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

合集下载

桃山铀矿田成矿系统及矿化网络

桃山铀矿田成矿系统及矿化网络
Ge lg o cerId sr , n h n 3 0 6 Ja g i in ; .2 6Ge lgclP ry in  ̄ Bueuo oo rNu l r oo yfrNula n uty Na c a g3 0 4 , in x ,Ch a 3 No 6 oo i at ,Ja g a ra f Ge lg f ce y o a
曾文 乐 一 郭 湖 生3 ,
( 1中国科 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广东 广州 504 ; 1 60 2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 江西 南 昌 3 0 4 ; 3 0 6
303 ) 30 8 3江西省核工业地质 局 2 6大队 , 6 江西 南 昌 摘 要
文章 以成 矿系统为理论基础 , 成矿背景和环境 、 矿要素 、 从 成 成矿作 用过程 、 成矿产 物及其保存 等方面
阐述 了桃 山矿 田铀矿床形成 一 变化一 保存 的全 过程 。研 究表 明 , 山地 区铀成矿 与 中新 生代伸 展拉 张构 造一 桃 热液 成矿
系统密切相关 , 在此背景下 , 多因耦 合 、 界转换 是成矿 作用 的主要机 理 。文章 在对本 区铀矿化 网络 各类矿床 的发 临
育程度 、 时空关系 、 成因联系以及被改造情况等进一步研 究的基础上 , 分析和探讨 了桃 山矿 田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 词 地质 学 ; 成矿 系统 ; 矿化 网络 ; 找矿方向 ; 西桃 山 江 文献标志码 : A 中图分类 号 :6 9 1 P 1 .4
( un zo ntueo ec e s y C iee a e f c ne, un zo 16 0 Gun dn , hn ;2J n x B ra f 1G agh uIsi t f ohmi r, hns dmyo i csG aghu5 04 , ag og C i t G t Ac Se a i gi ueuo a

成矿系统

成矿系统

1.O ×lO
-5
5.76 O.034 3.85
0.25
57.5
O.8
0.006
81.64 4.56
F
-
克分子/1000g 0.07 溶液
4.52 0.077 0.0026
成矿系统基本要素
(3)成矿能量 促使成矿的动力是广义的,有热梯度、压力梯度、 浓度梯度、速度梯度和化学反应亲合力等。 对于区域成矿作用来说,成矿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 于有一定规模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热能。
举例:东昆仑古特提斯活动陆缘区域成矿分析
举例:东昆仑古特提斯活动陆缘区域成矿分析
1 、前寒武纪 — 陆 台阶段(> 600Ma) 2 、加里东期 — 裂 陷 阶 段 ( 600Ma~403Ma )
3、海西—印支 期 — 陆 缘 阶 段 ( 403Ma~190Ma ) 4、燕山—喜马拉 雅期—陆内阶段 (190Ma)
二、成矿系统
(一)成矿系统的概念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变 化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过程,以及 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矿化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 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矿床及其形成作用是岩石圈系统的一个 组成部分和一种运动(作用)形式。
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研究成矿系统本身: 成矿要素、成矿作 用动力学过程和成 矿演化。
成矿系统基本要素 (4)成矿流体通道 指矿质及成矿流体在地质体中运输并趋向富集 的渠道和路径,它是联系矿源场和储矿场的构 造—岩石网络,也被称为运移场或中介场。 通道包括岩石中的孔隙、裂隙、断层、空洞等 形式,具有连通性、方向性和局域性(不太散漫)。
(5)矿石堆积场地
成矿系统基本要素
指矿床定位场所。在石油地质学中称为圈闭,在金属成

简析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简析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简析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作者:候守才马洪宝张亚成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4期【摘要】数字地质填图同过去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比较,其有效克服了诸多缺点,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数字填图技术也变得日益成熟,在野外区域的地质矿产勘查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对地质矿产勘查中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应用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矿产资源特征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应用注意事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数字地质填图的创新和优化使地质矿产勘查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有效提高了填图的效率。

以下就地质矿产勘查中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应用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1、资源分布不均衡。

