定方法:与正品比较,唯断面中央有白色髓、有时中空、皮层较窄、无车轮状空隙。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CITCMJun2006V o1.18No.3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关键词中药材伪品鉴别彭耀安徽省宿州市中医院234000中药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近年来,有些不法商贩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中药材中掺杂使假,其手法多种多样,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也影响中药材的推广使用.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1近源掺伪中药品种繁多,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在外形上也很相似,这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把同科属不同种的植物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如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同科植物羊角藤,虎刺充巴戟天;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同科植物一轮贝母,光慈菇等充川贝母;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同科植物掌叶半夏,滴水珠,水半夏等充半夏使用;沙苑子为豆科植物.同科植物紫云英,华黄芪,田皂角,猪屎豆,凹叶野百合充沙苑子;.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其伪品莽草,红茴香,短柱八角,野八角等与之同科同属;乌梅与其伪品桃,李,杏皆为蔷薇科植物;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混作青葙子.∞近源掺伪的现象很多,若不仔细辨别,往往很容易混淆.2形似掺伪将外形与药材相似的动植物制成饮片假冒正品药材,它们与原药材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功效也相去甚远,只是在外观上相像.如葫芦科植物天花粉,旋花科植物甘薯冒充山药I菊科植物大丽菊,紫荣莉科植物紫荣莉,茄科植物马铃薯冒充天麻;.商陆科植物商陆,茄科植物华山参冒充人参;玄参科植物泡桐花冒充凌霄花;夹竹桃科植物藤杜仲,卫矛科植物丝棉木的树皮冒充杜仲.3正品中加入舁物药材中加入异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重量,这些药材大部分为贵重药材.如天麻中插入铁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铅丝,海马腹中装入石粉,全蝎肚中注入石膏粉; 用明矾水或食盐水浸渍全蝎,白豆蔻;红花中掺入细砂或用红糖水拌和;用玉米粉,淀粉拌制金银花;炒制的鸡内金中灌入细砂;蝉蜕中装满泥砂;海金沙中掺入沙土;穿山甲砂烫后用盐水浸渍等等.4掺入非药用部位不同的药材其药用部位也不同.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时,把非药用部位一同采下,人为地增加重量.如远志, 丹皮药用部位应是根皮而饮片则未抽去木质心;酸枣仁, 杏仁,桃仁药用部位应是种子,而药材则掺人大量的果皮; 钩藤本应节节带钩而药材中往往混入许多不带钩的茎;山茱萸应以果皮入药而药材中则掺入大量果核;金银花中掺入枝叶,乳香中粘带树皮.5以次充好中药材都有~定的采收时间,若采收时节不合,则有效成分尽失.俗语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市场上常发现以茵陈蒿充当绵茵陈出售.再如以马鹿茸充花鹿茸,以鹿角切片冒充鹿茸片;天麻中以质次的春麻冒充冬麻;槐米中掺入槐花;以提取成分后的八角茴香混作药用等.6仿制掺伪利用其他物质,人为地仿制某些贵重或紧俏的药材,其手法多种多样.6.1模压法选择适当材料加黏合剂混合后压制成型,冒充正品药材.如用木薯粉或其他粉类物质制成天麻状, 蒸熟后晾至五成干,再包纱纸压成天麻纹理;用面粉,茯苓屑等复合加工压制成茯苓块,或在片块内加入松根2nT成茯神";用面粉,玉米粉或薯类粉经模压加工而成冬虫夏草;用松香,黄泥,红铁粉等混合仿制成血竭.6.2染色法把形状相似的药材或物品染色后冒充药品.如用红染料和玉米须染制番红花;葡萄皮染色冒充山茱萸;水半夏加黄染料染色后混入延胡索}把其他蛇类的幼体用油漆涂成黑白相间的环纹伪造成金钱白花蛇. 6.3熬制法根据药材形状,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熬制.如以红糖加水熬制成蜂蜜;以猪皮,牛皮,旧鞍皮等杂皮熬成黑色胶块冒充阿胶.6.4打磨法为增加光泽度把伪品表面磨光.