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实验室制氯水方法的思考及改进
“氯水成分与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氯水成分与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任连志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1期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过程,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和解释氯气溶于水的宏观变化,把对宏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对微观世界的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建立物质的微粒观和以微粒观为依托的元素观。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认识次氯酸的漂白性、不稳定性和弱酸性。
2.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通过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学习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感受氯气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异常的实验现象中蕴涵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在初中学过,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以和水反应。
那么氯气是否溶于水,是否也能和水反应呢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的针筒抽取80ml的氯气,然后抽取20ml的蒸馏水,反复震荡后,观察吸水前后气体体积和颜色的变化。
教师:展示用无色试剂瓶盛装的饱和氯水,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
(解释:氯水要盛装在棕色瓶中,为了便于学生的观察,这里暂时用无色试剂瓶盛装。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教师:引导思考: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呈现浅黄绿色,氯水中可能含有哪些微粒?请从氯气不与水反应或能与水反应两种可能情况思考。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回顾O2和CO2溶于水的情况,类比Cl2溶于水的两种可能情况,思考若氯气和水不反应,或与水反应的两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微粒。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来回答。
交流共享:小组展示、讨论、归纳出实验方案。
教师:结合实验桌上所给的药品和你们设计的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逐一检验。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小改进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小改进
湖南长沙岳麓实验中学杨红
高一化学讲氯气的性质时,做了氯气与钠、铜、磷、氢气等反应及氯气的漂白作用的演示实验,需要的氯气不是一瓶而是多瓶。
若按教材中制取氯气的装置,当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之后,要换用另一个集气瓶收集,在这换瓶的时间间隔内,将有氯气逸散出来,污染环境,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浪费了氯气。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人将教材上的装置作了小的改进(如图所示)。
实验用具:
铁架台铁圈分液漏斗双孔活塞导管Y形管气球止水夹烧杯集气瓶注射器针头圆底烧瓶导管橡胶管浓盐酸二氧化锰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碎石
实验步骤:
1.收集氯气时,合上夹子A,打开夹子B,氯气就导入了集气瓶,集气瓶口橡皮塞倒插的注射器针是用于排空气的,也可以用于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2.当集气瓶收集满之后,而要换用另一个集气瓶收集时,合上夹子B,打开夹子A,则氯气先进入气球中,气球满了后氯气被导入了氢氧化钠溶液;
3.当集气瓶换好之后, ,打开夹子B, 再合上夹子A ,用手轻轻按压气球,使气球中的气体尽量进入集气瓶后则氯气又导入了集气瓶.
这样就克服了在换瓶过程中氯气的散失,节约了药品,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此装置也可用于制取其他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
氯气性质实验的改进

215Email :jiaoyuluntan@氯气性质实验的改进云南省腾冲县民族完全中学 寸待罗云南省腾冲县第五完全中学 张生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教科书中没有安排氯气的制取方法,只安排了部分性质实验。
实验时教师需事先制备好氯气或氯水,这样的安排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有些操作方法不合理、不简便,实验中氯气易外逸污染空气。
而且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较大,吸入大量氯气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影响。
对此,我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使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同步进行,省去了氯气或氯水的制备,只需生成少量的氯气就能同步进行Cl 2与AgNO 3溶液、NaBr溶液、KBr溶液反应、氯气与石蕊指示剂作用的颜色变化、氯气与干燥的红花和新鲜的红花作用等反应。
改进后的实验具有节省试剂用量,反应迅速节省实验时间,学生可同时观察到五组实验的实验现象,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介绍如下。
