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探析
林业碳汇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业碳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林业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碳排放管理手段,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倡导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森林的种植和保护,能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树木中,实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目标,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气候变暖缓解的双重效果。
因此,对于林业碳汇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全球环保事业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对林业碳汇的可行性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在制定政策和推广实践中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调研访谈、数据收集和模型分析等方法。
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分析,了解了全球各国在林业碳汇方面的政策和实践情况。
其次,对于全球范围内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林业碳汇实践经验和管理模式。
接着,收集了相关的碳排放和固碳数据,并利用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最后,对于各国不同类型的林业碳汇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评估,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推广措施。
三、碳汇管理模式1. 森林资源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一些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取集约式的森林种植和经营管理模式,保护和扩大现有的森林面积。
而在一些退化或者荒地地区,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方式,通过种植抗旱抗盐树种来进行生态恢复和CO2固定。
2. 林业碳汇项目模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林业碳汇项目主要包括了森林保护、森林植树和造林、生态修复、林业废弃物的处理等多种项目类型。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碳汇项目类型,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3. 技术手段模式在碳汇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先进的遥感技术、GIS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资源勘察、效益评估和监测管理,提高林业碳汇项目的规划和执行效率。
四、碳汇项目风险在森林碳汇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10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案例与分析

10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案例与分析林业碳汇项目是指通过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汇的过程。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增加和保护森林面积,促进碳的吸收和存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气候变化防控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下面将以林业碳汇项目为例,对其开发与管理进行分析。
该林业碳汇项目位于一个山区,面积较大且森林资源丰富。
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森林抚育和改造,增加森林面积,并利用增加的森林碳储量实现碳汇。
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调研与资源评估:首先需要对项目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评估,包括森林覆盖率、树种组成、森林生物量等。
通过该评估结果,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收益。
2.项目规划与设计:根据资源评估结果,制定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方案。
包括确定选址、森林抚育等具体措施,并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
同时,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综合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
3.资金筹集与政策支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苗木采购、抚育和管理、监测等方面。
因此,需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开展相关的项目宣传和筹资活动。
4.抚育与管理:对项目区域的森林进行抚育和管理,包括栽植苗木、疏伐、防火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5.碳汇效益评估与监测:对项目的碳汇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包括森林生物量的测量、碳储量的估算等。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调整项目管理措施,以实现最大的碳汇效益。
6.绩效评估与红利分配:根据项目的实际效益,对参与项目的相关方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红利的分配。
通过分配合理的红利,可以激励项目相关方的积极性,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
以上是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项目的全面规划和细致管理,可以实现有效的碳汇和生态保护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0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案例与分析

10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案例与分析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
林业碳汇是一项碳减排项目,可以通过植树等活动,将碳从大气中捕获后储存,从而对碳排放有着显著的减排作用。
随着林业碳汇越来越多地被用作碳减排项目,如何开发和管理它们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话题。
首先,在项目开发阶段,需要合理安排项目的投资经费。
这时,项目开发者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资源,结合现有的经费,确定项目的预算,考虑一些环保性投资,同时考虑项目投资的可持续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行性。
其次,在项目开发阶段,需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
需要构建相关的项目管理部门,把不同的管理工作进行分类,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形成项目管理制度,并且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技术,督促项目管理人员将工作进行更严格的规范。
此外,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阶段,需要合理安排和分配项目的责任。
这里,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明确,并且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形成更为完善的项目管理格局。
最后,需要给予高效和有力的管理。
林业碳汇可行性报告分析

林业碳汇可行性报告分析概述碳汇是指通过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将其从大气中移至其他地方,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森林的生长和管理,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土壤和植物中,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对林业碳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 林业碳汇的优势林业碳汇相比其他碳汇项目具有以下优势:1. 自然、可持续:森林的生长是自然的过程,以可持续的方式吸收二氧化碳,不需人为干预。
2. 潜在碳汇量大: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广大,森林土壤和植物容纳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极高的碳存储潜力。
3. 多功能性:林业碳汇项目除了吸收二氧化碳,还能提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控制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利益。
4. 长期效应:森林的生命周期长,二氧化碳储存时间较长,可持续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2. 林业碳汇实施的挑战在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时,也面临一些挑战:1. 资金需求高:林业碳汇项目需要进行森林管理、监测与评估等工作,资金需求巨大。
2. 监测与验证难度大:森林碳汇的数量需要通过监测和验证来确定,这需要建立可靠的监测体系和技术手段。
3. 土地使用冲突:森林的建设需要占用土地,与农业、城市化等产生竞争,可能引发土地使用冲突。
4. 管理与维护成本:以森林为基础的碳汇项目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如防火、疫病防治等,成本较高。
3. 林业碳汇的可行性尽管林业碳汇项目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 国际政策支持: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林业碳汇被普遍看作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并得到了国际政策的支持。
2. 技术支持不断提升:随着遥感、卫星监测等技术的进步,林业碳汇的监测和验证成本逐渐下降,技术手段趋于成熟。