如莪术,姜黄等经刀刻定形后加黄泥,明胶打磨充三七I用各种珍珠贝壳人工磨制成珍珠形状.掺伪饮片的鉴别方法掺伪饮片与正品药材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差异,我们可以通过经验鉴别方法,亦即用人的眼,耳,口, 鼻,手等感觉器官,或借助水,火及一些简易的器具和试验,对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断面色泽,质地,气和昧等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6月第18卷第3期关键词中药掺伪鉴别常见中药掺伪的简易鉴别袁金文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300350当前,中药掺伪的情况日渐严重,造成中药质量低下,已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有的造假者还是业内人士,造假手段丰富逼真,使真假更加难以辨别.笔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药质量验收工作多年,对中药掺伪的鉴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部分常见的中药掺伪情况和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杂质掺假1穿山甲为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甲.炮制时多用砂烫至表面鼓起,醋淬.表面呈焦黄色,可见多数整齐的纵纹,横纹或棱线,质酥脆易碎,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不透明, 有裂隙,气微香有醋味..常见掺伪品为砂烫后用饱和盐水或明矾水浸泡,重物压至不再吸收为止,捞出晾干.鉴别时此品手感质重,外表面有析出的晶体,折断面对光透视可见闪光的晶体,口尝有咸或涩感.245?2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炮制时用黄酒拌匀蒸至洒尽,干燥,表面皱缩不平,有光泽,顶端有宿萼根痕,基部有果柄痕,质柔软,有酒香气常见掺伪品主要是掺入非药用部分的果核,严重时仅果核就占1/3,更有甚者,将果核粉碎后用黏合剂与果肉和果核粘附在一起,详细勘察可以鉴别.3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常见的掺伪品主要是烫死前喂食过饱,用过饱和盐水加工,含水量超标.鉴别时注意观察全蝎的腹部形态,是否掺入其他异物,口尝是否过咸,严重时干品可见析出的盐粒,并注意药材的含水量.4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4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基部有形状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快速而有效地判断饮片的真伪和优劣.1观察法某些药材表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鉴别天麻可观察其是否具有"姜皮样,芝麻点,鹦哥嘴,肚脐眼"等外形特征.对一些特征细微而不易观察的药材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如种子类药材的纹理,某些药材的细小毛茸等{对一些皱缩, 质地易碎的花叶类药材,可用清水将药品浸软,取出摊开展平后进行观察.2手感法通过手触感觉药材的软硬,轻重,光滑及干湿程度,以判断药材质量优劣.如掺伪的红花,金银花手感较硬,质重;喷水的菊花手感潮湿.3鼻嗅法某些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用鼻嗅闻可鉴定其真伪.如黄芪可嗅到豆腥气;鱼腥草揉搓后可闻到鱼腥气.4口尝法大多数药材都有一定的味,通过口尝可鉴定其真伪.如熊胆可尝到苦而回甜的味;龙骨与舌接触后有吸舌感; 大黄咀嚼有沙砾感,粘牙,味苦而微涩.5水试法将药材样品放入水中,观察样品在水中变化的情况.此法对鉴别染色掺假和使用淀粉,黏合剂掺假是有效的.如正品的番红花入水后水液呈金黄色,而染色掺伪品则呈红色或橙黄色;加入杂质的金银花入水后石粉或淀粉脱落,水液变浑浊6火试法将药材样品燃烧或烘焙,观察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声响等特殊现象和变化,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如海金沙置火中易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掺伪品则残留灰渣;血竭粉置自纸上,以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松香伪制的血竭则冒浓烟,有松香气.以上简要介绍了鉴别掺伪药材的常用方法.