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多,但是资源的分布较不均衡,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这样就给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难题。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矿产资源有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受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等条件的限制,造成该地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严重影響了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2、贫矿较多,富矿较少。

当前,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59种,例如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矿床大部分属于贫矿。

与此同时,从查明资源储量来分析,铁矿的平均品位达32%,在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中储量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而且有47.6%都属于贫矿;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87%,不及世界上主要生产贸易大国铜矿石品位的1/3。

3、共生、伴生的矿床较多,单一的矿床较少。

比如我国铜铅锌矿共伴生组分复杂,在选矿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且从有色金属矿山来看,共伴生有用组份大部分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综合回收利用。

在这些45种共伴生组份中,能够利用的达33种,在我国全部金属总产量中,综合回收的金属占15%。

二、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分析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及RS技术等,其能够实现数字化的处理,大致流程包含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计算机的成图和图像输出、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一、名词解释1. 固体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基础上,运用成矿理论采用有关勘查技术手段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专门性的地质调查工作。

2. 矿业权: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

3. 矿产资源所有权:是指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依法对矿产资源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 地质测量法: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规划图上的方法。

5. 重砂测量法:从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有用重砂矿物有关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6. 遥感找矿法:通过遥感的途径对工作区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从中提取矿化信息而实现找矿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7. 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矿体各种标志变化性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8. 含矿系数:工业矿化地带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9. 矿化强度指数: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矿化强度是通过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合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来确定的。

10. 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1. 加密法:有代表性的地段加密工程,根据2 种网度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分别绘制图件进行储量估算,验算对比加密勘查工程前后矿体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

12. 稀空法:按照一定规则放稀勘查工程间距,分析对比放稀前后的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重中选择合理勘查网度的方法。

13. 原始地质编录: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导读: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都是重要矿床类型,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其成矿过程中都离不开热液流体。

热液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同时,其演化活动痕迹(如流体包裹体)也被保存在矿体及其围岩蚀变带中,通过测试不同部位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盐度以及成分等参数,根据流体演化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热液流体活动中心,恢复成矿作用过程,进而圈定找矿靶区,即流体填图也是一种找矿预测有效方法,且具有分析矿床成因类型的优势。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等前沿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建立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研究指出紫金山深部依然存在寻找斑岩矿化的潜力。

本文研究成果为流体填图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

------内容提纲------0 引言1 斑岩矿床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1.1 初始流体特征1.2 流体沸腾(不混溶)1.3 金属沉淀机制1.4 富家坞斑岩铜钼(金)矿1.5 桐村斑岩钼矿2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2.1 成矿流体特征2.2 金属沉淀机制2.3 邱村金矿2.4 安村金矿3 斑岩到浅成低温热液流体演化3.1 成因联系3.2 流体演化4 找矿预测4.1 流体填图与找矿预测4.2 紫金山铜金矿5 结语0 引言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两类具有密切时空和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两者不仅提供了世界近70%的铜和90%的钼,同时也是贵金属金、银的重要来源,并伴生有铅锌等金属,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研究历来备受重视。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7卷 第1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V ol.27N o.1 2000年1月JOU RNAL O F CH EN GDU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 Jan.2000 [文章编号]100529539(2000)0120050204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α朱创业(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成都610059)[摘要]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它是指在一定成矿环境下,由矿源场、矿质运移场和聚矿场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成矿功能的有机整体。

成矿系统研究强调从整体上、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去认识成矿过程,这有助于更新传统矿床学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成矿规律,有助于提高成矿预测的精度。

成矿系统的研究方向为:(1)继续开展成矿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2)开展流体成矿系统的研究;(3)开展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研究;(4)开展成矿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关键词]成矿系统,成矿规律,成矿流体,低温地球化学,成矿动力学[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矿床学科,也正面临着矿产后备资源不足、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巨大压力。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创新和创新知识的应用,以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及环境问题。

矿床研究和勘查要取得重大突破,也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成矿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创新。

长期以来,矿床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矿体及其附近围岩,通过对控制矿床的有关地质因素,即地(岩)层、构造、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探讨矿床的成因与形成过程,进而得出相应的理论、假说或模型[1]。