3. 经济回报可观:由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等金融机制的出现,林业碳汇项目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4. 生态效益显著:林业碳汇项目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土壤、水源等资源,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林业碳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业碳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林业碳汇项目总论第二章林业碳汇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林业碳汇报告编写说明第四章林业碳汇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第五章林业碳汇项目节能分析第六章林业碳汇环境保护第七章林业碳汇项目进度规划第八章林业碳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九章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分析第十章林业碳汇项目评价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提出理由围绕“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的任务和措施,加快启动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以及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针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启动实施一批市场潜力大、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重大项目。
通过工程实施提振需求,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
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
二、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林业碳汇投资项目(二)项目选址xxx产业示范基地“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
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好我市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为此,去年8月份,市委部署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
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等林业活动,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
体和土壤中,以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林业碳汇项目不仅具有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功能。
经济效益方面,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增加林农收入。
通过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中,林
业碳汇项目可以通过碳信用交易市场的方式,为项目参与者提供财政补贴和碳排放权收入。
同时,该项目还可以促进林木等木材资源的培育和开发,提高森林绿色发展的规模和层次,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社会效益方面,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包括建设林园、管护森林、检查检验等,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该项目还可
以促进当地村庄的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生态效益方面,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需要进行植
树造林和森林保护活动,这将有利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
该项目还可以保护水土资源,减缓土地腐蚀、水土流失等问题,为当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
更加有利的环境。
总之,林业碳汇项目具有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同时还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
功能。
经济上可以促进林农的收入增长,并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可以创造
大量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生态上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环境,为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创造有利环境等。
因此,林业碳汇项目应该得到积极推广和支持,为促进人
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可行性设计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可行性设计一、项目背景和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碳汇项目是一种通过保护和管理林木资源,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存储,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项目。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旨在通过发展碳汇林场和CO2排放减少策略,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
二、项目目标和利益相关者分析1. 项目目标- 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 开发具有经济效益的碳汇林场。
-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2. 利益相关者分析- 政府部门: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以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
- 科研机构:科研机构负责对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并提供科技支持。
- 农民和土地所有者:林业碳汇项目可以为农民和土地所有者提供经济收益,同时改善土地质量和水源保护。
- 投资者:投资者可以通过支持林业碳汇项目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 环境保护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和监督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
三、市场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碳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因此碳汇项目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1. 国内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政府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为碳汇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 林业碳汇项目在中国已初步发展,但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碳汇项目发展的政策,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国际市场- 国际碳市场发展迅速,许多国家都在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
- 国际碳市场的需求超过供给,因此国际碳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回报。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开发林业碳汇项目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实现碳吸收和存储的最大效果。
1. 碳汇林场建设技术- 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提高森林碳吸收能力。
碳汇林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汇林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议题,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其中碳汇林项目备受关注。
碳汇林是指通过种植大规模森林或经营可延长循环期的林地,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永久地储存并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碳汇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碳汇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气候数据、森林生态系统数据、植物生态学数据等,以支持碳汇林可行性分析的进行。
2.2 模型构建我们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构建了一个碳汇林模型,该模型考虑到森林的生长速率、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因素,并结合全球气候模型,对碳汇林项目的效果进行模拟。
2.3 数据分析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的软件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碳汇林项目的潜力和可行性。
三、研究结果3.1 气候变化对碳汇林的影响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气候变暖对碳汇林的效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气温上升会增加碳排放速率并降低森林的生长速率,从而减少碳汇林的吸收能力。
3.2 可行性评估通过对碳汇林模型的运算,我们计算得出了碳汇林项目的可行性。
根据模型预测,通过大规模种植碳汇林,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缓解气候变化的速度。
同时,碳汇林项目还可以提供可再生的木材资源,并改善生态环境。
3.3 管理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推动碳汇林项目的发展和实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支持碳汇林项目的发展。
其次,相关企业和组织可以投资和参与碳汇林项目,获得碳排放权以及其他的经济激励措施。
最后,公众应对碳汇林项目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碳汇林项目的认识。
四、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碳汇林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碳汇林可以有效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5月华东森林经理 May.2008 第22卷第2期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 o1.22 No.2千岛湖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探析汪建敏 丰炳财 徐高福 徐高建 余梅生 严世峰(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 311700)摘要:简要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背景,阐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念。
分析认为,千岛湖森林碳汇容量大、潜力大,是开展林业碳汇贸易的最佳区域。
同时,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以及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大等问题,对项目发展形成了制约。