1.反应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用品铁架台、大试管、小试管、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带活塞的玻璃导管、橡胶管、氯酸钾固体、浓盐酸、AgNO3溶液、NaOH溶液NaBr溶液、KI溶液、石蕊试液、干燥的红花、新鲜的红花和绿叶。
3.实验步骤一是按图所示将仪器进行组装并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将整套装置放在展台上并调整好投影仪的亮度和放大倍数。
二是用药匙取绿豆大小的两份K C l O 3粉末放置于大试管底部;用镊子将一朵新鲜的红花和一片新鲜的绿叶放到大试管中下部;用一根细线拴住一朵经烘干处理过的红花悬挂于大试管中上部;塞上橡胶塞;将导管插入小试管A 中。
氯气制备及性质实验的改进研究

氯气制备及性质实验的改进研究作者:孙颖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第09期一、氯气制备及性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实验室虽有通风设备,但因为氯气的密度较大,实验室内的氯气总是排不干净,所以实验教师很容易中毒。
为了寻找较好的氯气制备及性质实验的方法,笔者做了许多尝试,其目的一是减少氯气在制取或储存时带来的污染,二是找到一个较好的氯气性质实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氯气的用量,减少污染。
二、解决氯气制备中的问题1.从实验原理方面分析(1)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此实验不需加热。
解决了加热时浓盐酸中的氯化氢的挥发问题。
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KClO3+6HCl(浓)=KCl+3Cl2↑+3H2O,所制得氯气可进一步用来做氯气性质实验,但做氢气在纯净氯气中安静燃烧实验,效果不佳。
虽然省了加热装置,但随之而来的这两个反应都伴有杂质气体生成,实验效果不佳。
(2)用食盐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与浓硫酸混合共热,也避免了浓盐酸的挥发这个不利因素。
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食盐、二氧化锰的质量大约为3∶2为宜,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为2∶1为宜,微热。
反应方程式为:2NaCl+3H2SO4+MnO2△2NaHSO4+MnSO4+Cl2↑+2H2O,但此反应需要加热装置,没有使实验装置简便。
(3)笔者进一步改进。
用次氯酸钠、食盐、40%硫酸混合,无需加热。
反应方程式为:NaClO+NaCl+H2SO4=Cl2↑+Na2SO4+H2O。
此实验结果为:反应速度慢,氯气产出量少。
(4)由于次氯酸钠的碱性大于次氯酸钙,笔者就把次氯酸钠、食盐改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来和40%硫酸混合,无需加热。
反应方程式为:CaClO+CaCl+H2SO4=Cl2↑+Ca2SO4+H2O,但随着硫酸的滴加,硫酸与块状次氯酸钙作用,生成的硫酸钙会渐渐包覆在次氯酸钙上,致使反应速度减缓。
氯气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doi:10 3969/j issn 1004-275X 2020 06 077氯气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李 芸1,刘 梅3,顾运琼2,屈干萍1(1 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 仁怀市第五中学高中化学,贵州 仁怀 564500) 摘 要: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中,对氯气的制备及其系列性质的实验进行了探究与改进,设计了一种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安全性强且绿色环保的实验方法,使实验效果更具有说服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氯气制备;性质;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TQ427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20)06-190-02TheimprovementexperimentofChlorinepreparationanditspropertyLiYun1,LiuMei3,GuYunqiong2,QuGanping1(1 YulinNormalUniversity,CollegeofChemistryandFoodScience, Guangxi Yulin537000;2 NanningNormalUniversity,ShcoolofEnvironmentandLifeScience, Guangxi Nanning 530001;3 RenhuaiFifthMiddleSchool,HighSchoolChemistry, GuizhouRenhuai 564500) Abstract:Inthispaper,thepreparationmethodofchlorinegasanditsseriesofpropertyexperimentsarestudiedandim provedbaseonchemistrytextbookforseniorhighschool Tomaketheexperimentaleffectmoreconvincing,wedesignedanex perimentalmethodwithsimpleoperation,obviousexperimentalphenomenon,strongsafetyandgreenenvironmentalprotectionItnotonlycaneffectivelyimprovestudents'interestandenthusiasminlearningchemistry,butalsocancultivatetheirinnovativethinkingability Keywords:Chlorinepreparation,Property,Experimentimprovement 有关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是高中化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也是学习非金属性质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关于氯气的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性质的实验是通过氯水的性质实验体现出来,学生没有直观的观察到氯气性质的实验现象,氯气收集所使用的集气装置易泄露污染空气,且制备大量的氯气不仅对师生的健康造成伤害,还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室保存新制氯水的方法