矿床学发展到今天,单纯地以矿论矿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矿床学发展的需要[2]。

而成矿系统概念的提出,不仅是系统科学方法在矿床学研究中的一种创新性应用,而且也给矿床学的研究注入了活力,体现了现代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1]~[5]。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吴远亮,刘镇华摘要:矿山床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沉积型,另一种为变质型,均属层控性矿床。

本区矿床就是沉积变质型矿床类型。

本文将结合实际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矿山;成矿规律区内主要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地形较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局部地带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变差,露采边坡可沿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区内附近无污染源,矿石及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

为了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矿区地质1.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板块(Ⅱ)东南加里东期造山带(Ⅲ)武功山隆起,北部为扬子陆块江南东部隆起带九岭逆冲隆起,南部为华南陆块北武夷云开—会稽山前沿褶冲带(Ⅲ1)和南侧的武功山逆冲推覆带(Ⅲ1),区域褶皱构造处于神山倒转褶皱南翼。

联圩组。

褐黄色黏土、亚黏土、含砾亚砂土,下部砂砾层及砾石层;佘田桥组。

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岩、硅质岩、泥硅质岩;牛角河组。

灰、深灰色高碳质板岩(石煤)、硅质板岩、石英岩、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组成的砂板岩互层;老虎塘组—坝里组(合并表示)。

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夹粉砂岩、绢云千枚岩、厚层状变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夹硅质岩;下坊组。

绿泥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含黄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上施组。

浅灰色绢云千枚岩、黑云母绿泥绢云千枚岩;库里组。

黑色碳质绢云千枚岩、砂质千枚岩;板坑单元。

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新余式”铁矿;矿区范围。

区域上已知矿产有。

铁矿、硅质岩矿,钾长石矿;武功山腹地一带有雅山锂铌钽矿、下桐岭钨钼矿、新坊钨矿,及煤炭、瓷土矿、石灰岩、白云岩、镁质黏土、锰等矿。

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方法3

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方法3

成矿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讲人:张均成矿分析是一个借助科学概念、运用理性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以揭示成矿现象本质,反映成矿时空规律的动态认识过程,贯穿于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的始终,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进行成矿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

大量的矿产勘查实践证明,科学的成矿研究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

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的深入程度,而对矿体定位规律的认识深度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思路、途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成矿条件的优劣性评价1)控矿因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等。

一个地区内矿产的高度发育及某一类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

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和岩性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作用的制约。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2)成矿特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成矿的矿种倘为市场需求较为迫切、本身价值较大,特别是多种有益元素共生,则矿床往往由此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如金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具有货币功能,在我国湘西一带出现Au 、Sb 、W 共生的大型矿床,并且三种元素的储量都单独构成大型矿床的规模,三者的共生造成了矿床本身价值及开发生产效益的巨增。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3)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矿化信息一般可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1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2)02-0106-07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Ξ翟裕生 王建平 邓 军 彭润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 成矿系统研究体现了系统观和历史观的结合,是现代矿床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文简要总结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的几个要点,即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矿化网络是在一个成矿系统中形成的诸类矿床和相关异常的时空分布和结构,它是成矿系统的具体内容的表达。

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②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③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④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⑤各类矿床被改造的情况。

这些都是矿床学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内容。

关键词 成矿系统 矿化网络 矿产预测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成矿系统研究是当前矿床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深入研究成矿理论和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均有实际意义。

我国多位学者就成矿系统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关广岳,1994;於崇文,1994;於崇文等,1998a;李人澍,1996;李人澍等,1999;翟裕生,1998;侯增谦等,1998;韩发等,1999;汤中立等,1999)。

所谓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翟裕生,1999)。

这里所指的异常系列或称矿化异常系列,是指在成矿地质作用过程中伴随矿床系列产生的各类异常(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等)的组合,也称综合地质异常。

成矿系统的定义中包括了成矿背景和环境、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及其保存等4方面内容(图1),它概括了矿床学研究的基本方面,着眼于从系统性和整体性来研究成矿的规律性。