进而提出强化森林经营,调整林分结构,加强资源管护,加大科研力度,实施碳汇贸易,提高碳汇效益等建议。
关键词:林业碳汇;碳汇项目;碳汇对策;千岛湖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43(2008)02-0001-04Feasibility research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projects in Thousand-isle LakeWang Jianmin Feng Bingcai Xu Gaofu Xu Gaojian Yu Meishing Yan Shifeng (Xinanjiang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Head Office), Chunan County,ZJ 311700)Abstract: This passage introduced briefly the background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 expatiated the concept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alyse indicates Thousand-isle Lake is the best area for developing trade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due to its large capability and potential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Meanwhile restriction for project development arised from the situations such as illogical seed structure and difficulties in managing and protecting forest resource.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forest management, adjusting forest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tensifying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crea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mplementing trad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roving benefi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Key words: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carbon sequestration countermeasure; Thousand-isle Lake1 问题的由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
《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国际社会第一次在跨国范围内,通过对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原苏联、东欧国家)设定收稿日期:2008-01-11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额度,对二氧化碳、甲烷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
实质上是通过多边谈判对全球温室气体环境容量资源的一种分配,是国际环境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
林业碳汇作为《京都议定书》下灵活机制的一个重要项目类型,既是国际林业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也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新契机。
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活动,发挥林业碳汇项目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云南等地正在利用保护国际(CI)筹集的资金,启动碳汇试点项目。
2007年7月20日,我国正式成立绿色碳基金,实施以增加森林储能为目的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林业碳汇项目,是中国林业碳汇事业和生物质能源发展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如何把握新时期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活动,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等,成为摆在政府、林业、科研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07年9月,千岛湖山水资源的主体经营者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港澳首席顾问周进博士达成建立林业碳汇科研合作示范基地协议,开创了我国民间林业碳汇贸易研究开发的先河,本文旨在探讨千岛湖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千岛湖发展森林碳汇对策。
2 林业碳汇概念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
植物可以将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输送上来的水分,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和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
森林的生长可以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
反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则变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界定的定义,所谓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与之相应,森林碳汇则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属自然科学范围。
而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经济属性。
3 千岛湖林业碳汇优势分析千岛湖座落于浙江西部与安徽南部交界的淳安县境内,位于东经l18º20´~l19º20´,北纬29º11´~30º02´,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泊,因湖内有1078个岛屿而得名。
千岛湖区面积982km2,其中水面积573km2,蓄水量178.4亿m3 。
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以及千岛湖水面的调节作用,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430mm,年平均无霜期263d,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的独特小气候,对植物引种和森林自然演替十分有利。
3.1 森林碳汇容量大千岛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亚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适宜于树木生长。
千岛湖区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0.6%,森林覆盖率(不含水域)高达89.4%,每公顷林地平均蓄积量64.2 m3,这些指标大大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
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森林碳汇容量大。
3.2 森林碳汇潜力大研究表明:处于生长旺盛时期的中幼林具有较强的固碳速度和固碳潜力,成熟的森林固碳量达到最大值,而继续固碳的能力几乎为零。
森林只有新增蓄积和新增加的叶、茎、根才能形成新的碳汇,原有的森林蓄积量是过去已固定的碳汇的一部分,它本身如不生长,就增加不了对碳的吸收,因此,从固碳制氧的作用上讲,森林的生长量比总蓄积量更重要。
千岛湖形成历史不长,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森林碳汇容量处于内涵式和外延式同时增长状态,与此同时,森林蓄积量的净增长也表明森林碳汇容量也处于绝对的增长状态。
3.3 是开展林业碳汇贸易的最佳区域森林碳汇贸易主要针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
千岛湖具有广袤的森林资源环境,森林碳汇的容量也十分巨大,是最适合进行森林碳汇交易的地区。
从森林固碳角度看,大面积的天然林是大自然留给千岛湖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固定了大气中大量的碳并长期储存在树干、树根、森林土壤中,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碳汇作为森林生态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产品生产、产品计算、产品供应、市场需求、产品交易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森林功能,千岛湖区以防护林为主,按照国家林业局(林策发[1999]191号、[2001]88号文、[2004]94号文)要求,先后于2001年和2004年进行了千岛湖森林分类区划与界定完善工作,将占林业用地82.1%比重的防护林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
国有山林的统一经营模式与生态公益林长期稳定性,在实施碳汇项目时将减少交易成本,为碳汇项目的时间要求提供了政策保障,所以说千岛湖是开展碳汇贸易的最佳地域。
4 千岛湖林业碳汇的劣势分析4.1 树种结构不合理千岛湖目前的森林资源,就树种而言,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面积比为8:2,蓄积比为9:1,针叶林占绝对优势。
由于树种结构不合理,易感病虫害(如松毛虫、松材线虫),对千岛湖生态环境构成了直接威胁,影响树木质量与碳储量。
4.2 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大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与通讯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为活动频繁,给千岛湖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控带来很大压力。
近年来,林地征占用较多,但由于部分群众、少数部门林地保护意识差,滥占乱用林地比较严重,林地管理难度加大。
5 千岛湖发展林业碳汇对策5.1 强化森林经营,提高碳汇容量提高森林碳汇容量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力度,积极运用在各种生态条件成熟的造林技术,提高森林群落的光合速率与生物生产力,增加碳贸易的潜力。
5.2 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分质量千岛湖现存植被依然是马尾松林和杉木人工林为主,针对不同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阔叶化改造技术对策,主要包括封育改造、补植改造、林下营造、择伐补阔、留阔补阔、人工造林、以灌促阔、乔灌同植和补阔促萌等多种技术措施,使原生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得到全面恢复,逐渐把林分结构调整到合理程度。
5.3 强化林地管理,减少林地损失林地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是森林动植物与微生物栖息、生长、发育和生物多样性保存的重要场所与载体,国人常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来形容林地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