实验室保存新制氯水的方法
随着氯水的广泛应用,保存氯水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氯水的保存方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通风技术法:在实验室中,可以采用通风技术来处理氯水,使氯水中的有害气体向外散发,以免危害实验室的安全。
2、冷却技术法:冷却技术处理氯水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降低氯水中的氯气浓度,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实验室。
3、浸渍技术法:浸渍技术是一种将氯水和其他化学物质浸渍在一起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氯水的有害物质含量。
4、沉淀技术法:沉淀技术是将氯水中的有毒物质收集到氯水中沉淀下来,使其不能再进入实验室环境中。
5、蒸发技术法:蒸发技术是将氯水放宽实验室环境,使氯水中的氯气蒸发出去,从而降低室内氯气含量。
为了保证实验室氯水的安全性,应采用以上五种技术来对氯水进行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地保存在实验室中。
首先,应采取通风技术,将实验室中的有害气体排出实验室,以防止危害室内安全。
其次,应采取冷却技术,将氯水中的氯气的浓度降低,以减少危害。
然后,应采取浸渍技术,将氯水和其他化学物质浸渍在一起,使其中的有毒物质含量降低。
此外,应采取沉淀技术,将氯水中的有毒物质收集起来,使其不能进入实验室环境。
最后,应采取蒸发技术,使氯水中的氯气蒸发出去,从而使室内氯气含量降低。
上述五种技术是应对实验室保存新制氯水的有效方法。
为了保证
氯水的安全性,实验室一定要采用上述方法,定期检查氯水的浓度,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氯水中的有毒物质,以确保氯水的正常使用。
氯气化学实验改进方案及措施

氯气化学实验改进方案及措施氯气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
然而,由于其具有高度腐蚀性和毒性,使用氯气进行化学实验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因此,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并且提高实验效率,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氯气化学实验的方案和措施。
一、改进方案:1. 使用替代试剂,考虑使用氯化铵或次氯酸钠等替代试剂来代替氯气,以减少对实验人员的危害。
2. 采用密闭系统,在进行氯气实验时,可以考虑采用密闭系统,以减少氯气泄漏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危险性。
3. 实验室通风系统的改进,对实验室的通风系统进行改进,确保实验室内气体的及时排放和循环,减少氯气对实验人员的危害。
4.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制定详细的氯气实验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处理措施等,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5. 实验人员的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氯气实验的安全操作培训,提高他们对氯气实验的认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改进措施:1. 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更新实验室的氯气实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安全设施的设置,在实验室内设置氯气泄漏报警器、氯气浓度监测仪等安全设施,及时发现氯气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实验室安全标识的设置,在实验室内设置氯气实验的安全标识,提醒实验人员注意氯气实验的危险性,并且设置相应的安全通道和逃生通道。
4.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事故处理制度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5. 定期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氯气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是实验室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改进方案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氯气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效率,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氯气化学实验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实验室制备氯气和性质实验的改进

实验室制备氯气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1曾祥书 2史光源(1,2黔西第一中学 贵州毕节地区黔西 551500)摘 要: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教科书中没有安排氯气的制取方法,只安排了部分性质实验。
实验时若采用教科书中的实验方法,需事先制备氯气,而制备氯气所需药品的用量大,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有些操作方法不合理、不简便,有些实验氯气易外逸污染空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的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研究,形成了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的绿色化改进方案。
