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风格极其艺术品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艺术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艺术拜占庭帝国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汇处,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和艺术的国度。
在其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它创造了许多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和文化成就,包括建筑、绘画、饰品、文学和音乐等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文化和艺术成就。
建筑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建筑是君士坦丁大教堂,它被誉为全球最伟大的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的建造始于为皇帝君士坦丁建造的一座教堂,但经过几个世纪的维修和扩建,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规模。
君士坦丁大教堂以其圆顶和挑空結構而著名。
许多建筑师试图复制这个设计,但没有人能够成功。
这种空心的圆顶结构被称为“拜占庭圆顶”,并被用于所有其他拜占庭建筑中。
此外,拜占庭还创造了一种名为“长堡”的建筑类型。
长堡通常是一座独立的小塔,通常用于后门和警卫。
绘画拜占庭绘画主要表现在壁画上。
在拜占庭时期,它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
这些壁画往往描绘了圣经故事和宗教领袖或皇帝的形象。
它们被认为是表现了拜占庭艺术的高峰。
壁画使用强烈的色彩和金色调,以突出其主题并增强仪式感。
这些大规模的壁画通常出现在教堂和宫殿的墙上,成为拜占庭表达信仰和美学的重要途径。
饰品拜占庭饰品在宗教和政治仪式中经常出现。
金属是拜占庭饰品最常见的材料。
拜占庭帝国创造了一种名为“Filigree”的工艺,可以在金属表面刻出细密的细节和花纹。
这种工艺体现了拜占庭人的高水平金属技艺。
黄金和珠宝被广泛用于拜占庭饰品中,并被当作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这些饰品常常被赠送给皇帝、教皇和其他有权力的人。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政治交流、礼品交换和利益交换的手段。
音乐在拜占庭时期,音乐和文学一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通常出现在宗教和皇室仪式中。
拜占庭人发明了一种高度数字化的音乐体系,称为“「拜占庭音乐”。
这个数字系统基于声调和节奏,强调短周期和长周期的重复。
拜占庭音乐通常由乐器和和声组成。
其中包括古典吉他、笛子和琴等等。
整个表演以周而复始的旋律为基础,最后在结束时达到高峰。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的艺术与建筑是欧洲历史上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一支流派。
这个帝国在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曾经辉煌一时,其独特的艺术与建筑风格使之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标志。
一、艺术1.艺术特点拜占庭艺术以宗教为主题,充满奢华和虔敬。
受到基督教影响,艺术作品表达了对上帝和宗教信仰的虔诚之情。
同时,拜占庭艺术还与古典希腊和罗马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独特又绚丽的风格。
2.壁画与马赛克拜占庭壁画是其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壁画以宗教场所为背景,描绘基督、圣母和圣人的形象。
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宗教的神圣感。
而马赛克则是用各色小瓷砖拼贴而成的图案,常见于教堂的拱顶和墙壁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圣像画圣像画是拜占庭艺术中的重要形式,常见于教堂和修道院的壁画和马赛克上。
这些画作以圣人、圣母和基督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表情来传达宗教的教义和精神。
二、建筑1.建筑特点拜占庭建筑以巨大的圆顶和拱门为特点,常常呈现出神圣、庄严的氛围。
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结构稳固耐久。
此外,拜占庭建筑还注重对称与平衡,追求建筑形式的和谐统一。
2.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是拜占庭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的圆顶高大壮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展现了拜占庭建筑的魅力和独特性。
3.威尼斯圣马克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克大教堂(St. Mark's Cathedral)是拜占庭建筑在威尼斯的代表作。
这座教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色,拥有美丽的马赛克和华丽的建筑装饰。
结语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成为了欧洲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其壁画、圣像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威尼斯圣马克大教堂等作品至今仍然被世人所称赞和欣赏。
通过艺术与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与信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伟大与魅力。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拜占庭帝国作为一个独特的政治实体和文化中心,在其近一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化传承。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东罗马帝国在艺术、哲学、宗教、法律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
【第一节:艺术】拜占庭帝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拜占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以宗教为核心,强调宗教神圣的力量和精神追求。
拜占庭的艺术作品通常以黄金和宝石填充,富丽堂皇,折射出皇权的威严和宗教的庄严。
拜占庭的壁画和马赛克制作技艺精湛,以多样的颜色和细节展现了宗教故事和圣人形象。
这些艺术品在教堂、宫殿和其他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拜占庭帝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第二节:哲学】拜占庭帝国的哲学传承主要来自古希腊哲学传统,特别是柏拉图式哲学。