当使用以上方法还不能确定药材真伪时,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也可以进行理化鉴别和仪器分析,如微量升华法,荧光检查法,平面层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等,相信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够把药材中的伪品检出,从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参考文献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国中药材鉴别图典C33.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O3~1o42郑艳,陈士超,沈保安,等.青葙子,鸡冠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493任仁安,陈瑞华.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494任晓龙.常见茯神块的掺伪鉴别.基层中药杂志.2000,14(5):32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6收稿日期:2006一O2—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 品 龙 骨 系 采 用 黄 泥 土 加 入 黏 合 剂 、 骨 碎 片 加 工 伪 制 而成 。 龙 伪 制 品呈 不 规 则 块 状 或 条 状 , 小 不 ~ , 径 大 多在 2a 以 下 , 大 直 m 表 面 土黄 色 , 的 表 面 有 孔 隙 , 有 多嵌 有 白色 龙 骨 碎 片 , 面 可 被 指 甲 表
力 强 ,பைடு நூலகம்且 舌 舔 处 颜 色 明显 加 深 , 面 不 光 滑 , 的有 孑 隙 。 龙 骨 并 表 有 L 将 正 品 与伪 品分 别 用 热水 浸 泡 , 者 均 立 即有 较 多 气 泡 冒 出 , 浸 液 二 水 均 显 浑 浊 状 , 龙 骨 伪 制 品 水 浸 液 浑 浊 更 明 显 , 且 有 的 崩 解 开 但 并
五 花 龙 骨 : 名 青 花 龙 骨 、 龙 骨 , 不 规 则 的 块 状 , 小 不 又 花 为 大
一
,
全 体 淡 黄 白色 , 有 蓝 灰 色 及 红 棕 色 的花 纹 , 浅 粗 细 不 一 , 夹 深 略
似大理石样条 纹 , 面平滑 , 有小裂 隙 , 硬而脆 , 面多粗糙 , 表 时 质 断 易片片剥落而散碎 , 湿性强 , 舌舐 之有吸力 。 臭 , 味 。 吸 以 无 无 以质 脆、 分层 、 五 色 花纹 、 湿 力 强 者 为 佳 。 有 吸 龙骨 : 又名 白龙 骨 (千金 方 》 , 不规 则 块状 , 《 )呈 大小 不 一 , 面灰 表 白色 或 黄 白色 , 较光 滑 , 的 具纹 理 与 裂 隙 , 具 棕 色条 纹 和 斑点 , 有 或 质 硬 , 面不 平 坦 , 白 , 腻 如 粉 质 , 关 节 处 膨 大 , 面 有 蜂 窝 状小 断 色 细 在 断 孔 , 湿力 亦 强 。 臭 , 味 。 吸 无 无 以质 硬 、 白 、 湿力 强 者 为佳 。 色 吸
A
B
C
A .葛根 素 对 照 品
B 粉 葛 .
C .食 用 葛 。
【 j中 国科 学院 植 物 研 究 所 .中 国高 等植 物 图鉴 ( 4 第二 册 )M】 [ .北 京 : 学 科
出 版 社 .9 2:0 1 7 5 0.
图 4 高效 液 相 色谱 图
【 】肖培 根 .新 编 中 药 志 ( 一 卷 ) M] 5 第 【 .北 京 : 学 工 业 出版 社 ,0 2: 化 20
关键 词 : 骨 ; 伪 品 ; 别 龙 掺 鉴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5 R 8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9 1 2 1 )2 0 1 0 1 0 4 3 (0 0 2 —0 8 — 1
刻 划 , 划 面较 光 滑 , 之 呈 细 腻 粉 末 状 。 重 质 硬 脆 , 掰 断 , 刻 刮 体 易 断
21 0 0年第 l 9卷第 2 2期
一
种 龙 骨 掺 伪 品 的鉴 别
王圣泉 , 洪利琴
( 苏省 如皋 市 中医院 , 江 江苏 南通 2 6 0 ) 2 5 0
传 医 统药
摘 要 : 的 为 准 确 鉴 别 龙 骨 的 真 伪 提 供 依 据 。 法 从 正 品龙 骨 与 伪 品 龙 骨 的 形 状 、 地 、 面特 征 、 浸 后 的 不 同 变化 等 方 面进 行 比较 。 目 方 质 断 水 结 果与 结 论 龙 骨及 其 掺 伪 品 虽然 外 观 相 似 , 断 面特 征 、 浸液 有 明显 差 异 , 内人 士 应 予 以注 意 , 但 水 业 以确 保 临床 用 药 安 全有 效 。
度 , 匀, 摇 分别 以 甲醇 为 空
A
高 效 液 相 色谱 等 方 面 均 有 一 定 的 差 异 。 中显 微 特 征 中 的 草 酸 钙 其
( : 8 5J 3 9—3 0. 9
[ 】杨林静, 2 何可 月, 陈 虹, .葛根的药理学研 究极其临床应用进展【】 等 J.