成矿系统论是在矿床研究和矿产勘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试图运用系统论和历史观研究成矿学的一种尝试。

1 成矿系统研究的要点根据笔者的研究和理解,成矿系统及演化论包括4个要点: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演变过程。

111 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矿床是区域地质演化的产物,控制成矿的基本要素有矿源、流体、能量等(图1),其中构造运动是成矿动力之一,在矿床的形成、演变和保存过程中,构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的构造动力体制引发不同的构造-成岩-成矿系统或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翟裕生,1999)。

在地槽区和地台区可以形成不同的成矿系统,例如,岩浆型铜-镍矿床主要产在地台区,而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产在地槽区。

不同的板块边缘(汇聚、伸展、走滑)也产生不同的成矿系统,例如,汇聚型板块边缘主要产出斑岩型、黑矿型等矿床,而离散型板块边缘主要产出热水Ξ本文得到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编号:K1.4-1-5)和国家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200110200069)的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 翟裕生,男,193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矿床学、矿田构造和区域成矿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2-03-09;改回日期 2002-04-08。

张绮玲编辑。

图1 成矿系统及矿化网络的形成与演化Fig.1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metallogenic system and mineralization network喷流沉积矿床、火山-沉积矿床等。

因此,可以以成矿的构造动力体制作为划分成矿系统大类的主要依据。

可初步分为:①伸展构造成矿系统;②挤压构造成矿系统;③走滑(剪切)构造成矿系统;④隆升构造成矿系统;⑤沉降构造成矿系统;⑥大型陨石撞击构造成矿系统等几大类(翟裕生,1999)。

每一成矿系统大类间还有过渡、复合等型式。

成矿系统大类之下再按矿床成因,即按成矿机制划分为不同的子成矿系统,如岩浆成矿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成矿系统、生物成矿系统和改造成矿系统等。

112 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成矿作用是一类特殊的地质事件,多因耦合与临界转换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普遍机制。

多因是指成矿作用涉及地质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诸多因素。

地质因素中包括构造、岩石、地层等因素;物理、化学因素中包括温度、压力、物质组分及行为等因素。

而成矿作用过程又与源、流、运、储及相关制约因素密切联系。

耦合指上述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多种有利控矿因素在一定时空域中耦合是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条件。

临界是指不同状态的转换点(边缘成矿、界面成矿等)。

各种控矿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呈现出临界状态,造成各种界面和边缘,常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有利地段和有利时段。

转换是指控矿因素和成矿参数的转变(转折),包括突变、渐变。

不同环境、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是很多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

以上几点是常见的成矿作用机制,详见有关文献(孙启祯;1994;2001;李兆鼐,1997;涂光炽,1995; 1998;2000;翟裕生等,1997;2001;邓军等,1998; 2001;於崇文,1998b;1999;2000;2001)。

现以华北克拉通北部SEDEX型铅、锌、铜、硫矿床为例,说明多因耦合程度不同导致的成矿差异(表1)。

这些矿床都产在元古代的陆缘或陆内裂谷(或裂陷槽)环境,都是由热水沉积作用形成,其矿质既有幔源也有壳源。

在具备较充分矿质的基础上,由于具体的控矿因素不同,导致其矿床规模有明显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对比是经验性的、定性的,有待向定量方向发展,但它说明了多个成矿条件同时出现在成矿的局部地段,达到成矿要素的充分耦合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一个重要条件。

113 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矿床系列是指由统一的成矿作用生成的诸矿种、诸矿床类型的共生组合,或称矿床组合。

与该矿床系列伴随的各种矿化异常(比如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遥感的、生物的等)作为一个整体,称为异常系列或综合异常。

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都是成矿系统的产物,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矿化网络(图2)。