柏拉图式哲学强调理念的存在和超越凡俗的真理。
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哲学主要被应用于宗教讨论和教义辩论。
它对于教会体制和神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拜占庭还发展了自己的学派,如拜占庭人哲学和辩证学派,对希腊哲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第三节:宗教】拜占庭帝国是东正教的核心地区,宗教在拜占庭的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教会在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仪式、教义和教堂建筑成为拜占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像的崇拜和圣人的尊崇也是拜占庭宗教传承的重要方面。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对文化地理进行了宗教化,将信仰扩展到领土和城市空间。
【第四节:法律】拜占庭帝国秉承了罗马帝国的法律传统,并进行了深入发展。
拜占庭法典是其法律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犯罪法典》、《柔韧法典》等。
这些法典不仅具有多元化的内容,还充分体现了拜占庭政府对社会秩序的重视和对正义的追求。
拜占庭法律传承体现了其法制体系的成熟和稳定,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节:教育】拜占庭帝国的教育系统是其文化传承的基础。
拜占庭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智慧的培养,尤其是对经典文化和希腊哲学的学习。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传统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传统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曾是一个文明璀璨、艺术充盈的国家。
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传统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艺术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以宗教为核心,与罗马古代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
拜占庭艺术追求神性和灵性的表达,准确地表达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理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拜占庭的建筑艺术。
在拜占庭建筑中,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誉为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它的穹顶采用了拜占庭特有的圆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感和雄伟壮观的氛围。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展示了拜占庭艺术的精髓,壁画和马赛克准确地表达了宗教信仰的情感和纯净性。
此外,拜占庭帝国的艺术还在绘画和雕塑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
拜占庭绘画以独特的金背景和平面性闻名,它追求的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无尽的精神。
拜占庭雕塑则以庄重、威严的形象为主,表达了皇权的力量和权威。
第二部分:文化除了艺术,拜占庭帝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和东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拜占庭教育和文学。
拜占庭帝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精通文学、科学和哲学的人才。
拜占庭的学院和图书馆成为了知识的宝库,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交流和学习。
这为拜占庭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拜占庭文学也享有盛誉,作为古典文学的继承者,它不仅保留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传统,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皮乌斯的《历史》和诗人约翰·吉利科的作品都成为了文化瑰宝。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上有着卓越的发展。
拜占庭圣歌以其庄严、悠扬的旋律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舞蹈则通过肢体语言和舞步表达情感,成为拜占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传统独具特色,它的独特性和卓越质量使得它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探究拜占庭的建筑、绘画、教育和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辉煌的文化遗产。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交融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交融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延续,承载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与文化传统。
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展现出东方与西方交融的独特风貌。
本文将从建筑、雕塑、绘画以及文学等领域探讨拜占庭帝国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一、建筑艺术:神圣的大教堂拜占庭帝国在建筑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神圣的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大教堂通常以巨大的穹顶和壮丽的圆顶为特征,与罗马的万神殿和希腊的神庙不同,展现出东方风格的独特美感。
拜占庭大教堂的穹顶采用了大量的金色涂饰和马赛克图案,这是东方艺术和文化的显著特征。
此外,大教堂内部的壁画和雕塑也是拜占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品描绘了宗教故事和圣徒形象,体现了拜占庭帝国宗教生活和文化信仰的重要方面。
二、雕塑艺术:立体的华丽拜占庭帝国的雕塑艺术注重表达宗教神圣和光辉的氛围。
相比于罗马帝国的写实主义风格,拜占庭的雕塑更加注重形象的象征性和精神性。
拜占庭雕塑常常以圣徒和基督教故事中的人物为主题,雕刻师通过线条的流畅和华丽,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此外,雕塑还常用金、银、铜等材料点缀,增强艺术品的华丽感。