武 警 医 学院 学 报 ,0 2,12 :3 20 1 ( ) 18—10 4.
品, 由不 法 商 贩 混 淆 掺 杂 于 正 品 饮 片 之 中 , 伪 比 例 可 达 3 % 左 掺 0
面 颜 色 较 表 面 深 , 黄 褐 色 , 整 但 不 光 滑 , 的 具孑 状裂 隙 , 捻 呈 平 有 L 手 之 能进 一 步碎 裂 呈 细 小 碎 块 。
3 鉴 别 要 点
2 伪 品 龙骨
裂。 放置 后 二 者 均 显 澄 清 , 置 1 放 伪 制 品 底部 可见 泥 沙 沉 淀 , h后 倾 去 上 清 液 , 起 尚未 碎 裂 的 伪 品 块 , 捻之 即碎 , 之 能 成 团 , 黏 捞 手 搓 有
性 ; 正 品龙 骨 水 浸 后 由 于 表 面 附 着 的 泥 土 被 洗 去 , 而 白色 更 清 晰 , 手捻之不碎 , 不能搓之成团 , 明显黏性。 也 无
3 讨 论
9 2 —97 6 — 5.
粉 葛 与 食 用 葛 在 药 材 性 状 、 微 特 征 、 层 色谱 、 外 光 谱 及 显 薄 紫
( 稿 日期 :0 9—1 收 20 1—1 ) 0
・
中 国药业 C iaP ama e t as hn h r c ui l c
81 ・
l , ' , l l ● m ’ , , m , ● ' , ' ' ' m , m l m , m ' ' , , , ● , m , , ' , ' '
( 稿 日期 :09—1 —0 ) 收 20 1 6
I m , m , , , ’ ’ ’ ' 3, 1● m , m , , , ' , ' ' ’ ’ ' ' ' , ' , , , m , ’ ● ' , ’ ’ I , ,
龙 骨 出 自《 农 本 草 经 》, 古 代 哺 乳 动 物 如 象 类 、 牛 类 、 神 为 犀 三
趾 马 等 的 骨 骼 化 石 , 有 镇 惊 安 神 、 汗 固 精 、 血 涩肠 、 肌 敛 疮 具 敛 止 生 的功 效 , 中 医 临 床 常 用 中 药 。 来 出 现 了 一 种 龙 骨 的 黄 土 伪 制 是 近
£ i ; / ; =; : : f i /
0
5
l 0
l 5
0
5
1 0
l 5
0
5
l 0
l 5
[ 】国 家 药典 委 员会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药 典 ( 3 一部 ) M] [ .北 京 : 学工 业 出 化
版 社 . 0 5:03 20 2 .
右 , 重 影 响 了临 床 治 疗效 果 。 者 现 将 其 鉴 别 如 下 , 供 参 考 。 严 笔 以
l 正 品龙 骨 正 品龙 骨 可 分 为 五 花 龙 骨 与龙 骨 两 种 …。
龙 骨 伪制 品 常 混 入 正 品 中 , 大小 、 状 、 泽 与 正 品类 似 。 其 形 色 但 正 品龙 骨 质 地 较 坚 实 , 以舌 舔 之 吸 力 较 强 , 舔 处 颜 色 不 见 明 显 加 舌 深 ; 品 龙 骨 表 面 黄 白相 间 , 有 吸 湿 性 , 之 吸舌 , 不 如 正 品 吸 伪 也 舔 但
此 种 龙 骨 伪 制 品 尚 未 见 有 报 道 , 业 内 人 士 在 工 作 中予 以注 望
意, 防止 假 劣 饮 片 进 入 临床 , 保 证 临床 用 药 安 全 、 效 。 以 有
参考文献 :
[ ]江 苏新 医学 院 . 中药 大辞 典 ( .上 海 : 海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9 6 1 M] 上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