矿化网络表现了在一定的地质背景、环境中由成矿系统形成的701 第21卷 第2期 翟裕生等: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 表1 华北克拉通北缘SE DEX 矿床成矿要素T able 1 Ore controls of SE DEX type ore deposits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 orth China C raton成矿要素和矿床特征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甲生盘三片沟高板河陆缘裂谷○○○○○○次级断陷盆地○○○○○○半封闭海湾△○○○○○生物有机质发育△○○○○○强还原环境△○○○○○富炭-硅-泥-碳酸盐岩相○○○○○○同生断层发育○?○△?○区域断裂交汇○?○×××同期火山活动○△△???热水沉积作用○○○○○○保存条件好○△○○○○矿 种Cu 、Pb 、Zn Zn 、Cu 、Pb、SZn 、Pb 、Cu 、SZn 、Pb 、S Zn 、S Zn 、Pb 、S 矿床规模超大大超大大小大-中硫铁矿无超大超大大大大 注:○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不清楚图2 矿化网络结构简图(平面图,以热液矿床为例)Fig.2 Structure of mineralization network (plane ,exemplified by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 )各矿床类型和有关异常的时空结构。

它是一个四维的(空间+时间)成矿地质体,既包含已知(已经发现)的矿床和确实存在但尚未被发现的矿床,也包括已知的矿产资源和未知的潜在资源。

这一认识反映了成矿系统和矿化网络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14 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它们在地质历史中产生,又在地史中消亡。

一部分有幸保存下来的矿床也经过了变化。

因此,矿床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矿床的“来龙去脉”,即研究矿床形成、变化、破坏或保存的全过程(翟裕生,2000)。

这是现代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查开发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矿床的类型不同,它们产出的地质-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它们经历的变化、改造的过程也有差异。

因此,要具体地研究下列内容:①不同类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②不同地貌、气候条件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③不同埋藏深度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④不同地质年龄矿床的变化与保存;⑤矿床变化与异常变化的同步性和因果性;⑥矿床变化、改造的作用过程模型。

2 矿化网络的研究要点由成矿系统到矿化网络,这是成矿系统研究深入的表现,也是成矿系统应用于找矿预测的一个桥梁。

成矿系统理论研究阐明矿床形成的环境、要素、机理、过程、产物及后来的变化,而矿化网络则是在801 矿 床 地 质 2002年 一个成矿系统中形成的矿床和相关异常及其所在环境组成的实体,一般相当于矿集区或矿田的范围。

矿化网络是物化了的成矿系统,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例如,宁芜火山-次火山岩盆地中,在著名的玢岩铁矿系列形成过程中,以含矿辉石闪长玢岩体为核心,发育强烈而广泛的围岩蚀变如钠长石化、阳起石化、硅化、泥化、黄铁矿化等,以及相应的各类地质异常,构成一个长约50km、宽达12km 的区域矿化网络(翟裕生等,1992)。

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②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③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④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⑤各类矿床被改造情况。

这些内容在矿床研究和找矿预测工作中经常遇到,研究它们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分别讨论有关内容。

211 成矿系统中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由于成矿控制因素的多样性,一个成矿系统中可生成几种类型的矿床,但是它们的规模并不一样。

有的类型成大矿,有的成小矿,有的则只不过是矿化点。

另外,它们的产出数量也不相同,有的矿床类型数量较多,有的类型数量较少。

因此,有的矿床类型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有的则相对次要。

如在铜陵矿集区内发育层控夕卡岩型、夕卡岩型、沉积-改造型以及热液脉型等矿床(翟裕生等,1996),其中以夕卡岩型、层控夕卡岩型成矿条件最好,因而该类型铜(金)矿床的储量最丰富,另外两种类型矿床的发育程度则明显较差(表2)。

在区域找矿评价工作中,认真研究各类矿床在矿化网络中的地位,有利于明确找矿的主要和次要对象。

表2 安徽铜陵矿集区各矿床类型的发育程度T able2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e deposits in the Tongling ore cluster,Anhui Province层控夕卡岩型夕卡岩型沉积-改造型热液脉型(含角砾岩型)矿床实例冬瓜山型药园山新桥东狮子山铜储量(万吨)141925511所占百分比4731184212 成矿系统中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一个成矿系列中的各矿床形成时,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或沿某一岩层分布,或围绕某一侵入岩体分布,或沿某一断层带作有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