三、绘画艺术:华丽细腻的艺术拜占庭绘画艺术以壁画为主要形式,常出现在大教堂和皇宫等场所。
这些壁画通常以宗教人物形象为题材,富有象征性和宗教意义。
拜占庭的绘画风格以细腻和华丽为特色,人物形象经过简化和放大,体现出东方的艺术风格。
同时,壁画的背景常常采用金色为主,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四、文学艺术:宗教与文化的交融拜占庭帝国的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宗教与文化内涵,展现了东方与西方的交融。
例如,作为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拜占庭史》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记录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与文化发展。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产生了许多诗歌和音乐作品,以及各类宗教文献。
这些文学作品将宗教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学风格。
结语:拜占庭帝国作为东西方交融的重要文化中心,其艺术与文化不仅体现了东方和西方的融合,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宗教元素。
《拜占庭艺术》课件

结论
拜占庭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拜占庭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 部分特别珍贵的艺术品。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拜占庭艺术的许多元素继承至今,可以为当代艺术注入 新的灵感。
参考资料
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
学者对拜占庭艺术的文化、历史和之后的影响等方 面的论著和研究报道。
拜占庭艺术相关的博物馆和网站
列出了全球各地与拜占庭艺术相关的博物馆和网站,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拜占庭艺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使用了大量的金箔、马赛 克等装饰元素,是在文艺复兴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母救世主教堂
著名的拜占庭式立面,内部有大量的金属装饰和绚丽
装饰艺术
1
拜占庭装饰艺术的材料和工艺
使用大量的金箔、线条、馬賽克、男女头像、
拜占庭图案的特点
2
忏悔者等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术风 格。
《拜占庭艺术》PPT课件
探索同时代最为璀璨的艺术之一:拜占庭艺术。
简介
拜占庭帝国简介
拜占庭帝国是古代罗马帝国后期的继承者,曾经统治东地中海地区。
拜占庭艺术的历史背景
拜占庭艺术是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艺术演变而来,与宗教紧密相关。
建筑艺术
拜占庭建筑特点
拜占庭建筑采用了哥特式、罗马式等不同风格,特点 是大面积的黄金镶嵌、尖拱拱门。
拜占庭艺术中使用了许多线条和几何图形的
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图案风格。
3
拜占庭壁画的类型和风格
拜占庭壁画有贴近文化生活、表现天堂人物 以及描绘作者自传等不同类型,风格以内敛 厚重著称。
第二章 中世纪艺术(拜占庭、罗马艺术)

雕刻:主要作为建筑装饰。代表:法国奥顿 教堂“最后的审判”,圣彼得教堂“先知” 立像,圣塞尔宁教堂“传福音者”
工艺品:“贝约挂毯”、“雷尼尔·修洗盆”
德国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 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鸟瞰一面
教堂最高的尖塔群
圣人雕像
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 窗面——哥特式教堂的一大特征。
圆花窗
彩色玻璃窗面
法国奥顿大教堂“最后的审判”
五、哥特式艺术(公元12世纪)
12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 式艺术”,意为野蛮人的艺术。
“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 “哥特式”开始特指建筑艺术,后来逐渐波及
雕刻和绘画,是“罗马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哥特式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
1、建筑
圣 索 菲 亚 教 堂 内 景
“皇后蒂奥多拉和随从” 镶嵌壁画
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形体,端正的面孔, 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 的皇帝和皇后被表现为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壁画镶嵌画
8-9世紀中叶“破坏圣像运动”后, “希腊十 字”式,成为拜占庭建筑主要形式
主要代表: 威主要作品:“圣母 登宝座图”
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
三、早期中古艺术(公元5世纪~10世纪)
早期中古艺术又称蛮族艺术,指西欧在西罗马 帝国灭亡后,北方蛮族入侵,直到最后确立封 建制度之前这一段时间的艺术(公元5世纪,来 自东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 族部落(统称蛮族),大规模迁徙到罗马帝国 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拜占庭帝国在艺术与建筑方面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与创新。
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明,将希腊罗马的传统艺术与各种东方文化元素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与建筑风格。
本文将通过探讨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建筑特点以及代表性作品,展现其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极富装饰性,独具一格。
在绘画领域,拜占庭帝国擅长神圣壁画。
而在饰物与珠宝方面,他们精巧的金属工艺和宝石雕刻技术常被赞誉。
拜占庭人在纺织品设计上也有极高造诣,他们常以金线和珠宝点缀他们的服饰和礼服,使得整个人物或图案浑然一体。
这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及其使用的材料,展示了拜占庭人对精美细致的追求。
拜占庭帝国的建筑也是辉煌而壮丽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座教堂是一座巍峨宏伟的圆顶圆柱结构建筑,其壮丽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和东方建筑的元素,具有典型的拜占庭帝国风格。
该建筑以巨大而明亮的圆顶为特色,其使用的穹顶结构在当时的建筑中是非常先进的。