关键词:氯气的性质 实验绿色化 绿色化学 实验改进一、氯气的制备 1.对装置的认识教材中对氯气的制备常采用MnO 2和浓HCl 来制备制备,其装置图如下:该装置中有以下几个缺陷:(1)盐酸的用量不好控制,开始加盐酸,气体会从分液漏斗中出来(压强问题没有 解决);(2)收集到的氯气含有水和氯化氢气体等杂质; (3)尾气的处理没有缓冲安全保护措施;(4)收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在盖玻璃片时,氯气会溢出来; (5)药品浪费较大。
2.绿色化的改进 2.1实验装置图溶液2.2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按图所示组装好装置,关闭④处的夹子和①处的夹子,向外拉注射器,若不能拉动,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在广口瓶中装满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向⑥中加入约0.5克高锰酸钾,在输液袋中加含FeSO 4的30mL 浓盐酸,并将橡皮塞塞在广口瓶上。
4.用20mL 注射器吸取约15mL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然后将注射器插在橡皮塞上。
5.打开④处的夹子和①处的夹子,向⑥中加含FeSO 4的30mL 浓盐酸,此时浓盐酸与高锰酸钾立即反应,并很快可以看到有黄绿色的气体产生。
产生的氯气通过排饱和氯化钠溶液,充满广口瓶。
6.收集满氯气关闭④处的夹子,在④处换上其他集气瓶再打开④处的夹子进行收集。
7.最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尾气。
2.3改进后优点1、由半封闭装置改进为全封闭装置,完全消除了氯气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教材中几个制取气体实验方法的改进及思考
楚雄州永仁县第一中学张文钧
【摘要】在教学中每节课时间是有限的,每次做演示实验后经常本节课的内容就无法完成。
简易气体发生器中得长颈漏斗或者分液漏斗改为玻璃瓶和医用输液管。
利用输液管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关键词】
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反应装置的改进。
控制液体的流速,控制反应速率。
中学化学教材中主要的固体和液体制取气体的实验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锌和酸制氢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固体氢氧化钠和氨水制氨气、铜和硝酸制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等实验。
这些实验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时,一是药品的用量不好控制,少了可能不够用,多了浪费而且污染环境,二是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不利于课堂教学,三可以控制用量和反应速率,四可以防止一些挥发性物质挥发污染空气。
下面我对中学几个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的反应装置进行了改进,有效的节约了演示实验的时间。
二、
一、实验室制氯水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一)原理:
MnO 2+4HCl(浓) MnCl 2+2H 2O+Cl 2↑
2KMnO 4 +16HCL (浓)= 2KCL + 2MnCL 2 + 8H 2O +5 CL 2↑
二)装置
(一)
(二)
三)存在的问题
1、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太慢且需要加热。
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不需要加热,但反应太快,不易控制且容易把活塞冲开,产生危险。
2、在加酸时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后,浓盐酸既有挥发性,也同样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随着反应的深入,产生气体后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分液漏斗下端开口过大,液体受气体压强较大,酸不易加入,而且会有氯气从分液漏斗中逸出,污染空气。
4、把氯气直接通入水中吸收效率太低,插入水太深,压强太大,氯气不易通入,太浅不易吸收。
二.改进方案设想
通过分析思考发现问题主要出在分液漏斗和吸收装置上,因此,受打点滴的启发,通过实践把分液漏斗改为玻璃瓶、橡胶塞、输液管和玻璃管,组成一个简易的打点滴的装置。
浓盐酸在密闭的容器中,输液管有进气管, NaOH 溶液
可以有效防止浓盐酸挥发。
开关可以很好的控制加入浓盐酸的速度,因此可以控制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度。
输液管下端比较细,液体受气体压强较小,酸较容易加入。
把吸收氯气的试剂瓶橡胶塞上多安装一个平时家中常用的喷壶的喷头,在产生氯气的同时用喷头往试剂瓶中逐渐加水,使氯气得到更充分的吸收。
在尾气处理部分进行两次处理。
这样就可以大大改善制氯水时氯气的威胁。
三、改进后装置
一)原理:
2KMnO4 +16HCL(浓)= 2KCL + 2MnCL2 + 8H2O +5 CL2↑
二)装置
三)改进后实验室制取的操作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好药品,连接好装置。
2、玻璃瓶中盐酸不能装入太多,由于酸滴入较慢,酸可能会从进气管流出,高锰酸钾根据需要适当过量。
2、加入浓盐酸(采用逐滴加入),打开水龙头(水压力不能太大或太小)。
3、制好氯水后要及时把导管放入到碱液中。
4、制好氯水后要及时把输液管洗干净,否则塑料易腐蚀。
四、进一步设想
当氯水制好后,拔下橡胶塞后还是有少量氯气泄露,且多余的氯气不好处理。
设想把试剂瓶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连上Y型管和橡胶管,在橡胶管上安两个止水夹进行转换,一边直接和进入碱液的导管相连,另一边和试剂瓶相连,这样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和尽可能的减少氯气的污染。
五、改进后的缺点
1、输液管和针头很容易被浓盐酸腐蚀。
2、制完氯水后多余的氯气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