此外,拜占庭帝国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都君士坦丁堡(现今的伊斯坦布尔)是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城市,其城墙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这座城墙不仅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还展现出拜占庭人对理性规划和工程技术的独创思维。
拜占庭城市还以其复杂而宏伟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广场著称。
这些城市设施如公共浴场、大型广场、剧院等,不仅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也展现了帝国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在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中,宗教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的影响深深融入了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和建筑风格。
特别是在教堂的设计与装饰上,拜占庭人将教堂视为一个追求经验上帝光辉的灵魂空间,力图通过艺术表达出神圣与庄严。
教堂内部的壁画和马赛克,以及使用金色装饰的圆顶,都是为了创造一种超自然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接近神的存在。
尽管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建筑风格独特,但它也受到了各种文化与艺术传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1:你所接触的拜占庭风格建筑和艺术品有哪些?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
其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在建筑及室内装饰上,最早的成就表现在基督教堂上,最初也是沿袭巴西利卡式的形制。
但到5世纪时,他们创立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制,即集中式形制。
这种形制的特点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
同时可以使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新型空间形象。
与古罗马的拱顶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总的来说可以概况为四点
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在内部装饰上也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顶面不便贴大理石,就用马赛克或粉画。
马赛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成的。
为保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马赛克的后面先铺一层底色,最初为蓝色,后来多用金箔做底。
玻璃块往往有意略作不同方向的倾斜,造成闪烁的效果。
粉画一般常用在规模较小的教堂,墙面抹灰处理后由画师绘制一些宗教题材的彩色灰浆画。
柱子与传统的希腊柱式不同,具有拜占庭独特的特点: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
我所接触的拜占庭风格建筑有: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索菲亚大教堂
我所接触的拜占庭风格艺术品:拜占庭建筑上的马赛克装饰画和石雕、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的镶贴艺术
Q2:哈尔滨的索菲亚大教堂鉴赏
“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老地标建筑,从某种角度,它是这座城市的logo,如同北京天坛、西安大雁塔一样。
在索菲亚教堂广场上,一个大铁架子建筑最显眼,类似于埃菲尔铁塔,只是构造和规模都差很多,但站在铁架子下面,仰望密集症的角铁结构,还是很有味道的。
索菲亚大教堂和广场,并非位于非常空旷的地方,周围的高大建筑已经形成包围圈,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从镜头中剪切出去,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这类风格的主要特点就是鲜明突出的大圆顶。
哈尔滨是近代历史上一座重要的边境城市,也就促使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和融合。
外国人到哈尔滨后,无论是侵略者的嘴脸,还是移民心态,都会极力的组织同族同国人的组织,以求互帮互助。
同时根据信仰,修建了各类宗教建筑。
这座城市最多时有70多座教堂(也
有一说是56座),目前保存下来和明确记载的有近20座。
所以哈尔滨也被称为“教堂之城”!索菲亚大教堂是其中的最著名的代表。
索菲亚大教堂的前身始建于1907年3月,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
同年,由俄国犹太族裔商人伊·赤斯嘉科夫出资,在随军教堂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
1911年,教堂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在木墙外部砌一层砖墙,从而形成砖木结构式教堂。
随着发展变化,在哈尔滨市居住的俄罗斯人增加到了10万人,使得1923年9月23日开始第二次扩建,历时九年时间,于1932年11月25日最终建成。
索菲亚教堂是在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可以容纳2000人。
平面为拉丁十字,墙面使用清水红砖,砖雕精细,上部中间是巨大的洋葱头穹顶,四周有大小不同的帐篷顶,整体感觉错落有致。
大教堂的蓬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着前后左右四个帐篷顶,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
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
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
索菲亚教堂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巍峨壮美,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
公元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成通车,沙俄军队也侵入了哈尔滨。
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1907年,圣索非亚教堂破土动工,当年落成。
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
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
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
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